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天安门的女兵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解放军  作者:栗龙池//常东华  
Tag标签:无  

前言

豪气冲霄汉风采映长虹——在国庆60周年三军女兵方队的讲演粟龙池1983年底,北京军区军医学校接受了组建参加首都国庆35周年阅兵盛典女卫生兵方队的任务,当时担任学员一大队政委的我,被任命为方队政委。从1983年12月19日接受任务,开始筹建,到1984年10月1日正式受阅,以及后来的收尾,我参加了整个阅兵工作全过程。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我当时是白求恩军医学院政委,担任了女兵方队领导小组组长,从1998年7月份女兵方队受阅骨干集训和之后的方队组建编队及进行基础训练,直至1999年4月14日欢送大家进驻沙河阅兵村,这一段工作是由我直接参与组织进行的。进驻阅兵村后,直到受阅工作结束,我曾到沙河看望、慰问大家,并了解训练情况,指导总结讲评,可以说对全面情况也是了解的。两次参与组织女兵方队训练,总的感觉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很光荣、很严格、很辛苦。为什么要在“光荣”、“严格”、“辛苦”前还要加个“很”字呢?你想想看,全国各族人民,以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都在关注着你的表现,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层领导人都来看望你,许多国家级名人、文艺界明星都来慰问你,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都在宣传你,你能说不是很光荣吗?特别是各界对女兵方队尤其关注,所以在“很光荣”三个字前边还可以再加上一等!至于“很严格”,受阅训练过程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不同场合重复这样一句话:“万无一失,以一流的训练水平走过天安门!”这乍一听似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其实这其中包含着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内容。一支由14个排面两个领队352人组成的方队,无论是静止状态下,还是行进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严格保持人员左右间隔10厘米,前后行距120厘米,无论是正看、侧看、斜看,手线、脚线、胸线、头线必须严格保持正直。特别是在分列式通过天安门的196米行进过程中,先行50米齐步,再行96米正步,又行50米齐步,起步落步,脚尖必须严格踏在预设线边沿上,而且必须在3分22秒75内完成全部动作。一个由352人组成的徒手、徒步方队,始终以方方正正、平平稳稳、一丝不差的方阵,始终保持严整的军容、雄壮有力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气势,没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和极其严格的训练,谈何容易!至于纪律作风上的要求当然非常严格,那就更不用说了。再说“很辛苦”,那是一点也不夸张。特别是主要受阅动作只有两项:拔军姿、踢正步。1984年是2月初至9月底,1999年这一批却是从前一年9月到第二年9月底,一天到晚从不间断地在重复抠饬着这两个动作。天冷时,迎着风雪练;天热时,顶着烈日练;下雨时,你下你的,我继续练。特别是在烈日下拔军姿、练静站,一站就是一个小时左右。为什么这么个练法?为的是能适应10月1日那一天无论出现任何天气状况,始终能做到雷打不动,稳如泰山,站如青松。至于在烈日下50来摄氏度的训练场混凝土地面上一趟一趟踢正步,汗水把军衣浸透得像水洗过一样,那是每一天的基本经历。实践证明,受阅训练和少林寺练功没有什么两样,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不得间歇,因为间歇就跟不上进度,动作就软下来了。因此,在整个训练期间,基本不占正课时间搞集中教育活动,包括党团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插空进行。星期日白天给大家一点放松的时间,但早晚也要训练。就是这样,1984年每人磨透两双皮鞋(共4双,两双皮鞋,两双靴子)。