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壁画艺术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刘合心,雒长安 主编  页数:200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作者穷多年之心力而完成的一部“黄河西岸古代建筑壁画”集萃,它的出版问世,不愧为保护和研究黄河西岸历史文化遗产事业的一份新时代的献礼,很有意义,值得赞誉。人们一提起黄河西岸的历史文化,总是以周、秦、汉、唐为谕。确实,陕西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享誉世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国古代走向和实现了统一的西周和秦代,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汉代,特别是政治开明、经济和文化都极为发达、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唐朝,都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光辉时期。周、秦、汉、唐时期,也是学者们对陕西关注并进行考古调查、考古研究的重点。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对周、秦、汉、唐以外的历史文化遗产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本书的研究出版弥补了上迄宋元下至清末民国这段时期的历史空白。应该承认,多年来我们对黄河西岸,特别是陕西地区,对唐末五代之后的古建筑壁画的认识和研究不够,仅见于零星的资料和研究文字,没有系统的深入调查研究。刘合心、雒长安两位同志是文物考古工作的实践者,也是有心人。他们作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搜集资料工作,走遍了全省近百个县、市、区的现存寺院、道观、庙宇、佛塔寺等古建筑遗迹,拍摄了1000多幅壁画,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珍贵壁画300余幅辑录成册出版,实属不易。从保护和整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观点来说,两位作者做了一项抢救性和补遗性的首创工作,是难能可贵的;就本书出版而言,该书是这一地区现存古建筑壁画总体资料整理和宏观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开端,是令人钦佩的。作者对宋元以来黄河西岸,特别是陕西地区古代建筑壁画按照内容,历史地、科学地分为7大类,即宗教题材、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故事、其他民俗题材、山水花乌、建筑和装饰图案等,其中前几类内容占绝大部分。从壁画内容可以看出,宋元以来的建筑绘画艺术在承继唐文化的基础之上,已经在发生着渐变,总的趋势是由具有浓厚宗教色彩慢慢走向世俗化。无论是单纯的佛教题材还是儒、释、道三家并存的题材壁画,都反映出入们追求善良和美好的意愿,反映出和谐共生的渴望。这种思想观念也是我们在对壁画进行研究时所应当关注的。

内容概要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古代建筑壁画艺术》是编著者历经20多年实地调查和史料整理,从黄河西岸现存的寺院、道观、庙宇、祠堂和其他旧有建筑中数以千计的壁画中选取的精粹,共300多幅。它传承了民族文化及当地民风民俗的风采,这些壁画不仅作为一个历史的载体呈现,也是本地区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建筑绘画艺术的瑰宝。    本书填补了地区建筑绘画艺术的空白,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研究价值,可供文化艺术、历史文物、建筑设计等研究人员和壁画艺术爱好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刘合心,号华州农,一笑堂主,1942年生,陕西华县人,西北大学历史专业毕业,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会员,陕西省考古学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收藏家协会理事。参与《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级品》、《陕西省志文物志》、《中国名胜词典》、《中华名匾》、《法门寺》等10多部图书的编写,发表《陕西匾额选》、《道教符印解读》、《长杨宫遗址出土的秦汉文物》等论著30多篇。曾在英国、爱尔兰等国考察,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等。

