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徐平 编  页数:3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11年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长达14年的日本侵华战争序幕,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忘记的13子。为使读者全面了解侵华日军,从而更加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及其侵略罪行,我们编写了这本《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本书从建制序列、部队编制、主要兵种、高级将领、武器装备、军衔军服、战犯审判等多方面多角度,综合介绍“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驻扎于中国领土的日本军队。
 本书参考了大量日文原版书刊,借鉴了很多国内已出版的相关书籍,并引用了很多相关图片,在此对其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从2010年下半年动笔,因时间仓促,加之有不少数据各种版本文献记载不同,书中难免出现错误和遗漏,敬请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简介

  徐平河北大学经济系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大校军衔。出版专著《正义的审判》、《财富较量——二战中的经济战》、《中国百年军服》、《历史上的两栖战》、《蒋介石的文臣武将》、《军服史话》、《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纪实》、《难忘的红领章——65式军服的激情岁月》等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作为特约嘉宾,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中国网、中国腾讯网等著名网站讲授军事知识。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侵华日军建制序列
 中国驻屯军
 关东军
 华北方面军
 驻蒙兵团
 上海派遣军
 华中方面军、华中派遣军
 中国派遣军
 华南方面军
 台湾军、第十方面军
 中国方面舰队
 相关链接:日军大本营
第二篇 侵华日军部队编制
 分队(班)
 小队(排)
 中队(连)
 大队(营)
 联队(团)
 旅团(旅)
 师团(师)
 军(集团军)
 方面军
 总军
 兵团
 支队
 团
 飞行部队
 相关链接:部队通称号
第三篇 侵华日军主要兵种
 步兵
 骑兵
 炮兵
 工兵
 辎重兵
 宪兵
 坦克兵(战车兵)
 化学兵
 陆军航空兵
 海军陆战队
第四篇 侵华日军高级将领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大将
 关东军总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
 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大将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大将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大将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大将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
 原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大将
 原关东军第五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大将
 原关东军参谋长、日本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大将
 原关东军参谋长木村兵太郎大将
 关东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
 关东军第二方面军司令官阿南睢几大将
 关东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
第五篇 侵华日军武器装备
 “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
 “王八盒子”——“十四年式”手枪
第六篇 侵华日军军旗军衔军服装具
第七篇 对侵华日军战犯的审判
第八篇 日本侵华战争大事记
第九篇 附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对于侵华日军相关的武器,主要人物等资料介绍的比较系统,详细,是本好书。如果全彩就更好了。
  •   质量,还不错,内容简介为主,毕竟是通览
  •   对抗日战争中日军的认识非常的全面,非常值得一读。
  •   可以作为抗日战争的历史工具书使用
  •   内容相当好,很重要的工具书,再详细就更好了.
  •   资料翔实,难得一见
  •   好书是不需要太多话语评论的`!
  •   之前买了侵华日军历史上的105个师团。也是和本书有点类似。本书对侵华日军的介绍。很多方面,不错
  •   对侵华日军资料介绍的比较全面,有较高的可读性
  •   很好,非常好的一本介绍侵华日军的书
  •   日军武器装备、训练部分还不错,但是日军编制的部分我很郁闷,因为有一些编制问题书中没有交待清楚,我就上网百度了一下,竟然发现书中的一部分文字跟百度出来的一模一样。我去,是这个作者偷懒了还是百度照抄了这本书?
  •   一本很好的资料书籍。
  •   好好养
  •   书的体裁可以,但 文字欠缺 ,与徐平以往的作品有差距
  •   先浏览了一下,粗一些,来龙去脉的东西少了点,看来研究不够。
  •   一本资料汇编
  •     这次我要介绍的书乍一看枯燥又乏味——徐平主编的《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我似乎听到了一片哈欠声,大家纷纷表示:“一本资料汇编性质的书,能有什么趣味?”这样想就错了。事实上,越是原始的资料书,越有利于呈现某些真相。而这些真相,早被电视剧、“纪实”小说以及比小说还魔幻的“学术书”遮蔽了。关键在于,要有一双善于从历史缝隙处抓住精彩瞬间的眼睛。
      