因为阅兵村服务队太忙了,我们副方队长孙景民同志主动承担了给大家钉鞋子的工作。就这样也不能满足大家要求钉鞋的愿望,仍然有不少女兵只好用纸片垫在磨透的鞋里继续穿。阅兵结束后,帐篷前丢着一堆一堆烂皮鞋。说起穿皮鞋还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问题。1984年4月初,为了进行适应性训练,每人发了一双女军官皮鞋。因为当年战士学员是不配发皮鞋的,只见领到崭新皮鞋的女兵们甭提有多高兴了。但未曾想,这双皮鞋却害得我们许多受阅队员的脚上打了泡。一时间,这支徒步方队变成了“泡兵方队”,许多人成了瘸子。1999年,我们提前让大家把鞋帮敲软了,好一些,但还是有不少人打了泡。高强度训练引起的一些疾患,如脚肿、腿肿,以及膝关节积水,甚至个别人出现尿血的现象。至于腰酸腿痛,以及在训练场上有的同志站着站着就晕倒了,扶到旁边醒过来继续练,大家都遇此不惊,习以为常了。你说是不是很辛苦?那么,这么苦,这么严格,还不把大伙儿吓倒了。说实在话,咱们的女兵个个都是好样的。在这里,我介绍几个具体人的情况。排头兵的位置和作用非常特殊、非常重要,是整个方队的主心骨。1984年女兵方队排头兵叫石华,步幅步速、方向感把握得非常好,但是有的人说她两腿并得不够齐,影响方队形象。听到这种议论后,石华每天晚上睡觉时用背包带把两条腿牢牢地捆在一起,企图纠正过来。我们得知这种情况后,立即制止了。其实,甭说她的腿没有问题,即使稍稍有一点并不齐,正式受阅时,穿的是裙子,根本看不出来。何况,这种办法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为了练就过硬的队列功夫,石华一直坚持默默地苦练。有一次,方队田利民总教练对她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让她蒙着眼睛按走天安门时的要求走完队列行进全部规定动作,步幅、步速完全合格,田总教练在方队大会上大张旗鼓地对她表扬了一番,此后再没有人提调换石华的事了。1999年女兵方队排头兵叫赵欣,基本素质比较好,但稍胖一点。为了解决体重问题,赵欣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少吃饭,有时甚至只吃一点蔬菜,很快由140多斤的体重减到120来斤。这事被中队干部发现后,立即加以制止,并专门给她弄来牛奶、点心加以补充,才不至于影响了身体健康。7月份,方队进行队伍调整时,又有人说她有时步幅把握得不够好。为了提高训练水平,她坚持在集体训练间隙,扛上铁锹、扫把和带上皮尺,到方队驻地角落里把地铲平,走一遍,量一次,扫平了再练。经过这样反复苦练,终于达到了要求。两个领队是方队整体形象和训练水平的代表,并且在整体合练以及走天安门时担负着对整个方队的指挥任务,地位突出,责任重大,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这两个人是在全方队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才产生出来的。1984年领队是孟伟、白俊萍。俩人整体条件都不错。不过仔细看,白俊萍的头有一点点左倾。指出她的问题后,她就在自己衣领上别了一个大头针,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坚持纠正过来了(这种情况太多了,有的队员在自己背上别上一木板或木棍,解决腰杆不到家的问题;有的腿上绑上沙袋,解决踢腿用力不够的问题;有的贴墙站,解决军姿问题,等等)。1999年的领队大家知道,是张薇薇、张莉莉。我当时选用她俩的主要原因是,不仅考虑到姐妹俩形象好、个头不错,而且又是双胞胎。但是由于俩人比较单薄,当时动作还不是太过硬,而且组织指挥方面的经验也比较缺乏,比如下口令的声音就不够洪亮,因此,一些同志开始不主张用她俩,后来又妥协,提出可以再选两名备用的,我没有同意。我为什么坚持用她俩呢?因为1984年有一对姐妹,叫何爱泽、何仰泽,杨得志总长到方队视察时曾接见过她俩,后来无论是首长还是媒体人员到女兵方队,一般都要看一看她俩,很有影响力。我想,我们搞阅兵本身就是给人看得,双胞胎能吸引人,我们为什么不启用她们、发挥好她们的作用呢?何况,她们姐妹俩的基本条件不错。定下来后,我亲自给她俩谈话交任务、提要求。姐妹俩很实在,训练非常刻苦,终于得到了大伙儿的认可。进村后,沙河阅兵分指挥部对所有方队领队进行考核,她俩赢得全阅兵村第一名,并被树为训练标兵。实践证明,这姐妹俩为女兵方队增色不少。以上重点介绍了一下两支方队排头兵和领队的一些情况,方队一般队员中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训练的事例太多了。比如,前边说到过1984年一开始穿皮鞋大家没经验,许多人打了泡,有的人脚指头顶破了,一瘸一瘸的还在坚持练。