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底下敛巧饭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 文物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  页数:128  

前言

远在春秋战国之际,燕国中兴之主昭王“在渔水之阳”设渔阳郡,即今怀柔区北房镇一带。怀柔,古称渔阳,是中原地区农耕文明与燕山山脉以北草原游牧文化相互撞击融合的前沿哨所。    大秦帝国“二世元年七月,发问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那场连阴大雨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但也使渔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怀柔区与陈胜、吴广这两位伟大的“农民革命家”失之交臂。假如陈、吴和他们的九百壮士兄弟顺利抵达渔阳,在这地方“举大计”,中国的历史会是什么样子?最起码,如今的怀柔区就可占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全球保护的六项文化遗产中的两项——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    怀柔是深沉古老的,怀柔又是充满勃勃生机年轻的。以其崇岗叠嶂、蜿蜒长城、碧绿湖水、苍莽山林构成湖光山色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共进、城乡并举的飞速发展,被誉为“京郊明珠”。    我第一次靠近、接触怀柔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前期,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那时的北京城已开始被缺水困扰,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挖掘一条源头为密云水库,流贯怀柔水库,最终抵达昆明湖的运河即京密引水渠,以解城区的干渴。    记得那是寒风乍起,秋末冬初,霜叶红了的时候。刚读高中的我随学校倾巢出动,身背行李,先乘火车后转步行,走了大半天到了住地,一个半山区小村。记不清是叫王家史山村还是李家史山村了,当时询问过村中老乡得知此地为怀柔县所辖。若干年后,文友宋庆丰兄对我说,当年你肯定住在王家史山村,旁边挨着的李家史山村属顺义县。庆丰是怀柔区史地专家,当然说得没错。原来我身处两县交界,所以只能算是靠近了怀柔。其间,我曾作为伙房的搬运工进怀柔县城购物,那时县城外有一条浅而清澈的河流和只余断垣残砖的城墙。城内有窄而不平的青石街道,货架空空的小商店。往返步行,下坡上坎,山路迢迢,身负重物,苦不堪言。如此而已的记忆。几年后,我被“号召”到大西北某小县“接受再教育”,置身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黄土高原小县城时,不禁想起了怀柔县城,两城极为相像,让我生出思乡之情,尽管我非怀柔人。    更多的接近怀柔是改革开放以后,几次参加会议,游览慕田峪长城、名刹红螺寺、碧波万顷的雁栖湖,领略怀柔山川秀色,也品尝了养于深山冷泉虹鳟鱼的美味。来去匆匆,蜻蜒点水,只能称为接近。    2007年,北京市开始了保护抢救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市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先生亲赴怀柔区考察指导工作归来,指示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学者赴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对该村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敛巧饭”民俗事象进行田野调查,并协助镇区两级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我与十几位学者专家在市民协副主席于志海先生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云蒙山腹地的杨树底下村,这次我真正走进了怀柔。    近山则厚,山区面积占总面积88.7%的怀柔区,有着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积淀。受高山阻隔的自然环境影响,怀柔的民间文化内容、形式与其他区县每每有不同之处。即使本区域内,由于长城横亘中部,长城南北、山里山外,不同的乡镇村落也各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杨树底下村“敛巧饭”的习俗便是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古老传说、优美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有广狭二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笑话等等。狭义的民间故事,就是神话、传说之外的一种散文叙事作品。它既不同于以神为主角的神话,也不同于以历史人物为依据的传说。它是以广阔的生活题材为内容而又有艺术虚构的散文叙事作品。    本书所选编的民间故事就是广义的,是流传于杨树底下村、琉璃庙镇乃至云蒙山区的民间的口头故事。目的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有地域特色的故事精品读物。    一篇有品位、趣味、有嚼头的故事,我以为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特征:    (一)一篇完整的故事里,必须要有人物和发生“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姓名可以是不具体的、模糊的。故事中的人物可以因其职业、身分而为名,如“张木匠”、  “王掌柜”、“李县令”等。也可以就用小名、浑号为名,如“二旦”、“狗剩”、“能不够……”等,一般不用真名实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可以不具体甚至是模糊的,如“从前”、“老年间”、“某朝某代”,千万不可注明公元多少多少年,那不是故事中的时间概念,那是历史或论文里所需要的时间概念。地点也可用“这事发生在山里面”、“县城西北角有一条小胡同”等等,这样的模糊地名就可以了。    (二)一篇完整的故事里必须有“故事”,而这个“故事”是由情节、细节构成的。“故事”的结构发展是程式化的,最常使用的是“三叠(段)式”的叙事手法,它是民间故事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男女老幼耳熟能详的《狼外婆》故事,就是三叠(段)式故事结构的经典之作。    (三)民间故事一般都有一个有头有尾“大团圆”的结局,这也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分水岭之一。民间故事的宗旨,总的说来是把惩恶扬善、美好的最终战胜邪恶的结局奉献给读者。善良、正义、弱小的一方总能战胜邪恶、阴险、强大的另一方。无论遭遇到什么样的曲折艰难,主人公都能凭借自己的正义、忠贞、毅力、智慧最终取得胜利。具有悲剧色彩的民间故事《孟姜女》还不是以这位纤弱而忠贞的女子哭倒象征邪恶暴秦的万里长城,为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我们通常说的民间故事,是指提供给听众和读者的民间文学作品,而非专家学者们看中的“忠实记录,一字不动”的民间文学资料或称科研版本。应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部分重合,绝非合二为一。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未必是专家学者们心目中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反之,可以称为研究资料的,又未必是听众、读者所欢迎的故事。既然是故事书,首先就应该有故事,如果没有故事,充其量只能算是地名介绍或是地方史志,而不能称为民间故事了。更为重要的是,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耳相传而成的,它的语言特征必须是口语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而绝不能是书面化、新闻报道化,甚至公文化的知识分子腔,那样写民间故事就走到偏路上了。我们之所以选择有很强文学性、可读性的民间故事,也考虑到本书可能为杨树底下村,乃至怀柔区的旅游和文化交流奉献绵薄之力。    怀柔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俗古老;得山水之灵气,怀柔孕育着撷采不尽、还要永远传承下去的民间故事;地利之佳又逢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号召的天时;更兼区、镇(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以及怀柔区已经有了一支非常成熟、素质较高的文化队伍之人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发展的“京郊明珠”会更放异彩。    如您仔细阅读过本书后,相信一定会和我一样,完成“靠近、接近、走进”怀柔的历程。

