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珩回忆录

出版时间:200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许德珩  页数:29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幼狮世纪风云书系·许德珩回忆录:为了民主与科学》回忆了许德珩为民主与科学奋斗的一生,包括我的青少年时代,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旅欧七年、在革命的转变关头、抗日救国斗争等内容。

作者简介

许德珩(1890年-1990年2 月8日),原名许础,字楚生,生于江西九江。中国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曾任水产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的青少年时代第二章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在中国公学和北京大学我与陈独秀、李大钊反帝爱国运动的前奏在五四怒潮中南下联络,成立全国学联第三章 旅欧七年赴法之前航途见闻在法国(上)在法国(中)在法国(下)第四章 在革命的转变关头大革命高潮中的广州奔赴武汉广州起义的失败和革命低潮中的上海第五章 抗日救国斗争“九一八”以来的活动从“一二九”到“西安事变”抗战初期的南迁战时重庆的活动第六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黎明前的斗争(上)黎明前的斗争(下)欢呼新中国诞生第七章 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在党的领导、关怀下(上)在党的领导、关怀下(下)我最幸福的时刻后记2000年版说明

章节摘录

  台儿庄的胜利引起速胜论的抬头,徐州战败使得亡国论在嚣张。在此国民党正面战场日益溃败、敌后游击战争日益显示其主要作用的重要关头,为了澄清速胜论和亡国论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夺取抗战的彻底胜利,迫切需要向全国人民阐明抗日战争的性质和它的前途,以及它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怎样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作出系统的科学的回答。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就指出了抗日战争是“艰苦的持久战”。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张闻天等同志也都曾在抗战初期阐明过关于抗日持久战的方针,但这一方针还没有为全国人民普遍了解。为了系统阐明党关于持久战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一书,确立了在政治上与战略上的抗日持久战的思想方针,指出抗战将经过战略的防御,战略的相持,战略的反攻三个阶段以取得最后胜利,特别指出全部“战争的伟大力量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我当时阅读了《论持久战》,对毛主席精辟的分析和阐述十分敬佩。我认为按照毛主席的指导方针前进,中国人民必胜,抗战必胜。  一天,我去八路军办事处看望分别很久的周恩来同志。  这里和新四军办事处只隔一两条横街,同在日本租界里面,原是日本人的一座洋行。这里空气是十分紧张的,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忙着工作,没有看见一个闲人。叙了旧情之后,恩来同志便谈了我们的工作问题,恩来同志指出:敌人占领了九江、湖口,武汉已处于危急之中,大家都聚集在武汉,不是个办法,每个人应当尽量回归原籍,参加抗战,保卫家乡。  我深以恩来同志的意见为然,遂决定回江西工作。不久,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即派他的民政厅长王平秋(又庸)为代表迎接我和王造时、罗隆基等回江西。我们于3月间坐小汽车由武汉经长沙到达南昌,住在一所新式旅馆里,名洪都招待所,一人住一大间房子。熊式辉请我们在政治讲习院讲课。讲习院负责人有中共党员夏征农同志。我讲《中日关系及其现状》,讲了三个月,以后把此讲义整理成书,约十万字,在重庆出版。  1938年7月上旬,国民党政府决定在武汉召开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我被推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我参加会议是由南昌转道湖南长沙然后由长沙去汉口的。原定7月7日召开大会,因找不到会场,改于7月8日在汉口大戏院举行。汪精卫是国民参政会的议长,张伯苓为副议长,王世杰为秘书长,彭学沛为副秘书长。国民党政府聘请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林祖涵(伯渠)、吴玉章、董必武、陈绍禹、秦邦宪、邓颖超七人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鉴于国民参政会多少还是一个可以讲话和宣传政见的地方,中国共产党接受了这一聘请。除毛泽东同志未出席外,其余六人出席了这次大会。  国民参政会的召开,在当时是为一般人所相当重视的。六、七十岁的老人张一麟先生,常能言人所不敢言,故为当道所忌,但他毫不减其勇气。他在会上大声疾呼:“精神集中,力量集中,除少数丧尽天良的汉奸外,必须以汉贼不两立为唯一目标,断不容于同受三民主义洗礼中,自相残害”,等等。  参政会之前身为所谓国防参政会,“八一三”以后在南京成立。参政会是在这个基础上扩大起来的,成立时先为一百人,以后增加到二、三百人。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许德珩回忆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