有一个叫常玉敏的队员,一个脚指头的指甲顶破,发炎,一直好不利落,但她还坚持继续训练。后来化了脓,指甲就像要掉的一颗牙一样松动起来,她一狠心把那个指甲硬是拔掉了!1999年也有一件奇事。组建方队不久,一次训练,我看到一个叫李岩的队员穿着的解放鞋鞋面上开了一个核桃大小的洞,我以为是被老鼠咬破的,一问才得知,她穿着凉鞋打开水不小心烫起了泡,穿上鞋后磨得钻心地痛,为了不影响训练,她才专门开了这个天窗!前边讲过,拔军姿、练静站是每天的必修课目,这个时候要求大家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必须始终保持纹丝不动。1984年一个叫徐京辉的队员,在练静站时脸上被一只牛虻死死叮上了,鲜血从脸颊上淌了下来,但只见徐京辉保持良好的军姿,目视前方,一动不动。我们发现这一情况后,经过几位领导碰头当场宣布给她队前嘉奖。训练过程中,特别是合练时,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要求队员都不能惊慌失措,必须按程序照常进行下去。1984年,有一次沙河阅兵村组织所有徒步方队进行合练,我们女兵方队通过检阅台时,一个叫赵玲的队员的一只皮鞋鞋带突然断了,鞋子被踢正步时摔了出去,这名队员一点也没有慌张,一直随整个方队按要求完成合练。当然,这件事也成全了我们女兵方队一件好事,我们拿着鞋子向阅兵总指挥部反映情况,促使为女兵换上了靴子。咱们的前两支女兵方队就是以这种顽强不屈的良好精神状态,训练出过硬的作风和过硬的队列功夫。在这里介绍一下,1984年这一批参加在阅兵总指挥部和沙河分指挥部组织的历次考核和9次合练及两次天安门前预演中,女兵方队的训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在9月26日阅兵总指挥部组织的最后一次考核中,要求完全按正式受阅时的实际情况操作,齐步50米、正步96米、再加齐步50米的顺序,完成196米分列式行进动作,我们女兵方队做到了横、竖、斜线整齐,踢腿、摆臂、步幅、步速合乎标准,规定时间3分22秒75,而实走3分22秒整,仅误差0.75秒,创徒步方队最佳成绩,从而受到各级首长、兄弟方队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看一点需要说明,进驻阅兵村后,十几支徒步方队住在一起,相互之间都在暗较劲,看谁家作风过硬、训练水平高。最初,一些男兵方队的同志并不把女兵方队放在眼里。对于这一点,我们早有所料。我们在方队内部经常给大家讲一个观点:在通过天安门的时候,无论男兵女兵,标准只有一个,绝没有性别区分!因此,巾帼不让须眉,是我们女兵方队全体人员的基本共识。但大家心里十分明白,从体力上讲女兵怎么能与男兵比呢?所以,我们只好加大训练量,压缩业余休息时间。刻苦耐劳,严抠细训,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那么,大家这种肯于吃大苦、耐大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行为是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呢?当然不是。这里包含了大量的教育和养成工作。比如,1984年那一批不少是1976、1977年入伍的老兵,也有一些当年入伍的新兵。这批队员最小的17岁,最大的25岁。父母大多是老军人,自己又经过困难时期的磨练,再加上在部队几年接受过传统教育和严格的作风纪律锻炼,所以适应性相对比较强。人员集中后,我们首先反复对大家进行了阅兵重大意义的教育。国庆35周年阅兵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次,我们就是要通过阅兵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以扬国威、振军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我们代表的是人民军队的崭新形象,是全军女兵代表队。通过这类教育,以增强大家参加受阅的自豪感、责任感。接着,我们又结合当时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组织大家开展了“学习三个榜样,发扬三种精神”的活动,即学习中国女排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华山抢险集体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学习引滦人津部队艰苦奋斗、为民造福的精神,很快就把大伙儿的训练热情调动起来了。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反映参加首都国庆阅兵盛典女兵方队成员成长记录的书,是女兵方队的政委组织百名参加过84年、99年、09年阅兵的女兵编写的。她们回忆了自己受阅前训练和受阅过程以及参加大阅兵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在她们身上发生过不少生动的故事,这些或许对人们会有某种有益的启迪。

