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全集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刘伯承、 徐海东 解放军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刘伯承,徐海东 著  页数:404  

前言

为了坚持不懈地对部队进行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广大群众特别是亿万青少年的斗志,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星火燎原全集》。这一恢弘的出版工程始于1956年。1956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向全军和全国人民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活动,广泛征集反映我军在革命战争各个历史时期英勇斗争的不朽业绩和珍贵史料。这次征文活动盛况空前,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阅改征文稿件,彭德怀、贺龙等军委领导同志亲自组织征文工作,530余位开国将帅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数万名官兵、转业军人和地方党政干部踊跃撰稿,应征稿件5万余篇,总政治部专门成立编辑部编辑整理征文,毛泽东为征文丛书题写了“星火燎原”书名,朱德作序。《星火燎原》丛书自1958年至1965年出版8卷,相继用13种文字、8种版本发行国内外,有56篇文章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课本,共发行710余万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读者,被文学巨匠郭沫若誉为“用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记述中国革命战争的东方史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我军优良传统教育,将《星火燎原》选编发至全军连队,并指示加快丛书编辑进度。1982年纪念建军55周年前夕,我社出齐《星火燎原》丛书10卷,共收入文稿657篇,邓小平为丛书题词“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也题了词,要求坚持用我军的光辉历程和革命传统教育全军指战员,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2007年纪念建军80周年前夕,为配合全军部队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我社将半个世纪前编辑《星火燎原》丛书时,由于种种原因未刊用的大批珍贵文稿精心整理,辅以现代设计风格和多种信息元素,结集出版了《星火燎原·未刊稿》丛书,共10卷、收入文稿685篇。此书与《星火燎原》丛书相互衔接,形成完整体系,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欢迎,成为军内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又逢全军部队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全社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大官兵和社会读者都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星火燎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社在原《星火燎原》丛书和《星火燎原·未刊稿》丛书基础上编辑出版《星火燎原全集》: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将原《星火燎原》丛书8卷出版过程中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历次政治运动被陆续撤销的75篇珍贵文稿全部恢复;将《星火燎原·未刊稿》丛书出版后通过各种渠道新收集到的一批珍贵文稿重新整理,又选出540篇从未出版发表的高质量文稿;将全集涉及的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和高级将领战斗、生活情况以及所有人名、地名、战役、战斗重新校订核对;为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阅读和审美需求,尽最大可能为所有文章统一设置了作者照片、作者简介、知识链接、历史图片及画作和编辑部档案,按现代设计风格统一排版,使这批半个世纪前的历史文稿从内容到形式更有时代特色。至此,自1956年以来收集、筛选和整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活动文稿的工作全部结束,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赋予的编辑出版《星火燎原》的光荣任务圆满完成。《星火燎原全集》共20卷,为保持原《星火燎原》丛书和《星火燎原·未刊稿》丛书的连贯性,在原《星火燎原》丛书基础上编辑前10卷,已刊文稿位置不变,将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历次政治运动被撤销的文章恢复至原有位置;在《星火燎原·未刊稿》丛书基础上编辑后10卷,已刊文稿位置不变,将最新收集到的珍贵文稿按历史时期顺序分插各卷。前后各10卷,分别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顺序立卷,每卷不论作者职务高低,均依据历史事件先后顺序编排。全集1066万字,共刊用文稿1705篇,刊图片2117幅,知识链接1216条,编辑部档案影印件415幅;全集作者1338人,尽最大努力查找到作者简介的有1050人,有作者照片的858人。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和总政治部领导机关的精心指导,得到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军事科学院及有关专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亲属,广大作者亲属和读者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原《星火燎原》编辑部黄涛等前辈的具体指导,得到了新华社、解放军报、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等新闻单位的积极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星火燎原全集》涉及的军史战史领域极为广泛,虽经多次修订,不足或错误之处仍属难免,热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为了坚持不懈地对部队进行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广大群众特别是亿万青少年的斗志,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星火燎原全集》。  这部由千余位人民解放军将士半个世纪前撰写的英雄史诗,系统再同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历程,生动诠释了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雄英勇善战的优良革命传统。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回顾长征离开老家的一天阻击在湘江之滨苗山一夜冲破天险乌江乌江架桥智取遵义遵义会议的光芒从遵义到大渡河营盘山上橘子红南渡乌江设营队从乌江到泸沽巧渡金沙江红军,红军,彝民的亲人通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红军鞋”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筹粮过草地草地第四天包座之战严峻的时刻一袋干粮九个炊事员腊子口上的红六连砍“尾巴”“我们都是红军”跟随毛主席长征彭军团长二三事周副主席在长征中的生活片断会师陕北回马枪袁家沟口战斗一角华阳游击队挫折永平会师八千里路云和月抢渡澧水、沅江归队鸭池河上唤醒了的山城军民之间六甲之战金沙夜渡雪山散记艰难的时刻一次支委会甘孜会师战胜暴风雨飘动的篝火怀念张师长母与子六盘山下的阻击战西渡嘉陵江嘉陵江上的回声攻占剑门关妇女团生活片断小宣传员们朱总司令和我们在一起踏上毛泽东思想指弓I的道路党岭山上六个小红军咱班的“王政委”永久的感念生命噶曲草原设兵站血战“河西走廊”苦战临泽最后的几匹战马走出祁连山回到党的怀抱历史的结论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记

