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最后22年

出版时间:2005-08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耿传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的中国一方面多灾多难,一方面又充满了变数和希望:这两者都绝好地汇聚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上。知识分子是20世纪中国的标本,解剖知识分子就是解剖20世纪的中国:分析知识分子,就是分析20世纪的中国。这就是我们这本书能够得到存在的理由;也正是这个理由,能保证读者通过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认真地审视中国的20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     周作人一生走过的独特崎岖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本书着力刻画其一九四五年后的人生历程,他们辩证地将忧患和乐观融在了一起,在这套丛书中,忧患是乐观的忧患,乐观则是忧患着的乐观,许多新鲜情节,令读者掩卷深思。

作者简介

耿传明:文学博士,教授。1999年毕业华东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现代思想文化研究,先后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学术著作有《新时期文学思潮概论》(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独行人踪——无名氏传》(江苏文艺出版社,二○○一)等。

书籍目录

引子 末日到来的征兆第一章 乙酉年的惶恐第二章 “日暮途穷剧可哀”第三章 老虎桥监狱的囚徒第四章 “菰蒲零落满溪间”第五章 阳光下的劳作第六章 “粘泥絮”与“未摘花”尾声 “香泥成篆复成灰”附录一 周作人著译作目录附录二 周作人生平年表.附录三 周作人研究资料索引辑要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1965年是周作人一生的倒数第二年。    这一年的3月15日,周作人在日记中写道:“对话集》全了,凡对话20篇,共计约47万言,大功告成,炳烛之明亦殊可庆幸矣。”听上去是在说,他晚年最大的心愿已了,可以放松一下了。言辞之中流露出的分明是欣慰。    1965年3月30日,周作人又在日记中写道:“上午,仍生火炉,阅《日知录》,近日甚无聊,亦颇疲倦,似脉搏不甚好,盖有间隙也。”当晚,周作人梦中得诗二句,醒后复有记忆,词曰:“莲子有心还有意,香泥成篆复成灰。”时隔14日后,周作人将此二句记人日记,并写道:“事出无因,而颇有意思”。诗句颇有返本归初之意,而且颇有点一语成谶的味道。    “莲子”一词,令人想起金圣叹临刑前还让他儿子对对联的故事。当时金圣叹见儿子悲悲切切,就让儿子对对子,他出了个上联:“莲子腹中苦。”儿子对不上来,他代儿子对了万联:“梨儿心里酸。”“莲子”即“怜子”,“梨儿”即“离儿”,用的都是谐音。“莲子有心还有意”,大概也流露出大去之前对家庭儿女的牵挂。    其时周作人的长子周丰一是右派,活得还比较艰难,经济上甚至还需要他这个年过八旬的父亲帮助;长女静子丈夫已去世,自己带着几个孩子,生活堪忧。“香泥成篆复成灰”,显然是在忧虑他一生耗尽心血写成的文字都会复归于虚空,化为灰烬。    1965年4月8日,是夫人羽太信子的三周年忌日。周作人感念存殁,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    余今年一月已整八十;若以旧式计算,则八十有三矣。自己也不知活得这样长久。过去因翻译《路吉阿诺斯对话集》,此为50年来的心愿,常恐身先朝露,有不及完成之惧。今幸已竣工,无复忧虑。既已放心,便亦怠惰,对于世味渐有厌倦之意,殆即所谓倦勤欤?狗肉虽然好吃(厌字本从甘犬肉),久食亦无滋味。陶公有言,聊乘化以归尽,此其时矣!余写遗嘱已有数次,大要只是意在速朽,所谓人死销声匿迹,最是理想也。    言辞之中,明显透露出了某种人生无常的情绪。    1965年4月26日,周作人写好了遗嘱的“定本”,除了申明对自己所翻译的《对话录》的担忧外,还专门交代了后事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周作人一生走过的独特崎岖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本书着力刻画其一九四五年后的人生历程,许多新鲜情节,令读者掩卷深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作人的最后22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6条)

 
 