书籍目录

代引言豪气冲霄汉风采映长虹
84年女兵方队
生命中最珍贵的那段记忆
生活如水淡定从容
阅兵的经历鞭策我走过风雨走向成功
从“红十字方队”走出精彩人生
勇气和坚定源于受阅训练
阅兵精神使我受益终生
那一年的那一天,我的魂牵梦绕
由于我有过特殊的人生经历
二十来年的心迹路程
军礼燃情
“敢吃螃蟹”的女兵
工作生活的动力源于大阅兵
由时代检阅,让岁月体会
“沙河机场”情缘
感谢生命中的那次历练
经历过就是一种财富
只有经历过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经历过风雨后的彩虹
一条阅兵路,伴我走一生
光荣与骄傲的传承
抹不去的记忆
i代军人的情结
受阅生活拓展了我
让青春的汗水在阳光下尽情地挥洒
有一种品格叫坚韧
时刻以阅兵的标准要求自己
平凡而又美丽的人生
天安门广场阅兵的继续
一生的财富
终身难忘受益匪浅
经历过就是一种收获
记忆深处的珍藏
财富·辉煌·动力
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阅兵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自豪,我是女兵方队一员
我和妹妹共受阅
没走眼,这帮女兵选对了
只有经典的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二次受阅再创辉煌
女兵最风采
做生命最后的守护者
阅兵精神永存我心
走出亮丽的人生
难忘的阅兵经历
99年女兵方队
回忆国庆50周年大阅兵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吃亏吃苦都是福
要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军旅生涯的一次洗礼
国家·责任·奉献
阅兵二三事
一载阅兵方阵中,终生受益人生路
阅兵精神像一盏明灯
十年人生与感悟
大阅兵,我在女兵方队
难忘那一种坚实的步调
回望过去的虔诚感恩
不竭的动力,无悔的青春
这是青春的抉择
生命的动力,源于那一次阅兵
梦回几九
从阅兵村走出来
始终踏着扎实的脚步
想念你们,我亲爱的战友
受阅使我经受了锻炼收获了爱情
十年,我一直珍藏着你
徜徉在记忆的季节里
我感谢这双千锤百炼过的双脚
两次选择受阅,一样无悔奉献
09年女兵方队
百炼成钢厚积薄发
追梦i军女兵
学会坚持,学会坚强
五班的趣人趣事
最难能可贵的“伪装”
训练间隙
干劲
“成佛”之路
眼泪的声音
我将会成为你真正的骄傲
光荣的背后
阅兵更育人
把最耀眼的微笑留给世界
挥别
“主任”印象
梦开始的方向
快乐面对一切
生活因磨练而美丽
您像一簇圣火
眼泪都是笑的了
情满阅兵村
这张脸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
永不退缩永不言弃
珍藏记忆,收获喜悦
收获感动
记忆里铭刻着无数次感动
剩下的将是一生的自豪和荣光
青春集结号
难忘那自己震撼自己的一刻
如歌的青春
我们始终在互相感动着
心怀一个民族的感恩
退下训练场的队友也是勇士
附录
光荣的任务难忘的时刻
当好全军女兵代表队
使命高于一切顽强铸就成功
献给你,我面前的女兵
国庆35周年受阅女兵方队名录
国庆50周年受阅女兵方队名录
国庆60周年受阅女兵方队名录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收获感动刘芳刘芳,国庆60周年受阅三军女兵方队第十二排面队员,白求恩军医学院学员。——题记守望者早上出操,抬头仰望天空,太阳还没有升起,三军女兵又迎来了新的一天。看似简单的生活却不是平凡的享受。忘记了寒风吹裂了多少人的脸、忘记了汗水浇湿过多少次衣服,也忘记了脚下磨出了多少血泡,坚强的姐妹们相互扶持一路走到了现在,没有人退缩过也没有人放弃过,就这样一分一秒的划过。收操的号角已经吹响,抬头仰望星空,夕阳已经西下,训练一天的我们已经疲惫不堪,脸上还有汗水流过的痕迹,可是嘴角却挂着淡淡的笑容,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吧。