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新媒体文学丛书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欧阳友权  页数:4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媒体文学丛书: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媒介与文艺语境的变迁、数字技术与文艺存在方式、数字化文艺的文本形态、数字媒介下的艺术主体、传媒技术下的艺术生产、数字化文艺的价值重构、数字化时代的文艺消费、数字媒介下的文艺学边界等。

作者简介

  欧阳友权,湖北竹溪人,文学博士。77级大学生,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和四川大学(博士)。现任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人文前沿》主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出版著作《文学创造本体论》、《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艺术美学》、《艺术的绝响》、《国民素质论》、《网络文学论纲》、《网络文学本体论》、《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萨特论艺术》(译著)等。主编《文学原理》等大学教材10部。主编。文学精品赏析丛书”、“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文艺学前沿丛书”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北京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曾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社科成果二等奖、省“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著作一等奖、中南大学十大教学名师等多项奖励。

书籍目录

总序 传媒推力与文学魂归第一章 数字媒介与文艺语境的变迁一 数字技术时代的文艺生态二 数字化文艺转型的三个维度三 数字媒介下的图像表意与文字审美第二章 数字技术与文艺存在方式一 软载体艺术赋型二 网络化存在方式三 数字虚拟下的表意体制第三章 数字化文艺的文本形态一 网络文学二 互联网艺术三 数字影视四 手机媒体艺术五 网络游戏六 数字动漫艺术七 数码摄影与E媒广告第四章 数字媒介下的艺术主体一 虚拟现实中的主体间性二 民间话语权的“草根情结”三 在场的感性修辞学第五章 传媒技术下的艺术生产一 艺术生产方式的技术性修辞二 文本叙事的数字化语法三 文体构型的开放式路向第六章 数字化文艺的价值重构一 “娱乐至上”的审美向度二 消费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三 数字艺术的价值原点是人文审美第七章 数字化时代的文艺消费一 无远弗届的传播方式二 技术审美与视觉消费三 数字艺术消费的文化逻辑第八章 数字媒介下的文艺学边界一 数字媒介下文艺学的边界与内涵二 新媒体的文艺产业化策略第九章 新媒体文艺反思与建设一 技术的双刃剑:推力与阻力二 数字化文艺的未来走向三 新媒体语境的文艺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网络上的阅读带有超文本的特性,这带来了读者阅读的非线性。传统文学作品印刷在报刊或书籍上之后,其情节叙述的顺序是固化的、线性的。人们在阅读传统的作品时通常只能按照固定的顺序一页页往下读。而网络文学(尤其是超文本作品)的情节叙述则是一种非线性的、待组合形态。它采用网状结构组织信息,没有固定顺序,常常是将文本、图表、音频、视频、动画和图像等因素通过广泛的链接建立起相互联系,满足读者非顺序地访问信息的可能。读者可根据自己文化背景的差异、审美情趣的不同,以及知识结构、功利目的的区别等多方面因素,来对情节进行独特的重新组合。读者能随意地从电子文本的一点跳到另一点,从而打破线性叙事的定式。人类思维的大脑本身存在着多种路径,不同的联想将会导致不同的艺术欣赏结果。这种非线性其实打破了传统阅读的神圣性,同时也使得读者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超文本”使网络文学极大地成全了读者的自主性与选择性。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关注的是作者和作品,而读者却容易被忽视。“我传播什么,你就接受什么”,受众总是被动地接受传播者想提供的信息,受众的意愿只能通过各种调查问卷等间接形式来获得。传统理论过度以传者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只能把受众置于从属的地位。  ……

编辑推荐

  《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为《新媒体文学丛书》之一,全书介绍了数字媒介与文艺语境的变迁、数字技术与文艺存在方式、数字化文艺的文本形态、数字媒介下的艺术主体、传媒技术下的艺术生产、数字化文艺的价值重构、数字化时代的文艺消费、数字媒介下的文艺学边界等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新媒体文学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