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经济学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吴先华、 等 气象出版社 (2010-09出版)  作者:吴先华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前言

近百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自然现象频发,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统计,我国气象灾害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直接危及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另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超过80%的商业活动是与天气因素相关的,几乎所有经济部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各种天气因素的影响。气象灾害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于气候变化,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早在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生效后,其缔约方会议相继形成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德里宣言》、“巴厘岛路线图”等重要文件,显示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然而,应对气候变化及防范气象灾害是一项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单纯依靠气象科技创新是无法有效解决气象灾害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事实上,气象行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息息相关,气象及气候对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范围广、程度高。1976年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暴雨,使美国全社会达成了“包括经济和人文科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应该越来越多地介入政府气象工作”的共识;世界气象组织(wM0)一直强调全球气象服务的经济与社会属性。因此,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研究气象灾害及气候变化相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概要

  气象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在全球气象灾害频发、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之际,加强对气象经济学这一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的研究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的。本教材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从介绍气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属性及研究对象和方法人手,进行了气象服务产品的供需平衡分析、公共经济学分析;在总结前期研究探索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气象与高敏感行业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天气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发展概况与研究模型;分析了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探讨了其应对措施,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发展。本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基本符合现代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主题明确,案例丰富,具有创新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新的视角和方法。  《气象经济学》可供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气象部门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气象、气候及相关问题的人士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气象的概念及经济学属性一、有关概念二、气象行业发展概述三、气象行业的经济学属性四、气象经济的提出第二节 气象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气象经济学的产生二、气象经济学的发展第三节 气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概述二、气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析三、气象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征四、气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气象经济学确立的意义案例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二章 气象服务产品的供求平衡分析第一节 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一、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方式二、气象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三、我国气象服务产品供给现状第二节 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一、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分析二、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途径第三节 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一、供求分析的一般框架二、影响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的因素三、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分析四、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的实现途径案例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三章 气象服务产品的公共经济学分析第一节 公共产品简介一、公共产品的定义二、公共产品的特征三、公共产品的分类第二节 气象服务产品的分类第三节 气象服务产品的供求关系第四节 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机制一、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者、生产者和提供者(安排者)二、提供气象服务产品的制度安排三、气象服务行业体制改革的趋势第五节 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供给的成本补偿机制一、边际成本递增型的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成本补偿二、边际成本递减型的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成本补偿三、边际成本基本不变的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成本补偿案例思考题参考文献第四章 气象与高敏感行业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高敏感行业的确定方法第二节 气象条件与高敏感行业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一、典型相关性_二、气象条件与不同行业经济增长量的典型相关性三、气象条件与不同行业经济增长率的典型相关性四、典型相关分析的综合分析第三节 气象条件与交通行业相关性的Logistic分析一、Logistic回归与因子分析二、样本选取及方法应用三、因子分析与因子解释四、Logistic建模及样本测试五、交通气象服务小结与讨论第四节 气象条件与电力行业相关性的神经网络应用一、气象条件与电力行业相关性二、电力负荷预测模型三、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四、电力负荷的预测结果五、电力气象服务小结与讨论第五节 气象因素异常指数对我国典型工业产业的影响一、已有研究文献二、数据来源与选取三、计算模型介绍四、实证分析结果五、气象因素异常度指数对产业影响的小结案例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五章 天气保险与天气衍生品第一节 金融衍生产品与工具概论一、期货二、期权第二节 天气衍生品一、天气衍生品概述二、天气衍生品品种第三节 天气指数一、国外常用天气指数介绍二、我国天气指数开发三、天气指数建立过程案例思考题参考文献第六章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第一节 国外的研究及工作进展述评一、WMO的专题会议二、NOAA开展的相关研究三、相关学者的研究四、其他研究第二节 我国的研究及工作进展述评一、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发展历程二、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综述三、国内外文献比较的几点结论第三节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研究一、国内外的评估模型概述二、常用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案例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七章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第一节 气候变化概述一、相关概念二、气候变化的科学结论三、气候变化的历史四、气候变化的原因五、气候变化的影响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以德国为例一、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三、发展可再生能源第八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章节摘录

插图:(3)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挑战,而适应气候变化则是一项现实、紧迫的任务。中国将继续强化能源节约和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并结合生态保护重点工程以及防灾、减灾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切实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4)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经济社会的许多领域,只有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这些政策更加有效。中国将继续把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等政策措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5)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国将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节能新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步伐,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6)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尽管各国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手段尚有不同看法,但通过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基本共识。中国将积极参与《气候公约》谈判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相关活动,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在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编辑推荐

《气象经济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建项目资助精品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气象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挺好的书,完全是新的
  •   价廉物美的书哦 喜欢的
  •   还不错,挺有用的,不过感觉国内这个市场还有待开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