章节摘录

乌江架桥长征中的第一个元旦,我们干部团工兵连驻在离乌江六十里的一个村子里。往年的元旦,总是开同乐会呀,会餐呀,热热闹闹,今年却很简单。连续行军的疲劳,使大家都希望能舒服地睡上一夜。因此,庆贺新年的简单仪式过后,大家倒头便睡。正当我们睡得非常香甜时,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我们立即出发,拂晓前赶到乌江江界渡口执行架桥任务。听说有了任务,瞌睡全消了。我传达了上级的命令,接着就向乌江出发了。夜漆黑。北风呼号,细雨绵绵。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着。赶到江边,天已经大亮了。到指挥所报到以后,张云逸同志便带领我们去察看地形。到达江边一看,天险乌江真是名不虚传。两岸都是峭壁高山,黑黑的高峰耸入云霄。江宽二百多米,波涛汹涌。对岸的敌人正不停地向我们射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在这滚滚的江面上,架起一条通向胜利的桥梁。这条水上道路怎样修成呢?需要多少人力,多少器材,多长时间?器材从哪里取?时间又怎么掌握?强渡分队什么时候突过江去掩护架桥?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我深信,我们工兵连的成员都是红军工兵的初级干部,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和一般的工兵技术,再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回到连里,我一面命令战士们探测江水隋况,一面与指导员、排长们研究架桥方法。正在这时,干部团工兵教员谭希林同志忽然来了。他的到来更给我们增加了胜利信心。探测江水的结果:江水最深处是五丈左右,流速每秒钟一米八。根据当前的条件,我们决定扎竹排,搭浮桥。谭希林同志帮助我们安排了架桥的具体计划之后,就将这个计划上报了指挥所。首长同意了我们的计划,又马上命令步兵与工兵一起去砍黄竹;后面的部队帮助搜集绳索、门板、木材、箩筐等架桥器材。紧张的作业开始了。为了作业方便,全连二百多个学员按作业顺序划分为器材供应、编制竹排、架设、投锚、救护、预备等八九个作业组。敌人看到我们开始架桥,更加疯狂地射击。子弹在我们身边掀起密密的水花,有的同志中弹牺牲,有的同志受伤了。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吓倒我们,我们在火力掩护下,工作仍在飞快地进行。架桥的全部器材只有黄竹、门板、木材、绳索。我们用三层叠起的竹排做桥脚,每对桥脚中间铺上两根枕木。枕木上连接三四个桥桁,桥桁上铺门板,门板上又系横木,组成一节一节门桥。敌人的炮弹不断地落向我们的门桥。因为门桥是用竹排扎成的,打断这节还有那节,如果不是每节都灌进水,竹排就不会下沉,因此我们搭好的桥虽然中了一些炮弹,但影响不大。最讨厌的是敌人的机枪和步枪专打我们的水手,这对我们的作业活动威胁很大。我们一面紧张地工作,一面在心中暗暗地说:“你猖狂吧,不要多久,就会叫你知道我们的厉害!”天空不停地落着细雨,大家的衣服全都湿漉漉的。此时正是严冬季节,有的同志在水中作业,工作不多久,手脚就冻得麻木僵硬,有的甚至裂口流血。这时候我们不仅要和敌人作战,还要同严寒斗争。一节一节的门桥,在浅水里很好控制,一人深水就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挣着往下流跑。怎样才能把一节一节门桥固定在浮桥的线路上,成了架桥中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可是江水奔腾,时间不能等人,我们无法截断江流,更无法定住时间。估计整个浮桥需要一百多副门桥,这么多的门桥,如控制不住,不知将要漂成什么样子。我们急得直冒汗,心像裂开了似的。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紧要的关头,谭希林同志却充满信心地说:“不要怕,发动大家出主意,一定有办法控制住门桥,抓住江水。”同志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打桩,有的说用绳子拉。这些办法根据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江水的特点,都行不通。门桥固定不住,浮桥就无法再往前架设了。一阵沉默之后,谭希林同志用他那洪亮的声音说:“用大石头做大石锚把门桥拖住,怎么样?”“好主意。”我们周围几个人都表示赞成这个办法。我们立刻试验。三四百斤的大石头下到水里,重量不够,加上又有光滑面,阻力小,仍降不住一节门桥;而大石头又没有现成的,必须临时开采。每节门桥多弄几块小石头可能行,可是时间不允许,不得不另想办法。我们又对石锚进行了改进。从单块石头改变为用篓子装石头的办法。我们用竹片编成大篓子,里边填满大小石块,中间交插三根两头削尖的长木棍,作为锚爪。石锚的顶端还系上一条粗锚纲,每个石锚有一两千斤重。石锚在竹排上装制,用竹排运到下水地点滚入水中。这个重家伙果然把门桥死死地拖住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心里非常高兴,工作得也更有劲了。浮桥不断地向前伸展。在我们兴致正高的时候,绳索又没有了。真糟糕!到哪里去弄绳索呢?工兵连和先头部队所有的同志,立刻都解下了绑带。可是大石锚需要老粗的锚钢,门桥本身也需要绳索捆扎,这些绑带仍不够用。后来又将打土豪得来的和到集镇上买来的各色各样的布匹统统拿出来。这个困难又解决了。

