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张红,吴家培 编  页数:397  

前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人类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后,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会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第_线,为行业、企业培养各级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大力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满足我国高等院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符合社会对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类要求,我们成立了“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编委会”,在明确了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框架下,组织编写了本套“2l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众所周知,教材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及基础,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在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探索和建设适应新世纪我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的配套教材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因此,编委会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和策划,在广泛了解各高等院校的教学现状、市场需求,探讨课程设置、研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学术带头人、科研人员和主要从事该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出一批有特色、适用性强的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及应用技术课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辅导书,以满足目前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套教材消化和吸收了多年来已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成果,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努力实践,大胆创新。教材编写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立项的方式,分期分批地启动编写计划,编写大纲的确定以及教材风格的定位均经过编委会多次认真讨论,以确保该套教材的高质量和实用性。教材编委会分析研究了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内容编排上的区别,分别提出了3个层面上的要求:在专业基础类课程层面上,既要保持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更要突出应用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适当压缩过多过深的公式推导与原理性分析,兼顾考研学生的需要,以原理和公式结论的应用为突破口,注重它们的应用环境和方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层面上,把握程序设计方法和思路,注重程序设计实践训练,引入典型的程序设计案例,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融入案例的研究和解决过程中,以学生实际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突破口,注重程序设计算法的实现:在专业技术应用层面上,积极引入工程案例,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突破口,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增加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内容。本套规划教材的编写原则是:在编写中重视基础,循序渐进,内容精炼,重点突出,融入学科方法论内容和科学理念,反映计算机技术发展要求,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现一级学科知识组织的层次结构。主要表现在:以计算机学科的科学体系为依托,明确目标定位,分类组织实施,兼容互补: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发展特点,体现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

内容概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大纲,并结合当今最新计算机应用技术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基础、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Office2003、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及其应用、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具有内容先进、层次清晰、突出应用、图文并茂、易教易学等特色。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突出了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考虑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的需要,基础内容不裁剪,同时又增设一些满足较高起点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文化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导向内容。针对当前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有意识地对书中的一些章节做了优化和引导,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能力,在第9章加入了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和网络信息交流等内容。在教材体系上资料完整、配套齐全,教材、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题集立体配套,并提供电子教案满足教学双方的需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大学计算机基础》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材,又能满足各类读者自学的需要。