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水利志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无锡市水利局 编  

前言

无锡水利历经4000多年的漫漫长路,在古今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下,整治江湖河荡、修筑闸站堤坝,构建完善水系,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将一片茫茫水原荒滩,改造、建设成了山河秀美、平安富庶的江南水乡。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次治水高潮,到2000年已基本建成了五大水利工程体系,全市水利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防洪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中,人类加大了对水的索取和使用,却忽略了水的承受能力,逐步出现了水质的恶化和水生态的人为破坏,在人水相处的历史乐章中,出现了不和谐音符。人对水的忽略,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的破坏,带来了人们健康生活的危机,也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给现代水利事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无锡地处太湖北端、江南运河中段,沿湖山水相间、风景秀丽,运河水系通江达湖、四通八达,丰富的水资源、优良的水生态,是无锡由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基础。而水的污染、水环境的破坏对无锡的影响也是首当其冲。历史的教训,引起人们反思,对人水和谐相处重要性认识逐步深化,让人们认识到在治水实践中既要防御水对人的危害,更要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要让水更好的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更要注重对水的涵养和水生态的保护。实践促使传统的治水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人定胜天”、与水相争,转向顺应水性、与水同生共融。在新的治水理念指引下,无锡水利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和技术的准备,进入了新的水利建设历程。

内容概要

《无锡市水利志(2001-2005)》(续志)的编写(以下简称《续志》),是继2006年出版《无锡市水利志》后,无锡市水利局组织实施的又一项水文化工程。由于20世纪后期开始,中国水利逐步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现代的资源水利转移,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成为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已成为人们对水的新的关注热点。21世纪初的无锡水利,在水利工作的转移上跨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续志》记述了这一时期无锡水利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路、新的技术,在更广阔领域开展的水利事业发展情况和成就,希望能为今后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书籍目录

序言凡例概述第一章 自然概况第一节 地域、地貌第二节 水系第三节 气候第四节 水文第五节 水资源第二章 水利规划第一节 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第二节 城市防洪规划第三节 城市水资源规划第四节 水资源综合规划第五节 湖泊保护规划第六节 市区水系规划第七节 新一轮治理太湖规划设想第三章 工程建设第一节 治太扫尾工程第二节 江湖大堤达标工程第三节 五里湖整治工程第四节 城市防洪工程第五节 城区河道整治工程第六节 江阴市(县)级骨干河道整治工程第七节 江阴市东部地区调水工程第八节 宜兴市水库建设工程第四章 农村水利第一节 节水灌溉的推广应用第二节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第三节 圩区堤闸建设第四节 田间工程建设第五节 水库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第五章 水利管理第一节 工程管理第二节 基本建设管理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第四节 水法制管理第五节 水利资金管理第六节 水利经营管理第六章 防汛防旱第一节 水情灾情第二节 抗灾记实第三节 指挥机构第四节 汛前检查第五节 工程调度第六节 防汛指挥信息化建设第七章 科技教育第一节 新技术应用第二节 课题研究第三节 学术交流第四节 职工教育第八章 水利机构第一节 市水利行政机构设置第二节 市水利局直属单位第三节 市(县)、区水利机构设置第四节 群众团体组织第九章 党的建设和文明机关建设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第二节 党的思想建设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第四节 文明机关建设第五节 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附录水利大事记编后记

章节摘录

四、总体布局根据无锡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分布状况、地形地理条件以及洪涝灾害的类型,规划分运东圩区、运西圩区和山洪受灾区三部分考虑工程布局。(1)运东圩区即市区的新大运河以东部分这一部分既是主城区主要的低洼地区,也是无锡的老城区,城市居民的集中居住地,更是全市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本规划的重点。规划将这一区域加上东北侧锡山区的低洼地建立一个防洪控制圈,高标准地确保其防洪安全。(2)运西圩区为市区新大运河以西的低洼圩区由于这一区域的圩区相对较为分散,且社会经济状况不一,不宜统一建圩。规划基本以现有圩子分别进行治理。(3)主城区山洪受灾区重点主要是惠山南、北麓地区该地区由于沿山道路、山坡地区工厂企业和居民小区的建设,打乱了原有的山洪排泄通道,又未设置相应排洪能力的水利设施,造成山洪排水不畅,洪水泛溢,道路、房屋受淹的灾害。规划对这一地区作了专门的安排。五、运东防洪控制圈工程规划(1)控制圈范围控制圈北至锡北运河,西至锡澄运河,西南至新大运河,南至新区旺庄、红星、三春三个联圩的外围,东至望虞河西控制线(即白屈港东控制线)。控制面积121公里2(规划实施时,按锡山区要求,将控制圈东北部九里河至锡北运河段外移,控制面积扩大至136公里2)。(2)外围堤防控制圈外围总长68.5公里,其中有高低地面自然分界线31公里,需加筑堤防37.5公里,主要在大运河、锡澄运河、锡北运河及北兴塘沿线。堤防顶高程不低于6.0米,都要建筑坚固的护岸和挡浪墙。(3)口门控制控制圈外围共有大小口门21处,其中重要引排水和通航河道8处,需建设8个控制枢纽,其余一般乡村小河道,需建13座小型节制闸。8大枢纽有:江尖、仙蠡桥、利民桥、伯渎港、九里河、北兴塘、严埭港、寺头港。13座小节制闸有:许溪河、后张婆桥、马夹里、中转站、宋公桥、许巷桥、张富桥、东陈巷、钱家庄、阙家桥、方巷、西北塘、庵头(工程规模见表2-2。在实施中,控制建筑物规模和数量有较大变动,详见第三章第四节)。(4)排涝设施规划按200年一遇、1991年型设计暴雨,围内水位不超过4.5米的标准计算,控制圈外围需增加300米3/秒的排涝流量,分置于6个枢纽工程中(见表2-2。规划实施中在严埭港枢纽增设了抽水站,总排涝流量也有较大变动,详见第三章第四节)。

后记

《无锡市水利志》(2001-2005)(续志)的编写(以下简称《续志》),是继2006年出版《无锡市水利志》后,无锡市水利局组织实施的又一项水文化工程。由于20世纪后期开始,中国水利逐步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现代的资源水利转移,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成为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已成为人们对水的新的关注热点。21世纪初的无锡水利,在水利工作的转移上跨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续志》记述了这一时期无锡水利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路、新的技术,在更广阔领域开展的水利事业发展情况和成就,希望能为今后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2006年上半年,在《无锡市水利志》修改完稿付印时,无锡市水利局就及时作出了继续编纂《续志》的决定,并调整了编写人员,在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投入编写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大纲编写和资料收集,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动笔。《续志》设置了概述、正文、附录和水利大事记四部分,正文分自然概况、水利规划、工程建设、农村水利、水利管理、防汛防旱、科技教育、水利机构、党的建设和文明机关建设等9章50节,约30万字。其中概述、水利大事记和正文第四、五、六章由骆富生编写,正文第一、二章由徐道清编写,第三章由徐道清、孙雯、骆富生编写,第七、八、九章由孙雯、徐道清编写。

编辑推荐

《无锡市水利志(2001-2005)》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锡市水利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