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缘起深般若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华夏  作者:谈锡永  页数:3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四重缘起深般若》立足于观修而写,非徒说理论,亦唯由观修着眼,始能明佛所说法之义理。若徒说理论,脱离观修而自逞世智辩聪,佛已说为“说食不饱”,由是所说即似是而非,无著论师于《顺中论》中说为“相似般若波罗蜜多”者,即是此类。须知一切佛法,有说有修有证,故知唯说而不由修与证而明其说,此说则亦只能相似,非真实故。

作者简介

  谈锡永,笔名王亭之。广东南海人。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学习藏地密宗,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阁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学著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近期著作多发表于《内明》杂志,并结集为《大中观论集》。主编《传统文化典籍导读丛书》《宁玛派丛书》及《大中观系列》。  近年发起成立“北美汉藏佛学研究协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合办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并编辑出版《汉藏佛学研究丛书》及《汉藏佛学》年刊。

书籍目录

总序(谈锡永)序言(谈锡永)修订版说明(邵颂雄)前言第一章 解说《心经》一、般若的体性与修证二、《心经》辑译三、佛与菩萨的三摩地四、五道十一答(一)利根与钝根(二)瑜伽行的四种所缘境事(三)资粮道的现证(四)加行道的现证(五)见道的现证(六)三解脱门一一说见道至修道的过渡(七)修道的现证(八)无学道的现证(九)密咒道的现证五、般若咒义六、认许与随喜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一、空性与缘起二、四重缘起观(一)总说(二)业因缘起(三)相依缘起(四)相对缘起(五)相碍缘起三、四重缘起观的例证(一)不生不灭(二)不常不断(三)不一不异(四)不来不去四、结论附录一 七十空性论疏附录二 中观口诀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一、瑜伽行的基道果……第四章 如来藏后记

章节摘录

  专说体性,相当于汉译的《金刚经》。此虽未被普遍承认列入印度所称三略本范围之内,但却实为般若系列的重要经典。  至于《心经》,阿底峡说它专说般若波罗蜜多的体性,可是这也并非笼统地唯说空性,他解释无垢友的释论,指出无垢友其实是依循着五道的修证,来说般若波罗蜜多的体性。  佛家的五道,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在见道位,行者触证真如,便成初地菩萨,这时候,他已现证了般若波罗蜜多的体性,如是即为登菩萨地,所以见道名为登地,而资粮道以及加行道则名为地前。  菩萨于触证真如之后,重重离碍,即是由二地以至十地,总共九个层次。此中的关键是第六地,由此地开始叩深般若波罗蜜多的门。经历第七地,至第八地才能现证深般若。  第六地名为现前地,即是指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开始现前;第七地名远行地,是指行者经历一段漫长的心路,解脱心性而人住法性,并从此可不再变异生死,是故名为远行;至第八地,行者已稳住于法性,因为他已走完了漫长的远行心路,再无变异,如如不动,是故名为不动地。  菩萨及至十地圆成,即入无学道(佛道)。在无学道中,有一个佛的因位,称为无间道,此即修金刚喻定,无间而成佛。《心经》之所言,即由资粮道说至无间道,此已为经中大部分正文,超越无间道的佛道,则相对地说得简单一些。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四重缘起深般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