  •   因这次促销买的书较多,这本粗略翻翻,书很厚实,内容很丰富,主要介绍周作人一生走过的独特崎岖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和鲁迅一样,写作上是个才子,书的最后是周作人的生平年表,很值得读
  •   书是正版,纸张不错,印刷很好,写出了周作人在1945-1967年走过的独特崎岖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
  •   周作人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无节操。
  •   周作人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一位作家,最早听到这个人名字的时候,是说他是一个汉奸,败类。结果对他的印象挺不好,所以也没有看过他写的任何一篇文字,后来看民国时期一些大家写的东西,很多人都提到了他,而且对他的文笔都很欣赏,这时,自己才尝试着读一些他写的东西,一看就被吸引了,他的文笔有着一种很特别很吸引人的味道,淡淡的、直率的、意味深长的、有点苦涩的,看后犹如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原来身边的是还可以这样描写,文章还可以写出这种意境!《周作人的最后22年》描写的是周作人45年-67年中生活、写作以及活动,写的这段时间是周作人人生最失意、落寞的22年,作者把周作人在这段时间的轨迹基本描述清楚了,唯一不足的就是对周作人的内心挖掘还是不够,如果这算一本周作人的半部传记的话,总觉得少了什么。
  •   知道周作人自然要感谢鲁迅先生——周作人的大哥、中国新文化的主将、神一般的周树人,当然形象也是鲜明无比:怕老婆的懦弱男人,只会朝着大哥和母亲撒气;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汉奸,尽管做了哪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毫不知晓。读了本书,廓清了很多模糊甚至错误的印象,更多更深刻地认识了周作人。我认为,周作人是个十足的文人,一个爱读书、爬格子、心无旁骛、性格懦弱的文人,对时势,尤其是对政治极迟钝。他没有大哥的敏感、激烈,缺少抗争,尤其娶了一个强悍的日本老婆,他的大家庭的悲剧、个人的遭际及晚年的惨死都是必然的。西方哲人说性格即命运,性格即悲剧,千真万确,周作人即是典型的性格悲剧。
  •   一直就不喜欢周作人。不管他如何渊博。不全然是因为鲁迅的关系,而是这个人身上那不明亮的部分。
    但一个人这么凄凉离世,总是人生悲哀之证。
    内容详实,客观,很好的了解周作人的书。
  •   周作人的最后22年,让你我知悉名作家的人生。
  •   通常我们更熟的是鲁迅,而对于站在鲁迅身后的周作人,我们则知之甚少。这本书引用大量具有说服力的文献细细叙述了周作人的最后22年,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很不错的书,读后让人感触颇深。
  •   才子周作人,与周树人同根不同道的一位文学大家!书不错!
  •   这本书中的内容与我以往所阅读过的关于周作人的描述有很大的不同。在书中,对于周作人其人,作者是持批判态度的,很是认定其为卖国。不能说作者的看法正确与否,毕竟一千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有一千种看法。对于本人来讲,还是希望能将周作人定位为一个简单的文人,毕竟他的写作还是很不错的。
  •   周作人的最后22年 您喜欢这本书吗?写点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吧~
  •   主要是因为周作人先生,封面和用纸都不错。
  •   周作人的最后二十二年,很不错的书
  •   没怎么看过周作人的作品就买来看了。而且搞活动,好便宜啊
  •   了解了周作人,这本书好看,非常满意
  •   研究周作人可参考,挺不错的书。
  •   还是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周作人
  •   这书对周作人的现实有了一定的反应
  •   写的确实不错,但对周作人的有些看法不敢苟同。
  •   周作人是那种可以在监狱里仍安心做学问的人,佩服。
  •   周作人的晚年在痛苦中度过,时代的文人缩影
  •   如果是我们,会有多少人比周作人更有骨气呢?
