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与野心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信  作者:(美)杰夫·耶特//唐·范·纳塔|译者:孙三军//周晓岩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撰写此书时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我们要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写一本全面、令人信服的传记,因为她是美国最为出名,也最令人费解的公众人物之一。这是一本未经当事人批准的传记,我们在动笔前曾联系过希拉里方面,但几经周折,仍未采访到她本人。虽然存在这些困难,我们依然采访了五百多人,包括希拉里最亲密的朋友和助理等,查看了数千页从未公开过的文档,其中一些文档是依照《信息自由法案》从政府档案中找到的,一些则是从国会图书馆查到的。本书中也不缺乏希拉里本人的言论。我们查过她在过去38年中一千多份演讲、声明和访谈记录,从她2003年出版的自传《亲历历史》中引用了她的许多往事与评论,我们还参加了她在参议院召开的一些记者招待会以及她的竞选活动。本书多数信息来源皆在书后尾注中做了说明,不过,数十位接受我们采访的人要求我们不要在书中写出他们的名字。在《亲历历史》中,希拉里承认:“我确信许多人对我所描述的事和人有着其他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如何描述就是他们的事了。”本书所写当然不是对希拉里的定论,但我们希望你会认同一点,即本书公平、准确地描述了希拉里引人入胜的生活与政治生涯。杰夫·耶特唐·范·纳塔

内容概要

她是美国最有影响、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或许也是美国政坛亡最具有争议的人物,她更是人们崇拜和诋毁的对象。在希拉里向总统宝座发起历史性冲击时,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记者杰夫·耶特和唐·范·纳塔联手合作,全面、真实地刻画了美国政坛这位最重要的女人。.本书依据大量采访和先前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带领读者途经韦尔斯利女子学院、阿肯色州和华盛顿首府,首度揭开了希拉里与克林顿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秘密约定的“20年计划”——改革民主党、问鼎白宫,描述了希拉里与哈贝尔、福斯特作为“罗斯三剑客”之间的恩怨纠葛,解释了希拉里与戈尔长达15年的剑拔弩张的白宫内战,展现了她与克休顿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探究了他们的婚姻在经过一系列政治上的胜利与克林顿性丑闻后延续至今的原因,首次解释了希拉里在伊拉克问题上颇具争议的立场,揭示了近来她与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的竞选内幕……    美国历史上从未有人拥有如此的经历:第一夫人、参议员,或许未来可能成为掌权美国的女人。对任何一位对希拉里充满好奇和偏见的人而言,本书将向你展现一个真实的故事。

作者简介

杰夫·耶特,在《纽约时报》当了30年的调查记者,他的知名作品包括1992年对白水案,1996年对本·拉登,1999年对李文和间谍案的报道。对李文和案的报道使他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2004年,他成为普林斯顿的客座教授。唐·范·纳塔,《纽约时报》调查记者。他两次在《纽约时报》、一次在《迈阿密先驱报》与其他记者荣获“普利策奖”。他曾经出版过畅销书《挥杆:美国总统中的高手、骗子与笨蛋》,出版当年即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非虚构类畅销书”。

书籍目录

