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创新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张明龙  页数:362  

前言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因现代经济组织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主要研究如何建立高效的经济区域系统。它作为一门后起的现代科学,由于年轻而显得朝气蓬勃。区域经济学萌发于19世纪20年代,经历了漫长的酝酿、羽化过程,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形成学科的基本框架。此后发展很快,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学自诞生之时开始,就以探索区域发展为己任,它的研究对象从农业区域发展出发,逐步扩大到工业区域发展,中心地发展,增长极发展,直至现代的区域产业、市场和城市化综合发展;研究的任务也由探索农业生产力布局,逐步走向探索整个区域经济的产业、市场、城市、乡村等高效率发展与创新模式。本书按照区域发展、区域开发和区域创新的分析框架,着重探索区域经济学研究中亟须解决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本书的选题来源  本书研究的起始时间,可以上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笔者在浙江师范大学政史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任教,与鲁厚达、陈红儿、严斯茂、王溥泉等老师一起,着手创建区域经济学学科。记得1982年6月,我们与金华市科委、农委等单位合作,组织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时间和暑假,对金华、衢州地区传统名特产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研,形成了上百万字的初稿,交给金华市科委整理编印成一本书。我们对这些调研资料,又进行了细化归类分析,并由本人执笔与鲁厚达老师合作完成一篇论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区丘陵经济作物——金衢地区土特产作物优势调查》,发表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这些成果,为金华、衢州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我们也由此迈出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第一步。

内容概要

本书以现阶段区域经济运行和发展为基本背景,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取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界的有关研究成果,用锐意创新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深入探索了区域发展理论的思维脉络,区域发展规律和区域发展模式,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强区域资源开发,吸收典型国家创新经验,增强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等涉及区域发展、开发和创新方面的问题。阐明了许多大胆而新颖的观点,拓宽了区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思路。本书适合高校师生、经济工作者和政府机关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张明龙,1953年3月28日生,浙江三门人。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学完博士生课程,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0年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现为台州学院副院长、省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科主持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已出版《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等个人专著4部,《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等主笔专著5部,参加撰写的著作10余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理论演进的纵向考察    一、农业区域发展理论    二、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三、中心地发展理论    四、区域产业关联发展理论    五、区域增长极理论    六、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    七、现代区域经济运行与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因素    一、自然资源因素    二、人口资源因素    三、社会资源因素   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一、区域发展利益规律    二、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    三、区域阶段性发展规律    四、区域主导产业优先发展规律    五、区域周期性波动发展规律   区域发展模式比较与选择    一、世界发展大趋势    二、区域发展模式比较    三、区域发展模式选择   推进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一、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意义    二、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应该分类建设    三、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科技创新    四、促使先进制造业基地向技术链高端拓展    五、提高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竞争力    六、实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制造业链式化转移探索    一、按照价值链进行的制造业转移    二、按照供应链进行的制造业转移    三、按照生产链进行的制造业转移   培育区域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案例分析    一、形成向区域龙头企业倾斜的发展政策    二、加强区域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    三、提高区域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四、完善以区域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集群结构   信息化带动区域工业化    一、信息化的内涵    二、信息化拓宽工业化的新空间    三、信息化推动高新技术和新兴工业发展    四、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   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分析    一、企业之间的溢出效应    二、家庭之间的溢出效应    三、公共经济的溢出效应    四、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运行机理分析    一、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运行特征    二、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运行过程出现的拐点    三、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运行的内部制衡系统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思索    一、大力培育植根于当地的制造业    二、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潜力    三、不断拓宽招商引资空间   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案例分析    一、确立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二、增强园林生态城市的经济势能    三、挖掘有利于园林生态城市发展的特色经济优势   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    一、滇重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四、形成综合能力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资产管理   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消除户口壁垒    二、统一城乡财政制度,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    三、统一城乡税收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篇 区域开发   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    一、经济区的内涵    二、经济区的类型    三、划分综合经济区的一般原则    四、划分综合经济区的具体原则    五、划分经济区的指标    六、划分经济区的实践   我国古代农村土地开发思想管窥    一、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分类    二、依据农村土地区位差别核定税收数量    三、根据农村土地的区位特点建造农田    四、以农村耕地为基础建立国家行政区   韦伯工业布局论的结构考察    一、韦伯的运费最小工业布局论    二、韦伯.的劳动力费用最小工业布局论    三、韦伯的工业集聚布局论    四、产业布局指向论   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对策    一、区域生产力布局存在的问题    二、区域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的原因    三、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对策   西部大开发应致力于发展区域主导产业    一、准确选定西部各区域的主导产业    二、以名牌效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三、扶持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和提高产品档次    四、形成有利于主导产业成长的新型银企关系    五、努力争取骨干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    六、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主导产业培育   西部大开发应突破资本瓶颈制约    一、铸造有理性的资本市场主体    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筹资功能    三、用活社会保障基金    四、大胆采用BOT引资方式    五、吸引带有援助性质的国外长期低息贷款    六、开辟西部证券市场吸引外资    七、提高固定资本周转速度    八、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   山区丘陵土特产资源开发    一、土特产作物的历史和现状    二、土特产作物的经济效益    三、土特产作物发展缓慢的原因    四、对发展土特产作物的几点建议   地级市外贸资源开发    一、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效益    二、实现出口企业的规模效益    三、推进外贸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   山区竹类资源开发    一、发展竹制品加工业的优势    二、增强竹制品竞争力的现行措施    三、提高竹制品竞争力的长远策略   港口资源开发    一、突出重点,分类开发,形成大中小港口功能配套互补的组合群    二、开辟沿海公路,沟通江海航道,充分发挥三大港口群的整体优势    三、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加速发展三大海湾港口城镇经济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    一、滩涂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二、提高滩涂水产养殖资源开发效益的措施    三、提高新围涂地农用垦殖资源开发效益的对策   国外能源开发    一、化石燃料发电领域的新成果    二、氢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三、太阳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四、风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五、波浪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六、核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七、生物质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八、电池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九、其他能源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第三篇 区域创新   国外如何运用政策增强创新能力    一、超级大国——美国如何运用政策增强创新能力    二、主要工业国(除美国)如何运用政策增强创新能力    三、新兴工业国如何运用政策增强创新能力   美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管窥    一、哈佛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    二、普林斯顿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    三、耶鲁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    四、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技创新活动    五、加州理工学院的科技创新活动    六、斯坦福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   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考察    一、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    二、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新实力    三、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    四、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    五、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    六、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创新实力    七、林肯实验室的创新实力   日本运用长期发展规划推动科技创新    一、制订实施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二、制订实施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三、制订实施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一、大幅度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推行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    二、铸造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加速创新知识的产品转化    三、高度重视企业创新活动,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四、形成推动创新的收入分配政策,激发人们创新的勇气与潜能    五、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创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六、德国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的启示   意大利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    一、意大利创新活动的强项与弱项    二、意大利建立和完善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体系    三、意大利近年运用政策推进创新活动的成效   俄罗斯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    一、奠定创新政策体系的法律基础    二、围绕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制订科技计划    三、俄罗斯近年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的主要成效   瑞典高效的创新政策运行机制揭秘    一、建立和健全创新政策体系    二、完善创新政策的实施机制    三、运用政策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   韩国从引进技术走向自主创新    一、引进模仿阶段    二、消化吸收阶段    三、自主创新阶段   新加坡促进创新活动的主要对策    一、借助跨国公司提升本国的创新能力    二、建设科技园为创新活动提供优越环境    三、推动中小企业提升研发实力   以色列高效的创新运行机制探索    一、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宏观管理机制    二、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发机构    三、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科技计划体系   审视我国科技信用缺失现象    一、科技成果研究过程的信用缺失现象    二、科技成果开发过程的信用缺失现象    三、科技成果转让过程的信用缺失现象   我国科技项目失信行为与治理对策    一、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的失信现象    二、治理科技项目失信行为的措施   我国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纵向考察    一、科学基金领域构筑阻挡不端行为的“三道大坝”    二、科技部牵头制定规范科技人员行为的政策法规    三、提出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四、展望与结论   我国巩固促进科技创新的法律基础    一、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写入法律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三、通过宽容失败和强调诚信来鼓励创新    四、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五、加强科学技术资源共享制度    六、支持农业基础科技研究”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对策研究    一、健全商标保护制度的主要对策    二、完善专利保护制度的主要对策    三、推进著作权保护制度建设的主要对策    四、做好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   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背景下的人才队伍建设    一、人才短缺是影响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相关人才    三、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台州建设促进创新活动的区域政策支持体系    一、为壮大民营企业而制定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    二、为壮大主导产业而制定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    三、为壮大区域竞争力而制定促进创新活动的政策   台州运用政策促进创新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迅速增多    二、品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三、研发组织系统进一步完善    四、民营企业集群不断壮大    五、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台州区域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出台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统领性政策    二、形成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系统性政策    三、制定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多样性政策    四、探索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交替性政策   作者主要相关论著    一、主要相关著作    二、主要相关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与这本书   一、学科发展研究形成的特色   二、学科队伍建设的成效   三、教学工作成效   四、科研工作成效   五、实验室、图书资料建设成效   六、多渠道争取学科经费及使用情况   七、加强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章节摘录