      日军爱密集冲锋?
      中国人对日军的印象主要是由抗战影视剧定格的,具体说,就是《平原游击队》里的松井、《小兵张嘎》里的龟田、《地雷战》里的中野、《地道战》里的中山田,清一色凶狠狡诈猥琐型大叔,最后统统被我刚毅聪明俊朗型八路击毙,大快人心。
      
      那么,这些满嘴“八格牙路”的“皇军”属什么级别呢?这本书告诉我们:步兵中队长,军衔为大尉。日本中队由分队和小队组成,中队长相当于中国军队的连长。但中队人数更多,达180-200人,能抵1.5个连。一支甲种中队拥有步枪、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等。以装备论,接近中国正规军的团级单位。
      
      从这个角度分析,“红色经典”里的日军形象虽过分漫画化,但军官级别离实际情况还不算差太远。抗战初中期,日军作战能力至少3倍于我(正规军),一支游击队能对付拥有机枪、火炮的日军中队,也很够意思了。文革期间重拍《平原游击队》,松井官升一级,变成大队长,军衔也晋升为少佐。导演大约觉得这才过瘾。
      
      当然,比起近些年的抗战大片,四五十年前的东东可就黯然失色了——中队、大队算什么?灭了联队、师团才算本事!自从《亮剑》热播,什么《我的兄弟叫顺溜》《狙击手》《中国兄弟连》等相继出炉,仗是越大越恢弘。先不说编导们山寨了多少欧美同行的创意,只说日军的战法,就经常显得十分搞笑。
      
      片子中的日军充分发扬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优良传统。进攻时,他们先随意轰一阵炮,接着,士兵潮水般涌来,热情充当我军活靶子……这一“人海战术”,也出现在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中。
      
      很遗憾,真实的日军才没那么缺心眼。抗战初中期,日本兵普遍接受过一年半的军训,从单兵到大队规模作战逐级训练。影视剧里日军经常吃夜袭的亏,而实际上训练中就有一项“打夜间100米外香火头”,日军夜战能力绝对不弱。对日本士兵的战斗素质,苏英美将领均予以肯定。所以,“人海战术”更多地发生在装备差的中国军队身上,日军则靠散兵线推进。侵华期间,日军发起的“玉碎冲锋”屈指可数。
      
      反复唠叨这些并非“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想说明,丑化对手无助于提升我们的形象——难道打败弱智也算荣光么?战争不是请客吃饭,先辈是和如此强悍的敌人作战,并且坚持了八年!
      
      苏联是关东军“终结者”?
      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随即百万苏军涌入中国东北,按照教科书说法,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关东军,解放东北全境。1965年苏联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简史》里宣称,日军损失在67.7万人以上,其中战死者约8.4万名,苏仅伤亡3.2万名,正符合“摧枯拉朽”之说。
      
      读了《侵华日军通览》后,我对“摧枯拉朽”这四个成语更为认同了。因为1945年的关东军,确实又枯又朽。
      
      1905年,日本在对俄战争中取胜,攫取了大连和旅顺,为巩固统治,将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并派遣两个师团入驻。1919年设立关东军司令部,为“关东州”最高军事机关,司令官直属天皇。“九一八事变”成为关东军加速扩张的阀门,1937年达到7个师团,1941年达到31个师团,85万人,号称百万。
      
      在日军中,关东军的装备和战斗力皆堪称一流。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总共有17个常设师团(即四联制师团),关东军就拥有7个。1942年6月,关东军还组建了3个战车师团。在东亚战场上,这已经算很牛了。
      
      不过,几年后苏军面对的,却并非这样一支关东军。原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战线越拉越长、战事越来越激烈,日本兵力捉襟见肘。于是,从1943年下半年起,日本大本营陆续将关东军主力调至太平洋战场,前后总计20个师团,“并将关东军储备的近1/3的战略物资以及大批人员调回国内。”德国战败后,为应付苏联,关东军只好盲目膨胀,重新征集退伍老兵、扩充新兵,勉强凑成约70万人。
      
      就这么一支老弱病残幼大军,能顶住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麾下的150万大军?别说,据林三郎编著《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所示,战绩不算太糟,关东军主力并未受打击。关键在于,苏联出兵东北后仅6天,日本就投降了。不过,苏联元帅们显然无意放过给自己添几枚军功章的机会,他们把投降的日军也算进了战果。顺理成章的,苏军成了关东军终结者。尽管事实上,关东军精锐是被美军啃掉的。
      