前言序言 我参选,我要赢第一部  第一伙伴 第一章 风华年少:气度决定未来 第二章 大学四年:破茧而出 第三章 去阿肯色:跟着感觉走 第四章 公司律师:依个人打算 第五章 商业投资:有赚有赔 第六章 加入律协:初具影响,目标远大第二部 第一夫人 第七章 总统竞选:组建辩护组 第八章 白水案件:追悔莫及 第九章 入主白宫:进行医改 第十章 诸事不顺:忧郁迷茫 第十一章 出访外国:学会感恩 第十二章 出庭作证:再陷低谷 第十三章 莱温斯基:带来麻烦 第十四章 摆脱弹劾:柳暗花明 第十五章 竞选议员,杀入纽约第三部 第一女人 第十六章 进参议院:希拉里地盘的秘密 第十七章 “9·11”事件:长日漫漫 第十八章 战争授权:最难的一票 第十九章 美参议院:成功的秘诀 第二十章 荣获擢升:组建战情室 第二十一章 伊战立场:陷入困境 第二十二章 热心环保:争取选民 第二十三章 再论伊战:孤独的中间派 第二十四章 竞选总统:是是非非 第二十五章 利用网络:Google及YouTube的角色 第二十六章 战奥巴马: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十七章 政治配偶:克林顿的相助结语 加快春天的到来致谢译后记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风华年少:气度决定未来年幼的希拉里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风度与力量。遇见大人时,她表现出一种远超过她年龄的成熟。她的母亲常常讲,她的女儿似乎生下来就是成人。1970年9月,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活动室,希拉里·罗德姆禁不住注意到一位高大英俊的小伙子,他留着红棕色的胡须,一头浓密的棕色乱发,正与身旁一圈听得出神的学生高谈阔论。希拉里觉得,他不像一个法学院学生在和朋友聊天,反倒像一名北欧海盗在主持庭审。希拉里走近时听到的一句话是:“不只那样,我们家乡的西瓜是全世界最大的!”他说话慢条斯理,带着南方人的轻柔。她问朋友:“他是谁啊?” “哦,他是比尔·克林顿。”朋友说,“阿肯色州人,天天只会讲这个。”希拉里那天并没有经别人介绍与克林顿正式认识,他们正式认识是在差不多两个学期之后。一天晚上,希拉里在图书馆学习,看到克林顿在走廊和另一位同学杰弗里·格莱考交谈。克林顿一边听杰弗里讲,一边不由得朝希拉里那边看。最后,希拉里受不了了,她起身走到自己的爱慕者面前,将手伸向克林顿:“与其你一直盯着我,我回瞪着你,还不如相互介绍一下,我是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对希拉里的唐突举动感到受宠若惊,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能让克林顿一时无应对之词,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不过对于希拉里而言,她的举动没有什么不可思议。正如我们所知,希拉里·罗德姆抢得先机的方式会让别人不知所措。“我并非生来就是第一夫人或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在她2003年出版的自传《亲历历史》开篇第一段中写道,“并非生来就是民主党员、律师或妇女权利与人权的倡导者,也并非生来就是妻子或母亲,我只是有幸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希拉里·罗德姆于l947年10月26日出于在芝加哥,她的童年很幸福,主要是在芝加哥市郊植被比较茂盛的帕克里奇地区度过的。父亲是休·罗德姆,母亲是多萝西·罗德姆。休·罗德姆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兰顿市,是威尔士人的后裔。他生性爱吵架,固执而又严厉,曾在一家哥伦比亚饰带公司做旅行推销员。一天,他推销时遇到了正在应聘打字员的多萝西。多萝西很快为他那十分自信的举止和遵守纪律的职业气质所吸引,竟觉得他那刻薄的幽默感中有一种魅力。l927年,当多萝西8岁时,她的父母离异,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所以让家人感到难以见人。多萝西的父母那时将她和她的妹妹送到加州她们祖父母家。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不久的l942年初,多萝西与休结婚,之后他们的孩子很快出生了,希拉里最大,接着是休吉,然后是托尼。夫妇俩都工作,这样就可以确保希拉里和她的两个弟弟无忧无虑地成长。休是“一个小商人,他以自己的行为为榜样,教给我们努力工作与负责的价值观念”,希拉里有次提到父亲时这样说道。休是一个共和党人,曾任海军军士长,为太平洋战场训练新兵。在家里,他绝不容忍自己的子女做蠢事,他要求他们聪明、坚强,面对生活中的打击时毫无怨言。