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异端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阿特·克莱纳  页数:353  字数:4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管理的异端:激进思想家令企业管理重生的历史》第一版于1996年出版后便得到广泛称赞。人们认为它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关于管理界各种变革最全面的概述。
  该书作者阿特·克莱纳在这本畅销书的第二版中探究了有效领导力的特征,并阐述了其对企业未来的重要作用。在他的描述中,“异教徒”是富有远见的人,正是他们给大型公司带来了各种变革,将无法否认的反面真理和他们对自己公司的忠诚相平衡。《管理的异端》这本书讲述了公司经理人是如何被困于事与愿违的做事方法当中不能动弹,而且它还告诉人们为什么需要借助异端思想来冲破阻碍,不断前进。
  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企业变革者非常受用,其中充满了突破性的管理思想和我们这个年代关于异端思想家一些引入入胜的故事。其中所描述到的一些人,比如爱德华-德明,科特-勒文,阿莫瑞·拉文思和索尔·阿林斯基,无论人们对其熟悉与否,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非常具有影响力。虽然这些人在他们当时那个年代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经常会由于他们的一些激进观点而被贬低,但是,他们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思想却得以在美国不断变革的企业当中永葆生机。

作者简介

  阿特·克莱纳是strategy+business杂志的主编。该杂志是一本管理知识季刊,适合公司高管以及决策人员阅读,由Booz公司出版。阿特的其他出版作品包括广受好评的《谁是真正重要的人:核心群体权利、特权以及成功理论》(2003年)以及最畅销的《第五项修炼》系列书籍(他和彼得·圣吉以及其他人是该系列书籍的编辑及合著人)。克莱纳作为《全球目录》的前任编辑,,协助创办了WELL电脑网络,并在纽约大学教授情景计划。他还是麻省理工组织学习中心学习历史系列的合作设计人(合作者是乔治·罗斯)。克莱纳还是管理思维方式、组织变化、技术与媒体、领导力等方面的资深作家、教育家以及顾问。他的文章还出版在大量刊物上。

书籍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致读者
第一章 修道士
第二章 伯拉纠派
第三章 改革派
第四章 抗议派
第五章 神秘派
第六章 信念和理智的拥护者
第七章 帕西瓦尔的困境
第八章 千禧派
第九章 急进派

章节摘录

  历史学家约翰·戴维斯告诉我们说,当今那些主流大型企业的雏形就像是早期基督教的修道院。这些修道院成立于罗马帝国衰落解体时期,当时被建立成与世隔绝的组织,与俗世的村庄和外界的野蛮掠夺切断任何联系。修道院中的修道士们,在生活中事无巨细都与他人共享。比如,他们要到镇上去办事,就会穿上修道院里最好的袍子,回来之后又换回日常所穿的薄棉布服,再将袍子送还修道院。修道士们的生活时刻按各种例行的仪式进行。那些外界俗世中的种种事物,从做饭到人生目标,一旦进入修道院都会变得异常平静。修道士们为了实现最高目标,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各种冲动。而作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流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是很少其他人能够享有的。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他们的文化和地位和今天企业中经理人的文化地位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  有些修道院发展成为欧洲的大型基督教教会大学,如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这些都是国王特许的学习之地。这些大学反过来成为大型商业股份公司的雏形。横跨大西洋或绕好望角探险对于船长们来说实在成本太高,根本无法实现。如果船出海回不来,那么船的主人很可能就得被关进监狱。因此,欧洲的国王和皇后们特许建立了corporation(今译为“企业”)——合法王权的产物,以拉丁语单词“corpus”(英语意为body)命名。这种股份公司与任何自然人都没有关系,但是其意义与自然人无异。这是一部创造物质的机器。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成功地向大家展示了管理界的变革源于什么理论。这些变革并不是‘变革急流’,而是轰鸣的瀑布,其中充溢着各种重塑企业的学术和道德力量。”  ——《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的作者,《必要的革命》(The Necessary Revolution)的合著人 彼得·圣吉(Peter Senge)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管理的异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先生如此推荐《管理的异端》一书:“这本书成功地向大家展示了管理界的变革源于什么理论。这些变革并不是‘变革急流’,而是轰鸣的瀑布,其中充溢着各种重塑企业的学术和道德力量。”
      《管理的异端》副标题是:激进思想家令企业管理重生的历史,作者阿特·克莱纳通过历史的教训向探索组织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先驱致敬。也许我们对近六十年美国历史上的爱德华·德明、科特·勒文等人并不熟识,但一定不会对“异教徒”这个名词绝不陌生,而这些我们并不熟识的人就是企业管理界被认为是“异教徒”的变革者。
      为了简化理解,我们不妨把当今主流大型企业的雏形看作早期基督教的修道院,他们庞大、高傲以及正常地开展着运转,但在平静的河流下同样酝酿或实际进行着变革的湍流。“异教徒”希望通过变革让宗教获得新的机会,而企业变革者也一样希望通过非传统的管理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或是避免企业陷入不可逆转的无头路。幸运的是,企业变革者比他们的前辈“异教徒”更为幸运,他们生于一个“异教徒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非传统思想的火花很快就能变成众人公认的智慧。”“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工业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超越以往那些具有破坏性的管理机制,并建立一套比较优越的经营模式。”
      
