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经济科学  作者:邓宏图  页数:315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经济史解释》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始自1978年的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作者把《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转型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经济史解释》所采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定义为“新的历史主义的分析逻辑”,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的分析是基于历史理性的分析,而非仅仅是应用新古典范式的经济人假设的理性分析。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历史主义经济学分析方法的重建:经济学解释的“范式困境”与“范式转换”    一、回归古典:理论上的可能性与现实上的可能性或必要性:一个导论  二、历史视角下的经济分析:以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结构为例    (一)马克思经济学分析基础    (二)历史与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分析的    “总原理”      (三)对波普尔的“反讽”:目的论  三、转型的含义  四、意识形态与社会正义  五、制度与制度变迁  六、经济学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    (一)范式和范式危机的“注解”    (二)历史视角下的集体经济、社队企业与农村市场化    (三)范式转换:历史主义的经济分析框架  七、历史逻辑的可验证性:民营经济的由来与演进的历史视角  八、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第二章 历史理性:“新历史主义分析方法”的基础重构  一、本章开篇:理性范式的质疑  二、“理性”考:它的内涵与外延  三、哲学与经济学的“理性”:一个简约的比较  四、鲁宾逊孤岛“理性模型”与西蒙的“有限理性”    (一)一般性理论说明    (二)鲁宾逊“孤岛理性模型”与“有限理性”    五、马克思与阿玛蒂亚·森:考虑权力配置的“理性”    (一)马克思的“类”与“异化”      (二)阿玛蒂亚·森的“可供交换的权利”与“同情”和“承诺”    六、森的“故事”与社会化了的“鲁宾逊孤岛模型”的讨论    (一)用故事表达的模型    (二)加进社会因素的鲁宾逊模型的讨论    (三)信念体系与历史理性:概述与理论总结  七、历史理性的经验证据:以企业家为例    (一)企业家理性与历史理性    (二)理性、信念或意识形态决定下的企业家选择和企业家精神  八、组织的历史理性:一个简单的推论  九、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第三章 历史分析:“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  一、历史逻辑起点与体制困局:一个历史主义的解释框架  二、“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和过渡性    (一)“体制困局”与政治路线的“二元取向”: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二)饥荒问题:事变、转向与古典的“仁政”      (三)经济压力与实践(现实)主义路线    (四)“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渐进性和过渡性  三、生产率竞赛与对“体制困局”的超越:历史背景与历史经验 ……第四章 意识形态偏好、地方政府政策与制度演化分岔:一个民营经济的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第五章 历史逻辑起点给定下的生产率竞赛与意识形态竞赛: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经济解释第六章 转轨中农地租约的政治经济学:合约选择与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分析附录一 历史视角下的企业集群附录二 制度与贫困:以中国农村贫困的制度成因为例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历史主义经济学分析方法的重建:经济学解释的“范式困境”与“范式转换”  一、回归古典:理论上的可能性与现实上的可能性或  必要性:一个导论  我国学者韦森指出,自马歇尔、凯恩斯、罗宾斯以降,当代经济学家们逐渐失去了对经济理论中的伦理之维的兴趣,一味地执迷于数学建模而忘却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或人类生活世界的真实情形。即便是科斯以来的新制度学派,在理论分析中引入了交易成本变量进而探究了市场运行的制度安排,但由于他们只考察制度的效率维度而从未考虑制度的伦理之维而导致“科斯世界”所显露出来的理论图景与人类生活的真实情形仍然还有一段距离。韦森的结论是,科斯世界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模型一样,仍然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建模(2002,1—6)。  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缺陷显而易见。假如经济体是由一个个没有社会联系的“鲁宾逊”所组成的“孤岛世界”,那么,人类经济活动和动物的觅食过程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以此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理性、偏好、意识形态与社会演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