书籍目录

序陕西古代建筑壁画分布示意图余晖斜阳一黄河西岸古代建筑壁画艺术管窥子长县石宫寺石窟壁画旬邑县蜈蚣洞石窟壁画横山县鸿门寺响铃塔壁画韩城市普照寺大殿壁画耀县药王山南庵北洞壁画榆林市万佛崖石窟壁画洋县智果寺大殿壁画佳县白云山庙三官殿壁画神木县二郎山庙壁画户县公输堂彩绘壁画旬邑县赵家洞石窟壁画宜川县寿峰寺壁画横山县大寺洼石窟壁画韩城市高神殿壁画横山县付园则村旧庙壁画商州市大云寺大殿壁画韩城市城隍庙德馨殿壁画西安市东岳庙大殿壁画韩城市董村观音庙关帝殿壁画山阳县洛峪镇菩萨庙壁画韩城市周原村大禹庙壁画子长县萧寺宫壁画韩城市龙亭镇马陵庄刘氏祠堂——思敬堂壁画户县莲叶寺壁画韩城市芝川镇薛氏祠堂壁画韩城市王带村大禹庙壁画韩城市张带村关帝庙壁画白水县仓颉庙大殿壁画紫阳县武昌会馆壁画商州市郭氏祠堂壁画蓝田县上悟真寺壁画商州区城隍庙壁画大荔县太白庙壁画陇县龙门洞壁画合阳县同家庄药王洞壁画英文图版说明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余晖斜阳——黄河西岩古代建筑壁画艺术管窥壁画艺术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中一支绚丽的奇葩。20世7960年代以来,一般认为出土于陕西省成阳市窑店村的秦“驷马图”是考古所见古代壁画之始。但是后来在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发现的三角形几何纹彩饰,为新石器晚期作品,显示了至少装饰性的室内绘画比成阳遗址壁画遗迹要早得多,属于人类步入文明之初一种萌发状态的室内绘画艺术。1979年冬,地处周原的扶风县杨家堡西周墓中,发现了绘制的二方连续菱格纹图案,这与同一地区西周建筑遗址中汉白玉菱形饰物①颇为相似,也许像牛河梁原始壁画一样,这样的绘画在当时只具有纯装饰性的意义。春秋时期,“孔子观乎明堂,堵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日: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②这种绘制人物的壁画,比纯装饰性壁画显然具有更为丰富的社会意义。秦始皇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成咸阳北阪上。

后记

研究和调查宋元以来地面建筑所遗留下来的古代壁画,是一件既辛苦又让人兴奋的工作。怀着对民族文化遗产深深的爱恋之情,近几年我们在工作之余,自费进行实地考察,饱览了渭河两岸的千里麦浪、秦巴山地的菜花飘香和陕北高原沟沟坎坎的黄土飞扬,收获颇丰而感慨良多。应当说明的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初,合心兄即留意这些不太为人所关注的寺院道观壁画。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他在其职责内跑遍了全省的100多个县、市,走访乡里,勘察实地,历尽艰辛,备尝甘苦,却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本书收录了陕西境内35处寺院、道观、石窟、庙宇等古建筑现存宋元以来壁画280余幅,但因条件所限,还有不少寺观建筑壁画精品未能收录,不免留下了些许遗憾。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在前些年还有迹可寻的古代壁画,如今已荡然无存;另有一些因其各种原因日渐毁坏和走向消失。坦率地说,这种状况着实令人不安。历史的使命感让我们意识到,尽力保存和传承这批文化遗产已经时不我待。有的朋友说,本书的出版对抢救这批壁画资料具有很大的意义,在学术上也有填补空白的作用。作为编著者,我们当然不敢有此奢望,觉得多年的劳动成果能够著录成册呈现给读者,只是做了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而已,也是一个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和应尽的职责。承蒙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的大力协助,这批珍贵的历史遗产和艺术资料得以辑录成书而顺利出版。在此,我们谨向为本书赐序的著名学者、原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石兴邦先生和不惜笔墨为封面题字的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钟明善先生,提供有关资料的学界同仁李淞、向德、王沛,与在历年调查中给予帮助的各地文化、文物部门和原韩城市文物局局长程宝山以及路晓春、刘文等先生,特别对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副总经理薛春民先生和编辑赵亚强先生,表示真诚的感谢。地处黄河西岸的陕西,所存古代地面建筑壁画分布很广,其中榆林地区和韩城市的寺观建筑壁画较多,绘制水平较高,保存较完整,内容也极为丰富。因时间关系,本书收录篇幅所限,难免挂一漏万;表述中亦或失之于偏颇,所编所论未必尽如人意,谨希方家教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深感对壁画的深度认知和研究尚需时曰,本书权做引玉之砖,热切期待着文物考古学界、美术界的朋友提出批评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是为至盼,因以记之。