希拉里回忆说,父亲的严厉主要是针对她的两个弟弟,而不是她,但父亲希望自己的所有孩子都学习成绩好,能够独立思考。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根据希拉里的说法)是。一位典型的主妇”。她早上6点整起床,然后收拾床铺、洗衣服、洗餐具,迅速准备好有鸡蛋面、西红柿汤、奶酪、花生酱和香肠三明治的午餐。希拉里很小时,多萝西就注意到希拉里似乎有一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觉。年幼时,希拉里一连几个小时在自家后院里站在阳光下跳舞,手举过头,朝向枫树和天空。希拉里回忆说,她当时想象“有一排大型摄影机在拍摄自己的每个动作”。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中遇见大人时,希拉里表现出一种远超过她当时年龄的成熟。多萝西常常讲,她的女儿似乎生下来就是成人。年幼的希拉里身上有一种掩饰其年龄的风度与力量,但她还是必须要应付童年的打架。4岁时,希拉里一家刚迁到帕克里奇不久,希拉里试图在一群天天吵吵闹闹的学前儿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叫苏西·欧卡拉汉的女孩总是对她呼来唤去。这个女孩比其他所有女孩和多数男孩都要强壮和蛮横,常常痛打其他小孩,包括希拉里。一天,希拉里挨打后,哭着回家告诉母亲。希拉里没有得到任何同情,母亲告诉她:“我们家容不得胆小鬼。你回去。如果苏西打你,那你也打她。你要学会保护自己。”果然,希拉里大步走出去,在一圈小朋友的围观下(多萝西则躲在自家窗帘后观看),回击了苏西一记耳光,然后得意扬扬地回到家,告诉母亲:“我现在可以跟男孩子玩了!”多萝西后来骄傲地讲:“男孩子对希拉里很客气。她当头儿。”事实的确如此。在篮球、冰球、儿童足球和垒球等各种孩子们的比赛中,希拉里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中的一位首领,但她更喜欢一些需要想象力的比赛,比如“你追我跑”。这种游戏类似捉迷藏,但比捉迷藏更复杂,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当希拉里十一岁左右的时候,她开始与成年人(包括她父亲、爷爷、叔叔等)玩皮纳克尔纸牌游戏。从家中的男人们那里,希拉里学到了工作态度、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而有关学习对女孩子的重要性,她母亲则对她有着最为直接、密切的影响。她母亲年轻时上学的机会很少。“母亲爱这个家与我们全家人,但难免觉得自己的生活受到很多限制。”希拉里在自传中写道,“现代妇女的选择似乎数不胜数,这很容易让人忘记母亲那辈人的选择实在少得可怜。”母亲在个人和职业选择方面受到诸多限制时,总会有一种挫折感,希拉里看到了这一点。她也被母亲终生的求知欲所感动。多萝西选修过大学课程,尽管没有毕业,但她在许多学科取得了数十个学分。“母亲希望我们多读书以增长知识,”希拉里回忆道,她的童年正是在读书中度过的,“母亲每周都带我上图书馆,我常在儿童书区流连忘返”。早在希拉里担任公职之前,她就常常努力调解自己父母两种截然对立的价值观和观点。“我从小受到父母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影响,自己现在的政治观点也同时反映了这两种价值观。”希拉里在自传中写道,“我母亲基本上算是一个民主党人,不过,她在共和党人当道的帕克里奇并不声张。我父亲则是一个顽固的、自力更生的、保守的共和党人,并以此为荣。他在钱上非常小气。”在《亲历历史》中,希拉里将父亲坚定的共和党政治观点与他在花钱上的审慎联系起来,这一联系并非偶然。休·罗德姆坚信“现金为王”,他做业务时只收现金,绝不赊欠。他的凯迪拉克轿车也是用现金买的。跟许多在经济大萧条中长大的美国人一样,他不得不努力工作,害怕哪一天又要过穷苦的日子,他的节俭作风使他痛恨浪费,即使只是几分钱。“如果我们姐弟当中哪一个刷牙后忘记将牙膏盖盖好,父亲会把牙膏盖从卫生间窗户扔出去。”希拉里回忆说,“我们不得不出去,在屋子前面的灌木丛中寻找,即便天下着雪也要找。他就是用这种办法来提醒我们不要浪费东西。直到今天,我也会把没吃完的橄榄放回罐中,吃剩的奶酪再小也要包好,扔东西时总会感到有些内疚。”“休·罗德姆为人,说得好听些,非常固执。”希拉里说,“我们一家人都要听他讲他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激进分子、狡诈的商人和无耻的政客,这三者在他眼里最为鄙贱。”