  2.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组织的改造。信息化的推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把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与企业内部的纵向管理控制机制,纳入网络化的计算机控制一体化制造系统中。同时,它又和企业集成、虚拟企业、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后勤系统等共同组合成企业的自动化系统,并与Internet相连接,成为全球生产和销售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样,填平了传统产业组织形成的各种鸿沟。不同产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均由网络连为一体。就企业内部来说,从总经理、部门经理、车间主管、技术人员、一线操作工到销售人员,也都由网络联系在一起,他们尽管所在岗位不同,但可以通过网络相互沟通,彼此协调,不仅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也大大增强了市场应变能力。(五)改造传统营销系统  信息化改造传统营销系统的主要方法是:  1.通过网络创立区位品牌。我国许多传统特色产品,是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制造的。中小企业依靠单家独户的力量,很难创造出有影响力的传统特色产品品牌。为此,可以运用信息化过程形成的网络技术,组建企业品牌网络俱乐部,发展和完善一定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使它们通过信息网络的联系共享品牌,赢得规模经济效益。网络化品牌俱乐部,表现为品牌所有者,是一个由内部网络相联结的企业成员共同体。每个成员企业,都有权使用网络俱乐部拥有的品牌为自己服务,但必须严格遵守网络俱乐部规定的产品原料、工艺、技术、质量、计量、卫生、安全、环保、性能、功用和包装等方面的标准。  2.发展网上展销业。运用信息技术,精心组织举办各种网上交易会、展销会和科技交流会,通过传统特色产品的网上展销,扩大其市场影响力。  3.发展电子商务。促使传统特色产品市场网络化。电子商务可以充分利用原有专业市场的资源优势,在互联网上构筑商务平台,发挥资源回流和产品扩散功能。  ……

编辑推荐

  《区域发展与创新》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建设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区域发展与创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