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形态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田志平  页数:3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书40万字,内容极为丰富。非仅在“脚色”、“技艺合成体”、“时空表现”问题上进行了原理层面的深入思考,其他各章亦俱皆如此。行文中,围绕戏剧戏曲原理的探讨,还穿插了大量戏曲术语和谚语口诀,耐人寻味。因此,作为“场上艺术”的理论著述和专业教科书,本书值得反复翻查和品味。

书籍目录

序引言第一章  戏曲脚色 第一节 戏曲“脚色”的语词来源 第二节 戏曲“脚色”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戏曲“脚色”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 “脚色”与角色 第五节 小结第二章  戏曲行当 第一节 脚色分行史述 第二节 部分戏曲剧种分行情况及部分京剧行当的演变 第三节 戏曲脚色分行的因由分析 第四节 行当与人物、演员的对应关系 第五节 行当中表演风格划分的结果——流派 第六节 现代戏与新编历史剧对京剧行当带来的挑战 第七节 京剧表演行当中的龙套、武行第三章  戏曲程式 第一节 戏曲程式概说 第二节 戏曲程式中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戏曲程式中的造型材料 第四节 戏曲谚语、口诀对戏曲程式的作用 第五节 戏曲程式的组接、变通及提高 第六节 程式内容来源的推想 第七节 程式思维 第八节 作为审美主体的戏曲程式 第四章  戏曲时空 第一节 戏剧时空综述 第二节 中西方戏剧时空意识的不同 第三节 戏曲时空处理中的假定性方法及其原理 第四节 戏曲时空的审美特征第五章  戏曲演唱 第一节 戏曲演唱的抒情本色 第二节 戏曲演唱的抒情方法 第三节 戏曲演唱的“字美”技巧 第四节 戏曲演唱的“声美”特征 第五节 戏曲演唱的“韵味”与方法 第六节 关于唱工戏第六章  戏曲念白 第一节 戏曲念白概说 第二节 戏曲念白功能及念白基本功的训练 第三节 戏曲念白分类 第四节 京剧念白套式简介第七章  戏曲做工 第一节 戏曲做工概说 第二节 戏曲做工的训练与体验  第三节 戏曲做工的规范与美感 第四节 关于做工戏第八章  戏曲武功 第一节 戏曲武功概说  第二节 戏曲武功基本内容 第三节 戏曲武功训练简介 第四节 关于武戏第九章  戏曲化妆 第一节 戏曲化妆概说 第二节 戏曲化妆的大致分类 第三节 戏曲脸谱造型的依据. 第四节 戏曲脸谱的审美追求第十章  戏曲服装 第一节 戏曲服装概说 第二节 戏曲服装的外观要素及其分类 第三节 戏曲服装的造型手法及审美功效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戏曲脚色:第二节 戏曲“脚色”的形态特征一、分类成型是戏曲“脚色”的第一个形态特征脚色,是戏曲对一切登场出演者的泛称,而具体的一个个登场出演者,则根据确定的表演分工需要,举止气质各有其形,音容相貌各归其类,被划分成若干类型出现。在戏曲形成之前的参军戏,出演者根据分工需要,主要划分为参军、苍鹘两类脚色。戏曲形成后的宋杂剧时期,出演者一度分工为所谓“五花爨弄”——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等五行脚色。宋元南戏则是七行脚色:生、旦、净、末、丑、贴、外。元杂剧则以末、旦为主,附以净、杂等多类脚色。明代,史料记载根据“元院本旧制”而有“江湖十二脚色”的细腻分工,成为脚色类型的基本形态——昆曲脚色类型就长期与这“江湖十二脚色”大体一致。至清朝中晚期以来,京剧把脚色分类逐渐归拢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戏曲脚色的分类形态最后基本上定位于此。上述表演分工类型,就是观众在舞台上所见的戏曲脚色出现时的具体形态。这些造型区别很大、形象特征鲜明的表演类型分工,构成了戏曲脚色形态“分类成型”的特征。脚色“分类成型”的状态,在戏曲内部又称为行当划分。因为脚色与行当各自拥有的内容呈交融一体之状,以往未作区分,所以戏曲界常常习惯把二者拼接为一个概念,称为“脚色行当”。本章节重在研究脚色及所属范畴内容,因而对涉及行当的话题暂且搁置,将在下个章节专门讨论。戏曲脚色的分类成型,对舞台表演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著名话剧艺术家石挥先生,智在谈到戏曲与话剧的一些区别时,对于戏曲脚色“分类成型”所形成的有利局而给予了确认:……比如说一个人要学京戏,在他选定了生或旦之后,马上就可以拜师傅学起来。小孩子可以从科班干起,大人可以入票房开头,吊嗓子、练把子、说白、唱、做都有人按规矩给说。

编辑推荐

《戏曲舞台形态》作为“场上艺术”的理论著述和专业教科书,《戏曲舞台形态》值得反复翻查和品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戏曲舞台形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具体内容还没看 不过对于了解戏曲舞台表演肯定会有帮助
  •   给老妹买的,中国戏曲学院指定使用的课本,应该不错吧
  •   好书,好书,好的书怎么可以错过呢,一定要买
  •   正品 没注意价格,但是封面弄好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