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周小川  页数:503  字数:3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所收录的这45篇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危机的原因,特别是储蓄率问题、全球经济不平衡、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以及金融市场稳定性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关于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政策、效能和角色转变方面的研究,涵盖了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和工具、中央银行理以及中央银行理论针对这次危机而可能发生的演变。三是关于危机救助。作者就“能否救援冶和”如何救助冶作了数次专题演讲。

作者简介

1948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书籍目录

从次贷危机说起(2008 年7 月29 日) 
关于储蓄率问题的若干观察与分析(2009 年2 月10 日)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2009 年3 月23 日)
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2009 年3 月24 日)
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2009 年3 月26 日)
对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几点认识(2009 年3 月26 日)
能否救援金融行业而不用纳税人的税款(2009 年5 月22 日)
全球储蓄不平衡及其发展前景(2009 年7 月3 日)
分析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若干视角(2009 年7 月17 日)
中央银行研究和应对危机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2009 年9 月9 日)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中央银行的理论、目标和工具演变
(2009 年11 月4 日)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市场的频率特性与滤波器
(2009 年12 月10 日)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选择(2009 年12 月22 日)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背景、关联与建议(2010 年5 月20 日)
金融危机救助与中央银行国际合作(2010 年5 月28 日)
关于人民币跨境使用和走出去的若干问题(2010 年6 月1 日)
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2010 年8 月3 日)
中央银行重点关切问题的演变(2010 年9 月9 日)
货币政策目标与危机应对措施(2010 年10 月29 日)
关于汇率调整和资本流动的政策思考(2010 年11 月5 日)
应对危机的政策选择与调整(2010 年11 月22 日)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2010 年12 月15 日)
亚洲金融风波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 一个对比分析框架
(2011 年2 月17 日)
中央银行治理问题(2011 年3 月1 日)
中央银行治理研究: 议题与要点(2011 年3 月18 日)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和问题(2011 年3 月31 日)

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若干评议(2009 年4 月24 日)
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摇提升我国金融业标准
(2011 年4 月1 日)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关问题(2011 年4 月1 日)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及其应对
(2011 年5 月22 日)
如何应对国际上对中国经济金融政策的评议
(2011 年6 月2 日)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选择(2011 年7 月8 日)
从生产能力形成的角度解释经济不平衡(2011 年10 月24 日)
利率汇率改革再推进(2011 年11 月24 日)
金融危机中关于救助问题的争论(2011 年11 月25 日)
FSAP 与金融稳定———中国的实践与经验(2011 年12 月9 日)
金融业要注重支持实体经济(2011 年12 月15 日)
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2011 年12 月22 日)
关于信用评级的若干问题及展望(2011 年12 月25 日)
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若干问题
(2012 年2 月3 日)
解读G20 部长会和IMF 春季年会(2012 年4 月22 日)
走出危机僵局需要设计新的激励机制(2012 年4 月28 日)
出口信贷: 争议与规则(2012 年6 月29 日)
附录
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政策响应及其与亚洲金融风波的联系
(2006 年7 月11 日)
关于金融系统的稳态及其演进(2007 年10 月30 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克服现有资本充足率框架的脆弱性尤其是资本缓冲的周期性方面,可以积极发挥各国负责整体金融稳定的部门的专业作用。当经济周期发生异常变化或经济系统需要非常规的逆周期调整或特殊稳定手段时,可以考虑让负责整体金融稳定的部门发布季度景气与稳定系数,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可以使用该系数,乘以常规风险权重后得到新的风险权重。因此,根据这个风险权重得出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其他控制标准(如内部评级法)可以反映整体金融稳定的逆周期要求。 传统上来说,财政部门可以实施逆周期的财政政策,货币当局可以使用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工具,但这些工具都是宏观的。为解决微观层面的顺周期性,可开发使用逆周期乘数,抑制顺周期因素,如内部评级法算出的风险权重。如上所说,负责整体金融稳定的部门可能有必要开发一套景气指数,并从中导出逆周期乘数。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与经济周期、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相挂钩的各类指数。景气指数可以建立在这些指数的基础上。在市场繁荣期,资产价格一路走高,乐观情绪占主导地位,景气指数维持高位。经济衰退期则正好相反。一旦有了景气指数,推导出来的逆周期乘数就可以运用到顺周期因素中,如上面提到的风险权重、用于评级的违约概率和金融交易中使用的各种抵押物的折扣率。在合适的形式下,景气指数和逆周期乘数还可以用于其他的顺周期因素。举例来说,可以在经济繁荣期时对内部评级法计算得出的风险权重使用大于1的逆周期乘数(如1.5。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的乘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以下同),在经济衰退期时使用小于1的乘数(如0.7),从而缓解顺周期问题。乘数的大小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产品类型、行业种类和风险敞口的国家类别。通过逆周期乘数的运用,除有助于克服顺周期因素以外,并通过改善抵押品的管理和作用于信用评级的违约率,更好地管理复杂信用产品的风险,从而提高资本金的质量。 为了稳定严峻危机下的市场,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必须迅速行动,采取非常规措施。即使采取了强有力的正确措施,但应对不及时或延误的行动滞后于事态的发展,将会降低措施的效果。在现代西方社会,赋予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稳定市场的特殊授权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政治过程,因而常常错过最佳行动时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案例。今后,各国政府和立法机关也可能考虑事先授权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在特定的、定义清晰的危机情形下采取非常规手段以控制系统性风险,从而使其迅速采取大胆行动,而无须经历冗长甚至艰难的批准过程。这种系统性的事先批准的职责将使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的专业技能在市场最需要时发挥最大作用。 三、中国的金融业改革和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 2003年,基于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隐患的深刻认识,中国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重组改制。当时普遍认识到,我国的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如果不进行认真的改革,将无法抵御大的经济下行周期的冲击。冲击尤其是外来冲击可能会触发对银行体系信心的危机,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中国政府首先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外汇注资。银行业改革起步迅速,抓住了较好的时机,并取得了成效。改革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金水平较低甚至为负,并且不对股东价值负责。