很累但却很充实,没有人放松脚下的步伐,大家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因为在家的方向有一位守望者,就像老父亲在等待他的孩子归来,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什么也不讲,只是那眼神好像在告诉我们:“孩子们,辛苦啦!”就是这位守望者,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站在那固定的地方看着我们一路走来。他,就是我们的教导员——孟庆斌。依然清晰地记着那天他做的自我介绍:“孟,谐音梦,梦想;庆是庆祝;斌,是文武双全。你们这群文武双全的女孩子们,为了庆祝祖国的盛典而走到一起,去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就这样,这个名字被我牢牢地记住了。他不爱说话,可是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说到我们的心坎里;他的心很细,细到连我们女孩子都想不到;他的心很软,软到为了我们落泪……守望者的泪有人说:“阅兵是一个相逢的机遇,因为短短的9个月却会收获人生中最真挚的情感。”而对于那些提早完成任务离开我们的姐妹们,时间似乎残酷了点儿。记得,那天教导员怀里紧紧抱着一幅十字绣,上面写着“三军女兵、争创一流”,让人一看就知道那是用心完成的作品。教导员说:“那是要离开的战友送给三军女兵的礼物,是她们利用休息时间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是她们对这里的留恋,也是对我们的期待。”我们都这样静静地听着,眼泪早已滑下脸庞,只是在那个角落,一个三十好几的男人竟然也在哭泣,好像一个孩子紧紧抱住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为遗失掉的美好而落泪。这是我第一次这样真实地看着一个男人哭,那样的真实,又让人那般的感动……尾声这里的风,这里的植物,这里的天空,甚至是这里的空气、水滴,都因为受阅而变得温柔和刚毅,而他总是应时应景地站在那一份过往的温柔中,令我如此感动……记忆里铭刻着无数次感动王娜王娜,国庆60周年受阅三军女兵方队第十二排面队员,副排面长,第四军医大学白求恩军医学院学员,荣立三等功一次,并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绿色装扮着青春的亮丽,波涛回荡着豪迈的誓言,蓝天放飞着理想的翅膀,爱红装的姐妹更爱武装……”一曲《光荣,三军女兵》就道出了我们受阅三军女兵的心声!阅兵,曾经这份神圣而遥远的光荣,没想到如今我也是受阅人员之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望受阅这条路坎坷而艰辛、酸甜苦辣,征途上留下无数汗水浇灌的足迹……场景一:出征2009年1月2日凌晨4点,带上“光荣”的大红花,最后一次走过母校——白求恩军医学院的中央大路,彤彤含着泪对我说:“虽然不能一起上课,不能一起去聚餐了,不能……但你是我的骄傲,等你凯旋而归!”经过路两旁热烈的欢送队伍,看见那一张张朦胧而十分熟悉的脸,没能看到我战友的身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但我知道,在那人群中肯定有她……那时的我心情很复杂,我不知道是舍不得我的战友而哭,还是为我成为女兵方队的一员感到幸福而激动,伴着漫天绚烂的烟花,震天的锣鼓,怀着全校师生殷切的嘱托和深深的祝福,我们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光荣的受阅征程……场景二:离退2009年5月2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当离退队员李莹莹抱着她亲手为方队绣的十字绣“三军女兵、争创一流”合影的时候,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李莹莹,一个坚强的女孩,最终还是选择了离退,她的动作很不错,训练也很艰苦,就是爱突然的心脏疼,几次正在训练中的她突然心一抽,好在过几分钟又恢复了。领导对她很关心也很着急,几次去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据说是先天性遗传的。每天她都坚持着训练,有一次合练又抽了,从那以后她就再没有上训练场了。出于对方队负责,也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她还是选择了新的工作岗位。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却是无奈的,对于她也许是一生的遗憾,但我相信不管她在哪,阅兵经历都将激励着她前进。