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巴顿·比格斯 页数:308 译者:张桦,王小青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20世纪90年代大牛市的落潮和泡沫的破裂,股市进入徘徊不前的低迷期,职业投资人风光不再,他们被说成拿着不该拿的钱、承诺着做不到的事的混混。对冲基金首当其冲,成为人们眼中骗人的黑幕把戏。似乎在金融市场的每次痉挛中,大家都要揪出对冲基金作为罪魁祸首,甚至于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认识:这些基金总是联手策划邪恶的阴谋,目的便是搅乱世界。有人把对冲基金比喻成抢劫无知者的金融强盗,而基金的管理者就是阴险贪婪的刺猬。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投资类别的表现已经大不如前。 众所周知,对冲基金的规模增长迅速,其资产从1991年的580亿美元扩大到2004年年底的9720亿美元。而人们不太知道的是,对冲基金是一种波动巨大和市场敏感度非常高的生意。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统计,经过8年增长之后,在1999年,整个对冲基金业从4560亿美元的管理资产上获得了430亿美元的收益(管理费加奖金),相当于9.4%的收益率。而随着股市下跌,尽管对冲基金表现良好,其收益仍在接下来的3年中持续缩水,到2002年只有 80亿美元,比3年前减少了81%。此后,因为股市的重振,其收益在2003年又冲上450亿美元的新高,直至2004年再次下跌。 接下来的章节将以印象派的眼光扫视投资这个行业以及参与其中的专业人士,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让你理解那些正在管理着他人金钱的男男女女的紧张、压力、失误和不安。我既会让你看到这些人成功时的春风得意,也会让你看到他们失败时的苦闷绝望。但即使把所有需要承担的沮丧因素都考虑进去,职业投资人也仍然是这个地球上最诱人、最具挑战、收入最高的行业。 也许,职业投资者,或者刺猬们,在赚钱和索取报酬方面是贪婪的。 但是在需要为各种慈善或政治目的捐出金钱时,他们又总是极为慷慨。很多时候,他们捐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大把的时间,后者可能更为宝贵。 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正逐渐成为新的乐善好施阶层。 为了避免冒犯好人、伤及颜面,也为了给那些热衷于替故事中人物对号入座的人出点难题,故事中的许多名字、地点和时间都被替换了。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我描写的人物几乎成了复合体——他们身上被掺进了其他人的特点。一方面,我希望我的伪装技术是成功的;另一方面,我描写的很多事件的确发生过。就像老话说的,真实往往比想象更离奇。 我为何会写这样一本书?因为我热爱投资这行,被这行里的人所吸引。 多年以来,我发现经常性地写作,或者说是记下某种日记,不仅有助于清理我自己的投资思路,也能够为所有的对与错保留一份记录,以便在将来回顾时获得启示。作记录将帮你认清你对于人和事的看法哪些是对的,哪些出了错。就像有的投资者靠讲话来思考一样,我靠写作达到同样的目的。对我来说,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投入,也是我为自己定下的任务。 这本书展现了不同投资者的反思和他们的逸事,多数与我在摩根士丹利那些年月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有关;其他的则比较新,来自于我身为管理合伙人的那只对冲基金创建的过程以及后来的投资失误。在书中,你还将看到我的一班投资界朋友和熟人,以及我对投资界生存之战的一点感想和回忆。这本书并非投资宝典,在书页间你无法得到如何成功投资的答案,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投资业最让人着迷的一点就是:在这个行业中充斥着迷人的人物。对冲基金业中强悍、偏执甚至古怪的角色似乎尤其多。刺猬是迷人的动物,而对冲——就像刺猬不知疲倦地寻找橡果那样不知疲倦地寻找投资机会,则往往可以把这个族类性格中最美和最丑的方面都展现出来。这本书带来的是一个局内人的观点,我希望它能让你开心并多了解一些事,无论你是否曾经做过投资。 巴顿·M·比格斯 2005年12月于纽约市
