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力村调查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经济  作者:王文长 编  页数:335  

前言

  村庄,是农民的聚居地,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村庄形成于农业文明时代,在中国最为典型和普遍,迄今依然是中国基本的社会单位。所有中国人,或是生于长于村庄,或是父祖辈来自村庄。村庄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立脚点和必须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地方。认知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了解村庄。  中国的民族经济,包括以下层次:一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经济,二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支民族的经济,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论从哪个层次的研究,都必须涉及村庄这个基本单位。以往的民族经济研究和行政管理研究,对于村庄的关注,主要是在总体性的统计及对策方面,鲜有对某一村庄的专注系统调查。这种情况使我们所从事的理论探讨总显得有些飘浮,言不及意,大而不当。反思许久,不能不下决心从小处做起,将村庄调查作为根基,扎实做去。恰“九八五”项目实施,经费有所保障,故组织本创新基地近百名教师带二百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结十五调查组,计划用六七年的暑、寒假,从五十六个支民族中各选一二典型村庄,深入调查,总百余村,每村一书,为中国民族经济三个层次研究,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中的一本。全书是深入一个村做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取得的达斡尔族研究成果,兼顾历史传统状况,比较深入地阐述了达斡尔族经济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现状。内容涉及了哈力村的历史、经济、物质文化生活、人口、教育、村落管理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村庄  一、哈力村概述    (一)村名的含义以及由来    (二)地理位置及村庄概况  二、资源环境    (一)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    (二)自然资源  三、人口结构    (一)人口概况:规模与自然结构    (二)人口变化与社会特征    (三)政策与制度规范  四、经济生活    (一)达斡尔族经济发展历史    (二)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农业生产概况    (三)哈力村的种植业及其工业化    (四)哈力村的畜牧业和商业    (五)哈力村的生产生活状况  五、社会秩序    (一)社会关系    (二)社团组织    (三)社会分层    (四)社会保障    (五)公共活动  六、政治管理    (一)政权结构    (二)行政管理    (三)政治关系  七、风俗习惯    (一)消费习惯    (二)禁忌习俗    (三)礼仪习俗    (四)庆典与宗教习俗  八、文化、教育    (一)历史上的教育    (二)现代教育    (三)哈力村教育文化情况    (四)科学技术  九、文学艺术    (一)文学    (二)艺术  十、卫生体育    (一)卫生    (二)体育第二部分  农户  十一、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的家庭    (一)传统农业种植户孟晓丽家    (二)传统农业种植户白金亭家    (三)传统农业种植户郭成山家    (四)传统农业种植户孟淑英家    (五)传统农业种植户敖莫日根递家  十二、商农结合的家庭    (一)商农结合户苏淑珍家    (二)商农结合户敖广军家    (三)商农结合户孟布和家    (四)商农结合户敖桂芳家  十三、工农结合型家庭    (一)收入水平较高的工农结合户郭英柱家    (二)中等收入水平的工农结合户德才家    (三)中等收入水平的工农结合户鄂宝山家    (四)生活水平较低的工农结合户郭力生家    (五)生活水平较低的工农结合户郭玉宝家  十四、贫困家庭    (一)因病致贫户鄂铁宝家    (二)因病致贫户郭淑艺家    (三)低保户孟晓梅家    (四)低保户鄂登民家    (五)低保户敖经光家第三部分  村民  十五、村干部代表访谈    (一)德高望重的书记敖敦林    (二)勇敢智慧的民兵连连长苏热    (三)乐观善良的计生委员孟华  十六、其他典型人物访谈    (一)哈力村的鄂温克老人敖玉坤    (二)科学种地代表乌云卦    (三)聪明的高中生多百慧    (四)冷面馆老板德金宝    (五)坚强淳朴的孟素珍    (六)共产党员鄂登利    (七)在外打工的苏树亭    (八)粮库老职工孟布和    (九)务农青年郭英林    (十)水库移民鄂丽华    (十一)打工返乡的邦礼深    (十二)支持教育的郭灵孝    (十三)勤劳坚强的鄂海涛    (十四)高考生鄂慧芳    (十五)原村医敖淑梅    (十六)曲棍球健将孟军附录  附录1:家谱后记  附录2:“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管理使用办法  附录3:问卷选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村庄  一、哈力村概述  (一)村名的含义以及由来  哈力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阿尔拉镇。现在哈力村与马当浅村合并,统称为马当浅村。作为行政村下面的自然村,哈力村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以前主要居住达斡尔族人民的哈力村位于讷莫尔河岸边,在20世纪20年代(约1920年),由于满族、汉族人的大量入住,使得达斡尔族人与满族、汉族人都有了很多的交易往来,因达斡尔族人的社会结构较为简单,不善经营,最后土地都作为赔付给了满、汉人。这使得达斡尔人在当地拥有的土地等资源越来越少,进一步使得当地达斡尔人的生活日益艰难。于是村子里的郭姓兄弟便率先出来考察,在向西寻找了100公里左右,发现了现在哈力村所在的地方,这里只有少量的鄂温克人住在周围的山上,而且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很适合达斡尔人生活居住。于是在1921年郭姓兄弟及家属共12人便由原地迁至此地,并且将原来村名“哈力”沿用到此地,随后,原在讷莫尔河边居住的哈力村村民也都“投亲靠友”陆续地搬了过来,慢慢的在诺敏河边的哈力村就建立起来了。因此,郭姓在哈力村人口中大概占到1/3,又通过与其他村庄的达斡尔人通婚的方式逐渐扩大了村庄人口的规模,引入了其他姓氏,现在哈力村的七大姓氏有:郭、鄂、敖、苏、德、金、孟。哈力村村名中的“哈力”在达斡尔语中就是“山谷”的意思。现在哈力村全村人口355人,其中只有4人是蒙古族,11人是满族,其余的全是达斡尔族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哈力村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