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热采稠油油藏

出版时间:1997-1  出版社:张修文、张丽萍、 等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01出版)  作者:张修文,张丽萍 等 著  页数:101  

内容概要

  《曙光油田杜66块热采稠油油藏》是《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中分类模式部分“热采稠油油藏”的典型实例之一,是关于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模式方面的专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有代表性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深入研究油藏的驱油机理,揭示了提高采收率的理论依据,认真分析了已经历开发阶段的油藏动态规律,客观地评价了各阶段的开发部署、实施效果及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最后,通过综合研究,进行了开发模式的优化,为油藏匹配了一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的开发模式。本书对指导同类油藏的开发和调整,提高我国稠油油藏的开发水平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地质、油田开发、数值模拟及矿场生产岗位的科研、技术人员和石油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曙光油田杜66块稠油油藏地质模式  第一节 勘探开发历程及现状    一、勘探开发过程    二、开发现状  第二节 油藏地质模型    一、构造形态模型    二、为积模式    三、储层岩石学特征    四、储层地质模型    五、油藏特征    六、储层岩石、流体的高温热物性特征    七、储量评价第二章 驱油机理及开发规律  第一节 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原油物性    二、油层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三、油层微观结构    四、储层岩石的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五、高温微观渗流规律与驱油机理    六、驱油机理综合分析  第二节 开发阶段的划分 及部署和对策    一、开发准备阶段    二、基础井网实施阶段    三、全面开发阶段    四、蒸汽吞吐调剖及蒸汽驱先导试验阶段  第三节 开发规律    一、常规抽油开发规律    二、蒸汽吞吐开采规律    三、蒸汽驱开发效果分析第三章 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模式优化  第一节 开发效果评价    一、薄-中互层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可以实现高速开发    二、实践证明,杜Ⅰ-Ⅱ4组合为一套层系是比较合理的     三、141m井距对主力油层控制程度高,能满足蒸汽吞吐-蒸汽驱的要求  第二节 开发模式的优化    一、中后期调剖能取得吞吐开发的最佳效果    二、蒸汽吞吐开发结束后,转蒸汽驱开发是较好的开发方式    三、转蒸汽驱的时机取决于吞吐后期油藏的动用状况和井网条件    四、转蒸汽 注采井网形式和程序应为:反九点→斜反七点→反五点    五、搞好汽驱过程中的调剖,力争取得较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第四章 开采工艺技术系列  第一节 完井工艺    一、常规射孔完井    二、套管预应力完井  第二节 采油工艺技术    一、掺稀油隆粘抽油    二、电热杆抽油技术  第三节 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一、井筒隔热技术    二、选层注汽工艺技术    三、防砂工艺技术    四、酸化解堵技术    五、化学添加剂在吞吐中的应用  第四节 动态监测技术    一、TPS-9000型高温测试仪    二、高温高压又参数测量仪    三、四参数测试仪  第五节 集输工艺技术    一、工艺原理    二、工艺流程  第六节 脱水及污水处理工艺    一、脱水工艺技术    二、污水处理工艺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节 勘探开发历程及现状一、勘探开发历程1. 勘探历程杜66块杜家层台油层于1979年进行勘探,第一口探 井杜46井揭露杜家台油层31层83.8m,随后进入了详探阶段,相继在杜、曙1-39-38、杜87、杜88等井均钻遇杜家台油层,证实杜家台油层具有一定的含油面积。从1980年开始,先后在4口井上进行了常规试油,动液面为732~1080m,折算日产油1.4~4.1m3,脱气原油粘度(50℃)为454~907mPa•s。由于油质稠,常规试油产能低,因此在1985年3月对曙1-37-35井进行了蒸汽吞吐试采,蒸汽吞吐后,油井初期能自喷生产,自喷加抽油生产246天,一单元日产油28.5t,周期油汽比高达2.7,蒸汽吞吐试采取得成功。2. 开发历程在曙1-37-35井蒸汽吞吐取得成功后,1985年底,对杜家台油层按照一套层系采用200m井距正方形井网部署吞吐井71口,1986年投入实施,当年建产能11.7×104t。

编辑推荐

《曙光油田杜66块热采稠油油藏》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热采稠油油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帮别人买的。希望有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