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饭局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于左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前言

《战国策》记载:有一次,中山君设宴,请国中的权贵们吃饭,席间吃的是羊羹。当时,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座。不知道是因为侍者的疏忽,还是食物准备得不够,反正送上来的羊羹单单没有司马子期的一份。司马子期大怒,转而投奔楚国,并且劝说楚王发兵,讨伐中山国。    中山国战败,中山君仓皇奔逃。慌乱之中,他发现身后追来两个人,手里都拿着兵器,一直紧紧跟随自己。中山君心中绝望,索性停下脚步,问那二人:“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一直跟着我?”    两个人解释说:“很久以前,我们的父亲没有饭吃,饿得要死,是您送给他食物,救了他的性命。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如果哪一天中山君有难,我们一定要以死救助。”    中山君听了二人的话,心中感慨,仰天叹息道:“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中山君所在的战国时代,食物简陋,不过,因为一份鲜美的羊羹而亡国,放在任何时代都有些不可思议。    司马子期因为一碗羊羹而大动干戈,让他感到愤怒的原因,恐怕不是他没有吃饱,而是中山君对他的忽视,这种忽视类同羞辱——热闹的宴会中,众目睽睽之下,单单自己的面前没有送来饮食,其中的尴尬与屈辱,任何一个有自尊的人都无法忍受。    中山君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如此感慨,说明他很清楚自己哪里得罪了司马子期。幸亏中山君也曾有给予别人帮助的时候,他的无意的慷慨,让他在生死关头得到两个忠诚卫士。    中山君的遭遇,证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饮食当中有政治。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许多重要的事情喜欢拿到饭桌上去解决,饭局也就成了交谈、交易的好场所。觥筹交错之间,谈笑风生,许多问题似乎更容易解决,交易似乎更容易达成。    当然,紧要的事情通常不会在饭桌上直接来谈,一个成功饭局的成效,是可以拉近双方的关系,在彼此之间达成某种默契,培养感情。大多时候,从饭桌上无法看清楚态度,只能大略看出一点情感,但态度由情感来决定。饭局之后才会有解决问题的环节,那不过是履行必要的手续,走一走过场。    也因此,一顿饭请谁吃、吃些什么、什么时候吃、在哪里吃、怎么吃、吃的时候怎么安排坐次等等等等,都有很大的学问,个中自然包含许多微妙之处,只可意会。如果这顿饭有皇帝参加,或者干脆就是由皇帝做东的饭局,一切细节尤其马虎不得。    历史上这一类的饭局数量不少,可惜,剔除小说演绎,载于正史的饭局其实并不多见。这些饭局,有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有的充满了戏剧性,配上丰盛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欣赏性很强。    依照功利的标准来衡量历史上那些有名的饭局,无论对刘邦还是对项羽来说,鸿门宴都算得上一次成功的宴会——刘邦成功化解了巨大的危机,项羽兵不血刃,把刘邦的胜利成果攫为已有。其他的,隋炀帝杨广宴请突厥的启民可汗,场面宏大热闹,事后却杀了几个大臣,总是有些扫兴。唐中宗李显、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等人的饭局都还称得上圆满。而唐玄宗委托高力士张罗的饭局及明武宗请大太监刘瑾、张永喝酒等,都是失败的案例。    当然,如果一个皇帝需要像唐玄宗、宋徽宗、崇祯皇帝那样,用饭局来宣示态度,来笼络臣心,说明他的统治出了大问题,或许危机就在眼前。    这些事例间接验证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写作历史,要想避开那些皇帝,绝非易事。皇上的饮食起居,都有史官专门的记述。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一顿饭,因为与皇帝相关,才有机会被记载下来,留传后世。像我们还能看到的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宋代张俊宴请宋高宗的菜单,而隋代谢讽的《食经》能够见于记载,和他的宫廷尚食直长的身份不无关系。    另一方面,皇帝的食物通常是那个时代最精致、最讲究的。人类饮食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尝试与淘汰的过程,食中珍味也在变化,从早期的熊掌、猩唇、驼蹄,到晚近的燕窝、鱼翅。曾经的美食珍馐,到后来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最后从餐桌上完全消失,从中却也能看出中国文化、疆域的拓展。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它们曾经的风光,只能到皇帝们的食单上去寻找踪迹。    历史总是真真假假,精彩曼妙。一份食单、一道美食,或许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材料,因为有心人不必或者不屑费心为它修饰。从此出发,考察历史细节,自然能得到一种别样而可信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会与许多有趣的问题不期而遇,比如隋炀帝喜欢的糖蟹和鲈鱼脍如何制作?唐朝以前究竟有没有糖蟹?熊掌怎么样才能炖烂?饆饠到底是什么样的面点?汤饼是面条吗?燕窝、鱼翅什么时候开始被当成佳肴珍馐?最早的满汉全席都有什么菜?    如此生发联想,我们可以进一步揣测一下,鸿门宴上,项羽会拿什么酒菜来招待刘邦?唐玄宗为什么送给安禄山一道热洛河?宋徽宗在蔡京府里究竟吃到了什么……    其实,单是这些问题本身就充满了趣味,引人入胜,不是吗?