  •   设想一下,此书若由周作人写(当然是写别人),是什么味道?什么叫功夫了得!!
  •   可以深入了解颇有争议的周作人
  •   这一套书很不错,值得购买。可惜目前只买了三本。沈从文,郭沫若和周作人。性价比高!
  •   详细的反映了周作人的后半生。
  •   了解历史人物,了解近代中国
  •   虽然他与鲁迅走不同的道路,或许他过于极端,但是他的思想和文学造诣应当值得肯定!
  •   好书,了解人生的另一面
  •   人生无常
  •   明显是模仿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却没有那本经典
  •   学习,也多多的了解这些文学大师的文字
  •   文化名人的一生
  •   作为鲁迅的弟弟,该书也是研究鲁迅的一个佐材。读了两遍,每一次都有新感受。好书。
  •   通过此书了解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骨干的最后岁月
  •   书很好,正在读,可以参照传记一起读。
  •   到手很久了,却一直没时间看,最近读了点,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在人们倍受欺凌屠戮的环境中只能说有的人一直活着,有的人从某一刻永远死去。
  •   最后,有22年,神秘也不说了
  •   意,希望钻石卡与其它优惠活动可同时享受.
  •   活动时购入,物美价廉,物超所值。内容详实,很有史料价值,管窥周氏兄弟与现代文学史的佳径。
  •   还可以吧,但没想的那么好
  •   非常好啊。便宜实惠,。物超所值
  •   比较真实客观,引据较多,行文流畅,值得一读。书的质量也很好
  •   书的质量非常好,内容也很好。
  •   今年买了100多本讲民国人士的书,内容大致,这本算好
  •   质量很好,非常值得阅读的书。
  •   质量很好,开卷有益,性价比高,挺喜欢的。
  •   聪明人自以为是的文化汉奸,下场可悲。
  •   很不错的一本书,价格便宜值得买。
  •   一直对周氏三兄弟感兴趣,但对周家老二了解不多,这本书可以让我了解很多信息了。
  •   非常好的一本书,推荐大家阅读一下!
  •   这本书的文笔还不错,虽然内容深度上还稍显不足
  •   改系列中写得最好的一部
  •   和家里的书凑成一套 价格不错
  •   看看那段不远的历史。
  •   内容还没看 但是很喜欢书简洁的封面 纸张也不错
  •   对于此人的有关评说的种种提法,了解一些,对于我们认识那段历史是有益处的。
  •   内容很不错,不亏是鲁迅的亲戚
  •   着实好书来着,打折时买入,很开心
  •   书的品相不好,最终退货了,没有仔细看
  •   很不错呢。活动买的很便宜啊 还没看 看完再说
  •   书还没读 先放书柜里
  •   还没看呢 先屯着 以后再看
  •   很好,书的质量还可以,很好!
  •   还没有读,但是很实惠
  •   这个价位能买到真的很满意啦,书的包装不错,内容还没看,增加一下自己的知识面了
  •   翻一番,多一点世态感触。
  •   喜欢的好书加上喜欢的茶
  •   这个系列的书,值得一读
  •   感觉这一套书应该不错,买了好几本,准备学习一下
  •   喜欢这个系列的书,只是封皮跟自己想的差了些,容易磨损
  •   刚收到还没看,一次买了好几本慢慢看。
  •   对于了解周的后半生可读
  •   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考问人性
  •   纯粹的文人
  •   我很喜欢,不错的
  •   这本书一般,作为学术类书籍显然不够格,作为传记类书籍又显得单薄。惟一可取的是全文收录了周作人写给周恩来的信件,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份历史文献。另外,该书印刷错误较多,也大大影响了此书的质量。
  •   中国文史出版社,怕怕
  •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临清风冬看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老周要是早有小诗中的恬淡,凭着他的文学造诣,应该会不虚此生。到头来还是沾得一身烂泥絮。
  •   我买了一本,真的不错,是本好书,推荐大家看一看!
  •     写于2008-11-20 文/裳裳五月
      
