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侦探小说

出版时间:2008年9月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作者:于洪笙  页数:373  
Tag标签:无  

前言

读者诸君,各位看到的这本书,是对古今中外侦探小说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与探求,这在我国侦探小说的研究中还是第一次。本书由史及论,由表及里,由外及中;有理论性的概括,实践性的点拨,典型文本分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参照,精品与佳作相比较,能予读者一次较全面的对古今中外侦探小说的认识,这种书不多哉不多也。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历史并不久远。一般来说,认为是从杰出的潇洒而又怪诞的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创作的小说《莫格街谋杀案》(TheHurderstheRueMorgua.1841)开始。他一生只写了六篇侦探小说。然而却确立了侦探小说发展的全部模式。仿佛他制定了一个框架和确定了未来的走向,此后一百多年来,侦探小说几乎都沿着他的模式前行。自然,中国的公案小说不在此列。

内容概要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中外侦探小说的诞生、发展、辉煌、成就,是对侦探小说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与探求。这在我国侦探小说的研究中还是第一次。文中由史及论,由表及里。由外及中;有理论性的概括,实践性的点拨,典型文本的分析;采用宏观与微观结合、历史与现实比较、精品与佳作赏析的方式,给予读者一次全面的对侦探小说的认识。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在浩瀚的书海中是一部难觅的佳作,也是侦探小说的研究者、忠实的追随者不可多得的阅读蓝本。

作者简介

于洪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抗战即将胜利时出生,自幼喜读武侠、侦探小说。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当工作与兴趣结合在一起时,开始研究侦探小说。1984年发表《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学样式——从福尔摩斯谈侦探小说及地位》,被认为是全国最早一篇对侦探推理小说样式进行专业研究的文章;1988—1989年先后两年在《人民公安报》刊登《欧美侦探小说史话》与《日本推理小说漫谈》;1993年组织成立“法制文艺委员会”;1996年组织召开“中国侦探小说发展前景研讨会”;1998年组织举行了全国首届侦探推理小说大赛;2000年第二届大赛;2004年第三届大赛;2005年组建全国唯一推理文学研究社团“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

书籍目录

史话篇 第一章 欧美侦探小说史话  第一节 不幸的“金苹果”  第二节 文坛怪杰成了侦探小说之父  第三节 现代侦探小说鼻祖柯林斯  第四节 不死的福尔摩斯  第五节 柯南道尔爵士的不朽贡献  第六节 巨盗与神探兼职的阿森  第七节 既是作者又是侦探的奎恩  第八节 誉满全球的克里斯蒂  第九节 海明威与“硬汉派”侦探小说  第十节 《马耳他黑麻鹰》的雄风  第十一节 一诺千金的悲剧英雄  第十二节 西默农与他现代感的梅格雷探长 第二章 日本推理小说史话  第一节 世界文化的窗口——日本  第二节 绿叶要有红花扶  第三节 日本侦探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  第四节 变格派的首领横沟正史  第五节 巴甫洛夫的学生成了推理名作家  第六节 日本文学的骄傲——社会派推理小说  第七节 松本清张这杆旗  第八节 乱起“证明旋风”的森村诚一  第九节 轰动效应的《追捕》  第十节 日本推理小说界的华裔作家  第十一节 推理小说中的幽默家  第十二节 姹紫嫣红的女作家群理论篇 第一章 样式与审美  一、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学样式——从福尔摩斯谈侦探小说的发展及地位  二、幻影城里的真与假——从侦探文学看东西方不同审美意识 第二章 在中国的它  一、侦探小说在中国  二、侦探小说与中国——在国际犯罪文学1999年年会上的论文发言  三、从公案到侦探——中国法制小说两千年比较篇实践篇附录一 关于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与评奖标准附录二 全国侦探小说大赛获奖目录

