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塘马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刘志庆  页数:316  

前言

   序   长篇历史小说《血战塘马》终于问世了,作者请我写个序言,我欣然答应了。看完作品,提起笔,我的心情特别凝重。我为许多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写过序言,但从没有过如此凝重的心情,看到"血战塘马"四个字,眼前顿时浮现起抗日烽火的种种图景:山川、河流、湖泊、村庄、碉楼、铁路、小道,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喊杀声声,气浪沉沉……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容……那一幅幅血与火的画面……;耳中又回旋起那首广泛流传于苏南的慷慨悲壮的挽歌:"朝阳升起在黄金山上,秋风吹起枯草在晴空中旋扬,平静的塘马变成了血腥的战场。我们的罗、廖首长呀,身先士卒,英勇顽强,沉着指挥,驰骋疆场,为了民族的解放牺牲在祖国的土地上……"……   心潮澎湃,难以自禁,我似乎又回归到那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中,又重新投入那场气壮山河的战斗中,胸中又激荡起那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誓死奋战的壮怀激烈的情感来……   我们这些参加过塘马战斗、并看到了胜利的革命者对先烈充满了一种崇敬之情,常常回忆起那场战斗发生、发展的过程,悲壮之情时时萦挂于心,我们曾用各种方式来表达着自己的悼念、追思、缅怀之情……   岁月风云,戎马倥偬,虽然我不时畅发着那种情感,但总伴有一种不甚了结的心愿,甚至存有某种缺憾,那就是对于这样一场在新四军抗战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气壮山河的战斗竟然没有一种全面正确的历史定评,没有一部足以展示罗、廖及众将士形象的文艺作品。   当来自溧阳老区的小刘来到福建并向我提出创作塘马战斗的文学作品的设想时,我表示全力支持。这场战斗需要用文艺的形式来表现它,需要用形象来展示其血与火的风采,同时又使我感到更需要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地对这场战斗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与评介。   自塘马战斗结束的那天起,对塘马战斗的评价与看法就不一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多次召开的党史会议上都没有形成一个评定战斗性质的文章或决议。往往因视角不同或因对战斗的发生、发展结果、了解程度的不同或因受其他思潮的影响不同,竟出现了许多不很恰当的评论,这使我感到忧虑、困惑。作为这场战斗的亲历者,我有职责去全面正确评定这场战斗的性质及其政治、军事意义,这样才能告慰罗、廖首长和数百位阵亡将士的英灵,才能更好地激发新一代的爱国主义热情,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我的想法得到了许多老同志的赞同。打开存封的历史,进行理性的思考,经过反复的论证,我的文章《新四军塘马战斗是成功的突围战斗》于2008年发表于《战争年代》第二期上。这是一篇全面分析、评定塘马战斗的文章。现摘录某些片段附于序中:   塘马战斗的历史现实意义   第一、塘马战斗的结果对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有重要的影响。塘马战斗发生在1941年11月28日,是日本行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前夕。为巩固其后方基地,支持太平洋战争,日军在塘马战斗中投入了一个旅团(3000日军和800多伪军),是日军对新四军作战兵力投入最多的一次。当时在塘马地区集中的有苏皖区党政机关、第五行政专员公署、茅山行政专员公署、江苏溧阳、溧水、镇句、金坛、宜兴、安徽当涂等县党政机关和茅山保安司令部,几乎集中了苏皖区地方党政机关的大多数人员,约1000余人。如果日军一举消灭苏南抗日主要力量的企图和目的达到,新四军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茅山抗日根据地就会丢失,位于长江南北的浙东与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等所构成的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就会被割裂开来。这不仅对华中,对全国抗战及对日作战的盟军也会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罗忠毅、廖海涛两位新四军高级领导和272名指战员在塘马突围战斗中光荣牺牲,换取了苏皖区党政军机关1000余人突出重围的结果,从而保存了我党在苏南抗战的骨干力量,使日寇为发动太平洋战争,一举消灭苏南新四军抗日武装,巩固其战略后方的战略企图破灭,很显然,前者损失与后者的保存,后者意义更为重大,塘马突围战斗是对抗战全局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战斗。   第二、塘马战斗的结果在客观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政治影响。从罗、廖首长主观上说,他们并非不想避战。但由于对情报判断失误,塘马战斗发生了。但就塘马战斗结果而言,在当时及以后客观上产生的积极的政治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表现在: 1、使当时国民党诬蔑新四军为叛军的不实之词得到了相反的印证。2、使当时国民党指责八路军和新四军"游而不击"的谎言不攻自破。3、进一步提升了新四军在苏南人民、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英勇抗敌的形象。4、把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提升到了最高点,使敌军都不得不发出"新四军如此顽强坚决,征服中国遥遥无期"的哀叹。5、罗、廖等先烈的牺牲,更加激发了新四军指战员和苏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及抗战热情。   第三、塘马战斗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罗、廖首长及272名牺牲的指战员,如同近代的邓世昌、抗联的杨靖宇将军、赵一曼、"八女投江"的女战士,八路军的左权将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82烈士等英雄一样名垂青史。人民不仅是一辈子,而是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塘马战斗的先烈,现在座落在江苏溧阳王家庄的烈士陵园、江苏金坛戴家棚新建的戴家桥上的碑刻、溧阳塘马地区小学生的课文中、溧阳后周小学成立的"罗忠毅、廖海涛"中队、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中塘马战斗的展示、福建省福州市三山陵园塑立着的廖海涛烈士的塑像、建国六十周年罗忠毅被评选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等足以说明人民永远怀念他们、崇敬他们。   《新四军塘马战斗是成功的突围战斗》一文中的观点,得到了还健在的、亲历塘马战斗的十二位老同志的一致赞同。可以说我们的努力奠定了研究塘马战斗的历史基础,现在小刘又用文艺的形式来表现这场战斗,是相得益彰,正适其时。   小刘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为了写好塘马战斗,他反复查阅资料,深入实地考察,多次采访参加过塘马战斗的老战士。他的作品较好地把握了塘马战斗的实质,较好地展示了罗、廖及众将士的形象,较好地表现了我新四军抗日将士的铁血精神,是一部较为成功的作品。   2009年罗忠毅同志被评为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百位英模人物之一,可以说是对塘马战斗作出肯定的最好的佐证,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这场战斗,有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来表现这场战斗,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教育下一代、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作出应有的贡献。   是为序。   王直   2011年3月26日于福州

