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章太炎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张秀丽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综其一生,章太炎不仅在生活中特立独行,不拘一格,而且具有以国家民族为己任的自觉心,具有上天以国粹付余的学术自负,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光大传统文化而努力。章太炎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不仅开风气之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也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学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而且对于西学有相当的了解和运用,这是后代学人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对此问题刘梦溪先生有精辟的阐述,他说,“当时一批大师巨子,其人其学其绩其迹,足可以传之后世而不被忘记。他们撰写的学术著作,在知识建构上固然博大精深,同时闪现着时代的理性之光,其开辟意义、其精神价值,都可以作为现代学术的经典之作而当之无愧。甚至可以说,他们之中的第一流人物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就个人学养而言又是空前绝后的。因为他们得之于时代的赐予,在学术观念上有机会吸收西方的新方法,这是乾嘉诸老所不具备的,所以可以说是空前;而在传统学问的累积方面,也就是家学渊源和国学根底,后来者恐怕是无法与他们相比肩了。”承前启后四字,足以凸显章太炎在时代长河中所闪现的熠熠光辉。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 世代书香之家 二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三 衣、食、住、行的乖异第二章 进则为民请命 一 掌控舆论喉舌 二 震惊中外的“《苏报》案” 三 《民报》主笔第三章 退则阐扬文化 一 对有神论的批判 二 以宗教发起信心 三 以国粹激动种姓第四章 政坛沉浮 一 与革命党人的离合 二 由拥袁而倒袁第五章 以新眼读旧书 一 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二 以西学融化旧知第六章 师友往还 一 良师诤友 二 章门弟子第七章 老树春深更著花 一 潜心学术 二 力主抗日 三 春蚕到死丝方尽余论 “疯子”不疯——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进则为民请命  一 掌控舆论喉舌  自1897年走出书斋投身报社参与《时务报》开始至1935年这三十八年间,章太炎先后在《时务报》、《经世报》、《正学报》、《台湾日日新报》、《民报》等多家报社中出任编辑。这段时间又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通过编辑《时务报》、《经世报》、《实学报》和《译书公会报》,他投身到维新变法的行列,此期他倡导和实施的是变法维新的方针策略。此后,在参与编辑《民报》的过程中,他进一步投身到革命实践中去,完成了由改良而革命的道路。在办报过程中,他把学术和政治密切结合起来,用他那支犀利的笔,写出了锋芒万丈的文章,不屈不挠地投入到了战斗中去。  前面已经谈到过,强学会成立之时,章太炎便主动交纳会费十六元入会。1896年,《中外纪闻》、《强学报》便在慈禧太后的高压政策下被封禁。但是维新派并没有认输,梁启超、黄遵宪、汪康年、夏曾佑等人又在上海成立了《时务报》,主旨仍旧是宣传维新变法,成为维新派的舆论喉舌。当时《时务报》每十天出一期,每期约三万字,设有论说、上谕、公牍、英文报译、法文报译、东文报议等栏目,其中以论说这一栏目为最重要。主笔是梁启超,经理是汪康年。《时务报》创刊几个月,发行量就超过了一万份。  章太炎便是其中一位忠实的读者,在对该报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便致书汪康年,在充分肯定了《时务报》的办报特色之后,提出了自己对报刊的编辑主张。他说,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报刊不能只谈一些海外奇闻等无用的琐事,而是应该参照西方百年来的社会变革史,认真研讨本国的历史文化,去探索一条救国救民之路。章太炎的这一主张受到汪康年和梁启超的重视,于是便决定邀请章太炎加入到《时务报》的编辑工作当中来。汪康年当即派原湖北自强学堂教员叶瀚到诂经精舍与章太炎联系,邀请他加入《时务报》并担任撰述。章太炎听后,便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就这样,1897年的初春,章太炎拜别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高宅大院的书斋,踏上了救国救民的征程,投身于波澜汹涌的变法大潮中。章太炎的加入,确实壮大了维新派的力量,但是后来由于与康有为门徒的分歧,便离开了上海,到达杭州。  ……

编辑推荐

  上天以国粹付余,有学问的革命家,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  进则为民请命,退则阐扬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儒章太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