后记

编辑出版《星火燎原》是我国我军出版史上一项浩大的出版工程,倾注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领导、机关,全军部队和解放军出版社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星火燎原》丛书的编辑工作,起自1956年,由总政治部宣传部、文化部共同抽调人员组成《星火燎原》编辑部,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关心和指导下,在时任总政副主任萧华、总政宣传部副部长李曼村直接领导下,由黄涛任编辑部主任,王彬任编辑组组长,主要成员有丁芒、黎明、邢石操、陈汉民、王愿坚、李大我、张麟、王梦岩、刘亮等。编辑工作紧张时,从全军各大单位征稿组陆续抽调黎汝清、王昊、胡石言等30多位同志参加编辑部部分工作。从1958年至1963年,《星火燎原》丛书编出10卷,出版8卷。黄涛在负责《星火燎原》编辑部工作期间做了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星火燎原》编辑部工作被迫中断。1975年,《星火燎原》编辑部归建解放军出版社(时称战士出版社),重新修订再版《星火燎原》丛书,于1982年出齐《星火燎原》丛书10卷;并于1980年至1985年编辑出版《星火燎原》杂志,汇集了一批军队老同志撰写的军史战吏回忆录(有一批被选入《星火燎原·未刊稿》丛书),负责和参与《星火燎原》编辑工作的有古灵、杨向欣、何念选、卜鳌海、刘杰、王伟、朱冬生、王长龙、姜学亮、孙阿冰、于华东、马成翼、李鞍明等。朱冬生任解放军出版社社长期间,精心保存和整理了《星火燎原》未刊稿及有关资料。《星火燎原·末刊稿》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自2006年底至2007年7月完成。在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治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总政宣传部吴昌德部长、蒋乾麟副部长直接领导下,施雷任主编,魏继光、于丹、郑晖任副主编,马成翼任编辑组组长,编辑人员有:项小米、马成翼、孙璞方、王守琰、李芸、刘莹、吴立新等,项小米承担主要编辑工作。侯健飞、杨潍虹、苏馨、唐岩、峭岩、乐俊淮、彭道安、刘善兴、李鞍明、张耀宗参与了部分文稿筛选、编辑或图片排版等工作。施雷、郑晖、马成翼、项小米、孙璞方、王守琰、李芸、刘莹、吴立新、杨潍虹、苏馨参加统稿,施雷、郑晖最后审定书稿。《星火燎原全集》的编辑出版工作,自2007年底至2009年9月完成。在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治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总政宣传部王建伟部长、周涛副部长直接领导下,施雷任主编,于丹、郑晖、杨建立、李杰任副主编,星火燎原编辑部主任刘翎任编辑组组长,编辑人员有:项小米、刘翎、马成翼、吴立新、董凌锋、王璇等,项小米负责后10卷及所有新增未刊稿文字编辑,刘翎、吴立新、马成翼负责前10卷文字编辑,马成翼负责历史图片编辑,吴立新负责知识链接编辑,董凌锋、王璇负责作者简介编辑,侯健飞参与部分选题策划,孙璞方、熊铮彦、何光银参与书稿修订工作。施雷、项小米、刘翎、吴立新、马成翼、董凌锋参加统稿,施雷最后审定书稿。《星火燎原·未刊稿》的封面设计,由晓笛书籍设计工作室和唐岩先后参与完成。《星火燎原全集》的封面设计,平装本由明丽负责,精装本由唐岩设计。《星火燎原·未刊稿》和《星火燎原全集》的校对工作,由吴信尧负责,刘晓京、王萍、焦金仓、周玮、周丽萍、郭艳徽、董玲、高丽霞、姚颖、马涛、吕红英、李雪梅、袁泉、王月玲、齐华玲、高红先后参加了校对工作;排版和图文修改工作,由孙思宇负责;编务工作,由贾秋红、吴霞负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星火燎原全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