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高小萍  页数:291  

前言

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艰难的谈判,争议颇多。其实,从斯德哥尔摩到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就不曾一帆风顺。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前,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尽管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首脑非常重视的重要话题,并成为本世纪可持续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发展瓶颈也在不断变化。我国曾经历了运输瓶颈、能源瓶颈、原材料瓶颈等,在新的历史阶段,环境问题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付出了很大的改革成本的。这既包括了大量的政府负债等有形的成本,也包括了生态环境恶化等隐形的成本。经济发展到今天,这种环境损失,已经转化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的考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际上是总结了我们曾经经历的惨痛教训。我们提出经济转型,也已到了不能不转的地步。中国改革开放30年GDP实现了年平均9.2%的增长率,它一部分的代价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正因为如此,生态保护被放到了发展的重要位置。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共九章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有关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是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国内外经验分析,第三部分是针对我国生态补偿的具体要求提出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框架及配套制度。

作者简介

高小萍,福建漳州市人。2002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财政理论与政策、绩效预算、环境财政政策、交通财政政策、少数民族财政政策等研究。共参加各类课题47项,与人合著出版专著、译著8部,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需要生态补偿    1.1.2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生态补偿    1.1.3  生态补偿面临的问题需要制度创新  1.2  生态补偿对财政制度的需求分析    1.2.1  界定好生态补偿中政府与市场、政府间的责任    1.2.2  为政府主导型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必要财政工具    1.2.3  把这些财政工具转化为财政政策    1.2.4  把这些财政政策纳入到现有的财政制度中  1.3  研究现状概述    1.3.1  生态补偿的国际研究概述    1.3.2  生态补偿的国内研究概述  1.4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基本框架  1.6  创新与不足第二章  有关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第三章  生态补偿财政制度方面的国际经验借鉴第四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现状分析第五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环境分析第六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基本框架第七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收支制度研究第八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政府间财政制度研究第九章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的配套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价值的深入认识,PPP原则进一步扩展到环境服务领域,演变成“使用者付费原则”、“受益者付费原则”,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逐渐为人们接受并得到补偿。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环境经济政策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效果也越来越显著。环境经济政策经历了从约束型向激励型的转变,即从约束生态环境污染或破坏向鼓励积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环境服务的转变。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是目前国际上对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与实践最系统的国际机构。1991年,OECD对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分类,分为:环境税费、排污许可证交易、押金退款、执行鼓励金。1994年,OECD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分类,提出环境税费、排污许可证交易、押金退款和补贴等四种类型。2002年,世界银行对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将环境经济政策细分为7类。这些政策广泛应用于污染控制、自然保护、资源利用、流域区域综合环境管理、全球环境问题等等。2007年,OECD又把环境经济政策分为环境税费、交易许可制度、押金退款、环境激励补贴和自愿方法等五种类型。世界银行的哈密顿先生等从各种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同市场的关系角度,把不同层次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从总体上分为“利用市场”和“创建市场”两类。

编辑推荐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从财政制度角度剖析,还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