每天吃晚饭时,休·罗德姆会引导一家人就政治和体育进行比较激烈的争论。到l2岁时,希拉里已学会在许多问题上进行辩解,尽管她老早就意识到直接与父亲顶嘴没什么意思。“我也认识到,”她在自传中写道,“不能说因为你跟另一个人观点不同,你就不好。如果你相信什么,你最好准备好为它辩解。”在希拉里上初中时,她的第一位历史老师保罗。卡尔森对她影响很大。卡尔森身材魁伟,为人十分保守,他教授《文明史》,当讲到二战时,内容会变得鲜活生动,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常常是课堂上故事的主人公,他的画像挂在课堂正前方,向下注视着这些九年级学生。尽管希拉里现在坚持认为,她的政治观念会受到她父亲和母亲同样多的影响,但她早期的政治观念无疑受她父亲的影响更多。9岁到l2岁时的希拉里勇敢而又十分保守,拥护共和党。1960年秋,正值希拉里读八年级,当时她父亲支持副总统尼克松当总统。教她社会科学的老师凯文也支持尼克松。当然,希拉里也希望尼克松能成功当选。选举的第二天,凯文到学校后露出身上的淤伤给学生们看,说他在芝加哥的选区投票所因为质疑民主党籍监票员的行为被打。希拉里与她的朋友贝齐·埃布林义愤填膺。对希拉里而言,她老师遭打正好支持了她父亲的论点:芝加哥市市长理查德·戴利“发明的计票方法为肯尼迪赢得了总统宝座”。希拉里和贝齐对凯文老师的遭遇打抱不平,她们午饭时间到学校餐厅外面用投币电话向戴利市长的办公室投诉。选举日后的周六上午,这两个女学生在没有事先得到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去帮一个共和党团体核对选民名册与居住地址,以查看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希拉里坐车到南城一个贫民区,然后挨家挨户敲门询问。“这种做法勇敢又愚蠢。”希拉里回忆说,“我当时搅了不少人的清梦,他们或跌跌撞撞来开门,或咆哮着让我走开。我还走进一间酒吧,询问那些喝酒的男子是否认识名册上的人,这些人是否真的住在这里。”希拉里找到了投票作弊的明显证据:一块空地上登记了十多位选民。对这一发现,她很兴奋,巴不得早点告诉父亲她找到了戴利帮肯尼迪窃得总统宝座的证据。“当然,回到家告诉父亲我的所作所为后,他大为光火。没有大人带着就自己跑到市区已是犯了大错,更何况还孤身一人跑到南城,他为此狠狠地骂了我一顿。”希拉里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此外,他说,无论我们接不接受,肯尼迪已当定了总统。” 、1961年秋,也就是肯尼迪竞选成功一年后,一个人在希拉里生活中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她当时的政治观念。帕克里奇地区第一卫理公会来了一位26岁的青年指导牧师,名叫唐纳德·琼斯,他从德鲁大学神学院毕业,曾在美国海军服役4年。琼斯与该卫理公会前三任青年指导牧师十分不同,他身材高大,理着平头,开着一辆l959年的红色雪佛兰羚羊敞篷车。琼斯后来回忆说,开这个型号的车在当时会引来非议。从l961年9月开始,每周日与周四的晚上,琼斯在卫理公会青年团讲课,内容包括激进政治、诗歌、艺术史和反传统文化思潮,他将这称为“生活大学”。琼斯牧师的观点是,基督徒应“以行动实践信仰”,这包括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13岁时,希拉里与琼斯牧师他们一起去芝加哥南城参观一个社区。琼斯后来回忆说:“那次参观主要是让城内的贫苦孩子与市郊有钱人的孩子就一些他们以前并不知道的事情进行对话。”希拉里说,琼斯牧师帮她“调和了父亲对自力更生的强调和母亲对社会正义的关注”,但琼斯牧师的观点与教导使他与保罗·卡尔森在争夺青少年思想阵地的战斗中发生了正面冲突(卡尔森在听说学生们去过芝加哥南城后大怒)。希拉里努力保持中立,认真去听他们双方截然对立的观点,拒绝站在某人一边。她把自己与琼斯牧师的密切关系瞒着父亲,但却告诉了母亲。 “母亲很快发现琼斯牧师和她志趣相投。”希拉里回忆说。或许琼斯带给她们最重要的认识是,许多人过的生活比住在帕克里奇的希拉里和她的朋友们要差,美国人开始觉醒。“大家围坐在教堂地下室里交换意见,我了解到,虽然大家的生活环境相差甚远,但他们与我的相似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希拉里回忆说,“他们对南方民权运动了解得比我更清楚,我此前只是模糊地听说过罗萨·帕克斯与马丁-路德·金博士,这些讨论激发了我对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趣。”