4个多月的摸爬滚打,4个多月的朝夕相处,4个多月的同甘共苦之后,部分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陪我们继续走下去,分别与伤感是在所难免的。相反我很幸运也很幸福,所以我们要坚强,我们的担子很重,我们没有时间悲伤。告别良乡,我们带着离退队员的期望和嘱托,踏上新的征程,奔赴沙河阅兵村……场景三:伤痛成长的蜕变撕了皮连着肉,疼痛在所难免,我们无法对它轻描淡写,如同耶稣受难一样背着十字架,绑着沙袋在严寒中笨拙的踢着正步,像烤鸭一样在近60℃的水泥路上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像三级残废一样拖着拉伤的大腿艰难的行进,似一片单薄的树叶一样几经摇摆却咬牙挺立,这是我们三军女兵,这是一群勇敢倔强的姑娘,坚定的眼神闪着幽幽的泪花,黝黑的小脸依然挂着淡淡的微笑,这是我们对疼痛最美的诠释。那天天气很炎热,气温39℃,地表温度58℃,还穿着春秋常服,我们一直在那里练静站,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好多队友都有点难受,14排面的郑萍脸都白了,看见她从兜里掏出仁丹吃了一袋,但感觉还是没好转,旁边的人都说坚持不住就打报告下去吧,她说没事,继续站着。后来没有太在意她了,谁知只听见一阵阵呕吐声,原来她吐了,将各种食物残渣吐在了衣服上。看她真的挺不住了,可她还是没有打报告下去,依然站着。我用余光看了一下她,脸都白了,明显有些站不住了,但她还是坚持着。这时,我明显地发现身边的每一名队员都拔得更挺了。因为有郑萍在我们身边,时间没有让我们忘记疼痛,时间只是让我们慢慢地习惯了疼痛。磨烂的脚趾,打泡的脚跟,隐隐地痛生生地扎在脚心,然而坚实的步伐依然铿锵有力……场景四:坚持成功不在于我们学会了坚强,而在于我们懂得了坚持。漫漫受阅征程,一路艰辛,最苦最难的时候想起老爸的话:“丫头,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爸妈相信你!”坚持到底,走过天安门——这是我的信念,我的梦想,是支撑我的唯一动力,它必将成为我人生路上最珍贵的记忆。“艰难考验着坚强的意志,泪水见证着无悔的追求,正步迈出了忠诚的足迹,爱红装的姐妹更爱武装……”阅兵让我懂得“热爱”还有另一种方式——执着和坚持。

后记

早就想编一本反映参加首都国庆阅兵盛典第一支女兵方队成员成长记录的书,因为20多年过去了,相信经历了大变革时代的洗礼,在她们身上肯定发生过不少生动的故事,这些或许对人们会有某种有益的启迪。但苦于精力有限,一直未能如愿。2008年初的一天,与董旭谈起以上想法,立即得到赞同。随即便起草征文启事,趁当年春节前贾红召集女兵方队部分战友聚餐时散发给大家。不久又去天津、石家庄、太原会见了部分国庆35周年受阅女兵方队的同志,鼓动大家动笔。后来又想到参加国庆50周年受阅女兵方队的朋友们,即分别与贾东信、赵欣、孙玺、李岩等同志商量,大家兴致很高。到了今年春天,在应邀为参加国庆60周年受阅训练的三军女兵方队讲演时,萌生了把三支女兵方队成员的文章编为一体的想法,之后在与时任方队长的常东华同志商谈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全力,的支持与合作。除以上同志外,张媛、周霞、刘秀梅、毛艳玲、任尉华、张素炎、白俊萍、赵康平、张莉等同志为征集稿件做了许多联络督促工作。今天能顺利成书,除了感谢三支女兵方队每一位积极撰稿的同志外,对以上提及的诸位朋友也深表感谢。同时也特别感谢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公方彬同志,他为这本书的正式出版给予过十分热情的鼓励、支持和关照。还要感谢解放军出版社的刘莹编辑,正是由于她的多方疏通协调,才在很短的时间里拿到有关方面同意出版的批复。之后,刘莹同志又几番操笔,为正式成书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编者2009年10月

编辑推荐

《走过天安门的女兵》:百名参加过国庆35周年、国庆50周年、国庆60周年受阅女兵方队成员,介绍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女病生活揭秘,受阅背后故事,多彩人生描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过天安门的女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大致翻了一下,值得认真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