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爱岑  页数:3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再高的树都有顶,再远的路都有心头,只要方向没有错误。没有吃到葡萄的人,都说葡萄是酸的。傻傻爬树的小蜗牛,却说葡萄一定是甜的,你相信她的话吗?    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孩,讲述她并不普通的美国求学故事。  她最初害怕在课堂上被教授提问,后来在哈佛法学院自信地做证券法专业演讲;  她从未接触过纽约州法律,只用两个月时间准备,通过了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  她硕士毕业后,从50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她赢得美国著名教授的欣赏与信任,担任助手,为58为中国政权也高级管理人员传道授业解惑;  她进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在美国政府机构里写着中国特色;  ……  本书的作者,不是文学家,是法律工作者。写作是在她法律工作之余的一种生活方式。作者拥有文学写作的欲望,也有这种能力,但不可能有大块时间投入,只能抓紧余暇而为之。少睡,少玩,少闲聊,不浪费一寸光阴。作者既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又不乏随笔创作的激情。她将学习专业知识的勤奋,带入业余写作之中。  这本作品集,不仅展示外国的见闻,更让人们看到的是她的十二分勤奋,一种欲罢不能的写作状态,一发不可收拾的文字热情。

书籍目录

序一 勤奋的笔迹序二 智慧、勤奋、创造辉煌序三 蜗牛的壳前言 蜗牛与葡萄第1部分 学海无涯美国第一所法学院引子:一只角的小羊一、一个半世纪的分量二、法律是一种思考方式三、逃不开的注视掌声响起来一、初试锋芒二、铩羽的飞鸟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四、如歌的行板尾声:洒泪播种者会含笑收割第2部分 五味杂陈第3部分 再攀高峰第4部分 学作真正法律人第5部分 大学与人生后记 让灵魂在黑夜里放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作者的法律视觉和文艺些的笔触,但是文笔朴实,没有惊艳的描写。更像是一种日记,欣赏作者的每天,那么那么满的每天,依然那么有激情和活力,那么努力的过着,让我羡慕而又自溃不如。在心里受挫后也依然坚强的人,有多少能做到呢?不管怎样的状态,开心和满足就好
  •     the bar exam is an endurance test.it’s designed to shake you up, to gauge how you react under the gun.
      
       There is no way you or anyone else can know everything.the key is to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do you best.
      
      
      
      
      
       "endurance test " 简单明了的两个单词,却一语道破天际。Not only bar test , but the most test , such as TOEFL ,GRE ,etc .追逐梦想的过程就是一场endurance test,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一场永不停息的马拉松赛跑。
      
       我们常常说,人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EQ和IQ,却恰恰忽略和一个最重要的因素AQ(adersity quotient),即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和阻力是表现出来的状态。
      
       react under the gun (在手枪威逼下的反应),说的多么贴切,很多东西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达到,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做好,考平时积累和强化形成的“本能”走下去,有点儿像武侠的最高境界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食无不饱,居无不安,小人也。” 人就要在关键时候逼自己一把,在黑暗中才有可能最大化的挖掘自己的潜能。
      
      
      
  •      这本书我读了几天了,真的很励志。以前就听说在美国读书的人每天都好像不用睡,这本书又再次验证了。我感觉作者真的很有读书的天分,也很有热情。读书要的就是这一份热情,不仅是读书,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作者如何努力读书,看到的更加是她对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从而渗透到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延伸回来中国。
       因为作者的一份热情感染了我,现在我也特别喜欢读书,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不错,很励志,很值得人一看。
  •     我是一名正在读法学专业的学生,看到这本书,被作者的经历所深深折服,她的学习精神值得每一个法学学子学习!!!她把生活规划的井井有条,繁重的学习任务被她处理的一清二白,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那么积极,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迎难而上!她很会享受生活,能发现并欣赏身边的美!
  •     昨天上午去新图借的书,今天上午读完,用了刚好一天时间。
      
      作者是2001年出国读的LLM,比起那个时候来,国内的法学教育在国际化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进步,很多国外的书陆续有了中译版,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也已经可以阅读原版的书籍,对于国外法律制度和文化的了解自然比那个时候要多很多。比如,作者说,去美国之前不知道多数意见和协同意见,现在只要是上过宪法或者比较宪法的学生,都知道这些基本概念。作者出去之前没有怎么读过案例,而现在的我们在本科阶段就可以选修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或者全英文授课的课程,和他们那时相比,已经幸运很多了。
      
      作者的文笔中可以看得出那种单纯的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的朴实爱国主义情感,快十年以后,我们这代人看到,即有些陌生,又有些许莫名的感动。
      
      那些没变的又是什么呢?
      他们搜索还是用Westlaw,LLM出去了一样还是得回来。JD还是一样的难申,就算读了JSD,与其留在美国一个二三流大学,很多人还是愿意回国任教……
      
      这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法学院的学生还是一样的苦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要应付海量专业课和通过率最低的律考。当然,大家也是一样地拼,一样地充满斗志。
      
      那些变了和没变的人。她在书里提到了何美欢老师,鼓励她写关于美国证券法的教科书。十年过去,何老师就已经不在了,我们零字班的孩子们甚至都没有见过她一面。作者在UPenn的导师是Jacques deLisle,这个星期刚刚来过清华,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会议第二天刚好是他生日,大家纷纷祝他生日快乐,他窘迫地笑,低头说:“唉,别说了!”样子特别可爱。
      