希拉里17岁时的一天,琼斯牧师宣布将带她们去音乐厅听金博士演讲,希拉里高兴坏了。不过,她一些朋友的父母却不准她们去听这类“煽风点火的言论”。那次演讲,到场人数超过l 000,希拉里被金和他的演讲迷住了。当时演讲的题目是《在革命中保持清醒》。“旧秩序在走向结束,新秩序正在来临。”金在演讲中说,“我们应该接受这个新秩序,学会在这个世界上与人友好共处,否则我们将一起消亡。”演讲结束后,琼斯牧师带着希拉里和她的朋友去见金。尽管接触过在当时看来有些偏激的思想,但希拉里基本上依然偏向于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琼斯对这种政治气候感到难以忍受,于是,在与卡尔森对峙两年后,他离开该卫理公会,自此一直在德鲁大学当教授。“我现在觉着唐纳德·琼斯和保罗·卡尔森当年的冲突较早地预示了美国过去40年间在文化、政治和宗教领域形成的断层。”希拉里多年后回忆道,“这两个人当年我都喜欢,没有觉得他们的观念截然对立,现在也不觉得。”如今她有意对当时两人的冲突轻描淡写,这揭示了希拉里内心的思想斗争:有时她会充当两个敌对者之间求同存异的协调者,有时她自己会发起进攻而使冲突升级。这些年来,琼斯与希拉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尽管希拉里的政治观点并不激进,但马丁·路德·金的那次演讲以及与她的见面触动了她的心灵。她渴望改变世界,首个目标是她所在的学校——南缅因高中。希拉里的一些同学觉得她为人冷淡,不过她的一些朋友却将之归因于她视力不佳。“她当时只能看到轮廓,除非离得很近,否则她辨认不出对方是谁。”希拉里的同学迈克·安德鲁斯回忆说,“许多人可能认为她不太热情,但我从没有这样认为。”1964年,希拉里决定竞选高三学生会主席。尽管希拉里当时已担任高二学生会副主席,但这一决定也称得上勇敢——在帕克里奇,女孩子一般不会竞选正职。与她一起竞选的有两个男生,其中一个男生(根据希拉里多年后的回忆)对她说:“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当选,那未免也太愚蠢了。”两个男生对希拉里个人的否定深深伤害了她。在面对5 000学生的竞选演讲中,希拉里的口才和姿态不仅给学生,也给许多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她母亲常说的,她比同龄人成熟,但这并没有为她争取到足够多的选票。希拉里的这次竞选以惨败告终。但她没有沉湎于自怜,而是走出失败的阴影,寻求新的挑战,包括担任学会生组织委员会的负责人。

后记

这是一本传记,一本由获得普利策奖的记者撰写的传记。它不是添枝加叶的报告文学,其中所述皆有事实依据——通过查看希拉里自传及有关官方记录、直接采访,或间接采访。作者立场基本公正,他们在后记中说:“希拉里的崛起是美国政坛上的一个传奇;她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几乎无可匹敌的坚韧和对丈夫及未来不变的信念。正如她丈夫所说,她象征着她这一代人身上的许多优良品质。但她从阿肯色到参议院的经历,却也表现出她那代人身上一些并不高尚的品质。”因此在有些章节,对希拉里的批评甚至多于赞扬。而这恰好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希拉里。阅读此书,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美国政治的内幕。希拉里宣称“为人民服务”,比如任第一夫人时提出全民医疗保障改革,任纽约州联邦参议员时竭力为该州争取利益。但一个社会中总有各种利益集团在博弈,要当选总统,在政治上如鱼得水,她必须照顾各方面的诉求。本书所述是建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对原文出处进行了查对,将原作尾注中有益于读者理解的内容适当添加到译文中。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原书中的一些细节错误。比如原文第十四章首句“After the Clintons returned from Africa in late April 1998”,据我们所查,克林顿夫妇是4月2日访问非洲后回国的,而非4月底。该章后面谈及克林顿1998年在白宫一年一度的祈祷早餐向公众道歉,而后提到独立检察官办公室于数小时后将《斯塔尔报告》等交给国会。事实上,祈祷早餐发生在9月11日,而提交《斯塔尔报告》发生在9月9日。