内容概要

  《血战塘马》以这一战斗为题材,叙写了塘马外围战斗、血战王家庄、坚守戴家桥、隐蔽突围等战斗场面,塑造了以罗忠毅、廖海涛为首的我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英雄形象,讴歌了他们气壮山河、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他们艰苦缔造苏南抗日根椐地的伟大业绩。《血战塘马》揭示了塘马战斗对坚持苏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力量、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刘志庆,江苏人,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幻情》、《风云塘马》及多部短篇小说。著有传记文学《罗忠毅》、《罗忠毅传》、《廖海涛传》。著有报告文学集《水西女杰》。

章节摘录

  秋已尽,冬将至,苏南大地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溧阳县塘马村刘家祠堂门前的空地上沾满了霜花,场地上散落着块块的绒毛似的霜花,场边沿、树杆上、杂乱的稻草上、四散的碎砖碎瓦上,沾满了晶莹的具有美丽图案的霜花。空气清冽,夹有一层寒意,上大坟的桑树静立着,纹丝不动,西沟塘的水面犹如平镜,波澜不现,刘秀金家门前的大树上鸟雀也少了那份聒噪,大祠堂那古老的墙面仍是那样斑驳陆离,霜花的侵袭使之有了一种柔和的润湿感。除了农夫农妇的开门声和各地传来的鸡的叫声外,什么声息也没有,许久,遥远可辨的战士的步伐声隐隐传来……一切是那样的寂静。  寂静在艳阳的照射下,在声浪的冲击下终于被打破。八点钟左右空场上聚集了许多人,他们或穿着灰色的军装或穿着普通的棉衣,在空场地上交谈着。神情是那样的丰富,话语是那样的畅快,偶尔的争论伴有严肃认真的神情,突来的喜悦使欢笑声在墙树间回荡,在水面上跳跃。扳手指头,摊开手掌,叉腰,握拳,挥舞双臂,一系列肢体的动作可以看得出群体的心灵激荡,语言汇合,神情激荡的外展形式,与塘马四周的寂静的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罗、廖司令来了”,众人抬头望去,罗忠毅,廖海涛从东面款款而来。  罗忠毅,新四军六师参谋长、十六旅旅长,廖海涛,新四军十六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因为二人在重建军部前分别担任新四军二支队正、副司令,所以人们习惯上仍称二人为司令。今日在塘马召开苏南党、政、军地方武装及财经工作会议,所以一大早赶往村西刘家大祠堂参加会议。  会议开了两天,十一月二十七日,天色阴沉沉,一大早便下起了丝丝小雨,一切的景象都是湿漉漉的。天气渐渐寒冷,这灰暗的色调,这充满水气而又沉闷的空气,这翻滚的浓云,有一种强烈的压抑感,村民们三三两两在屋后走动着,懒洋洋的,有一种凝滞的感觉。  但这种凝滞与沉闷很快地被驱散而尽,首先是战地服务团的女兵的歌声,然后是旅部特务连的出操声,接着是那些行将进入大祠堂会场参加讨论会的干部的谈笑声,这些声音汇成一股强有力的声浪,冲刷尽了那份凝滞与沉闷,也剥去那层灰色的色调,清新、亮丽、活跃慢慢凝聚成了一种新的色调。  下午供给部部长张其昌正在做关于如何解决地方财经供给的报告。  他刚开了头,祠堂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罗忠毅的警卫员陈阿根快步走进会场,找到了政治部组织科长王直,轻声地在王直身边耳语几句,王直一听忙向罗、廖请假,说戴巷有人来送信。罗、廖点头后,王直走出门外,几分钟后,王直匆匆返回会场,在罗、廖身边轻声耳语几句,罗、廖神色顿时一变,忙向与会人员解释有急事,需出去一下,会议临时有由宣教科科长许彧青主持。  罗、廖匆匆离开会场,漾起一层涟漪,与会者看见罗、廖神色凝重,预感到发生了大事,但张其昌的报告及其重要,又慢慢地安静下来,聆听张其昌的报告,张其昌不紧不慢地做着关于地方财经供给的报告。   ……?

编辑推荐

   塘马战斗发生在1941年11月28日,它是我新四军十六旅忠勇将士抗击日寇的一场气壮山河的战斗。这场战斗影响深远,其可歌可泣的壮美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血战塘马》这部长篇历史小说 还原了战争的真实历史场景 壮怀激烈 热爱战争小说的人们不可不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血战塘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