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书

出版时间:2007年1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戴从容  页数:385  
Tag标签:无  

前言

  都柏林纪行 一 2004年6月12日至19日,我飞赴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参加在这里举办的 “第19届国际詹姆斯·乔伊斯学术研讨会”。在《尤利西斯》中,詹姆斯· 乔伊斯用他细致人微的笔触刻画了1904年6月16日的都柏林,主人公广告推 销商布卢姆漫游在既虚构又真实的都柏林城,度过了文学史上最漫长的一天 ,这一天也因此成为乔伊斯纪念中的重要节日——“布卢姆日”。今年恰逢 “布卢姆日”一百周年,当年拒绝出版《尤利西斯》的爱尔兰政府这次决定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开展乔伊斯的庆祝活动,比如上海的鲁迅纪念馆就与爱尔 兰文化部、爱尔兰驻上海领事馆以及上海市作家协会等联合举办了“詹姆斯 ·乔伊斯和《尤利西斯》”展,爱尔兰有专人赴上海参加。而在爱尔兰本土 ,庆祝活动从4月1日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31日,内容丰富多彩:有 系列讲座和演讲,有乔伊斯作品朗诵会,有《尤利西斯》的戏剧表演和电影 播放,有乔伊斯图片展,有景点游览,有书展、音乐会,有万人露天免费早 餐,有大型广场游艺表演。仅发给我们的说明书上就有62项内容,而且一些 仅限与会代表的活动还没有列在上面,比如参加帕特·迪格纳姆的守灵夜、 参加市政厅的招待会等。“第19届国际詹姆斯·乔伊斯学术研讨会”只是整 个庆典活动的一部分。 此次会议的规模宏大,据大会组织者说,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900名乔伊斯研究者和爱好者参加。会议的主体部分是在爱尔兰国立大学( National college of Ireland)举办的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因为与会代表很 多,所以除了第一天在爱尔兰国家音乐厅(National Concert Hall)举行开 幕式外,接下来的所有学术会议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一天往往安排五六 个时段,除了中午“《芬尼根的守灵》阅读小组”外,每个时段都是l小时1 5分钟,中间有半个小时休息。如果每个时段都参加,连午餐的时间都没有 。但那些爱好《芬尼根的守灵》的代表们非常投入,有的就带了点心边吃边 讨论。每个时段往往有六七个分组会议同时召开,各小组的主题各不相同, 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文本细读、作家研究、史料搜寻到各种当代理论的 运用,都有众多报告者和爱好者。比如14日下午各组会议的议题就有“乔伊 斯与普通读者”、“乔伊斯与音乐”、“《尤利西斯》的潜文本”、“后殖 民的乔伊斯之后”、“乔伊斯的城市”、“电影中的乔伊斯”、“《尤利西 斯》手稿新探”、“女性在乔伊斯的男权体系中的位置”、“乔伊斯与剧院 ”、“乔伊斯、医学与现代主义”、“乔伊斯的译介”、“乔伊斯、犹太问 题与现代性”、“跨文化的乔伊斯”、“乔伊斯与艺术”、“《流亡者》” 、“乔伊斯创作中的客体问题”等等。