原文第十五章提到“Chief Justice William H.Rehnquist emerge[d]at the Senate rostrum in a black robe with three gold braided bars stitched to his upper sleeves”,我们在网上检索到相关照片,发现此人黑袍两袖上方各缝着四条镶金黄穗带,而非三条。该章后面提到克林顿于1999年秋在白宫欢迎纽约扬基队,实际上这一天是6月10日,并非秋天。对这些细节错误,我们在翻译时进行了更正。该书后面几章提到一些可以网上检索到的视频。这些视频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翻译问题。比如原文提到“Schmidt,wearing a jacket but not a tie”,我们观看视频后发现这位Google首席执行官穿的jacket是休闲西装,而非夹克。再如,第十八章在谈“粉色代号”妇女会见希拉里时说“the group was prepared to give hera pink slip”。“pink slip”最常见的意思是“解雇通知书”,而“slip”还可以指“衬裙”。查看视频后我们才将其确定为“粉色衬裙”。本书叙述并非完全按时间前后顺序,它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在一事上集中多方观点,或佐证或反驳,显得枝节丛生,所涉人物、事情林林总总,最容易令读者犯糊涂的可能就是时间。比如国内媒体有时称克林顿连任五届阿肯色州州长,但该书中怎么会说他在1980年的连任竞选中失败?布什是何时就职总统的?他的第二任期是何时开始的?希拉里是何时就任参议员的?由于本书特别是后面几章,主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时间只是一个次要的线索,因此我们决定制作一个时间表,列出希拉里、克林顿的履历以及本书中其他大事(如“9‘11”袭击)发生的时间,以方便读者阅读(见附录)。翻译的乐趣之一是译者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翻译不断进行修改,这或许是杨自俭先生事隔多年后重译自己先前翻译过的《印度之行》的原因。在本书翻译过程中,遇到名人名句时我们总是先去查一下前人译文以为参考。比如麦克阿瑟将军国会告别演说结尾那句著名的“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网上译文为“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该译文乍一看不错,细读则知有很大问题。据近来风靡互联网的小说《鬼吹灯》的说法,不死的人只会变成僵尸;另外,人与“凋零”一词是不搭配的。我们认为,原文意义还包括三个单词“in people's memory”。如此该句可译为“老兵永远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他们只是慢慢褪色”。由于本书前半部分多处引用希拉里的自传,故我们在翻译时也部分参考了《亲历历史》的译文,在此向该书译者及出版社致以谢意。时间所限,译稿可能还有不少讹误,敬祈读者不吝指正。孙三军  周晓岩 2007年10月

编辑推荐

美国历史上从未有人拥有如此的经历:第一夫人、参议员,或许未来可能成为掌权美国的女人。对任何一位对希拉里充满好奇和偏见的人而言,《希望与野心:一个真实的希拉里》将向你展现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拉里毫不遮掩自己的政治梦想:竞选参议员,然后竞选总统,她的抱负比她丈夫的还要远大,说得更准确一些,克林顿的一些抱负也源于她……30多年前,克林顿与希拉里刚刚坠入爱河时,他们就制订了一个日后成为两人婚姻和政治关系基础的二十年计划:改革民主党,问鼎白宫。1992年,克林顿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然而,他们的梦想还要更进一步:克林顿当八年总统,然后希拉里再当八年。直到今天,他们这一大胆的约定才为世人所知。从来没有一位候选人受到人们如此长时间的关注,然而,人们对希拉里的了解却极其之少。几十年来,希拉里与克林顿以及他们身边的支持者都在讲述相同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希望与野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9条)

 
 

