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朱巧云  页数:3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总括本书八章的内容,可以分成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叶嘉莹的经历、著述、诗学理想,并由学术界研究叶嘉莹的现状引出本书的研究视角、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论述结构。    第二部分即本书的第二、三两章,探讨了叶嘉莹的诗学理论。第二章阐述了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第三章对叶嘉莹中西融合、自成体系的“兴发感动”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两章的论述旨在凸显叶嘉莹在诗学理论建构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叶嘉莹以西方理论解读、观照中国古典诗词和文论的批评实践,这部分又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了叶嘉莹对词的美学特质及其成因问题的论述,从本体研究的角度显示叶嘉莹词学研究的意义;二是对叶嘉莹以西方理论解读中国诗词的几个案例进行了剖析;三是就叶嘉莹以西方理论阐发张惠言、王国维词学研究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        这一部分的研究,既是对前文叶嘉莹比较诗学理论的呼应.也是一种检验,同时也彰显叶嘉莹在阐发研究中的贡献。以上是本书第四、五、六章的内容。    第四部分即本书的第七章,追溯了叶嘉莹中西融合的诗学理论和批评特色的渊源。    第五部分即本书最后一章,对叶嘉莹的批评特色、方法进行了,总结,从跨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之处以及她在词学研究和比较文学方面的贡献。

作者简介

朱巧云,女,1971年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文学博士。现执教于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中文系。主要从事海外华人诗学的研究,教授《文学概论》、《艺术概论》等课程。在《文艺理论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甘肃社会科学》、《暨南学报》、《宁夏社会科学》、美国《中外论坛》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走近迦陵  第一节  自我放逐与诗意人生:叶嘉莹的经历和著述  第二节  “混沌之思”与启示意义:叶嘉莹的诗学理想与诗学研究价值  第三节  多重视角与拓展空间:研究现状及本书的选题依据  第四节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本书结构第二章  对话诗学:叶嘉莹比较诗学理论  第一节  主要观点及诗学动因    一  异域之光,堪借照焉    二  “求同存异”、“择其需要而取之”、“中西融合”    三  “喧宾不可以夺主”    第二节  理论价值    一  有助于建立新文学批评体系    二  对中国文学、文论走向世界有积极的启示和理论意义    三  对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具有借鉴作用第三章  中西融合、自成体系:“兴发感动”说  第一节  “兴发感动”:创作缘起与动力    一  “兴发感动”的缘起    二  创作的基本动力  第二节  “兴发感动”之作用:诗歌本质与传承    一  诗歌的本质    二  伦理价值    三  感发生命,生生不已    四  “兴发感动之作用”提出的缘由  第三节  “能感之”、“能写之”    一  “能感之”与“能写之”的要素及其关系    二  赋比兴及其与西方理论的比较    三  批评的两种标准第四章  历史和美学的批评:词的审美特质及其成因  第一节  词审美特质的追问    一  四类词之演进与词的审美特质    二  感性诗评的理性总结    三  词本体论的完善与词史的重构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视角:词审美特质成因的分析    一  词的女性叙写    二  阐发研究的例证与词学研究的理论意识  第五章  古典诗词的阐发研究  第一节  客观、纯美论温词    二  安恬静穆的客观美    二  纯粹无意的形式美    三  解惑与误读  第二节  馨香不泯梦窗词    一  时空交错    二  感性修辞    三  正解与错释  第三节  诗歌阐发的其他例证    一  解读《古诗十九首》      二  李商隐研究的两种角度第六章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词论家研究  第一节  常州词派新检讨    一  梳理传统与平行研究    二  庐山之外看庐山    三  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王国维文学批评透视    一  王国维美学观念之影响研究    二  《(红楼梦)评论》之评论    三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辨    四  “写境”、“造境”与“理想”、“写实”之分析    五  王国维“能出”、“能入”之说和西方游戏说之关系      六  王国维评词方式的西方观照      七  王国维文学批评研究评略第七章  叶嘉莹中西融合的诗学研究渊源  第一节  心仪冥契王国维    一  叶嘉莹的“王国维情结”      二  王国维学术观点的启发      三  王国维批评方法的影响  第二节  受业师法顾羡季    一  师生情缘    二  顾随讲解方式的熏陶    第三节  漂洋过海时域异    一  台湾“现代风”潮流之影响    二  西方理论的直接影响    三  异域中的“根生”情怀第八章  迦陵批评特色及诗学贡献  第一节  批评特色    一  “混沌之路”的探索    二  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三  主诚和认真  第二节  诗学贡献    一  对话中的超越:“兴发感动”说的创新意义    二  词学贡献    三  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附录一  笔者发表的相关论文    试论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    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    中国大陆叶嘉莹研究述评附录二  叶嘉莹著述年表    一  论文    二  著作附录三  中国大陆研究叶嘉莹论文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走近迦陵  当代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界,叶嘉莹堪称是首屈~指的国际知名专家。中西融合是她研究诗词的最显著特色,而这种特色的形成既是她生活变折的记录,也是她学术追求的体现。走近迦陵,走进她的诗学世界,不但可以体悟到她的批评之道,也能够体验到她对古典诗词缠绵深沉的情感。  第一节 自我放逐与诗意人生:  叶嘉莹的经历和著述  从1948年离开中国大陆的那一刻,叶嘉莹在无意与有意间将自己放逐,中国台湾一美国一加拿大。而这种放逐,于叶嘉莹只是一种身体的放逐,她的心灵始终在根之处,她的精神生命也始终是在“传统中国”中度过的。这种放逐既自我设置了许多障碍,也无意中为她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徜徉于陌生国度时,她并没有斩断与祖国息息相连的那根线,大陆时局变化了,她又寻着这根线而回归了。在放逐和漂泊的苦境中,叶嘉莹以诗词为伴,以诗词为生,虽苦却充满了诗意,可以说,诗意是她整个人生的写照。  1924年,叶嘉莹生于北平。其家族原是蒙古裔满洲人,隶属镶黄旗。9岁人北京笃志小学五年级。10岁以同等学力考入北京市立女二中。1941年,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