不过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一些由 著名乔学家主持的圆桌会议,他们谈论的话题反而非常个人化,比如“我是 如何开始乔伊斯研究的”、“我对《尤利西斯》某一章的阅读感受”等等, 相比之下,那些专题小组讨论的学术性更强。 二 这次大会与整个乔伊斯庆典交叉在一起,除了学术讨论,还安排了其他 许多节目。节目安排得非常紧凑,有时晚上10点还有活动,而且在不同的地 点,让人目不暇接,但也非常辛苦。 在这些活动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爱尔兰国家图书馆的“乔伊斯与 《尤利西斯》展”和爱尔兰皇家学院的“乔伊斯艺术展”。“乔伊斯与《尤 利西斯》展”的规模不大,只在爱尔兰国家图书馆底层开出几个连通的房间 ,收集了历史上各种《尤利西斯》的英文版本、乔伊斯的生平资料、用具、 乔伊斯生活时代的物品报章等。有一间房间复原了乔伊斯创作《尤利西斯》 期间的卧室,看后深切感受到乔伊斯为创作付出的代价。整个房间狭小凌乱 ,最显眼的是随处可见的卡片,贴在墙上、排列在匣子里、摆放在桌子上。 床上堆着被子,上面放着一只皮箱,《尤利西斯》的一部分就是在这只皮箱 上面完成的。 此次展览的核心部分是爱尔兰国家图书馆收购不久的乔伊斯手稿,分别 陈列在中央几个玻璃展柜之中。其中显示都柏林人工作之细、技术之精的是 各章的电子版本,采用屏幕触摸的方式呈现于几个立式电子屏中,读者可以 任意前后一页页翻阅。每页手稿边上都可以弹出正式出版版本中的对应页, 还可以弹出一个窗口,对该页手稿与正式文本之间的差别详加分析,其细致 便利令人叹为观止。展览还有一个部分也让人大开眼界。在一个半开放的小 房间中,两面墙壁贴满了20世纪20年代都柏林的报纸、海报、宣传画。第三 面墙边则是一台触摸式电子屏,屏幕上是《尤利西斯》中“塞壬”一章人物 的位置图,人物的位置会自动根据“塞壬”中的描写而移动。“塞壬”描写 的是下午4点布卢姆在奥斯蒙德酒吧用餐,恰逢斯蒂芬的父亲西蒙·迪达勒 斯与男高音歌唱家本·多拉德在此引吭高歌。该章犹如《尤利西斯》中的交 响乐章,各种音响贯穿其中,是文学史上文字与音乐交融的典范。墙边的这 台电子屏上,用手点击一幅树形图上任何一种声响的标题,整个房间就会响 起相应的声音:悠扬的乐曲、高亢的咏唱、马蹄声、叹息声、弹吊袜带声、 手指敲打桌面的声音……满室回响的声音与两边墙上20世纪初期的招贴画交 织在一起,声形并茂,恍然回到了那个时代的声色世界。 “乔伊斯艺术展”则展出了一批爱尔兰艺术家以乔伊斯为灵感创作的各 种现代艺术作品。比如有两面墙上贴满了各种颜色的笔记,记录了此位艺术 家创作这一艺术品的笔记,据说这一笔记也历时数年,就如同乔伊斯曾用各 色彩笔一年年地记下创作所需的笔记,并在上面涂涂改改一样。还有一部作 品用《尤利西斯》中的词语在一张大方桌上拼成一个盘旋的圈,由大及小, 回旋曲折如迷宫一般。还有一部作品是一台电视,画面上只见两只脚,一脚 着男鞋,一脚着高跟女鞋,在海滩上行走,看说明才知道创作者同时着男鞋 和女鞋环绕乔伊斯当年常走的都柏林海滩一圈,象征着乔伊斯作品的男女同 体及无限循环。还有一只水槽,水龙头中不断流出泛着泡沫的黄色液体,据 说这些液体是取自都柏林海湾的海水,经过加工,变得既像尿液又像啤酒, 估计也是对乔伊斯作品的粗俗与高雅并存、排泄与畅饮同步所做的隐喻。