章节摘录

第三节 现代侦探小说鼻祖柯林斯爱伦·坡后几十年,女作家安娜·凯瑟琳,格林发表了《列文沃兹案》,侦探小说才开始在美国流行,这是第一部由妇女写的侦探小说。有人认为,女作家的敏捷才能与构思周密使她们得以在侦探小说领域大显身手。侦探小说在美国站住脚后,迅速向欧洲推广,在英国,很快受到宠爱,获得长足的进展与丰硕成果。为英国侦探小说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首先是威廉·威尔基·柯林斯(1824——1889),1868年他发表的《月亮宝石》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细致的人物描写被认为是第一部英国侦探小说,也是欧美第一部真正的长篇侦探小说,因此,他被誉为“现代侦探小说鼻祖”。其实这位被后人推崇的鼻祖作家,在写《月亮宝石》前,并不春风得意,他的很多部历史小说是失败之作,其他作品也平平,只是当他决定把笔触转向侦破犯罪题材时,才使他的创作柳暗花明,一篇篇作品蜚声社会,一直享誉30年。唯心者可以断言:上帝安排他当侦探小说作家,实质上这和他精通法律,在伦敦林肯法学协会担任律师的丰富社会实践有关。柯林斯的传世之作有《白衣女人》和《月亮宝石》。他的作品总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然后采用不同人物从各个不同角度叙述。这种方法可使长篇小说能面面俱到,照顾各方,并因为多种叙述角度,使小说曲折离奇,错综复杂,神秘莫测,丝丝人扣。小说收尾时以犀利的笔锋,层层剖解,若抽茧剥丝般拨开疑云,使读者挂卷时得以了解全部真相。和文坛怪杰爱伦,坡相比,柯林斯的文笔虽然少些诗意,但更趋向生活化,在娓娓叙谈中,显示着作者绝妙的幽默才华,这使他虽写侦破犯罪题材,却无恐怖压抑之感,实是柯林斯的创作风格。今人写侦探小说,不是以恐怖情节吓人,便以感官刺激为上,何不借鉴一下柯氏之长,让读者多些审美快感?柯林斯的代表作《月亮宝石》分两部,先后有7个人从不同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在故事的序幕里,作者大胆揭露了英国侵略军队在印度圣城如何烧杀劫掠,盗窃宝物。叙述英国军官亨卡什如何杀掉看守,抢到举世闻名的月亮宝石,而印度人又怎样不甘心国宝落入他人手,诅咒谁拿谁遭灾,跟踪到英国,伺机夺回。故事围绕这一中心情节描绘了英国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慈善事业骗人的本质,婚姻爱情以金钱为交易的肮脏。这其中突出刻画了老探长克夫的博学精明,范林达小姐的勇敢舍己,弗兰克林的纯洁坚定。艾伯怀特的伪善奸诈。书中有一个重要情节,是写弗兰克林在表妹生日晚会上因年轻气盛与医生坎迪争论起来,医生为报复他,求他的表哥,一向受人尊敬的艾伯怀特在弗兰克林临睡前喝的白兰地中加入了鸦片剂,以验证鸦片功效。没想到弗兰克林在鸦片刺激下,万分担心他白天交给表妹的月亮宝石夜间会被他人窃走,神志恍惚中走进表妹起居室,拿了宝石回到自己屋中则倒头睡下。宝石即被守候在旁边的艾伯怀特取走,他嫁祸弗兰克林后,一方面把宝石抵押偿还堕落生活的债务,一方面借机击倒弗兰克林,骗取范林达小姐的信任,签立了婚约。更不幸的是,弗兰克林夜间举动被其表妹范林达小姐亲眼看到,她因爱上他而更恨他,只有发誓永不见他,也不准他人追究宝石失踪之事。一年后,在坎迪医生的助手吉宁士帮助下,依据科学实验,证明了弗兰克林的冤案,恢复了他和表妹的爱情。在克夫探长的协助下,找到了真正窃宝石者艾伯怀特.而他已被复仇的印度人杀死,宝石回归了故土。可以说,没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理论,弗兰克林的冤案是很难洗清的,所以此情节足以证明,正是19世纪中叶欧美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医学、心理学等科学的发达才促成了这位现代侦探小说鼻祖柯林斯的成功。

编辑推荐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在浩瀚的书海中是一部难觅的佳作,也是侦探小说的研究者、忠实的追随者不可多得的阅读蓝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很全面的一本有关我国侦探小说发展历史的著作,比较全面,写得也很吸引人。看了好几遍。
  •   我是为了写论文才买的
    结果证明这真的是一本对于研究侦探小说很有用的书
  •   整体上写的还不错,因为我是搞推理小说现象研究的,买回来觉得很满意,作者应该在细节上再加深,希望在办能让人觉得更满意。
  •   还没看%……
  •   这本书的内容很不错,中国这类书籍很难找。不过这本书的纸质个人觉得一般~
  •   该书引用的资料数据都比较旧。做了很多比较评论,但感觉意义不大。得出的结论是中外小说各有千秋。觉着整个一废话。但是也有一些参考价值,但不大。基本上是鸡肋。
  •   如果只是看书评,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是非常之大了。但是一旦翻开来看,就知道书评不只是单单表现了并非汉语所独有的夸张性。最重要的是,书的用纸和版式设计实在让寡人不敢恭维啊。首先是苏叔阳作的序言,大抵都是无关痛痒的、隔靴搔痒的话,而且我怀疑苏先生的文字功底都在下降,唉!读完了,很是不安啊。-_-!当然,这本书的结构还不错,可谓较为完整的体系化尝试。首先是侦探小说史,然后有名篇名作的解读分析、写作规则介绍,以及一些作者在本领域的文章(不少皆属作者主编过的侦探小说的序言)。下面说一下寡人刚刚读完的第一章《欧美侦探小说史话》。这是作者若干年(1988?)在报纸上连载的普及性文字。所以注定只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推理小说史。其内容主要就是介绍几位非常著名的具有文学史地位的作家以及与侦探小说有关的作家(海明威与“硬汉派”——冷硬派),如爱伦·坡、阿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达谢尔·哈米特等。这种重点关注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概况性的小说史来讲,于先生的介绍貌似还缺少一种“历史”的气魄。在寡人看来,至少应该写出的推理小说的发展流变的轨迹很难清晰地看出来。——也许是寡人太不敏了。作者貌似比较支持将侦探小说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价值与创作范式的特殊文体,并且是文学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至少从受众的数量上看,侦探小说就足以成为深具可解析性的文本——的见解。寡人从书里看到了一些作者试图正名化的努力,但无一不是兴致稍起便早泄了,让人大大地非常态地不爽!这本是一个大课题,但作者浪费了他所掌握的庞大的信息……叹惋ing...还有一点,作者的行为少有欠缺“职业道德”之嫌。于先生有时候花费在作品内容介绍的笔墨未免过多了一些,而分析却相形见绌得多了。这样细致地透底,让人总有点心怀不满吧?当然,这也情有可原。毕竟那些作品大都已经问世几十上百年,谜底早已多次超越了春光乍泄程度的大规模、深层次地走光了。至少可以断言,这一小说史的部分尚待好好地完善呢。由于素来为阅读速度不佳而苦恼的情况并无变化,寡人只读完了这一部分。而且寡人向来不喜欢说空话,所以只能对于先生的令人期望甚高而又不能令人满足的大作产生上面的一些简单的想法。
  •   本来对侦探小说史很感兴趣,但此书实在不敢恭维。第一是作者思想迂腐,评论小说时一幅“文革”语调;第二是资料太老,所述都是很早的侦探小说史;第三是很多章节是作者在报刊上所发文章的拼凑。总而言之,本书较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