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与三大诗人研究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利民  页数:286  字数:243000  

前言

  唐代安史之乱,对于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与破坏。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范阳,率领“蕃、汉之兵十余万……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叛朝廷,随之迅速占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到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自杀,其部将李怀仙、田承嗣等投降朝廷,安史之乱得以平定。这场由安史叛变引发的社会大动乱,首尾共约八年。  这八年的时间,整个中国的百姓都被抛进连绵不绝的战火厮杀,以及不堪重负的赋税徭役之中,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不知演出了多少人间苦难的悲剧!而上层统治集团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王室内部的皇权之争、朝廷重臣相互的利害冲突,朝臣、武将与宦官之间的博弈,上下激荡,波汹浪涌,成为唐代历史盛衰变化的分界,成为王权专制势力消长的枢机。在安史之乱前,经由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的百年经营,精心构建起一座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权力金字塔”。朝廷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民众安居乐业,这些都激起了传统士人心中太平盛世的幻梦以及建功立业的热情。在安史之乱后,盛唐帝国的“权力金字塔”不只是被撞得歪歪斜斜,而且近乎四分五裂,士人心目中太平盛世的幻象也如同风起云飞,荡然无存,而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朝廷党争的祸患则与朝廷的施政相随相伴,一直纠缠到唐王朝的灰飞烟灭。

内容概要

安史之乱是唐代天宝末年爆发的一场规模巨大、时间长久的大动乱,它既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唐诗演化的转折点。本书考论了安史之乱对李白、杜甫、刘长卿三位代表性诗人的生活影响,论述了诗人在精神、创作等方面所发生的嬗变。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背景论;第二、三、四章为第二部分,作家论;第五章为第三部分,流变论。    第一部分背景论,论述了安史之乱诗坛三大诗人李白、杜甫、刘长卿所处的现实环境和他们精神成熟期所经历的历史背景。    三大诗人创作的现实背景,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生活境遇。就社会环境来讲,战乱不息,国力衰败,世道萧条,苍生苦难,诗人们被痛苦的海洋淹没,吟出了那个乱世特有的悲歌。就政治环境来说,安史之乱时期,朝政昏庸,政风败坏,正气不伸,诗人颇感失望和无奈。同时,诗人们卷入了复杂而消极的政治漩涡之中,他们很多人陷入安史叛军之手被迫接受伪职,也有些陷入玄宗与肃宗之间、肃宗与永王李磷之间的政权角逐之中,命运和精神受到深刻的消极影响。玄宗的退出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他们的盛世情怀。代宗的继位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皇室的政派之争,改善了诗人的命运和心情。就生活环境来讲,诗人们逃避战乱,年华空逝,他们嗟叹生活艰险,感慨身世飘零,思念故乡和帝京,吞咽着失落和孤独的苦酒。    以三位诗人为代表的三批诗人的精神成熟的历史背景是指他们从十五岁到三十岁期间所经历的朝政风气。安史之乱时期的诗人,从年龄层次上可分为三批。第一批是指那些大约在神龙二年(706)以前出生的诗人,如王维、高适、李白等,他们精神成熟期经历的是一个从拨乱反正、革故鼎新达到开元盛世的时期。第二批诗人是指先天二年(713)前后出生的诗人,如杜甫、岑参等,他们的精神成熟期刚好处在由张说、张九龄“文治”时期向李林甫昏政时代的转捩期。第三批诗人是指约在开元九年(721)前后出生的诗人,如刘长卿、皇甫冉、李嘉(示右)、钱起等,他们的精神成熟期基本上是在李林甫、杨国忠当政的君昏臣庸的政治之中度过的。从道理上来讲,三批诗人在精神成熟期所经历的政风不一样,他们的精神积淀就不一样,进入安史之乱以后,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创作风貌也就不一样。     第二部分是作家论,分别考论了李白、杜甫、刘长卿三位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生活经历、对安史之乱的关注和反映、价值追求的主旋律、乱世心理。    在诗人生活经历方面,我考论了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的生活经历,包括乱初的行踪、避地剡中、隐居庐山、从永王李磷、流夜郎的行程、赦后行踪等问题。对于杜甫,我将他的生活经历分为乱初仕宦、弃官西奔、居川情形三个阶段,考论了其中的重要问题,如以直谏招祸、离华赴秦之原因、幽居浣花溪的心理、流寓东川的心理、离严幕的原因、离蜀的时间和原因等问题。对于刘长卿,我将他的生活经历分为尉长洲、陷狱贬南巴、入幕淮南三个阶段,考论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尉长洲的时间、陷狱的原因和时间、贬南巴的经过等。其间,对不少问题提出了新见,尤其是在对李白和刘长卿的考论方面是如此。    在诗人对安史之乱的关注和反映方面,本书作了专门的论述。三位诗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安史乱事的基本过程、与安史之乱相关的其他动乱以及战时的社会苦难,渗透着诗人深切的感和思,显示了诗人的生命与乱世息息相关。    对于三位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人生价值主旋律,本书作了深入的探讨。    功业人生是李白这一时期的执著追求,他的这种追求具有鲜明的纵横家风范。这种追求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除了他的纵横家观念与时代不协之外,李白的诗人气质、人世思想结构也深深地阻碍了他。李白的隐逸、求仙、游赏山水、醉酒之类的放逸生活,实际是他对苦难命运的一种抗争。对于杜甫,我从泛爱、自爱亲亲、博爱、爱之升华、爱之限阈等层面上论述了他的仁者情怀;还论述了他的忧患之心、稷契之志;列论了他的仕途坎坷,是由政治斗争的残酷、志向太高、门阀意识太强以及某些个性因素造成的,指出了他的闲逸之趣主要是一种失志的寄托。对于刘长卿,我探讨了他的忠君爱民、兼济天下的胸怀,指出他诗歌中的闲逸情调主要是精神苦闷的一种自慰。     本书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分别论述了李白、杜甫、刘长卿三位诗人的乱世心理,主要表现为飘零、迷惘、孤独、失望、无奈的乱世心境。     第三部分是流变论。首先,我从历时比较的角度考察了李白、杜甫、刘长卿三位诗人各自的精神状况的变化轨迹,指出就三位诗人各自而言,由于受到世乱和个人殃祸的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致说来,除了刘长卿在佐幕淮南期间随着处境的改善,心情有些好转之外,三位诗人的精神整体呈现着一种退化趋势。其次,我又从并时比较的角度,对从李白到杜甫再到刘长卿的精神状况的变化进行了寻绎,指出他们的主体意识,以及作为主体精神核心内涵的自信、雄心、豪气、逸兴、胸怀等,都呈现着一种退化趋势。与此对应,那些乱世心理,飘零和迷惘、艰辛和痛苦、孤独和凄凉、失落和无奈等,则呈现着一种向更普遍、更深微的层面渗透的趋势。再次,论述了诗歌风格由李白到杜甫再到刘长卿的演变趋势,列论了体现这一趋势的五个方面的苗头,即诗人的写作心态由张扬到内敛、情调由畅朗到低沉、意境由浑然到破碎、写作态势由抒发到反映、语言由天然到雕琢。结果,也就渐渐使诗歌失去了盛唐的那种壮大的气势,浑然的意境,飞扬的神采,从而走向纤细,新巧、淡秀、清冷的大历诗风。