       此时,手中捧着的这本《周作人的最后22年》终于翻到最后一页,阖上书,思想的车轮却依然滚滚向前,推动着指尖在键盘上敲打,试图,要为那个时代的他,诉说点什么。
      
       之前对于周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他是鲁迅先生的二弟,且稍稍知道的关于他的传闻,不过是个“大汉奸”,是个在思想上与鲁迅先生背道而弛,兄弟间反目成仇的人而已。但翻看数页,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用很缓慢很仔细的速度花了一天将它阅读完,感觉思想在这么一瞬间,仿佛又上了一个台阶。
      
       阅读完此书,内心起伏。仿佛看见一位戴着圆眼镜,留着一字胡子,衣着整洁干净的学者缓步走来,向我展现了他的不平凡的曲折一生。一个前半生受人敬仰,后半生却在屈辱中等死的老人。他说“寿则多辱”,我想,我是明白他的。
      
       自幼生活在衰败的大家庭中,他作为次子,在兄长的照顾下成长,并没有象鲁迅先生那样强烈的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和族人的欺凌。且他天性温和安静,与个性强烈,爱恨分明,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哥哥是完全相异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习惯于生活在自己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他关注细微的事物,喜好安静,对于社会大环境,缺乏鲜明的了解与认识,这也是他后来悲剧的源泉吧。
      
       他是个非常杰出的知识分子,文学家、翻译家。关于这一点,我想无论是批判他的人,还是赞赏他的人,都无可否认的。“五四”时期,他是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著作丰富,以小品和散文见长,并有相当丰富的翻译书籍。在散文中,他娓娓絮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文字表达上则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平和冲淡的境界。
      
       但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所关注的那个周作人,并不是那个喜爱写小品文,在书斋中品着苦茶、安静读书的人,而是那个以汉奸的身份被关押在国民党的老虎桥监狱里,靠着写他逝世多年,反目成仇的兄长的回忆而苟延残喘的人,又或者是,在新中国低声下气的埋头继续写着他的兄长,却被剥夺政治权利终生的那个八旬老人。
      
       翻看二三十年代的一些历史资料,那时年轻的知堂,也是一个热血澎湃的新青年。他对于女性和孩子,有着深切的关怀与爱护之情(这一点是他一生的信念)。他反对“违反人性”的“古代礼法”、传统“习惯制度”,以及歌颂“才子佳人”,宣扬“迷信”、“黑幕”、“色情狂”、“奴隶”哲学的“非人的文学”(《艺术与生活•人的文学》),提倡文明、平等的新思想。但随着时局的动荡,由于他对政治理解得不够透彻,慢慢的,他越来越陷入个人主义中,迷恋着生活中细微的点点滴滴,以此逃避他的社会责任与生活的重担。
       但最致命的莫过于那十几年间,在日寇的手下担任教育文化要职的问题了。这也是他穷其一生都无法洗清的罪名。他辩称,自己是为了保护北大的文化书籍,所以留在北平,担任要职。他还说,他是因为家中负担过重,不能舍弃。
       也许,这一切都是真的,但后来的事实,还是证明他确实是认为中国是没有出路了,被日本完全占领是迟早的事情。而他要生活,所以,他不得不委屈自己去为日本人工作。
      
       鲁迅先生说他是“昏”。我想真的是这样的。他只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不是象鲁迅先生那样有着极强民族心、政治旗帜鲜明的革命家。但他却也绝不是一个所谓的“大汉奸”。他崇尚美好,喜爱享受舒适的物质生活,他厌恶战争,心地宽厚仁慈,反对一切杀戮,还曾经保护过李大钊的两个孩子。他关注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提倡尊重女性,提高女性的地位。他的婚姻生活从一而终,对他的日本夫人非常疼惜重视。他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赞美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的翻身做主,却偏偏成为日寇的帮凶。他是一个具有复杂思想形态的人,而已。
      
       只可惜,他生错了年代。若是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他的文学成就绝对是超越很多现代作家的,他可能成为当今社会中最优秀杰出的,受人尊敬的大家。但,当他生活在那个充满杀戮、苦难的旧社会里,他的小资思想,他的没有原则性的附和,成了被那些在腥风血雨中艰难存活下来的革命家所憎恨与排斥的。他不懂政治,却偏偏被卷入其中,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这是他人性软弱一面所造成的悲剧,也是时代造就的悲剧。我为他的文学成就而赞叹,也为他的愚钝和懦弱而叹息。
      
       本书对周作人的评价还是相当准确的。虽然有一些语句和态度不够客观,但对于一个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还是觉得可以接受的。
      