编辑推荐

《古代建筑壁画艺术:陕西卷》是作者穷多年之心力而完成的一部“黄河西岸古代建筑壁画”集萃,书中收录了陕西境内35处寺院、道观、石窟、庙宇等古建筑现存宋元以来壁画280余幅。研究和调查宋元以来地面建筑所遗留下来的古代壁画,是一件既辛苦又让人兴奋的工作。怀着对民族文化遗产深深的爱恋之情,编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之余,自费进行实地考察,饱览了渭河两岸的千里麦浪、秦巴山地的菜花飘香和陕北高原沟沟坎坎的黄土飞扬,收获颇丰而感慨良多。它的出版问世,不愧为保护和研究黄河芦岸历史文化遗产事业的一份新时代的献礼,很有意义,值得赞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代建筑壁画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下了很大决心买的,内容一般,介绍太简略了。
  •   壁画艺术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中一支绚丽的奇葩。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般认为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窑店村的秦“驷马图”是考古所见古代壁画之始。但是后来在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发现的三角形几何纹彩饰,为新时期晚期作品,显示了至少装饰性的室内绘画比咸阳秦遗址壁画遗迹要早得多,属于人类步入文明之初一种萌发状态的室内绘画艺术。这本书是作者历经20多年实地调查和史料整理,从黄河西岸现存的寺院、道观、庙宇、祠堂和其他旧有建筑中数以千计的壁画中选取的精粹,共300多幅。它传承了民族文化及当地民风民俗的风采,这些壁画不仅作为一个历史的载体呈现,也是本地区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建筑绘画艺术的宝库。这本书填补了地区建筑绘画艺术的空白,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研究价值。全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更加有利于中外建筑壁画艺术的交流,可供文化艺术、历史文物、建筑设计等研究人员和壁画艺术爱好者参考使用。这本书的由钟明善题字,由石兴邦作序推荐!钟明善 简介 :钟明善,男,汉族,1939年生,陕西咸阳市人。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书法作品1987年获“全国教师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书法一等奖。著有《中国书法史》、《书法入门》、《书法欣赏导论》、《长安书法胜迹》、《行书技法》、《钟明善书法篆刻》。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名碑帖学习与欣赏》、《行书临范》、《金文三种》、《于右任的书法艺术》、《于书千字文》等。参撰《中国大百科全书 美术卷》、《中国书法篆刻鉴赏词典》、《中华诗词鉴赏词典》等。中央电视台所拍艺术片《墨舞》(续集)解说即出自其手笔。《中国书法史》沙孟海先生称其“博稽约取,为第一部书法史问世佳作”;徐邦达先生誉为“翰墨林中迁史笔”;潘受先生称其“穷源竞委,提要钩玄,简而能尽,裁而有当,示前修之辙迹,为后学之津梁”。日本著名书论家今井凌雪、中村伸夫已将此书译为日文连载于东京《书道研究》,历时数年。 《中国书法家名人大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日当代著名书法家集萃》、《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观》、《中华当代艺术家》、日本《91书道年鉴》等中外辞书有传。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台湾中国标准草书学会名誉理事、陕西省书法空协会副主席、西安书学院院长、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西安终南印社顾问、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化艺术系主任、教授。石兴邦简介:石兴邦(1923~),中国现代考古学家。陕西省耀县人。1923年12月17日生。1949年于南京大学边政系毕业后,为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生。1950~196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63~1976年先后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1976~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兼第一研究室副主任。1984年后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及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等职,并被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副会长。  石兴邦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先后在河南、陕西、北京、山西等地进行发掘并曾主持工作。其中,特别是50年代主持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进行了大面积的揭露,在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清理出一处大型原始聚落;70年代在山西沁水主持下川的旧石器晚期遗址的发掘工作。同时,以陕西地区为重点,在黄河中游一带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主要学术成果有:对旧石器时代晚期下川遗址的发掘和分析研究,为探索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补上了重要的一环;通过半坡典型遗存的剖析,结合其他有关材料,对仰韶文化的面貌、类型、彩陶等问题作了系统研究,并重视利用考古实物资料来复原氏族社会结构;又从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起源问题。  石兴邦的主要专著有《半坡氏族公社》(1979)。论文有:《陕西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黄河流域原始社会考古研究上的若干问题》、《黄河上游的父系氏族社会──齐家文化社会经济形态的探索》、《从考古学文化探讨我国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等。还著有考古报告《长安普渡村西周墓葬发掘记》等。参与或主持编写的专刊有:《辉县发掘报告》、《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发掘报告)。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