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苏娅,李阳龙,于一才 等 著  页数:141  

前言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之一。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编写了本书,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使用。  有人说:“哲学是人生的导师,至善的良友,罪恶的劲敌。”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哲学与人生》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对哲学课程作出创新,突出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本书由“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五个单元组成,旨在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书内容丰富,体例新颖,通过案例教学和名言、相关链接、体验与探究等栏目的设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由苏娅、李阳龙、于一才、韦启教担任主编,方璇、戴吉、宁清江担任副主编。由于编者的学术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使之日臻完善。

内容概要

  《哲学与人生》由“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等五个单元组成,旨在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与人生》内容丰富,体例新颖,通过案例教学和名言、相关链接、体验与探究等栏目的设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四、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一、意识的能动性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三、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三、成功与失败伴随人生的发展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一、科学的思维方法二、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三、现代青年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四、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第四单元 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一、历史规律和个人目的、动机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三、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四、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二、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三、理想对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四、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一、理想信念的关系及其作用二、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三、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四、实现理想与人生责任第五单元 在社合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二、个人与集体、社会密不可分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四、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第十四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二、人生价值的实现三、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四、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二、人的全面发展三、人的个性自由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章节摘录

  任何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或“脱离运动的物质”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的观点,会陷入唯心主义;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的观点,会陷入形而上学。哲学史上,唯心主义总是想方设法抽掉运动的物质主体,把运动归结为精神的运动。主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看做是自己的思想、表象和感觉等主观意识的运动,认为只有我的感觉在交替变化,只有我的表象在消失和出现,在我之外什么也没有,仅此而已。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看做是“绝对精神”、“天命”、“理”、“道”之类的所谓客观精神的运动。无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运动可以离开物质,运动是纯粹精神的活动。而形而上学的观点则认为,事物在本质上是不运动、不变化的,即使有运动和变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时,形而上学还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牛顿就认为“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而要改变这种物质状态,就需要外力的推动。“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由于顽固地持有形而上学的观点,牛顿在探讨天体运动的原因时不得不求助于“神的第一次推动”,最终陷入了宗教神学的泥潭。恩格斯指出“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使“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可见,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别的什么地方,而就在物质世界本身,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形而上学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哲学与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