  •     在读这本书之前,便很喜欢他的散文,有一篇谈女人骂街的文章,已读过许久,至今想起来仍觉余音在耳,刻画之传神五百年来未有。对于周作人在三十年代的伪职,鄙人认为似乎并非是他一人之错,说到错误之处竟该归于时代之无常,造化之弄人。他认为儿童应该保有天性,而不应该灌输党性,这却是不错的。学者就是学者,而不应该是政治笼罩下的御用文人……周作人做到了,所以在这一点上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周作人之悲,悲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所生活的环境……
  •      浏览了一遍。总体上看,此书乃“新瓶装旧酒”,作者只是起到整理部分现有资料的作用,没有多少自己的观点。而在《周作人年谱》及“回望周作人”丛书问世后,这种整理工作的意义已经不大。书中序言有些不知所云。
  •     <DIV>我的忧郁是从赖下这个书评开始的。年前早就读完了。要记的书签都夹好。真是懒。</DIV>
      <DIV>上次说过,这本书角度不错,材料也都很有意思。写的一般。</DIV>
      <DIV>P18注解1,引用的周的原话,却没有标明说话的时间。</DIV>
      <DIV>P22陶希圣的故事:关于做不做汉奸,他儿子回忆——我母亲就说了,我们要死就死在这儿,如果你要签的话,我现在就打死你。所以我父亲就接近精神崩溃了。引自央视2004年5月29日的访谈节目。不知道这个“精神崩溃”一词,是不是受了老罗的影响噶:)</DIV>
      <DIV>P31周作人小气,傅斯年抨击汉奸,他就在日记里恨恨的写——见报载傅斯年的谈话,又闻巷内驴鸣,正是恰好,因记入文末。小气,记仇,又不上台面,只在日记里骂。这个后面还有有意思的地方。</DIV>
      <DIV>P45清算汉奸的时候,有一个“张二案”。他们逮住一卖牛奶的张二,说他给汉奸卖牛奶。审讯他:“你的牛奶为什么要供给敌人用?”“他们是订户,我就卖了”“日本人是我们的敌人……是以物质资敌,你不知道吗?”“我怎敢拒绝,又有谁保护我呢?”法官一拍桌子(这个拍桌子的情节不知道是不是《22年》的作家讲这段的时候给加上的,加的很好)“你不会去报告警察吗?”“拒绝,他们会说我抗日。”</DIV>
      <DIV>P61第二段……也在4月19日怎怎怎,第三段……终于在4月2日怎怎怎。算硬伤吧。</DIV>
      <DIV>P66周作人一直没有鲁迅那么孝顺妈妈。鲁迅挂了以后,老太太对他说:“老二,以后我全要靠你了。”他居然就回答:“我苦哉,我苦哉……”搞笑噶。</DIV>
      <DIV>P74花钱大手,不会管理家政。有人来和他谈话,他突然知道自己的仆人一直在骗自己,很生气,把仆人叫来,墨墨迹迹的终于鼓足勇气的说“希望高就吧”要把不诚实的仆人开掉,但是这仆人扑通一下就跪下了。周作人马上很紧张的跳下来,把人家扶起,说“刚才的话算没说,不要在意。”</DIV>
      <DIV>P88监狱很好玩。大汉奸们和小偷关在一起,有个小偷改不了习惯,把监狱会计的钱给顺了,反正是要被查出来,也跑不了他,就是手痒痒。还有大汉奸都很有钱,叫人买烟酒鱼肉进来吃,还会很仗义的招呼贫穷的周一起吃。周在监狱里交到了很多朋友。他们还买鸦片进来,每晚7点自己开晚会,周佛海唱京剧。</DIV>
      <DIV>P98陈公博被判死刑,他要求出版自己的法庭辩论书,一层层转报他这个要求,最后没被批准,陈在监狱里很郁闷的念叨“不民主,不民主。”我看这个书,看这个时代,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那时候太TMD民主了。什么GMD的丑事都可以公开,你来我往的对骂,真是搞笑啊。真是向往啊。</DIV>
      <DIV>P101周佛海的仗义老婆!周佛海被判死刑,但是他老婆拿着蒋接石的小鞭子跑去跪龙驾,告御状,终于蒋没敢杀他。把周佛海感动的要死。因为他之前私生活特别的乱七八糟,都没想到自己的老婆会这么仗义。也把周作人给跟着感动了,写了好几首诗送给这个牛老婆。唉,我要有这么好一老婆,唉。</DIV>
      <DIV>P103监狱里的朋友真是情谊深厚。有一汉奸被枪毙了。前面说的那个小偷非常难过,半夜偷偷的哭。周作人听到他哭,又给感动了一下,又写了一首诗。</DIV>