书籍目录

序言内容摘要绪论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价值 四、时段界定第一章 背景论 第一节 安史之乱与诗人处境 一、兵连祸结,世道萧条 二、政风昏暗,公直失坠 三、抗战至上,重武轻文 四、皇权纷争,文人不幸 五、文人陷贼,忍辱负重 六、奔走风尘,备尝艰辛 附一:衣冠陷贼情形录 附二:文人避乱情形录 第二节 三批诗人精神成熟之背景 一、李白、王维等诗人所经历之开明政风 二、杜甫、岑参等诗人所经历之由明转暗之政风 三、刘长卿、钱起等诗人所经历之昏暗政风第二章 安史之乱与李白 第一节 行踪考论 一、乱初行踪考论 二、避地剡中之原因  三、隐庐山之原因 四、从磷事考论 五、流夜郎考论 六、赦后行踪 七、卒年考论 第二节 对乱世之关注 一、勾勒大乱之轮廓 二、壮怀激烈之情思 第三节 乱世人生 一、执著之追寻——功业人生 二、无奈之抗争——放逸人生 第四节 乱世心境 一、自信绝响 二、冤屈痛迫 三、飘零孤独 四、失落无奈第三章 安史之乱与杜甫 第一节 生活三阶段 一、乱初仕宦 二、弃官西奔 三、居川情形 第二节 对乱世之关注 一、乱世诗史 二、沉郁顿挫之抒情 三、对时势之思虑 第三节 仁者情怀 一、泛爱情怀 二、自爱亲亲 三、博爱 四、爱之升华 五、爱之限阈 第四节 稷契之志 一、忧患之心 二、稷契之志 三、功业萧条 四、失志之托 第五节 乱世心境 一、飘零迷惘 二、失意孤独第四章 安史之乱与刘长卿 第一节 生活经历考论 一、尉长洲  二、陷狱及罢摄海盐令事考 三、贬南巴 四、入幕淮南 第二节 对时世之关注 一、乱世长卷之勾画 二、鲜明之情思 第三节 乱世人生 一、兼济胸怀 二、无奈之自慰 第四节 乱世心境 一、飘零迷惘 二、失望无奈 三、孤独索寞第五章 流变论 第一节 历时比较 一、李白  二、杜甫 三、刘长卿 第二节 横向比较 一、主体意识由强到弱 二、自信力由高扬到衰微 三、气由盛而畅到漓而涩 四、胸怀由宽到窄 五、乱世心理由薄到厚 第三节 诗歌风格之嬗变 一、心态由张扬到内敛 二、情调由畅朗到低沉 三、意境由浑然到破碎 四、态势由抒发到反映 五、语言由天然到雕琢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至德元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这颗大唐的“北辰”闪现于北国天空,立刻使“千官无倚着,万姓徒悲哀”的臣民有了凝聚的核心。至德二载二月,肃宗进驻扶风,召集群雄,组织战略大反攻。李白有《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记其事:“天子巡剑阁,储皇守扶风。扬袂正北辰,开襟揽群雄。”  至德二载九、十月,在回纥兵的帮助下,经过香积寺和新店大捷,唐朝相继收复了长安、洛阳。《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云:“胡兵出月窟,雷破关之东。左扫因右拂,旋收洛阳宫。回舆人咸京,席卷六合通。叱咤开帝业,手成天地功。大驾还长安,两日忽再中。”这是唐朝战略性的大胜利,一时间,二帝归京,大唐帝国的艳阳再次照耀着人们。  宝应二年,史朝义授首,安史之乱平定。李白有诗句“沧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游谢氏山亭》),略纪其事。  其次,李白的诗歌还反映了安史乱期的相关动乱。随着社会动乱的不断蔓延,许多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就爆发了一些其他动乱。这些动乱,在李白的诗歌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康楚元之乱,是一起将帅乘国难之危而拥兵叛乱的事件。《资治通鉴》载,乾元二年八月,“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据州作乱,刺史王政奔荆州。楚元自称南楚霸王”。九月,“张嘉延袭破荆州”。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安史之乱与三大诗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属于文学范畴探讨 史学方面有欠缺
  •   内容有点空洞啊,不值得一买
  •   希望能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