编辑推荐

《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是一本全新的文集,汇集了作者对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观察、分析与应对探索。《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收录的是作者在不同场合关于这次危机的演讲稿、公开发表的文章,还有少量的媒体访谈稿,共45篇。其中,已经在报刊或互联网公开发表的21篇,包括接受媒体访谈稿3篇;其他24篇则是首次与读者见面。所有稿件均保持了原貌,只在文字上做了少量的修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很好的书 还没看,但是制作精美。不过好贵
  •   这本书确实不错,值得收藏。
  •   挺不错的,了解大家的想法与看法
  •   此书甚好,改变我对周行长的印象。
  •   简介、有力,但话还是没有说得很透
  •   1、周小川说很多声音背后有利益驱动,媒体发出的各种声音需要理性清醒的对待,确实没错。2、中国经济理论界还是很缺乏自信的,容易被国外重量级人物或者专家影响。这一点很对。3、从2007年到2011年,演化变迁,一个央行的行长给我们勾勒出了中国和世界金融发展变化的概况图。4、很适合感兴趣的朋友购买!无论是行内人还是纯粹的爱好,都可以仔细的研究一下。
  •   收录了周小川的重要讲话稿。利率市场化,存款保证制度,这些目前热门的话题在多年前就反复被提及,该书反应了央行的政策政策导向
  •   书的内容不错,可惜运来时包装里的书损坏了一些……哎……
  •   实用。可以了解大局。不错
  •   阐述的蛮有深度,不错
  •   书是个发言稿按时间线整理的,但明显没有经过仔细整理
  •   好像主要是一些讲话稿的收录
  •   收入其近来文章,大牛在研究上真的很牛的。榜样。
  •   是周小川这几天发表论文,演讲的集子,适合于想要了解监管思路变化的人。
  •   值得好好学习,可以读一读
  •   别人推荐的,很喜欢,物流很快。
  •   整理了周行长上任以来国家出现的种种关于储蓄率,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收入分配不均衡,城镇化发展以及通货膨胀的平衡之法。总结以往人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解决经济危机的态度和立场。金融行业的朋友都可以看看,内容稍显枯燥,读完对监管机构以及政策方面的解读会有一个系统提升。
  •   没什么可评价的,没有质量问题。
  •   评价这么多~该说什么~
  •   书多卷了,打包的一点不认真,书都坏了
  •   国际金融危机 周小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