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与教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刘彦文  页数:176  

前言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不断扩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高职教育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绩,而且,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由于“存在决定意识”,高职教育规模、质量及功能等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对高职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原有认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提升。可以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暨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时代已经到来,关注和研究高职教育的时代也必将到来。  恰逢其时,因缘际会,10年前,笔者有幸由一个只关注基础教育及教育基本原理且其实仍在教育研究大门口探头探脑的蹒跚者,逐步与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及研究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得益于我跟随跨世纪的脚步迈入了我们这所与教师教育、职业技术教师教育颇有渊源的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工作。10年间,近水楼台,我很荣幸聆听过原本院院长、我国著名职教专家吉多智研究员的谆谆教诲,在其指导下参与了北京市重点职业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参加了原本院院长梁绿琦教授负责的北京哲社规划高职教育课题和福特基金高职教育课题,并受到原本校副校长、著名应用性高等教育专家高林教授渊博学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专心拜读了全国各位职教专家和学者的心血成果,并扎根于我们学院精心办学的肥沃土壤,这使我有一个较高的工作起点和较好的成长空间,帮助我很快转轨到职教研究领域,使我从一个对高职教育一无所知的学生,成长为一个热衷于高职教育并将高职教育作为自己主要研究方向的教育研究工作者,也从而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在这10年的高职教育探究工作中,有困惑、有失落、有艰辛,更有收获的豪迈和喜悦,总有一些不吐不快的感觉。基于上述考虑,笔者结合近些年研究心得体会和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对高职教育进行系统思考,开展了多方面的深人探索,并将之归集成书,就教于大方。  十年剑出鞘,望其是干将。本书围绕高职教育亟待深化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教学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和探讨。全书共分两篇,第一篇是“高等职业教育概论”,由第一至第四章组成,涵盖内容主要有职业教育概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论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论,从多个视角分析了高职教育的性质。第一章重点概括了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期望高职教育发展能从历史中找到智慧和启迪;第二章阐述了高职教育大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主客观原因,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宏观和微观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高职高收费应该缓行”、“高职教育发展重心应向三农转移”、“增强班主任配置”、“合理引导企业试工”等系列解决策略;第三章围绕高职教育质量观转变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高等职业教育树立新观念而展开论述,重点将高职教育发展纳入各先进教育理念视野中,阐述它们间的有机联系;第四章首次从职业教育的总体特点、高等教育类别差异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特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下的高职教育特点三个层面全面分析了高职教育的特点。第二篇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内容概要

  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大力发展暨提升质量时代,这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基于此,《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与教学研究》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亟待深化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教学问题做了深入的探究。从职业教育历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策略、观念改革和特点等多个视角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并重点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问题。论述的主要线索是高等职业教育目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体系、教师素养、教学管理等内容,体现了目的厘定及专业设置是教学工作基础、课程是载体、教学体系是核心、教师素养是关键、教学管理是保障的思路,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和清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框架。《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与教学研究》特点是:理论升华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有机统一,全面论述与重点突出有机统一。《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与教学研究》不仅适用于广大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适用于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学生。

