通淮关岳庙志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吴幼雄,李少園  页数:8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通淮关岳庙是泉州市区民间信仰中历史悠久、香火旺盛的庙宇。其崇拜对象岳飞、关羽,均为爱国的历史英雄人物。而关羽形象中的"忠、义、信、勇"等"大丈夫"英雄气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文特质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因此,以科学的精神提高关羽信仰的文化品位,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充分发掘、弘扬其内在的积极的文化内涵,不断淡化减弱其消极的迷信色彩,积极引导其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我们和宗教人士、宗教文化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共同使命。  通淮关岳庙在境外、海外具有巨大的影响。其分灵远布台、港、澳和东南亚各地,近年来台胞、侨胞和港澳同胞来庙行香认祖者络绎不绝。关岳信仰已成为增强文化交流、凝聚民族精神的桥梁与纽带。要进一步认识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宗教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努力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宗教政策,使之成为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整体利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通淮关岳庙留下丰厚的文化积淀,是观风察俗、存史资鉴的好材料,但湮没于民间,或散没于众多典籍之中,亟待抉微鈎沉、整理编纂成书,供后人了解研究。通淮关岳庙董事会有鉴于此,便聘请人士,不辞劳苦,深人民间调研搜寻、查阅大量文史资料,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完成了洋洋大观六十万言的《通淮关岳庙志》。省、市、区专家学者肯定其为"遍阅史乘、博采文集","资料翔实、体例完备"。

书籍目录

序序二 序三 卷一 建置沿革一 历史沿革 二 泉州通淮关岳庙恢复初期的忆述 三 泉州通淮关岳庙恢复过程记述四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重修后的泉州通淮关岳庙平面示意图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泉州通淮关岳庙礼乐厅(立成小学)平面示意图六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泉州通淮关岳庙焚帛炉和庙前牌坊示意图卷二 文献一 [万历]《泉州府志》 二 [乾隆]《泉州府志》 三 [乾隆]《晋江县志》 四 [道光]《晋江县志》五 [民国]《福建通志》 六 新编《鲤城区志。文物志》七 新编《泉州市志.宗教志》八 新编《泉州市志。文物志》卷三 碑记一 重修碑记(一)明嘉靖间(1.522-1566年)李一德《重修关侯庙记》(二)明万历癸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李光缙《汉关前将军汉寿亭侯庙记》(三)明万历甲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李光缙《塑三义像记》(四)明万历甲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李光缙《关壮缪侯庙钟记》(五)明天启辛酉(天启元年,1621年)杨维清、李光缙和徐十洲《重修关帝庙记》(六)清雍正辛亥(雍正九年,1731年)张焕登《重修关帝庙记》(七)清乾隆戊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官献瑶《重修泉郡通淮街关帝庙碑》(八)清嘉庆丁卯(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泉郡通淮庙捐启》(九)清道光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苏廷玉《泉州武帝庙记》(十)清《重建礼乐亭记》(十一)《捐建碑》(1987年)……卷四 赞诗 楹联 匾额卷五 祭祀人物卷六 经书卷七 祀典卷八 诗卷九 礼善书卷十 习俗第十一 传说 卷十二 董事会卷十三 交流

章节摘录

  泉州通淮关岳庙,供奉我国著名历史人物关羽、岳飞。原为泉州祭武圣(关羽)之庙。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清乾隆、道光《晋江县志》《泉州府志》和《福建通志》均有记载。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被毁,1983年2月重新恢复。因工作关系,本人是参与者之一,经历了整个修复过程,有责任把造段史实概要记录下来,以供参孜。 一恢复的原因 这座著名的古迹,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由于不归属宗教组织,是由民间董事会管理,被视为"封建迷信"的活动场所。在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下,已有所衰落。 "文化大革命"开始,首当其冲成为"破四旧"对象,神像被抬在厚城街道焚烧,器物砸毁,财物流失,房产被四个单位占用。还因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已成危房。  庙虽已破坏,但群众的信仰并没因此而消失。时有人冒着风险到庙前烧香,造成了该地段秩序混乱,交通堵塞,影响观瞻。有关部门经多次整治,均未见效。且人越来越多,成为一难点问题。同时,一些回乡探亲的侨胞,见此状况也纷纷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要求尊重他们的信仰,重新修复。  但因通淮庙的特殊性,在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中,没列为落实政策的单位而搁置下来。直到1982年11月底,中共泉州市委书记张田丁,有鉴于群众的呼声,提起此事,并交由统战部门调研,提出处理意见。而统战部把此事交我办理。  接受任务后,经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广泛征询地方一些知名人士意见,查阅《泉州府志》有关记载,感到该庙历史悠久,且关岳在泉州群众中,特别是侨胞心中历来被视为"正神"、"福神"敬仰。我认为,对庙前群众在街边烧香问题,只宜疏导不宜阻挡。可采取"引出去,管起来"的办法予以妥善处理。但当时对这类宫庙,仍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场所,要解决却没有政策依据,不可能按落实宗教政策、开放宗教活动场所规定办理。经考虑后即采用"恢复"的设想,以有别于宗教活动场所开放的办法。按这个思路,起草一份《关于恢复通淮关岳庙的调查报告》,经领导认可,以统战部文件于1982年12月9曰上报市委。文件简要叙述该庙历史、关岳信仰由来、对"三胞"的影响,以及群众信仰习俗等情况,着重提出恢复有利于整治庙前秩序,有利于团结"三胞",并建议采取: (一)参照历史上管理体制,重组董事会管理;(二)动员占用单位退还房产;(三)允许"三胞"捐资重修; (四)适当安排原"庙祝"在庙内经营金楮,负责日常安全防火、清洁工作。文件上报后,于1982年12月13日,张田丁书记在文件上签上"原则同意统战部的意见",要求"在春节前把街上烧香迁入庙内"的批示,交统战部办理。此事本该由宗教科承办,但当时宗教科认为该庙不属宗教,不愿意接受,而领导又要求在春节前解决,时间紧促,又把这任务再交给我。  为在春节前把街上香火引入庙内,首先必须动员占用主殿(武成殿)的鲤中蜜饯包装厂搬走。当同该厂负责人商讨时,厂方提出要么提供厂房对换,要么负责为他们安置工人的条件。多次动员不能解决,只好找其主管鲤中街道办事处领导,传达市委意见,要求协调处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通淮关岳庙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