内容概要

  中山君的遭遇,证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饮食当中有政治。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许多重要的事情喜欢拿到饭桌上去解决,饭局也就成了交谈、交易的好场所。觥筹交错之间,谈笑风生,许多问题似乎更容易解决,交易似乎更容易达成。一顿饭请谁吃、吃些什么、什么时候吃、在哪里吃、怎么吃、吃的时候怎么安排坐次等等,都有很大的学问,个中自然包含许多微妙之处,只可意会。如果这顿饭有皇帝参加,或者干脆就是由皇帝做东的饭局,一切细节就更耐人寻味了。

作者简介

  于左,自由写作者,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出版过《玩在唐朝》(中华书局)、《新画皮》(广西人民出版社)、《玩在宋朝》(商务印书馆、将出版),另有《五行师》系列小说在台湾出版。在国内文学期刊发表过《战桃林》、《你们上去找什么》、《飞碟姻缘》等小说。

书籍目录

前言
政治宴
 刘邦:鸿门宴
  1.野地宴会
  2.美器粗食
  3.伟大的酒徒
 唐玄宗:皇帝的饭局
  1.热洛河
  2.鹿尾和三辰酒
  3.不欢而散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1.交易
  2.蛤蜊和江瑶柱l
  3.老饕
 宋高宗:政治宴席
  1.极品菜单
  2.亲与疏
  3.权力的收益
奢华宴
 隋炀帝:糖蟹与鲈鱼脍
  1.糖蟹l
  2.宫廷菜单
  3.失败的笼络
 唐中宗:奢华烧尾宴
  1.如何烧尾
  2.镡馔或者毕罗
  3.汤饼
 明武宗:清太监喝酒
  1.阉党之乱
  2.宣府黄鼠
  3.鲥鱼味道
 清乾隆帝:去扬州吃满汉席
  1.燕窝之祸
  2.鱼翅
  3.满汉席
怡情宴
 高洋:细环饼和乳猪炙
  1.遥远的面点
  2.酿造酒
  3.生熟酒肴
 宋孝宗:小枣羊眩金酒杯
  1.前朝遗味
  2.浅饮小酌
  3.糟蟹和黄雀鲜
 明熹宗:离不开“老太家膳”
  1.灵露饮
  2.老太家膳
  3.疑似佛跳墙
 清康熙帝:八宝豆腐
  1.几款豆腐
  2.宴请使者
  3.熊掌与素菜
败亡宴
 陈后主:消愁的驴肉
  1.酒犹兵也
  2.江南佳味
  3.沉醉
 宋徽宗:人间有味俱尝遍
  1.鸣銮堂之宴
  2.保和殿之宴
  3.露宿野餐
 崇祯皇帝:无奈的推毂礼
  1.代朕亲征
  2.烧鹅
  3.最早的燕窝羹
 清光绪帝:给皇太后办寿宴
  1.昂贵的食物
  2.饮食贵贱
  3.筵席等级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樊哙选择的位置十分有趣,他闯进帐中时手里可是带着兵器,如果他径直奔向项羽,或者距离项羽太近,势必激起事端,项羽的剑一定会拔出来,他的卫士们当然更不能容忍,一场混战不可避免。这可是在楚军的营中,厮杀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樊哙站到刘邦的身后,做出护卫的架势,一来会把卫士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刘邦这边,果真打起来,单凭一个樊哙又怎么能护住刘邦?樊哙身形高大魁梧,随便站在哪里都很醒目,他选择站在项羽的对面,能让项羽最大限度地看出他的威武,看出他誓死护主的决心。他要让项羽明白,一旦发生激变,他不会跑过去护卫刘邦,他会径直扑到对面,与项羽同归于尽一一势力相差悬殊的时候,威胁拼命,比真正去拼命,效果更好。樊哙显然明白这个道理。樊哙的想法是正确的,项羽一看见他,果然有些紧张,按剑问他是哪一个。听说是刘邦的参乘,便夸他是壮士,命令赏酒赏肉。侍从们送上来一个生猪肘,樊哙毫不含糊,把一大杯酒一饮而尽,盾牌放到地上做案板,就用手里的一柄利剑切猪肘,边切边吃。樊哙安放盾牌切肉,必定选择席中间的空地,如此就把项庄、项伯两个人分隔开,同时自己更向项羽靠近一些。樊哙一边吃肉,一边为刘邦辩解。项羽看他吃得豪爽,连连赞叹,再赏酒喝,紧张的气氛因此缓和下来。对樊哙的话,项羽没有回应,只是请他坐下,希望他离自己远一些。

编辑推荐

《皇帝的饭局》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皇帝的饭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饭局是中国人都经历过的基本活动,就像呼吸睡觉一样平常,作为最高档次的饭局,由皇帝做东请客吃饭,其中包含的内容真的复杂多样,承载的含义也多种多样,这本书让我们从中窥探其中一二
  •   读书是讲究缘分的,遇上一本书更是如此。一日午饭毕,打算回办公室小憩,忽觉久坐久卧均于健康无益,因此起身,翻看连日来累积下的书报。于是看到了该书在报纸上一段小小的连载,甚觉兴趣。书到即迫不及待的读来,其中典故小言,如手中石子,可堪细细把玩。书读如此,幸甚!
  •   于左老师的这本【皇帝的饭局】除了给人带来一顿顿读来唇齿留香的历史大餐,更多地是引发人的延伸性思考:关于历史、关于社会、关于自身。。。喜欢他的审慎和视觉!
  •   这是当当买书第二次书这么脏了,还有褶皱,我那抹布擦拭书封皮,结果还掉毛了,皱巴巴的。但是书得内容我很期待
  •   简单说吧,这本书风雅趣味,是一本饱满细腻的吃的历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