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希特勒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菲利普·弗莱海尔·冯·勃泽拉格  页数:180  译者:袁粮钢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菲利普·冯·勃泽拉格是一位不多见的人。无论是他的经验还是履历,都能给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一个证明,这便是本书行将揭示的东西。  如果不是在战场上受伤留下后遗症,没什么能让人看出这位内心看似平静的老人曾经历过二战无休无止的噩梦,更无法揣摩他曾体验过的持续的内心紧张,因为他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参与密谋,就是在谋划一项罪行。在其他德国人看来,这就是背叛自己的祖国,加速它的最后灭亡。说到底,对任何受过骑士教育的人来说,这都意味着过一种双重身份的生活,进行棘手的操练。  回忆菲利普·冯·勃泽拉格,闭口不谈格奥尔格或许是一种荒唐行为。无论是在孩提游戏时还是在战争的艰难岁月中,他们都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兄弟,他们一起守护着那次行动的秘密。毫无疑问,作者是想通过一起在历史长河中并非举足轻重的事件,来阐述一种责任感,一种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一点将在后记中加以叙述。  菲利普·冯·勃泽拉格愿就这个时期进行长时间交谈,交谈内容便是本书的素材。实际上,他并不太愿意谈论这个时期,每次回忆都会唤醒他近似残酷的记忆以及痛苦。他参与针对希特勒的暗杀行动一直是个秘密,此前他一直守口如瓶,即便是在战争结束后。他当时甚至未向太太透露。然而,他是最后一名仍在世的阴谋参与者。他并不太相信偶然,他知道,如果说他能够死里逃生,同样是要向世人证明什么。  弗洛朗斯和热罗姆·菲伦巴赫  2007年8月16日于圣沙弗雷  自由的味道  格奥尔格生于1915年8月,我则生于1917年9月,我们分别在家中排行老四和老五,家里共有9个孩子。  1910年,我们家放弃了波恩的豪宅,搬到了海默斯海姆(在雷纳尼)。波恩的那栋豪宅是18世纪巴伐利亚州克莱芒-奥古斯特大主教的豪宅之一①。那里有水渠,壕沟四通八达,中央白色建筑物上歇满了鸽子,两侧是尖塔,豪宅建在一个小岛上,必须通过一连串小桥才能上岛,如同中国的古代颐和园一样。这里有一个大型公园,处于半野生状态,狍子在这里来去自由,守护着家族的秘密,享受着巢穴外的大自然。在我们看来,海默斯海姆就像神话里的城堡。没有什么比在这个秘密世界里过一种封闭式的生活更容易。孩子在这里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玩耍,很难找到比这儿更能放飞心灵的地方。  我们在海默斯海姆接受的是自由式教育,对路过的客人来说,我们的豪宅总是令他们感到吃惊(我们接待过很多过路客),母亲认为,我们有幸住进一处豪宅,应该懂得慷慨待人,但她对我们的教育却并非同样宽容。我们的生活必须遵守几条牢不可破的固定道德标准:例如,禁止虐待动物。在这一架构中,我们有很大的操作余地。  父亲名叫阿尔贝特·冯·勃泽拉格,是一个风雅的人,也是一个有文学修养的人。奶奶出生在布鲁塞尔,父亲因此将欧洲贵族视为一个整体。他打猎的足迹遍布整个欧洲大陆,他能讲四五种语言。  有鉴于此,他特别重视学习充分利用自由(对他来说,从中学到基督教的辨别能力是必然结果)和打猎。格奥尔格刚13岁就收到了一件作为礼物的猎枪,那是在1928年圣诞节。15岁时,哥哥已有了约150件打猎成果。他十分喜欢打猎,已到了把一支枪拆散带进寄宿学校的地步,当然是在我的帮助下(我公开承认)。当RP斯特拉瑟查房并检查学生行李时,我们必须再次运用双簧计(兄弟合谋掩饰此事)。整个检查期间,我们分别将枪的一部分藏在短裤内(格奥尔格藏枪筒,我藏枪柄)。我们像是在玩杂技,因为他的手不能放在口袋里,所以必须防止枪筒掉出来。  打猎确实使我们在大自然中得到了锻炼。它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尤其是格奥尔格,学会了在太阳还未升起时,在森林中识别自己所处的位置,学会了朝大松鸡匍匐爬行几米而不被察觉,学会了钻进荆棘丛而不发出任何声响,以免惊跑狍子,学会了不留痕迹地将自己伪装起来,消失在草丛中,学会了忍受潜伏时的寂寞并呆在那儿一动不动,学会了在最佳时机出手。总之,无论是集体打猎还是单独长时间外出打猎,对动物的钟爱,让这位大自然的真正钟情者充分朝气,也使格奥尔格成为一名真正的印第安人。他将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这种锻炼后来对他显得十分珍贵。  打猎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帮我们认识生活规则、生存竞争。同时,还学会了节省体力,规避对手,了解风险。使我们能够在狗因被激怒而发出的狂吠声中保持镇定。朝鹿或野猪颈部给予致命一击,目睹它们因致命伤而涌出紫色呕吐物时毫无惧色;看到褐色捕猎网钩住一只年幼狍子的毛皮,或动物被追得精疲力竭而口吐血色泡沫时而不颤栗,承受死亡动物的无神目光,最后将这些血淋淋且湿漉漉的战利品带走。这同样是在让自己逐步习惯于剧烈死亡的规律,使祭献的概念潜影默化地进入我们的脑海中。不错,打猎是为最高牺牲即献生做准备。  我们是在哥德斯堡受的教育,没有偏离人们在海默斯海姆授课的轨道,我通常将其形容为“轻松的天主教”。我们家庭信奉天主教。在过去好几个世纪里,家族的历史与德国天主教主教的历史紧密相联。我们的先祖海登-贝尔德布施在18世纪是科隆最有权势主教的牧师,海默斯海姆的城堡就是他们传给我们的。我们的祖宗萨策恩霍芬同一时期效力于德国美因兹的选举主教,我们继承了他在克罗伊茨堡的财产。  格奥尔格和我是在一起滚爬中度过童年的。我们只相差两岁,成了像卡斯达星和波利克斯星一样的天然玩伴,同类闹剧的合谋者。然而,这种亲密无间把我们变成了手足情外的一个细胞,却未妨碍我们的个性发展,也未削弱哥哥对弟弟的自然影响。我们的二重唱是建立在互补基础上的。格奥尔格体魄更强壮,更健硕,更凭直觉行事,具有对人、对景、对事的本能感知。我则相反,天生更审慎,遇事更爱分析。我认为,童年时代的两件小轶事就很能反映我们性格的差异。  海默斯海姆公园生活着很多自由自在的狍子,这些动物有时会走近房屋。一天,比我大不到10岁的哥哥安东尼斯和赫尔曼挑逗起其中一只狍子,以它们扔石子为乐。格奥尔格坐在一个隐蔽的石凳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切。突然,一只狍子接受了鲁莽的孩子们的挑战,发起了攻击。格奥尔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作出反应。虽然他只有5岁,却立即拿起安东尼斯放在凳子旁的卡宾枪,朝动物瞄准并开枪。啪嗒!格奥尔格无法承受开枪产生的后坐力,仰面倒地,被枪托猛击了一下。所幸的是,这一击并没有让他流血。但是,巨大的响声足以吓跑狍子。当时我虽然还不到4岁,同样在一次家庭午餐上出了名,事情是这样的:施托尔贝格表兄在一战中头部严重受伤。外科医生在其头颅上装了块银板,以补上被敌人子弹留下的伤口。他虽然受伤,却活了很久,直到1960年才离世。我听说了这个离奇的手术,想亲自验证一下事实。我不声不响地爬到一张椅子上,朝表兄的头部弯过身,对闪着贵金属光亮的秃发处进行了一次谨慎而深入的检查。于是,我神情沮丧,大声喊了起来:“可这不是银币啊!上面没有印记!”四记耳光算是对我这一中肯感慨的回报……  坦率地说,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从来都是不闻不问。当时,主要是由老师上门授课,这种教育模式已经好多年了,然而孩子们需要接受现代教育。“学校嘛,”父亲叹着气对我们说,“在我们这个年代已成为一种必要。这种事很烦心,可也必须去那里!”于是,我们被送进了哥德斯堡的阿洛伊西乌斯耶稣会学校,这所学校就在波恩近郊。老实说,上寄宿学校几乎未让我们黯然神伤。当时,海默斯海姆离学校还不足一小时车程。阿洛伊西乌斯耶稣会学校的特免教育目标不是培养神甫,而是要调和好人身上的圣事与俗事,让他们能够在世事混乱中保持信仰的光芒永照。宗教实践不应是自我终结,而是在生活中,某种程度上说是在年轻人的生命中,学会自然利用时光。在哥德斯堡度过的5年或6年时光,有助于一种坚实的、真实的、简单的、适度的信仰在我们身上生根。  寄宿学校校长是一位爱国人士。很久以来,耶稣会教育一直以宣扬基督教价值、人道主义、荣誉感、尊重他人、知识严谨的传统和在关键时刻保持警觉的传统为特征,在他看来,只要热爱祖国,这些特征并非不可并存。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我们同学中,没有一个人后来成为纳粹斗士。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是比较例外的,因此,这一事实有必要强调一下。