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1章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1.1.1 计算机的产生1.1.2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1.1.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1.2.1 计算机的特点1.2.2 计算机的应用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3.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1.3.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思考题第2章 计算机软件基础2.1 信息技术概述2.1.1 数据与信急2.1.2 信息的特点2.1.3 信息技术基础2.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2.2.1 进位计数制2.2.2 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2.2.3 二进制数的运算2.2.4 带符号数的表示及运算2.2.5 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2.3 计算机中信息的编码2.3.1 西文字符编码2.3.2 汉字的编码2.3.3 多媒体信息编码2.4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2.4.1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2.4.2 程序设计语言的组成2.4.3 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2.5 软件工程基本理论2.5.1 软件工程过程2.5.2 软件生命周期2.5.3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2.5.4 软件开发方法思考题第3章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3.1 微型计算机概述3.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3.2.1 主板3.2.2 中央处理器(CP[J)3.2.3 存储器3.3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与接口3.3.1 总线3.3.2 外部接口3.3.3 输入/输出设备3.4 微型计算机的拆装、性能指标与基本配置3.4.1 微型计算机的拆装3.4.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配置3.4.3 微型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思考题第4章 操作系统4.1 操作系统概述4.1.1 操作系统的概念4.1.2 操作系统的分类4.1.3 常用操作系统简介4.1.4 操作系统的功能4.2 Windows XP及其基本操作4.2.1 Windows XP的特点4.2.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4.3 Windows XP的文件操作4.3 Windows XP系统文件夹4.3.2 “我的电脑”和“Windows资源管理器4.3.3 管理文件和文件夹4.4 Windows XP的程序管理4.4.1 启动和关闭应用程序4.4.2 添加/删除程序4.4.3 使用DOS命令4.5 Windows XP系统管理4.6 Windows XP的系统优化4.6.1 使用“管理工具”4.6.2 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注册表4.7 实用程序4.7.1 实用程序介绍4.7.2 超级兔子4.7.3 WinRAR4.8 RedHatLinux操作系统4.8.1 RedHat登录与注销4.8.2 图形化界面与Shell提示4.8.3 RedHat图形化界面及基本操作4.8.4 RedHat的Web浏览器思考题第5章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5.1 Office2003系列软件与中文Word2003概述5.1.1 Word2003的安装、启动与退出5.1.2 Word窗口的组成5.1.3 Word帮助5.2 文档的管理5.2.1 创建新文档5.2.2 保存与保护文档5.2.3 打开文档5.2.4 关闭文档5.3 文档的编辑5.3.1 文本的输入5.3.2 文本的选取5.3.3 文本的复制、移动和删除5.3.4 撤销与恢复5.3.5 文本的查找、替换与定位5.3.6.文本编辑中的常用工具5.4 文档的排版5.4.1 字符排版5.4 1段落排版5.4.3 其他常用格式设置5.5 表格制作与处理5.5.1 创建表格5.5.2 编辑表格5.5.3 表格中的文本处理5.5.4 表格的边框和底纹5.5.5 文本与表格的相互转换5.5.6 表格中数据的计算与排序5.5.7 由表格生成统计图5.6 图文混排5.6.1 图片的插入5.6.2 图片的编辑和格式化5.6.3 自选图形5.6.4 文本框5.6.5 艺术字5.6.6 公式编辑器5.7 高效排版5.7.1 样式的创建与使用5.7.2 长文档的制作方法与技巧5.7.3 模板的应用5.7.4 邮件合并5.8 文件的输出——打印预览与打印5.8.1 页面设置5.8.2 插入页码5.8.3 打印预览5.8.4 打印思考题第6章 电子表格软件6.1 Excel2003基本知识6.1.1 Excel的工作窗口6.1.2 Excel术语6.2 Excel基本操作6.2.1 工作簿的基本操作6.2.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6.2.3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6.3 输入数据6.3.1 直接输入数据6.3.2 数据填充6.3.3 查找和替换单元格内容6.3.4 设置数据有效性6.4 公式与函数6.4.1 输入公式6.4.2 输入函数6.5 工作表的格式化6.5.1 设置单元格字符格式6.5.2 设置单元格数字格式6.5.3 设置对齐方式6.5.4 添加边框和底纹6.5.5 调整行高和列宽6.5.6 使用格式6.6 数据的图表化6.6.1 创建图表6.6.2 编辑图表6.6.3 图表格式化6.7 数据管理与分析6.7.1 数据清单6.7.2 数据排序6.7.3 数据筛选6.7.4 分类汇总6.7.5 数据透视表/图6.8 打印工作簿6.8.1 页面设置6.8.2 设置分页6.8.3 打印预览思考题第7章 演示软件应用7.1 PowerPoint2003概述7.1.1 启动和退出7.1.2 PowerPoint2003的窗口界面7.1.3 PowerPoint的视图方式7.1.4 PowerPoint中的常用术语7.2 演示文稿的创建和编辑7.2.1 演示文稿的创建7.2.2 演示文稿的制作7.3 美化演示文稿7.3.1 编辑幻灯片内的对象7.3.2 使用幻灯片母版7.3.3 使用幻灯片版式7.3.4 应用幻灯片设计模板‘7.3.5 设置幻灯片背景7-3.6 使用配色方案7.4 演示文稿的动画与放映7.4.1 动画的设置7.4.2 幻灯片放映7.5 输出演示文稿7.5.1 打包演示文稿7.5.2 打印演示文稿思考题第8章计算机网络基础8.1 计算机网络概述8.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8.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8.1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8.