作者简介

  刘彦文,1972年出生于山东沂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先后获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或合作编著《现代教育学教程》、《职业教育学》、《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探微》等著作多部。先后主持或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十一五”规划课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福特基金资助课题等多项。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著作一等奖等多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高等职业教育概论第一章 职业教育概论第一节 职业教育概述一、职业教育的定义二、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任务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第一节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时代主旋律第二节 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宏观问题及对策一、高职教育所面临的宏观问题二、解决对策第三节 高等教育转型时期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主要微观问题及对策思考一、高等教育转型时期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微观问题二、应对策略思考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论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一、高职教育是高教发展的必然产物,高教也由此进入了多元化的质量观时代二、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高等职业教育树立新观念一、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关系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急需高等职业教育树立新观念第四章 高等职业教育特点论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总体特点一、专业性二、区域性三、实用性四、开放性五、生产性六、时代性第二节 高等教育类别差异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特点分析一、培养目标不同二、服务区域不同三、功能不同四、专业设置不同五、师资素养不同六、培养模式不同七、生源结构不同八、教学内容不同第三节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下的高职教育特点分析一、大众化二、现代化三、灵活化四、人文化五、综合化六、终身化第二篇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第五章 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研究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及几个相关概念二、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一、人才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二、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身心素质结构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五、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程序分析第六章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第一节 职业和职业分析一、职业概述二、职业分析第二节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原则一、国外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状况分析二、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规划一、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二、实施专业发展规划要注意解决的问题第七章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基本特征一、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特点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特点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特点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特点五、职业教育课程服务与功能特点第二节 高职教育课程目标一、制订高职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二、制订高职课程目标的主要原则第三节 高职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一、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二、高职课程内容改革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第四节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及课程开发一、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程序第五节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特点一、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体方面分析,表现为各国普遍重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二、职业教育课程的出发点是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表现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模式,突出课程模块化、综合化四、课程设置强调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并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课程内容改革突出基础化,强调发展性六、从教育改革的整体分析,强调职业性课程的普及化第八章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第一节 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内涵及要素分析一、构建高职教学体系的原则二、高职教学体系内涵三、高职教学体系要素分析第二节 高职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构建一、要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动因二、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基础三、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的课程、专业模式——核心四、加强实训,突出产学结合——关键五、积极推行学分制,强调管理制度的灵活和弹性——保障第三节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本特征一、综合性二、创新性三、教育性四、开放性五、技术性第四节 高职教育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一、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二、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的原则第九章 高职教育教师素养研究第一节 教师一般素养要求一、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老师二、新时代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第二节 高职教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因材施教能力一、因材施教思想的源流探析二、因材施教思想之于现代学校教育及高职教育的价值及存在形式第三节 高职教育教师要具备做好“后进生”教育工作的能力一、高职教育“后进生”现象二、高职教育“后进生”形成原因三、高职教育教师如何做好“后进生”工作第十章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第一节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性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组成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应着重解决的若干问题第二节 高职教育教学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高职教育教学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构想二、高职教育教学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三、高职教育加强教学标准化管理的效果和体会第三节 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与思考一、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二、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及组织实施三、高职教育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其次,高职教育在学习时间上也是灵活多样的,基本上全天向学生开放,包括白天、晚上、周末、假日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课时间。  最后,办学体制的多元化。要加快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国家、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办学的积极性,实施院校集团化办学、校企联合办学与股份制办学等。高职教育办学应按照实际需要,不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在办学形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学生类型、投资渠道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多样性。例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在入学制度上是对学生完全开放的。任何人只要是中学毕业或通过了中学同等学力考试,就可以上这类学院。社区学院的宗旨就是为了满足全民的教育需求。而社区性学院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正是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和机会。四、人文化  高职教育是以技术为主的教育,但这并不否定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尤其在当前世界面临共同的难题的时期,诸如面临贫富差距过大,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加剧,气候异常,等等问题,这些不是单纯技术教育能解决的,必须要人文教育来解决。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及技术至上的教育价值观受到了质疑,忽视人文价值取向的科学及技术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的倾向。正如这样:科技只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而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也就是说,科技仅仅关注事实本身,而不能解决有关的价值判断等问题,而这是人文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因此,高职教育不仅重视技术教育,还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德国,不仅加强学生综合职业技能锻炼,还逐步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明文规定学生要具备质量意识、合作能力、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高职学校里,政治、文学、法律、历史、哲学等课程比重也已逐渐加大。对技能人才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非常显著,不仅使受教育者具备相当的技术、技能,而且提高了开发创新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可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由单纯的“技术劳动者”向“技术人文者”转变。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应该不断加强人文教育,使其所培养的技能、技术人才具备基本的人文修养,并注重培养跨文化、跨学科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以便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技术和技能的正确服务方向,发挥他们的技术和技能作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与教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