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与历史性的融通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董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07出版)  作者:董馨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融通: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研究》从历史话语的诗意内涵、历史文本的诗性结构、历史诗学的诗化形态三大方面对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撼动了文学性与历史性之间的坚韧藩篱,超越了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知性对立,其中所强调的“文学性”或“诗性”或“修辞性”对当代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启示——通过建立西方现代知识视野中所认为的最不可能的历史与“文学性”相联系的维度,不仅让人们重新思考历史事实的客观性与历史真实可能性的关系,认识“文学性”在历史建构中的作用,而且启发文论界充分发掘“文学性”对各学科和各领域的渗透现象,由此寻求文学理论建构的新维度。

作者简介

董馨,1965年9月出生于湖北天门,文学博士。现为佛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著有《文学理论的建构坐标》(独著,作家出版社2005年)、《美育新思维》(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石湾陶瓷艺术史》(合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曾被授予广东省“南粤优秀博士生”称号,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省,厅社科项目多项。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文献综述一 学术背景与选题意义二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困难第二节 结构与论点一 历史话语的诗意内涵二 历史文本的诗性结构三 历史诗学的诗化形态历史话语篇第一章 叙述话语的意识形态性第一节 叙述话语的实践性一 叙述话语的建构特征二 叙述话语的知识谱系三 叙述话语的修辞表现第二节 散文话语的隐喻性一 诗学技巧:令历史产生意义二 诗性精神:使实在充满象征第二章 解释话语的主体间性第一节 历史理解的多样性一 历史理解的语言性二 历史理解的有效性三 历史理解的创发性第二节 历史解释的想象性一 历史解释的权威性二 历史解释的建构性第三章 接受话语的互文性第一节 历史接受的文本性一 接受过程的交流性二 接受效果的审美性第二节 历史批评的文本间性一 文本界限的跨越:文学性向历史的渗透二 文本结构的过程:文学性的产生和播撒三 文本完成的效应:文学性的意义链增生历史文本篇第四章 历史文本的预构特征第一节 先验化的文本建构……第五章 历史文本的形式主义因素诗学形态篇第六章 历史研究的技术化第七章 历史诗学的范式化结语 “文学性”探究与文艺学的建构参考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二节 结构与论点本书主体的框架结构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历史话语篇、历史文本篇、诗学形态篇。基本论点如下:尽管渗透了“文学性”的历史古已有之,但20世纪的知识谱系使“文学性”和“历史性”分别成为文学和历史的专有属性,因而“文学性”与“历史性”在学科分类的知识格局和科学视野中曾走向对立。从“文学性”而言,诸多论者都曾将“文学性”问题归结为“什么是文学”的问题,如乔纳森·卡勒就提出“什么是文学”的问题可从两个角度加以理解:一是“关于文学的一般性质”;二是“文学与其他活动的区别”①。这一理解使我们清晰地看到论者在众多话语中寻求文学独立地盘的努力。以“历史性”而论,即使是反对史学中的自然科学或实证主义思潮的柯林武德也指出:“一门科学与另一门科学不同,在于它要把另一类不同的事物弄明白。历史学要弄明白的是哪一类事物呢?我的答案是resgestae[活动事迹]:即人类过去的所作所为。”②这一论析同样可以看到历史专业研究者对历史事实的“圈地运动”。而有趣的是,学术史又进入了新的轮回——随着“语言学的转向”,“意义本体论”受到严峻挑战,语言活动与实际世界的指称关系被割断而走向反本质主义。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说”以形象的描述为“文学性”与“历史性”的通约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使“文学性”与“历史性”从冲突走向融合。怀特在《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的“中译本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随着19世纪的科学化,历史编纂中大多数常用的方法假定,史学研究已经消解了它们与修辞性和文学性作品之间千余年来的联系。但是,就历史写作继续以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为首选媒介来传达人们发现的过去而论,它仍然保留了修辞和文学的色彩。只要史学家继续使用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他们对于过去现象的表现以及这些现象所做的思考就仍然是‘文学性的’,即诗性的,和‘修辞性的’。”于是,“对历史的关注并不是那群被称为历史学家的人的专利,而是所有社会科学家的义务。……我们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说,专业历史学家对历史解释、社会学家对社会问题、经济学家对社会波动就一定比其他社会科学家知道得多。总之,我们不相信有什么智慧能够被垄断,也不相信有什么知识领域是专门保留给拥有特定学位的研究者的”①。而且,“坚持让社会科学朝着兼收并蓄的方向发展(从学者的来源、对多种文化经验的开放性、合法研究主题的范围等方面来说),这能够增进获取更客观的知识的可能性”②。因此,海登·怀特主导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历史哲学领域中的语言学转向,并将历史主义思想带入文学批评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典范。海登·怀特自信地宣言,史学家对过去现象的表现以及对这些现象所做的思考是“文学性的”,即“诗性的”和“修辞性的”③;“文学性”决非限制了“历史学家的身份”,“恰恰是他们话语中的这种艺术或文学成分”“巩固了他们作为‘经典’历史作家的地位”④。

编辑推荐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融通: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融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