  •   本书依据大量采访和先前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带领读者途经韦尔斯利女子学院、阿肯色州和华盛顿首府,首度揭开了希拉里与克林顿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秘密约定的“20年计划”——改革民主党、问鼎白宫,描述了希拉里与哈贝尔、福斯特作为“罗斯三剑客”之间的恩怨纠葛,解释了希拉里与戈尔长达15年的剑拔弩张的白宫内战,展现了她与克休顿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探究了他们的婚姻在经过一系列政治上的胜利与克林顿性丑闻后延续至今的原因,首次解释了希拉里在伊拉克问题上颇具争议的立场,揭示了近来她与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的竞选内幕……美国历史上从未有人拥有如此的经历:第一夫人、参议员,或许未来可能成为掌权美国的女人。对任何一位对希拉里充满好奇和偏见的人而言,本书将向你展现一个真实的故事。
  •   从来没有一位候选人受到人们如此长时间的关注,然而,人们对希拉里的了解却极其之少。几十年来,希拉里与克林顿以及他们身边的支持者都在讲述相同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
  •   书还在家里 放假回家后才会看到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希拉里的人生经历 了解她作为一名女性是怎样驰骋美国政坛的 以及她的希望和野心到底是什么也希望感受到中美之间的国别差异还没读这本书 不知道翻译的怎么样 如果有希拉里自传就更好了
  •   喜欢希拉里,希拉里如果是我老婆,我就是美国总统!哈哈!
  •   呼风唤雨的女人,拥有怎样的野心?感受真实的希拉里。
  •   希拉里是有争议的女人,但她做到了无可争辩的成功~
  •   很好,了解希拉里成功之路,美国的社会制度等。
  •   本书从多方面介绍了希拉里,让人看到当初的那个小女孩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今天这个强势的女人。只是内容上还稍微单薄了
  •   这本书读起来很累,因为它能把你带入到那种境界,仿佛你就是希拉里身边的一个朋友,一直在看着她成长,各种艰辛、磨难和成就如在眼前。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要勇于拼搏、承担责任、珍视磨难,因为这些都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   不错,很客观、真实的评价了希拉里的一些政治活动,看完很有感触,名人也不是百分百满分的,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为了自己生活的目标,尽管面对很多关卡,仍然积极向前。
  •   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希拉里
  •   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希拉里,一个很强悍的
  •   一个真实的希拉里
  •   希拉里一个有魅力、有魄力的聪慧女人
  •   这本书让大家更加了解了希拉里这个 政治狂人
  •   很好的书。只是这是08的书了,那会希拉里还在竞选,感觉过时了,没有讲述她担任国务卿以后的事。不过还是值得一读!
  •   不过觉得希拉里是位传奇女性
  •   的确写得比较客观,第一次走进希拉里,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   希拉里传奇,可以从书中一窥
  •   感觉希拉里很不错,所以就看了传记.比较喜欢看任务传记啦,感觉还好
  •   写出了不一样的希拉里
  •   在看希拉里传,装帧很好,书页可以完全打开,读起来很方便。内容精彩,印刷质量也好。推荐!
  •   强悍的希拉里,值得阅读!
  •   认识希拉里,从这里开始
  •   是竞选总统之前的一本书,有点早儿
  •   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有着强烈政治欲望的女人走过的路.强!!!
  •   牛的人物!真正代表美国!