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8.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8.2.1 概述8.2.2 OSI七层参考模型8.2.3 TCP/IP参考模型8.2.4 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8.3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8.3.1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8.3.2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8.4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8.4.1 有线介质8.4.2 无线介质8.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8.6 IP地址和域名系统DNS8.6.1 IP地址8.6.2 域名系统DNS8.7 局域网8.7.1 局域网的分类8.7.2 局域网的组成8.7 -3局域网的各种工作模式8.8 网络互联8.8.1 网络互联类型8.8.2 网络互联层次与方式8.8.3 网络互联设备思考题第9章 Internet及其应用9.1 Internet概述9.2 Interact接入方式9.3 IE浏览器及电子邮件的使用9.3.1 常用的Internet术语9.3.2 IE浏览器的使用9.3.3 电子邮件9.3.4 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的使用9.4 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9.4.1 网络文献数据库检索9.4.2 常用中文网络数据库及其检索9.4.3 搜索引擎9.5 利用文件传输服务上传与下载文件9.5.1 文件的上传9.5.2 下载文件的方法9.6 网页制作基础9.6.1 HTMI,语言9.6.2 FrontPage2003网页制作软件思考题第10章 数据库基础10.1 数据库技术的特点与发展10.1.1 数据库系统概述10.1.2 数据处理10.1.3 数据库技术及其特点10.1.4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阶段10.1.5 典型的新型数据库系统10.2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0.2.1 常用术语10.2.2 数据模型10.2.3 关系模型10.2.4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10.2.5 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10.3 数据库设计10.3.1 数据库设计概述10.3.2 系统需求分析10.3.3 概念结构设计10.3.4 逻辑结构设计10.3.5 数据库物理设计10.3.6 数据库的实施与测试10.4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I10.4.1 SQL语言概述10.4.2 SQL数据定义10.4.3 SQL数据操作10.4.4 SQL数据查询10.5 Access数据库设计10.5.1 Access五步设计法10.5.2 创建数据库10.5.3 创建新表10.5.4 设置主键10.5.5 查询数据10.5.6 创建窗体10.5.7 创建报表思考题第11章 多媒体技术11.1 多媒体技术概述11.1.1 媒体与多媒体11.1.2 多媒体技术11.1.3 多媒体计算机11.2 多媒体特性与关键技术11.2.1 多媒体特性11.2.2 关键技术11.3 音频处理技术11.3.1 数字音频的基本原理11.3.2 音频编码标准11.3.3 常见音频文件格式11.3.4 音频处理工具Gold Wave11.4 视频处理技术11.4.1 视频的基本原理11.4.2 视频压缩标准11.4.3 常见视频文件格式11.4.4 视频处理工具Windows Movie Maker11.5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第12章 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1.1.2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从ENAIC诞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伴随着电子器件的发展,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根据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器件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迄今为止,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4代,正向新一代计算机过渡。表l-l列出了各个发展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点。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元件。存储器早期采用水银延迟线,后期采用磁鼓或磁芯。由于采用电子管,所以第一代计算机的体积大、较笨重、耗电多、价格贵,运行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编程语言使用低级语言,即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这一代计算机奠定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二进制、自动计算和程序设计等,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其主要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晶体管的发明给计算机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具有体积小、速度快、寿命长、省电等优点。内存主要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开始使用磁盘。存储容量增大,可靠性提高,为系统软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编辑推荐

《大学计算机基础》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兼顾考研学生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专业技能。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引入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电子教案、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教材立体化配套,满足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就是感觉手感差点,有些味道。至于质量的话,比学校的也要差点。。
  •   物流有些慢,一周后才拿到,其他没什么,书很不错
  •   卖家很负责,发货速度也快,但是可能因为存货不多的关系,书面有点旧,纸质有点泛黄,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
  •   挺好,快递也比较快,哈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