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丛

出版时间:2010-10-01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陈四清 著  页数:381  

内容概要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丛》立足于全球和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银行业不但要为股东创造价值,更要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互动。商业银行是货币经营者,作为连接资金与生产的重要媒介,在社会经济资源分配上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信贷资源的配置者,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对国家的宏观调控、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稍有不慎,其经营中的风险就有可能会演化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仅承担着为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职责,更担负着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社会责任。我国商业银行既是改革的受益者--在改革中发展壮大了自身实力,更是改革的助益者--依靠自身良好的经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改革的三十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转变、逐步走向商业化的过程。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不断与世界经济融合的三十年,也是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支持国家和企业走向世界的三十年。在成功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为我国实体经济运行提供了强大支撑。改革开放的成功,使商业银行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而商业银行在战略、执行及风险管理等经营管理机制上的进一步转变,又将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关于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探讨转变增长方式赢得新的发展落实贷款新规助推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中国银行:全力打造“全球最佳贸易金融服务银行以责任铸就未来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的若干选择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思考深刻认识全球金融监管趋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资本监管制度变化趋势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加快银行业改革创新支持经济内需型增长大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应发挥更重要作用银行业改革将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大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中外资银行竞争各具优势“走出去”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中行出海两翼齐飞:国际化与多元化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大力推进中俄金融合作抓住机遇共同发展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支持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架设跨境金融桥梁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第二篇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关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思辨“十大关系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商业银行努力探索经营性分支机构又好又快发展新路子通过“五个注重”切实推动长效机制建设从“思考辨析”到“知行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性分支机构开展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关于宏观调控形势下商业银行推进科学发展和稳健经营长效机制建设的探讨关联关系分析在银行授信管理中的应用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促进零售银行业务健康发展学好用好《物权法》促进银行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突出重点努力打造广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和谐·合力·睿变·创新第三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指引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关起门来控制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试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独立审贷挑战金融风险论在规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推进风险管理改革完善风险管理基础是建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法定资本管理是现阶段的现实选择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作用不良资产比率,防止反弹以监管资本约束风险加权资产以组合管理应对风险管理挑战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促进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变革银行风险管理有助于银企关系和谐以股份制改造为契机打造长效风险管理机制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关系追求资本、风险、收益的动态平衡建设全球风险管理体系推动海外授信业务健康发展加强风险管理促进银团贷款业务发展选择中国银行实现心中理想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务必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取得明显成效。调整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旋律。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工作。在银行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又与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密不可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信贷结构调整,既是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依托经营环境的变化,制定切合实际、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公司金融业务战略。  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了解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是商业银行依托宏观经济环境、制定公司金融业务战略的前提条件。  产业结构是一种要素配置载体,反映了自然资源、资本、劳动、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现状和分布趋势。最近二十年来,发达国家产业基本实现了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的产业布局。1987-2007年,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5.4U/o升至300/0~40%。我国在技术积累、创新激励、知识产权保护、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处于劣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配套环境较差,要素流动不畅,制约了其产业升级过程。我国可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重点完善与结构调整相关的硬件和信贷、价格等软件基础设施,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银行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宏观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系一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决定信贷结构,实体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大致圈定了银行信贷的投放分布;同时,信贷资金在不同产业间的摆布,也会引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指出:“慎重的银行活动,可增进一国产业。”经济学大师熊彼特也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进一步论证道:“银行通过提供信用,将社会储蓄资金以贷款的形式再分配,从而促进产业升级。”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进一步把货币信贷提升到对经济具有“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经济发展史上,信贷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强健的例子屡见不鲜。日本的产业政策久负盛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多年中日本银行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安排信贷投向,有力地推动产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德国制造业的发达,也与德国银行业持续地提供中长期信贷密不可分。韩国银行业对电子产业数十年的信贷倾斜政策,造就了诸如三星、LG等一批名闻遐迩的国际电子品牌。一个反例是英国,其银行业长期偏爱贸易融资、忽视产业融资,不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使英国错失了产业转型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信贷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银行应该抓经济……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此后,我国银行业改革拉开序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家电业的繁荣,90年代加工出口产业的发达,都受益于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特别是2003年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后,基于盈利和避险目的,商业银行提前布局有潜力的产业,并不断从夕阳产业退出,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1991-2005年我国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信贷比例增长率每增加1%,该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增长率会增加0.14%。  ……

编辑推荐

  科学的发展战略、长效的经营机制、完善的风险管理,构成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框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