内容概要

  北京怀柔杨树底下村有“敛巧饭”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树底下敛巧饭》有关杨树底下村的逸闻趣事,是北京民协的专家们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收集的。这些故事传说凝聚了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前人留给后辈的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  《杨树底下敛巧饭》内容丰富,情节动人,是一本通俗晓畅、引人入胜的大众读物。

书籍目录

序 杨树底下村概述 后山铺村婚礼习俗 敛雀饭民俗探源 杨树底下往事如烟 多姿多彩的杨树底下村 杨树底下村挖金矿 扬饭喂巧的传说 云蒙山的传说 老公营的传说 解放前的水碾香粉制作 西台子传说 黄泉峪村的传说 杨树底下村敛巧饭 发现金矿的传说 金矿山的由来 猴石的传说 宿大背子的传说 八宝堂的传说 后山铺村小白龙的传说 闪光的金子 喜鹊的故事 清水豆腐的故事 智歼日本鬼子兵 山神火烧狐狸精 佛爷娘娘争占黑坨山 大杨树 驴蹦跳 敛巧饭叙事诗 老商号聚源厂 走百冰去百病 笔架山与元宝山 杨树底下敛巧饭 欢乐的山谷 琉璃庙聚源香厂 骆驼峰的故事 琉璃庙镇的琉璃庙 琉璃庙的崎峰茶 感念的炊烟 杨树底下的山雀 杨树底下敛巧饭(小叙事诗)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山西长命百岁饺 山西河东地区民间流行吃长命百岁饺的风俗习惯。人们在给儿童过3岁和12岁生日时,长命百岁饺是必须食用的一种风味独特的饺子。相传,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当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把九个太阳压在了山下。剩下的一个太阳藏在马齿苋下,躲过了被压的命运。为了感谢马齿苋的大恩,从此太阳光不晒马齿苋,人们就将马齿苋称为长命菜,并且用马齿苋、猪肉、黄花菜等做馅儿,包成的饺子就是长命饺子。吃了长命饺子的儿童健康成长,老人健康长寿。吃长命饺子时,当地人还要浇羊肉臊子或猪肉臊子,一同进食,风俗习惯与其他地区迥然不同。 山西平遥民舞——货邓担 平遥有民舞艺术货郎担,这个民间舞蹈据说源于“二郎神担山赶太阳”的神话传说。扮演二郎神的舞者,跨步甩臂,一条扁担颤颤悠悠担着沉甸甸的假山。独特夸张的舞步,刚劲的身板雄姿,活脱脱一个下凡的二郎神。舞蹈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乐观豪迈的精神。后来,人们借着这热闹红火的场面,庆贺五谷丰登或买卖兴隆,又演化成挑大南瓜、大白菜、家禽家畜,甚至杂货用具。有的货郎担还装有蜡烛,既闹了红火,又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也进行了物资交流,可谓是一举三得。平遥的货郎担以东城、县百货公司为佳,所担的花灯,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表演者技巧高超,大幅度的舞蹈动作中,灯心的蜡烛火苗保持平稳,不跳不歪,正常燃烧。

后记

杨树底下村在前几年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知道它的人很少,专程去那里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村里的青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天气好的时候,老爷子们聚在一堆,妇女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边晒着太阳,边聊着家常,山里人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度过的。    正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使人们开始关注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敛巧饭习俗。怀柔区的各级领导对敛巧饭习俗的申遗工作非常重视,把它搞得有声有色,使许许多多的人走进了这个宁静的山村,当然,最先进入的是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现在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敛巧饭习俗”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民协在北京文联朱明德书记的关注和支持下开展了对杨树底下村的考察工作。怀柔区宣传部彭丽霞部长对考察工作高度重视,并作了具体的安排。    为了能更深入全面地收集到当地的民俗文化材料,北京民协组织了民间文学、民俗、民间艺术的专家们对杨树底下村和琉璃庙镇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察。专家们将采集到的材料编辑成书,正式出版,这既是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做了一件实事,又为当地的旅游增添一份文化附加值,同时也是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建设“人文北京”应尽的一份责任。    在此,感谢琉璃庙镇党委、镇政府对考察工作组的大力支持,感谢田正科宣传委员和宋庆丰老师的热情接待和精心安排。    于志海

编辑推荐

《杨树底下敛巧饭》所选编的民间故事就是广义的,是流传于杨树底下村、琉璃庙镇乃至云蒙山区的民间的口头故事。目的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有地域特色的故事精品读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杨树底下敛巧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