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资源循环经济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作者:花明  页数:233  

内容概要

  《核资源循环经济》作者花明等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国情,对传统经济学与现代主流经济学中与循环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反思与批判,并重新构建了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在对当代西方学者的循环经济思想和理论中国化的探索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理论与我国循环经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并结合我国核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具体实践,从天然铀的勘查、开采,到铀纯化、转化、浓缩并制成元件,再到核电站的运行、乏燃料后处理,直至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除此之外,该书立足国情,为实现中国核资源循环经济安全、稳定、有序的发展,构建了符合循环型经济的核工业产业生态系统,并且充分借鉴国外有关核能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合理内涵和成功经验,结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对构建和完善我国核资源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篇 循环经济理论篇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兴起一、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二、循环经济的概述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发展一、循环经济实践的国外发展状况二、循环经济的经验与成果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评述第一节 循环经济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一、循环经济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质疑二、循环经济对“经济人”和“稀缺性”的反思三、循环经济对市场价值原则和产权理论的反思第二节 循环经济新论一、循环的概述二、循环的阶段论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中国化第一节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对比分析一、产生背景不同二、法规政策体系完善程度不同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体现不同四、公众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同五、构建的生产组织体系层次不同六、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的力度不同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中国化一、循环经济中国化概述二、循环经济中国化的现状分析三、循环经济中国化的制度与政策建设第二篇 资源篇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核资源第一节 资源的界定一、资源的概述二、资源可得性的度量第二节 核资源的概述一、核资源的概述二、核资源的构成第五章 资源危机与能源危机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状况二、经济增长模式评价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约束一、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二、中国资源危机与能源危机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替代能源一、可替代能源的选择二、中国核电规模化的可行性分析第六章 中国核资源开发与利用第一节 中国核资源开发的现状一、世界核资源利用的现状二、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与核资源利用第二节 中国核资源危机一、国际铀资源现状与国际铀价走势二、国家核能计划与核资源短缺第三篇 核资源循环篇第七章 铀矿资源勘探与循环经济第一节 铀资源分布与勘探现状一、铀资源勘查与铀资源分布二、我国铀矿资源的勘探现状第二节 我国铀资源短缺问题分析一、我国核能发展计划下的铀资源需求量二、我国铀资源的供应第三节 我国铀资源的循环与可持续供应一、加大铀资源的勘查工作,保证国内资源增长二、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扩大已探明资源的经济储量三、加强制度创新,鼓励其他地质勘探队伍加入铀矿地质勘探工作四、加速人才培养,改善铀矿地质装备,提高铀矿地质人员待遇第八章 铀矿冶与循环经济第一节 铀矿冶过程简介第二节 我国铀矿冶现状分析一、我国铀矿资源开采难度大,在役矿山的保有经济可采储量不足二、铀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天然铀生产能力严重偏低三、铀矿山“三废”环境污染严重四、人力资源日益萎缩,铀矿冶呼唤新技术五、安全压力加大第三节 我国铀矿冶环节与铀资源循环利用一、根据我国铀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我国天然铀生产的技术路线二、加大铀资源开发力度,加速扩展铀矿床开发规模三、加强矿山地质工作,提供经济可采接续资源四、推进“科技兴矿”,提高天然铀生产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五、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公众的联系,建设绿色铀矿山第九章 铀的精制、浓缩与循环经济第一节 铀的精制过程与循环经济一、铀的精制过程二、铀的精制过程与循环经济三、铀的转化与循环经济第二节 铀浓缩过程与循环经济一、铀的浓缩过程二、铀浓缩与循环经济第三节 元件制作与循环经济一、核燃料元件制作技术与循环经济二、元件制作工艺与循环经济第十章 反应堆与循环经济第一节 核反应堆概述第二节 核反应堆与循环经济一、核电站的废物最小化与循环经济二、快中子堆技术与铀资源循环利用第十一章 乏燃料处置与循环经济第一节 乏燃料概述第二节 乏燃料后处理中的铀、钚资源的再利用一、钚资源的再循环二、铀资源的再循环第四篇 制度建设篇第十二章 中国核资源循环经济的机制建设第一节 加强对核资源循环经济体系的科学规划第二节 完善核资源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一、核资源循环经济需要“市场—政府—社会”的有机结合二、核资源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设计第三节 完善核资源循环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一、生态补偿机制的概述二、中国铀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三、中国铀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第十三章 中国核资源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第一节 国际核资源循环经济法规介绍及启示一、美国二、法国三、俄罗斯四、日本第二节 建立健全我国核资源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探讨一、我国核能安全立法的演进二、我国核能安全立法体系存在的问题三、建立健全我国核资源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措施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宣教政策  现阶段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社会公众明确环境权益的维护意识,营造公众对环境的监督氛围,并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通过与其他能源的各项环境指标的对比,大力宣传核资源企业的环境安全性,消除人们的各种担心与疑虑。对公众宣传核资源循环经济的时,要注意宣传的基础性和宣传材料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层次的人制作、分发不同层次的宣传材料;注意宣传材料的趣味性;注意宣传的持久性和效果性,选择合适的宣传载体,能让人经常看得到、记得牢。引进生态理念,科学规划社会环境,最终实现公众监督和倡导下的生态文明。同时,建立有奖激励制度,对为核资源循环经济提出合理建议、依据事实举报环境污染线索的公众,给予物质奖励。制订便于公众参与的各种计划,建立能够反映社会各界对资源环保利用的意见的信息渠道,从而使公众在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实践中,彻底转变环境行为,并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意识。  3.支持非政府环境组织发展的政策  发展非政府组织是当前调动公众监督企业的积极性、发展核资源循环经济制度创新中一项重要举措。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和核工业体系的特殊性来看,政策的投入始终是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性保证。在今天,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主导作用依然是最重要的途径。为此,加快我国的立法进程,使非政府环境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将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环境组织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基本理念纳入决策主流,使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因意识的缺失而产生实际的歧视,消除由于对非政府环境组织的重要性认识的缺失而造成的公共政策对非政府环境组织发展所产生的负面作用,进而解决非政府环境组织在登记、注册和运作过程中不能得到支持等问题。另外,我国非政府环境组织发展相对落后,与社会上对其缺乏必要的了解,政府在政策上对其有歧视的偏向有关。因此,还要加大对非政府环境组织的宣传力度,媒体对非政府环境组织的积极作用也要给予相应报道,使人们对非政府环境组织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核资源循环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