  •   她为民主奔走呼喊,还是值得敬佩的美国开国以来的女子。书的质量也不错。
  •   一个猛人,希望多了解一下
  •   令人振奋,发人深思,做一个成功的女人值得一读
  •   作为一个女人能够像她一样活着。是一种出色的成功。
  •   女人都若如是,天下亡矣
  •   真实描述了女强人的一生,对我的启发很大,足够强大才有发言权
  •   看看成功人的经历,很长知识。
  •   确实是不一般的女人,中国的环境造就不出这样的人
  •   很励志啊,同样是女人,为啥她的成功就能博得大家的赞许呢,前几天老希下岗了,可谓功成名就……
  •   不管何时,看到她都有一种崇拜感,这本书,让我对她的了解更深一层,或者说,当你真正用心去感受这个女强人的悲喜,你会更坚定对她的感觉。
  •   她的书值得看,能发现真实的魅力
  •   写得很真实,对她很感兴趣
  •   天生为政坛而生的强大的女人!
  •   自己喜欢传记,买了就是想学习一下人家成功人士。。。。。。。。。。。。。。。。。。。
  •   了解一下也不错,特价书很值
  •   N多年以前买了她丈夫的传记 现在买她的传记 也算一对不凡的夫妻在我书柜里的团聚吧 伟人总有高贵的品格照耀着我们 希望自己的品格也闪闪发光
  •   很棒,赞一个
  •   一个老外写的,叙述很直白,值得一看!
  •   刚刚收到,活动买的,大体翻了翻,应该很好
  •   這本書挺好的,第一就是價格合適,第二是內容很吸引人,還有書質不錯…
  •   暑假看,打折的时侯买的
  •   最初的梦想,坚持 莫忘。
  •   书很好,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女强人。
  •   还没看完,。现在看着真的很不错
  •   还没看呢~不过书从外观来看还是让人很有欲望去读的~
  •   还未细读。很厚重,看起来资料详实。
  •   找个时间 好好看看
  •   还没读 到手后挺厚的书 这是没想到的
  •   评论很客观,文笔具有生动性
  •   很满意,书的质量不错,很厚一本,值得女性看的一本书
  •   看了这本书 觉得名人也不是很容易啊
  •   没想到能以这么便宜的价钱(19折)买到这本书。物超所值!
  •   还没看,期望是很好的书
  •   不错的书籍,大伙可以看看
  •   凑单为免运费,还没看,看版面还可以
  •   期待下一次还有这么好的活动,等待啦!
  •   我看不下去,但是我给五分,便宜
  •   没有塑封,但是也并无损伤,不错,比较超值。
  •   没看了,看着外表不错
  •   印刷质量不错,书的内容也可以
  •   不错,快递很快,书质量也很好的。
  •   还没看,但是书的做工不错
  •   还没看 ,但是会认真地看完。值得收藏的书
  •   很好,值得一读,学习!
  •   书很好,物超所值,描写的很好。
  •   发货不算很快,但是书很好
  •   刚看了一半,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   不错的书,老外写的传记和中国人给老外写的传记风格不一样
  •   书不错,应该是正版。名人传记,多看一些,会有收益的。
  •   连接政客名人们的生活及生活态度。
  •   还没看完···
  •   书质量挺好的,物流也挺快的,关键就是价格便宜
  •   书的质量不错,支持当当!
  •   一代女杰,书写得也不错。
  •   还没看不过看上去应该不错
  •   还没有看,看着就是正版
  •   真的挺好看的,极力推荐哦
  •   挺好的,主要是自己喜欢,物有所值~!!!
  •   还没看,不过很喜欢这本书
  •   在公司读的,很受启发
  •   还没有读,应该不错!
  •   还没看,不过感觉应该还行
  •   特价买的非常好
  •   很好的书,妈妈很喜欢
  •   今儿慢慢读读。
  •   值的敬仰的女性
  •   觉得还不错特别是对希拉里描述的比较全面!!!
  •   希拉里得罪作者了。不建议购买。
  •   虽然丈夫出轨,虽然是政治婚姻,但是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属品,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方式。男人可以执着于事业,女人也一样可以再事业和婚姻中寻找平衡
  •   还没读,但书的质量很一般
  •   内容还是不错的,值得一买
  •   送货速度快,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最真实的希拉里,但封皮有点破损,这是唯一美中不足。。
  •   不喜欢个人的传记,觉得在纸上看一个人的一生太无趣,买这本书纯属冲动,就是想看看这个女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在政治里翻云覆雨,书真的不错,不过翻译过来的毕竟有缺点,还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