      变革是有风险的。风险首先会降临在发动变革的人身上,最不好的结果是失去权利,这也决定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和社会管理者的管理缺位:他们选择一种安全的发展方式,甚至是安全的不发展方式。这些追求安全的管理者,并不完全是出于私心的自我保护,本质上任何变革最大的受益者和最大的受害者都是企业,这也多少成为这些管理者的理由所在。
      正因为变革的风险和利益同样巨大,所以那些激进思想家拥有巨大的魅力公开或非公开地拥有一定数量的追随者。《管理的异端》向我们讲述了九个有关变革者的故事:修道士、伯拉纠派、改革派、抗议派、神秘派、信念和理智的拥护者、帕西瓦尔、千禧派、急进派。这些遥远的故事,在今天的企业里依然能或多或少找到继承者。我们不妨试着看看我们的管理层中是否有着这些看似激进的管理者,他们热切希望通过变革帮助企业发展地更好。
      
      在《华为研发》一书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即使是老板全力支持的变革项目,也会遇到暗礁。
      产品研发上的一系列的失误和巨大的损失,使任正非下决心要引入美国IBM的集成产品研发流程(即IPD),采取在研发的初始市场,用户服务,生产,测试,采购、财务都参与的并行开发流程。1999年2月,华为正式请IBM公司做顾问,开展IPD(集成产品研发流程)咨询项目。以前华为的产品开发都在中研部,产品经理定位在研发,实行IPD改革后将改由PDT(产品外发团队)来承担,产品经理不再落在研发,而是直接由产品线管理团队管理。每个产品郡有各自的PDT,每一个PDT团队由研发、市场,财务,采购,用户服务,生产等各部门抽调的代表组建,就像一个创业型“小企业”。一开始,有些加入IPD项目组的部门经理还有些漫不经心,或者因为部门工作较忙不能按时按次参加会议,IBM顾问立即告到组长孙亚芳处,随即该部门经理就受到了公司级的通报批评。有位市场部产品部总工,加入IPD项目组后发现会议工作量很大,怕影响在今后原部门的工作绩效和晋升,提出要离开项目组。IBM顾问告到组长孙亚芳处,孙亚芳给出的处理结果是让这位总工离开IPD项目组,但是做降级处理,该总工由于对IPD项目不重视反而影响了自己在华为的晋升。如此这般,几次“杀鸡给猴看”之后,IPD项目组的会议再也无人缺席,IPD的所有成员都静心沉浸在华为IPD的推进工作之中。
      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企业里的变革故事,华为之所以能成为华为,是在于任正非这样的领导者发自内心地去改变。任正非称得上是一个激进变革者,华为1998年请IBM一位顾问培训1个小时的咨询费是1 000美元,折合当时的人民币是1万块钱。5 000万美元如果是一条生产线或设备,能生产产品,而且老板还要砍砍价。但华为是一点不砍价地全盘接受了5 000万美元的咨询服务,可能全中国除了任正非,再也没有第二位了。但是,IPD流程给华为公司带来了如下好处:产品投入市场时间缩短40%—60%;产品开发浪费减少50%—80%;产品开发生产力提高25%一30%;新产品收益(占全部收益的百分比)增加100%。华为在1996年时就向客户、向员工预告,2000年时将达到100个亿(事实上华为已提前实现目标,在1999年就达到120个亿),下个世纪将成为与AT&T同样伟大的世界少数几个通信巨头。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管理,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只是痴人说梦!
      
      华为的故事,确实可以看作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中国标本,但即使是华为的变革如此成功,仍不足以打动不敢变革的其他企业管理者,更何况国外的变革故事,更不足以去激发变革的勇气。因为,我十分理解作者阿特·克莱纳对那些激进变革者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毫无保留的敬意。
      在我们收割变革成果的时候,我们会将最初的变革者送上高台供养:佛陀、耶稣、甘地等都是这样的人,在变革中他们的信仰不被接受却也有着自己的拥护者,在胜利时他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最大的受益者是整个人类社会。
      而在我们饱尝变革失败之果的时候,我们又会将最初的变革者送上断头台,憎恶他们当初毫不负责地打破平静,却忘了当时自己的心中也是如此渴望变革的成功能带来新的收益。
      企业和社会缺少这样的变革者:他们热爱这里,他们富有远见,他们无畏失败,他们渴望成功,他们充满勇气和智慧,他们的变革是为了大众而非个我。这样的变革者,必将共振出响彻创新时代的变革轰鸣,因为这个时代需要他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