      几点批评
      类似细节,《侵华日军通览》里尚有不少,它还介绍了日军的编制、装备、军服、高级将领等,对于读者认识侵华日军全貌,是有帮助的。例如,透过对日军辎重兵的介绍我们就能发现,该兵种在日军中的地位和战斗力都极其低下,几乎没人愿意当。因此,袭击辎重兵成功,很难算什么“大捷”。
      
      不过,和中国出版的同类书籍一样,此书也不免粗疏之处。第一,在宏观描述上,对日军的战略沿用传统观点,未能吸取新近的研究成果。第二,在《侵华日军建制序列》一章中,如能标注师团的级别(甲、乙、丙、丁)则更好。第三,没有列出数据来源,让人难以核证。
      
      当然,瑕不掩瑜,这依然不失为一本有用的参考材料。我的建议是,在欣赏抗战影视剧时大家可以把它放在手边,随时嘲笑编导的各种意淫。
      
      已刊发于2012年4月1日《信息时报·悦读纪》
      
  •   很早就开始看太平洋战史,后来才翻翻中国战场,以前不敢看,看了以后发现,擦,中国战场整个就一个伊拉克战争,摧枯拉朽,完全不对称。再看看到处的无脑愤青言论,恨不得明天就把日本平了之类。我又滚回了太平洋...
  •   正是。中国战场的水平比一战还不如。
  •   支持文作者观点,战争不是请客吃饭,侵略者有备而来,并非送给中华民族的大餐。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苏联红军与关东军硬碰硬的战胜还是有的。再早几年,朱可夫指挥的诺门坎战役,脆生生击溃了61000日军 - 两边的实力差距,日本将领开始明白。而朱可夫后来在苏德战场最终成为战胜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军的传奇人物。
  •   不过,诺门坎老毛子也是惨胜,伤亡不亚于日军。日军堪称顽强,输在装备、步坦协同、作战计划上。说到底,输在战略上,而这又跟日本bt的政军关系有关。
  •   抗战胜利大半个世纪了但对抗战的研究和表现根本上是扭曲的 受虐悲情心态上瘾或是强烈的亢奋意淫 这事儿从根子上就错了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目前主流媒体对于我们的对手经常表现出无限的鄙视。我一直认为尊重对手,研究对手,才能最终战胜对手。否则,只能无限意淫。
  •   反正x国军队也不是对外的
  •   不过,诺门坎老毛子也是惨胜,伤亡不亚于日军。日军堪称顽强,输在装备、步坦协同、作战计划上。说到底,输在战略上,而这又跟日本bt的政军关系有关。
    --------------------------------------
    今天简单看了一下那个日本医生的回忆录,《诺门坎,我们第一次战败》,结合自己以前的认识,说几点:
      第一,此战初期苏军由于缺乏经验,加训练、指挥上的缺陷,伤亡较大。比如空军领导阶层由于清洗严重,导致初期指挥极为不力,往往以多都胜不了少。
      第二,日军由于国力有限、补给困难,战争一持久,就暴露了致命缺陷。比如弹药、饮食的缺乏,以及损失装备的补给跟不上。汽车都没大有,有的话还老出现故障。
      第三,苏联是个强大的重工业国家,而且是个坦克战理论和实践非常先进的国家,苏军的坦克、飞机、大炮无论数量、质量以及战术都是日军难及的,尤其是日军消耗不起。给人印象很深的一幕是:苏军的坦克履带有一人高,坦克像一座房子那么高大;可是日军坦克的履带只有人的大腿高,像一辆小汽车。
      第四,朱可夫接替指挥以后,申请到了大量的重装备,使得火力一下子就压倒了日军。而且苏军越打越顺手,日军几无招架之力。
      第五,日军仅仅一个装甲师团,一旦报废,就接济不上了,完全没有持久战争的能力。而且日军重视进攻战术,这是很大的缺陷。
      总之,诺门坎之战虽然双方伤亡差不多,但是越打日军消耗越大、越占下风,把家底全暴露出来了。
  •   没有列出数据来源,让人难以核证。
    -----------------------------------
    这个是硬伤吧。
  •   是的,这种书嘛,多少是抄的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我只当材料用。书评因为要发表,说得客气了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