艺 术展中还有一件由杰弗里·肖(Jeffrey Shaw)设计的题为《可读的城市》(The Legible City,1988)的艺术品,既 有趣又深刻。该作品是一个挂着幕布的房间,中央有一辆自行车,迎面的幕 布上如同电脑游戏一般映出一片片砖墙耸立的迷宫。随着房中央骑自行车者 的速度与方向的改变,幕布上的视野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参观者一开始骑 的时候不会觉得困难,但是越骑道路会越逼仄,转弯越多,最后总是不可避 免地撞到墙上。等到参观者撞得烦了,硬向墙上撞去,墙却出乎预料地轻松 倒下,前面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新的天地。但是,如果完全不顾及墙壁随 意乱骑,把墙壁当成幻影,骑车的乐趣却也会因障碍的消失而消失。我感到 这件艺术品准确把握住了《芬尼根的守灵》、的深意:墙壁代表着乔伊斯在 文本中设置的迷宫,骑车的过程也是读者解读的过程。阅读乔伊斯后期迷宫 般的作品,如果一味匍匐在乔伊斯的脚下揣摩他的意图,阅读的空问也会越 来越狭窄,相反,有时把他设置的障碍视为幻影,发挥读者解读的自由,倒 反能别有发现。但是,阅读的快乐其实正存在于遇谜与解谜之间,毫无障碍 的自由反而会使自由变得索然寡味。 我国媒体已经报道过“布卢姆日”的万人免费早餐,其实其中最有趣的 还不是早餐,而是早餐中穿插的许多表演。表演者扮成侍者、酒品推销员、 20世纪初的绅士淑女、街头卖艺人等,来往于就餐的人群之间,随意寻找着 自己的交谈对象。街头卖艺者的表演不时穿插着与乔伊斯有关的节目,比如 一个人骑在三四米高的独轮自行车上,声称可以一口气读完《尤利西斯》最 后一章莫莉冗长而没有标点的独白——当然实际只读了其中一段;还有一对 表演者,男表演者手持一本绑着牛皮筋的硬皮书,据说是乔伊斯的《芬尼根 的守灵》,牛皮筋的另一端衔在女表演者的口中,牛皮筋不断拉长,男表演 者宣称他将突然松手,让硬皮书砸烂象征着读者的女表演者的脸,就如同乔 伊斯当年用他那晦涩难懂的作品无情地砸向读者一样。 三 乔伊斯使都柏林闻名,都柏林人也以乔伊斯为荣。在都柏林可以深切感 受到,就如我国的鲁迅一样,乔伊斯其人其书在都柏林已是家喻户晓。一次 我随便截住一个路人,询问《芬尼根的守灵》中提到过的“亚当与夏娃教堂 ”的所在,对方说了个名字,在我否定后对方说虽然他不知道这座教堂在哪 里,不过如果我沿着利菲河再向前走上十几分钟,就可以看到《死者》中众 人聚宴的楼房。后来我不但依言找到了这所不起眼的三层建筑,而且也找到 了“亚当和夏娃教堂”。这座教堂,当地人更愿意称它为“方济各会教堂” ,依稀便是路人说的那个名字。 还有一次我斜跨市区到另一个会场参加一个艺术展,穿过十字路口时, 忽然发现对面药店的橱窗里摆着乔伊斯的照片、作品和一些纪念物。药店正 在营业,墙上并无任何政府性标志说明这里是旅游点或纪念地。看了橱窗里 的说明,才知道此店便是《尤利西斯》中布卢姆为妻子莫莉配化妆水的药店 。看来老板对这一点非常得意。 乔伊斯在都柏林不但有名,而且有用。我过爱尔兰海关时,海关对非欧 共体的人盘问得非常仔细。我告诉海关的人我是来参加乔伊斯国际学术研讨 会的,他就让我讲讲《尤利西斯》。我略微讲了之后,他显得非常开心,很 快让我过去,并祝我在都柏林过得愉快。 此次的都柏林之行让我深切感受到乔伊斯研究不只是坐在冷板凳上皓首 穷经,它可以非常生动有趣,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乔学者们陶醉其中的快 乐。