内容概要
《对冲基金风云录》当属投资书籍中最富有启发性和引人入胜的作品之一。巴顿·比格斯,这位与索罗斯、朱利安等齐名的华尔街传奇投资家与金融大师,以印象派的笔法描绘了一群专业投资者的生涯,展现了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投资世界带给人们的悲喜。 书中的主人公是华尔街上执著专注的投资人士,他们是一群奇特、危险而迷人的家伙,在投资生存战中弱肉强食。作者讲述了一段又一段投资冒险与个人奋斗的经历,展示了投资家们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手法,在他们身上,华尔街浓厚的商业文化、深邃的生存之道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第一手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很少有人能像巴顿·比格斯那样看到华尔街如此多的起落、获得如此丰富的经验。如今,比格斯描绘了专业投资世界的大图景,也讲述了个中人物的小故事。作品像作者本人一样率直、机智、充满魅力,它揭开一层层神秘的幕布,让我们走进华尔街的总裁办公室和晚餐会,借助作者的眼睛看到残酷而诱人的对冲基金世界的真实景象。
作者简介
巴顿·比格斯,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30年,曾任该公司的首席战略官。在此期间,他创立了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部,并使之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行研究部门。他还曾一手创办公司的投资管理业务部,并担任其主席达30年之久。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部每年赢得的新客户超过任何竞争对手。 比格斯多次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为“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1996年到2003年,他一直在全球投资策略师评比中名列前茅。2003年6月,比格斯离开摩根士丹利,与两位同事共同发起了Traxis合伙基金,那是2003年规模
书籍目录
导读前言第一章 投资精英的晚餐会——闯进刺猬丛第二章 新刺猬可能曾战绩辉煌,但照样一败涂地第三章 抛空石油:低级笑话发生在我们身上第四章 卖空,绝非胆小者能玩的游戏第五章 对冲基金创办历程:铤而走险的疯狂之旅第六章 路演的折磨:血水、汗水、苦水和泪水第七章 带着回忆和怀疑向前冲第八章 刺猬有各种大小和形状第九章 市场长周期的宿命第十章 投资生存战:只有自大狂和傻瓜才幻想抓住顶部和底部第十一章 一代又一代:俾斯麦与耶鲁基金第十二章 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与集体智慧的愚昧第十三章 互联网泡沫第十四章 出色的投资经理都是紧张苛刻的狂躁症患者第十五章 人们记得的总是你最近的表现第十六章 拥有财富之后如何抓牢它第十七章 三类投资信条:成长、价值和不可知第十八章 大有大的难处第十九章 泡沫与真正的信徒第二十章 神示,还是内部信息:一个让你毛骨悚然的故事第二十一章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经济学家、对冲基金经理、魅力人物结语
章节摘录
外面有一个丛林,而刺猬们正在杀死它们的金鹅 昨晚饭后,我们几个人坐在一起聊起了对冲基金。我们这些三角俱乐部的会员、投资战场上的老兵,谁都不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况且,我们已相熟多年。一时间难听话满天飞,密度赶上了巴格达不走运的日子里空中的榴弹。一开始有人说起现在美国有8000只对冲基金,资金规模在1990 年还是360亿,如今已差不多有1万亿。一个单向多头基金经理酸溜溜地抱怨了一大串:“对冲基金的黄金年代快要完了,而且完就会完得天崩地裂,绝不会无疾而终。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基金雇用的人才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从资产类别到个股,一切一切的定价都被疯狂的投资者严密监视着。