      无论如何,还是很佩服作者的拼劲。这会让你觉得,无论最后她有多么高的收入、多么响亮的Title ,都是她凭自己的实力挣来的。
  •     看到这本书还是很偶然的,在图书馆F4文史区尚未归架的书籍中随手拿到它,本以为是一本虚构的不贴谱的留洋女的爱情小说,但是粗略地翻了几页,发现里面完全就是纪实,但是所读的那些内容并不枯燥,所以便把这本书借了出来。
      
       本书的作者所取的笔名是“爱岑”,这个“岑”应该是她的女儿“小天使刘彦岑”吧。作者本硕在北京大学就读,之后负笈游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本书的主线内容是她在宾大法学院的求学经历,还穿插了许多作者在宾大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以及考试和工作的经历。文字流畅,情感真挚,即使涉及到关于法律专业知识,作者也能够举重若轻,将内容简明扼要且清晰地表述出来,并不会让法律专业之外的读者感到枯燥。
      
       读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感触和思考,不论是在法律上的普识,文字上的流畅,还是精神上的鼓舞,都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我是觉得这本书应该被大家读到,不论是法律类专业的同学,还是其他专业的同学,甚至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够从这本书中为作者的那种精神和行动所感染。
      
       尽管,当我反复几次将这本书推荐给我在法律系的朋友们时,他们往往都不会去读,仅仅一笑了之。毕竟自己的课业也经繁重,而且大牛在美国的经历,看似对自己的现状应该不会有神仙指路的效用,即便读了之后,了解了人家的经历,自己还是那个平凡的自己,何必读呢?对此我想说,不论是这本书,还是许多书,乃至很多事,我觉得只有你肯真正地去看一下经历一下,才能够真正客观地对它做出一个评价。
      
       本书亮点很多,不做列举,不做摘录,希望有心人能够读一读这本书,时间似海绵。
      
      
  •     我觉得这是一本让人可以读完一次又一次的书。
      书中细腻的真实的感情,作者真诚的表达,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积极的态度。让人觉得很打动人。
  •     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无意之间看到了这本书
      
      一打开居然就放不下去。一口气看完了。
      
      现在马上要大四了,又是这本书,重新点燃了我对去美国读法学院的向往。
  •     一口气用一天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了。佩服于主人公在美国求学阶段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勤奋、努力。深深感受到主人公对于法学的热爱,我想没有这份热爱的话怎么有如此的信念坚持下来。主人公深厚的文字功底也令我惊讶,信手拈来的名人警句、诗歌。她的才情给我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我,一个即将大四毕业的法学学生似乎没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成绩,可以说自惭形秽。也将去北京读研,我想我也该拿出她那份拼搏、执著的精神,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了~~我也要做一只执著的蜗牛~~
  •     再次读爱岑的文,当作励志。
      
      一个非常好的女子,热爱生活,聪明积极,把繁忙劳累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羡慕她的状态,努力!
      
      除了那种贯穿始终的生活激情,对美国法学院制度的种种也写得相当到位,读完基本上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而毫无枯燥之感。
      
      什么时候有描写中国大学生活的书能够如此催人振奋?
      
      还是说,什么时候中国的大学教育能够让人振奋?
      
  •      有一天下午在书店里乱转时发现的,心血来潮就买下了。没想到真是找到了宝一样,晚上一直读一直读,后来一看表才发现半夜两点多了,但是还有四分之一没看完,因为太吸引人了,舍不得放下,后来读完都快四点了。。。
      
      作者的经历很传奇,那么的努力,变成很牛的人,让人佩服,觉得特别受鼓舞。因此自己也偷偷下了决心,要好好发奋,争取做到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事情。
      
      
  •     最先看到这本书的内容是在网络的某个论坛里,题目叫《美国法学院的中国蜗牛》,读了几段,就有了那种在一堆芜杂的信息中发现珍宝的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年轻女孩,2001年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LL.M.),在那里经受了一年多的“斯巴达”式训练,最终通过了纽约州的律师资格考试,也收获了学术和心灵的成长。长长的文章用了两个多小时一口气读完,不觉已是夜深沉。窗外月上中天,洒下如真理般清冷的光辉;内心却为作者的求学经历而情怀激荡,生出无限“读书当如此”之感。
      一年多后,偶然在书店发现了这本书,书名改为《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美国法学院求学记》,内容进行了部分扩充,作者换成了笔名爱岑,封面上是爬满了一墙的常春藤。虽然大部分内容已在网上读过,但还是忍不住买了下来,只是为了可以时常放在手边,提醒自己珍惜时光不要懒惰,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同龄的年轻人,在经历着那样拼命奋发向上的生活。
      
  •     在北大书店收获的。看了。比较下来,觉得自己以前感觉到的辛苦,实际上算不了什么。
      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辛苦的态度是为了什么”。为了最大程度的看到自己的能力边界,为了充分地活着,为了在老的时候不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去做,而那时想做什么也时间不够了。
  •     作者是老师在北大读博时的同门师妹,很早就听说了这本书,昨晚刚买回来用三个小时就读完了。里面的文字兼有法律人的严谨也有文学青年的感情,一些表达也感同身受。现在每天看爱岑姐姐的博客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   法律人的执着让人钦佩!
  •   还是一样苦逼
    +1
  •   正在读这本书,你的读感,和我的一样。
    为书中的法律案例明白的阐述,更为作者文笔,勤奋的态度,热诚的力量所打动。
  •   握手握手。。
  •   作者叫董华春,当时看完这本书给她发邮件,她竟很快就回了。N年后,在新浪微博上又看到了她,她已经相当功成名就了
  •   看过之后,感触很多,佩服作者的人生感悟,对生命的体验。
  •   我觉得努力真的就是一个人拥有的最大的财富。
  •   请问爱岑姐姐的博客地址?谢谢啦
  •   http://blog.sina.com.cn/2006aicen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