内容概要

  《芬尼根的守灵》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花了整整十七年时间,精心营造的一个语言迷宫,被誉为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天书”。也正因此,它至今尚不能在中文语境中与读者见面。本书作者耗费近十年之功力,试图破解迷局,从语词、叙述、文体、美学等多方面着手,穿针引线,旁征博引,宛如一位殷勤的向导带领谈者走进乔伊斯的神秘文本构造,一路上层层展现这座迷宫的非凡魅力。  本书既有对《守灵》的叙述方式和艺术思想的详细分析,还附有较为详细《芬尼根的守灵》的作品缩写和其他重要研究文献,可谓迄今为止国内学界解读乔伊斯“天书”最佳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戴从容,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2002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英国和爱尔兰文学、西方当代文学和文化理论研究,尤其专攻詹姆斯·乔伊斯的研究,专著有《乔伊斯小说的形式实验》,并发表相关论文11篇。此外还涉猎后殖民研究、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且翻译学术著作3部。

书籍目录

都柏林纪行(代前言)詹姆斯·乔伊斯作品引用缩写开篇 一个没有故事的故事词语的万花筒一、阿里阿德涅的线团二、混成词与独立的艺术空间三、外来词和专有名词:谜与游戏四、变形词和混成词:声音与文化讲故事的快乐一、叙述本身的浪漫主义二、风格化的叙述者三、饶舌的叙述四、言说的多样性结论:言说的自觉迷宫中的小宇宙一、无限的循环二、循环中的分岔三、离题:逻辑关系的消失四、镶嵌交织:主导主题与结点结论:大自然的作者文体的游击战一、文体的碎片与杂糅二、文体中的反抗力量三、文体的狂欢迪达勒斯的自由一、迪达勒斯的两层自由二、过程与结果:时间层面的自由三、本我与制约:主体层面的自由《芬尼根的守灵》与自由美学一、文学中的自由美学传统二、《芬尼根的守灵》与后现代文学三、自由的后现代文学附录一:《芬尼根的守灵》缩写第一书:父母之书(3-216)第二书:子辈之书(219-399)第三书:人民之书(403-590)第四书:复归(593-628)附录二:《芬尼根的守灵》创作时间表附录三:克莱夫·哈特的《芬尼根的守灵》结构图附录四:詹姆斯·乔伊斯年表附录五:芬尼根的守灵夜(歌谣)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文体中的反抗力量 虽然《芬尼根的守灵》各章选择文体时首先考虑文体与该章的材料和主 题之间的呼应,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乔伊斯并没有放弃在文体领 域对传统加以颠覆。拿《芬尼根的守灵》中文体上比较特殊的第2书第2章来 看,这一章模仿教科书的边注和脚注样式,把一个页面分成四个部分:中间 是教科书的主体;左右分别是山姆和肖恩的注解(到此章的后半部分,兄弟 二人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页脚则是妹妹伊茜的注释。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描 写的是山姆和肖恩在楼上房间做功课,妹妹伊茜在旁边的沙发上编织,功课 的内容是数学和几何。山姆教肖恩画几何图形,画的其实是母亲的子宫。被 激怒的肖恩把山姆打倒在地。在一篇研究该章中伊茜的注释的文章中,美国 学者简·谢尔顿指出,在《芬尼根的守灵》的其他部分,伊茜的言行多半由 那个风格化的叙述者叙述,伊茜并不直接出面,而这一点在谢尔顿看来,“ 成为《芬尼根的守灵》中叙述声音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成为暴力的对 象,因为叙述声音肢解单独的个体,在代替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消灭 他们。”然而在这一章中,伊茜却在脚注中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取得了自 己的说话空间,因此是对主导叙述权威的颠覆。不过,这个空间被限制在脚 注中,也即页面的边缘位置,因此是一种既被压制又有颠覆的双重位置。根 据谢尔顿的这一思路可以看出,乔伊斯在第2章中使用教科书文体,实际是 设计了一个既代表着权威,又对权威加以颠覆的形式。教科书这一体裁无疑 是权威的代表,权威主体是那个有着支配权的外部叙述者,他在教科书的主 体部分讲述着兄妹三人的故事。伊茜的脚注从注释的传统功能说,应该是对 这一权威主体的注释和补充,但是在这一章,由于这个脚注的叙述者不像传 统那样与主体部分的叙述者是同一个人,而是被叙述的人物,因此这个脚注 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话语空间。简·谢尔顿通过分析指出,这个空间实际预言 着主体中的事件,讲述着不同于主体的思想,破坏了双方的主从关系。 简·谢尔顿的最终目的是想指出,《芬尼根的守灵》中暗含着女性声音 对男性话语的颠覆。伊茜在脚注里通过从女性的视角看待父亲对女儿的乱伦 ,建立起一种“颠覆性的、反叙述的声音”。不过,他在论述中其实有意回 避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这一章中,为教科书主体做注释的不仅有伊茜,也 有她的两个哥哥山姆和肖恩,虽然山姆和肖恩用的是边注而不是脚注,但仍 然是一种边缘空间。山姆和肖恩位置平行,话语特征却并不一样。肖恩的注 释基本可以视为正文的标题和概要,是正文内容的一种抽象化、概念化和规 范化的表述;相反,山姆的叙述则带有私人化的特征。比如正文中描写HCE 与ALP的结合,HCE走入ALP的城堡。这一段肖恩的右边注是“理念现实之历 史的可能开端”(FW,262),概括了这样一个场景的本体论意义;山姆的左 边注则是“当我看到她把茶倒进罐子时,近处的景色从我眼前消失了”(FW ,262)。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描写这是一所饮食之屋,比如《的万能钥匙》就持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正文里出现的安娜的名字在梵文 里就是“食物”的意思;但是也可以理解为山姆在看自己的妹妹倒茶,“近 处的景色从我眼前消失了”表示妹妹离他们比较远。再如第266页描写山姆 和肖恩在学习中世纪野蛮时期的历史,这个时期充满了战争和对女性的占有 ,对此肖恩的右边注是:“史前男性以及他对整个历史时期的女性的追逐” (FW,266),而山姆的左边注则是“我和你赌5便士的反面,赌炼狱并不存在 ,敢不敢赌?”(FW,266)《

编辑推荐

  《芬尼根的守灵》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花了整整十七年时间,精心营造的一个语言迷宫,被誉为两方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天书”。也正因此,它至今尚不能在中文语境中与读者见面。本书作者耗费近十年之功力,试图破解迷局,从语词、叙述、文体、美学等多方面着手,穿针引线,旁征博引,宛如一位殷勤的向导带领读者走进乔伊斯的神秘文本构造,一路上层层展现这座迷宫的非凡魅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由之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