这些人整天盯着电脑屏幕,拥有大量数据库,用光速转移大把金钱。 结果就是价格被哄抬,投资收益减少。很显然,从前那种绝佳的套利机会现在差不多还没出现就蒸发了。事实上,大家可以抓住的机会就那么多,现在被分散到更多只基金、更大量的资本上,所以对冲基金作为一个资产类别来说收益降低了。同时对冲基金的风险又在加大,因为大家的仓位都更大更集中。你们这些贪心的刺猬正在杀死你们的金鹅。现在的情况不是有点危险,而是离死期不远了。” “你不就希望这金鹅比你想象中更不值钱,病得更重吗?”一位喝着白兰地酒的对冲基金经理说道。 “宏观基金就是导致破产的罪魁祸首。”另一个人说道,“太多新进入的资金了,你的动作一定要快才行。”他盯着我。 “现在宏观基金已经强手如林,”他接着说,“太多的人在玩这个,加上那些胆大的投资者,简直是在互相残杀。过去6个月就冒出来大约100 只新的宏观基金,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下一个斯坦·德鲁肯米勒或刘易斯 ·培根。这些人里有的实在太嫩了,他们的愚蠢会误导你。偏偏这些家伙又财大气粗,要想跟他们硬碰,倒霉的是你。除了这些人,还有那么多大投行的资产交易部,加上各式劣迹斑斑的央行,像什么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啦,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啦。上星期我就被一家亚洲的中央银行和几个新的宏观基金经理给整惨了。全都是些笨蛋!”那个宣称自己被整惨了的家伙看起来意气风发,我没吱声。 “这就是金钱赌博!本来大家玩得好好的,谁知道新加进来的人越来越有钱,出手越来越快,结果是这游戏越来越难玩、越来越危险了。”另一个对冲基金经理闷闷不乐地说,“每个人都像吃了激素,拼得一天比一天惨,简直就像橄榄球大联赛。” “越来越多的基金根本挣不到超额回报,还收那么高的管理费就缺乏说服力。”另一个家伙说,“太多的资金涌进来,基金的表现记录要被毁了,投资明星的光环也要被毁了。这之后,大家对对冲基金的热情也就注定要冷了。整个对冲基金业的利润池还是那么大,喝水的人可是越来越多。甭问,下一个进棺材的就是你。” “你说利润池没扩大,对这点我倒不是很肯定。”我争道,“就说这些懵懵懂懂刚闯进来的新手吧,胃口不小,经验不足,大多数得交点学费。他们亏的钱就是咱们这些人利润池的进项。”这时我发现一名基金老手正瞅着我,面带一丝诡笑。估计他脑子里在想:“你算个什么,小子,还在说别人嫩?” “杠杆,杠杆,杠杆——你们这些人可能就要毁在这上面了。”那个单向多头基金经理说,“其实,自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带着它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和花里胡哨的尾期选择权(管它是什么东西)垮台之后,对冲基金已经在削减杠杆了。反而是投资者——既包括个人也包括组合基金— —在加大杠杆。客户对于越来越低的回报不满意,于是组合基金就跑到银行去借钱。而银行(尤其是那些欧洲银行)非常乐意借贷给这些富有的个人客户,让他们去加大手中对冲基金的杠杆。从理论上说这没错。一揽子多样化的对冲基金比一只基金的波动性要小,所以,干吗不用杠杆来扩大回报呢?” “是啊,”另一声音说,“但是等到哪天晴空霹雳、山崩海啸的时候,你就知道厉害了。对冲基金组合缩水10%所用的时间不是一年而是一个月,而一只大量运用杠杆的组合基金经过一次震荡就能损失15%。那时,整个对冲基金世界又会怎样呢?我来告诉你们吧:吓破了胆的组合基金客户会忙不迭地赎回,这样组合基金也得跟着从对冲基金那儿赎回,于是整个资产类别大缩水。而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采用多空策略的市场中立基金也都得跟着完蛋,因为在大家都被迫兑现的时候,他们的多头会跌价而空头却会上涨。” “反正全得玩儿完。”那个单向多头基金经理说,“我这不光是说给你们,是说给大家,包括我。”一个晚上就这样结束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与其他的华尔街人士相比,巴顿·比格斯在描绘市场时更有品位、更清晰,也更富有见地。他的新书《对冲基金风云录》不仅为我们带来大量宝贵的投资经验,也提供了令人兴趣盎然的阅读享受。 ——大卫·F·斯文森,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对冲基金风云录(典藏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