内容概要

  《刺杀希特勒》通过“瓦尔基丽”行动的参与者之口,讲述了刺杀希特勒的惊心动魄的斗争。
  1944年7月18日,27岁的德军军官菲利普·冯·勃泽拉格率领1200名国防军骑兵执行一项重要任务,行动目标只有菲利普本人知道:前往首都,在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实施的谋杀希特勒行动成功后,占领帝国权力机构。
  勃泽拉格生在雷纳尼一个传统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见解,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并很快走上了一条违抗、继而抵制之路。他在书中讲述了他的人生旅程,他的证词揭示了德国国防军在俄罗斯的冒险和溃败历程。
  2008年5月4日,勃泽拉格在德国病逝,终年91岁。

作者简介

  (德)菲利普·弗赖海尔·冯·勃泽拉格
  勃泽拉格生在雷纳尼一个传统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见解,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并很快走上了一条违抗、继而抵制之路。他在书中讲述了他的人生旅程,他的证词揭示了德国国防军在俄罗斯的冒险和溃败历程。

书籍目录

前言
自由的滋味
抉择之时(1933-1936)
逼真的战争(1939-1940)
为胜利冲锋(1940年6月9日)
承诺(1940年6月17日)
闪电战(1941年6月-11月)
地狱里的圣诞节(1941年12月-1942年1月)
密谋征兆(1941-1942)
与恶魔相遇(1942年6月)
希特勒司令部的一起事件(1942年7月)
有毒的礼物(1942年10月)
特瑞斯可夫集团(1942-1944)
战马为战斗加油(1943)
1943年3月的三次失败
逮捕野蛮者
暴风骤雨中的骑兵
手提箱炸弹
强制休息
处境危险的骑兵队(1944年7月)
悲痛时刻
莫拉大桥(1945年)
结束语
后记
资料来源

编辑推荐

  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行动的最后见证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刺杀希特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看了战争史研究里的。再看看这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