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创优报告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张君昌  页数:398  

内容概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广播电视不但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过去的“小兄弟”跃升为影响力最大的媒体,而且有幸成为社会进步的记录者,国家强盛和人民风貌变化的见证者。    本书以“创优报告”的形式,存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变迁历程,记录了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奋斗足迹。游历近20年的广播电视佳作,可以清晰地考察广播电视媒体的成长轨迹,记住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们的幕后故事以及创作者的艰辛。“创优报告”涵盖新闻、社教、文艺、对外传播多个领域,堪称一部记录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百科全书。这些内容与作者出神入化的评点、演讲融为一体,成为史志性、学术性,可读性兼得的宝贵文典。

作者简介

张君昌,高级编辑,现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秘书长助理、学术部主任、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广播电视理论动态》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兼任中囡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客座教授等职。
长期从事传媒教育与传媒理论研究,其早期参与创作的作品曾获中国电视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专事传媒创新创优方法研究,担任多项全国性大奖评委及科研成果鉴定人;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计百余万字;主讲创优报告会200余场。直接听众逾万人。2001年荣获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其传略入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编纂的《广播电视人物辞典》等多部大型辞书。

书籍目录

前言创优机制发展报告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一步西向新世纪的评奖改革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机制 扩大示范效应专项政府奖整改厉程回顾新闻节目创优报告东方风来满眼春寻找理性思考的坐标展示新闻取材的广阔视野两个文明一起抓让新闻在典型中凝聚与升华在抗洪壮举中砺炼新闻精神发掘“零距离传播”的魅力 个体品质的优化与整合传播立意出新才能发挥“旗舰”效应“三贴近”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体现做真理的永不疲倦的探索者广开言路与主流话语控制社教节目创优报告对外电视创优报告文艺节目创优报告创优现场实战报告

章节摘录

  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一步——1992版政府奖评选方案说明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向各地发出《关于1992年度评奖工作的通知》[(92)中广学评字35号]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中央三台和相关的专业研究委员会正积极进行评奖准备工作。1992年度评奖工作通知是根据1992年年底在杭州召开的评奖工作研讨会精神制定的,部分规则有较大变动。为使基层的评奖工作能准确与中广学组织的国家级政府奖接轨,现以问答方式,对各地方可能产生的疑问作以回答。  问:199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开辟了城市电台新闻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广研”)和城市电视台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研”)两个复评渠道,这是否意味着“广研”、“电研”的会员台,以后不再参加省内的评奖,而直接同相关专业委员会联系呢?  答:这是两方面问题。首先备省级学会应当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组织好全年的评奖工作,要给每个台以均等的参评机会。比如,上海市学会每年都要组织类似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上海市广播电视新闻奖,分六大类30多个项目进行,几乎包括了所有节目内容和制作工种,连总会由于条件不具备而未设奖的广播文艺、区县及有线广播电视节目也都评了奖,起到了加强和提高上海市广播电视工作者素质和节目质量的作用。这样,不管总会、艺委会、记协举办何种评奖,均可按其评出的名次选择报送。据了解,江西、江苏等省学会的评奖工作也做得较为规范,建议其他地方学会采取措施,使评奖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开辟新的复评渠道以后,“广研”、“电研”的会员台照样参加本省政府奖的角逐,只是在参加国家级政府奖评选时,不再占用本省的指标。这样,既使这些在本省获奖的节目再一次经受检验,又给那些在本省未获奖的节目多一次筛选机会,以减少遗珠之憾。由省级学会负责选送的参评指标,省级学会应在本省相应获奖项目中择优推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广播电视创优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张君昌的书,都写的非常不错。这本也不例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