      <DIV>P126出狱以后正是解放战争的乱世,周作人和朋友爬火车逃难去上海。还被查票的人黑了一把。鲁迅写过,生在此时的中国,要时刻有逃难的准备和素质。周很诧异一车的人挤挤挨挨,居然都不饿,也不上厕所,傻子一样呆着过了一天一夜。</DIV>
      <DIV>P143拉关系给毛泽东写了一篇思想汇报,要求继续为人民服务。那时候的知识分子都写这个。《22年》的作者认为,周这一篇是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但是写的远远不够深刻。毛没理他。</DIV>
      <DIV>P147上海解放。周朋友家响应街道号召捐钱修一个街道的铁门,防备散兵游勇袭击。结果铁门没修,钱被人卷着跑了。还有一GMD的兵,换了便装每天在街上看热闹,也没人理会。</DIV>
      <DIV>P153大哲学家金岳霖带头学习马列哲学。谦虚并且诚恳的说自己还只是一年级,希望认真学习之后,可以读到二年级,三年级。那时候的人的确很服中共。</DIV>
      <DIV>P156时代不同了,早两年周兄弟的死对头章士钊帮周说好话,这就不再是“提到章士钊这三个字就意味着无耻”了,周作人大大的喜欢上了他。这里《22年》的作者总结的很有意思——平心而论,章士钊其人虽然思想守旧,作风专断,但有侠气热肠,喜欢帮助落难,倒霉的人。</DIV>
      <DIV>P160与上一条相对比,早两年很喜欢的丰子恺现在混的非常好,周很嫉妒他,给朋友写信挖苦他。</DIV>
      <DIV>P164永远钱不够花,周有一个经常犯神经病的日本老婆,我很怀疑很多时候她的神经病是装的,反正周很怕她。他们家出门永远要包车,什么时候都要下馆子,他还溺爱孩子,困难的时候都有人看见周家小孩在用面粉捏小人玩。</DIV>
      <DIV>P169政府对他很好。还组织他去西安参观。他很热切的要求参观延安圣地。工作人员怕这个老头挂在半路,没批准。</DIV>
      <DIV>P179一稿多投。为老不尊。</DIV>
      <DIV>P188“名判决”。周的妇女解放立场与新政府很合拍。49之后,国家对妇女事业发展的很多,周盛赞。这个名判决里,法官的判决书写的态度很鲜明“与人有性交关系而偏拿这点把柄来欺侮人,是不能原谅的错误。”那时候的判决书都写的这么淳朴。读来感觉真好。</DIV>
      <DIV>P191反右前夕的“引蛇出洞”,周被引了出来,他写文章替毒草说好话,百花齐放嘛,毒草招惹谁了?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半点政治嗅觉都没有。</DIV>
      <DIV>P194《解领扣》一文,完全跟着党走了。</DIV>
      <DIV>P195晚年他多次写到“寿则多辱”。</DIV>
      <DIV>P199名诗《有的人》的作者臧克家跑去拜访周,请教一些鲁迅的问题,被周很礼貌的哄了出来,臧诗人太搞笑了,他的诗里第一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直接说的是周作人嘛,居然跑去拜访。哈哈。</DIV>
      <DIV>P202周恨电台京剧节目,因为他邻居每天很大声的在听节目,他写信给电台,要求不要播放,人家没理他。在日记里诅咒隔壁吵架的夫妇。诅咒野猫。诅咒隔壁的公安队。</DIV>
      <DIV>P204给一朋友写信说他哥他弟的坏话。:……而舍弟携其情妇在沪(旁小字注:近一年来不寄分文)……鲁迅夫人亦在(旁小字注:并非在上海的那一位)</DIV>
      <DIV>P207神经病日本老婆和他打架半辈子,但是她临死的时候说胡话说的不是日本话而是绍兴话,把周感动的极了。还有,周说,老婆找麻烦的原因是这样的(P231),因为鲁迅和树人都多妻,所以他老婆强烈怀疑他们家家族遗传花心,觉得周作人在外面和别人搞过。尤其怀疑他40年代去日本开会的时候有外遇。一闹闹到70年代。汗啊。真有恒心有毅力。要我直接就离了不叨叨。黑Y一笔,让Y净身出户,爱包谁包谁去!</DIV>
      <DIV>P228困难时期,周叫香港学生给他寄盐煎饼,茶叶,虾,咖喱粉。还有日本小吃,他们不是饿,就是谗。他非常的想念“南豆腐”,北京买不到。特别的有生活质量。活该喊穷。</DIV>
      <DIV>P297我忘了为什么在这里夹书签了。</DIV>
  •   讨厌口吻
  •   随便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