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朱国圣 林枫  页数:317  字数:345000  

前言

2003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简称“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时隔五年半后的2009年4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再次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新闻战线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意在推动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根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键,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基础,三者有机统一,密不可分。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培养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究竟包含哪些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论点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还要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新闻队伍、指导新闻实践?回答这些问题成为新闻界的当务之急。2004年5月,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承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历经五个寒暑,课题研究工作画上了句号,并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通过,于2010年3月结项。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结项成果。     全书分为三编共二十四章,本书采用了历史继承与现实发展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正面阐述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全面、准确地概括、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线。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实际,澄清了一些存在于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践中的错误观点或模糊认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书籍目录

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  为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夯实基石(代序)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18个基本原理  第一章  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能够及时反映、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和客观世界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报纸“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    第二节  列宁:报纸能够显示出正在修建的建筑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轮廓,协调将要进行的工作    第三节  毛泽东:报纸“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    第四节  邓小平:希望文艺界,“以及从事教育、新闻、理论工作和      其他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都为提高人民和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奋斗不懈”    第五节  江泽民:“新闻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六节  胡锦涛:“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第七节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延安整风时提出的新闻定义,同认为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的论点相一致    第八节  新闻的由来,报纸的出现,也都表明它们属于意识形态    第九节  新闻报道需要物质载体,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产品具有商品属性,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  第二章  办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三章  在世界上存在着阶级区分的时期,新闻、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  第四章  坚持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第五章  “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第六章  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忠实反映群众意愿,做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第七章  新闻舆论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福祸,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第八章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增强新闻舆论监督  第九章  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第十章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贴近生活,调查研究  第十一章  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  第十二章  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第十三章  新闻出版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阶级性的,总要受所在国家社会制度的制约,并为其服务  第十四章  新闻工作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十五章  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文风  第十六章  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又红又专的新闻队伍  第十七章  按照马克思主义方针办新闻事业,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  第十八章  坚持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论点  第十九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论点第三编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辨析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关于两种新闻事业原则区别的论断  第二十二章  从伊拉克战争报道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第二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第二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是新闻规律的系统论述和科学体现后记

章节摘录

1901年5月,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期间,列宁在《从何着手?》一文中明确指出,创办全俄政治机关报是建党的“第一个实际步骤”。“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①列宁把报纸看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集体宣传群众、鼓动群众、组织群众进行阶级斗争、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有力新闻工具和重要舆论手段。列宁这一著名论点,成为一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报纸遵循的方针。1918年4月28日,《真理报》发表列宁的文章《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列宁在文中进一步指出,在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里以后,“榜样的力量第一次有可能表现自己的广大影响。”“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详细介绍模范公社的成绩,研究它们取得成绩的原因和它们经营的方法;另一方面,把那些顽固地保持‘资本主义传统’,即无政府状态、好逸恶劳、无秩序、投机活动的公社登上‘黑榜’。”②列宁关于“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的论点,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报刊的主要功能。第三节毛泽东:办报为了革命、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1925年12月5月,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刊理由》一文中写道:“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③这是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在早期革命活动中,对革命报刊宗旨的简明扼要的概括:办报为了革命,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人民的幸福。

后记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2004年6月立项,2010年3月结项。这一课题的负责人是林枫、方小翔、朱国圣(2008年6月接替方小翔同志担任课题负责人)。课题由文有仁、徐人仲、李年贵、杨民青等老同志和新闻研究所中青年业务骨干担纲共同完成。按照分工,在课题第一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8个基本原理”中,林枫同志撰写了第一章《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能够及时反映、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和客观世界》、第二章《办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有仁同志撰写了第三章《在世界上存在着阶级区分的时期,新闻、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第四章《坚持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徐人仲同志撰写了第十一章《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第十三章《新闻出版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阶级性的,总要受所在国家社会制度的制约,并为其服务》;李年贵同志撰写了第五章《“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第十章《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贴近生活,调查研究》;杨民青同志撰写了第六章《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忠实反映群众意愿,做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第七章《新闻舆论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福祸,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小翔同志撰写了第十二章《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第十六章《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又红又专的新闻队伍》;朱国圣同志撰写了第十五章《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文风》、第十七章《按照马克思主义方针办新闻事业,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第十八章《坚持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唐润华同志撰写了第十四章《新闻工作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刘光牛同志撰写了第九章《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白继红同志撰写了第八章《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增强新闻舆论监督》。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