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的中国人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信  作者:老多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历史学家写的,基本都是英雄的历史——像秦始皇、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还有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历史学家对各种史料进行考证和研究以后证明,历史主要就是写这些英雄的。    不过老多认为,创造历史的不仅仅是这些英雄,还有很多称不上英雄、我们也许还不太熟悉甚至是默默无闻的人。这些人带给我们后代的一切,不但不比前面说的那些英雄少,而且可能要多很多。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就不会享受到今天幸福的生活。这些人是谁呢?他们创造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直到今天还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便利。他们也许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甚至是地位卑微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草民。他们就是——贪玩的中国人。    写这本书的起因是由于之前写了《贪玩的人类》。    写《贪玩的人类》,老多是用一种比较谐谑和通俗的语言,叙述了一下西方的科学史。之所以那样来写,一方面老多非史学家,写历史老多没有资格;同时老多感到,科学在很多人的心里仍然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遥不可及,这是很悲哀的事情。老多认为科学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也可以玩的,这一点从科学史中就完全可以看出。老多觉得有责任把这些告诉大家,所以老多把历史上为科学做出过一个个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用玩家的方式演绎了一遍,目的就是希望让大家了解,这些曾经的科学巨人,其实也和我们一样是普普通通的人。只要大家有足够的好奇心,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那么就如孟子所云:“人皆可以为尧舜”。    《贪玩的人类》出版以后褒贬不一。一些网友在网上的留言让老多十分感动,但有一些网友的评语又让老多陷入沉思,比如有一位网友这样说:“我天朝的神威呢?”老多十分敬佩这位网友。确实,科学巨匠不仅仅外国有,我们中国也有!于是就有了如今这本书——《贪玩的中国人》。    这本书仍然用“贪玩”这个噱头。老多把科学研究称为玩,这肯定是非正统的,甚至带点玩世不恭的味道。但老多说的玩,不是玩麻将、老虎机或者在网吧玩到晕倒的那种玩,老多说的玩是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好奇而去做的一系列事情。最近有一本书《玩出好人生》,是美国人布朗写的。他认为,“玩,是一种天性,是一种能力,会玩的孩子是好孩子,会干不如会玩”。科学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出于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去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和老多以及布朗说的玩是一样的。    可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老多发现,古代中国人和老外玩得不太一样。中国人也曾经非常贪玩,也很会玩,比如古代中国的丝织品、刺绣、瓷器、玉器、青铜器以及各种美妙的艺术品,玩法之精湛是全世界无与伦比的。不过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差别就有点大了。在科学这条道路上,中国人和西方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科学上,贪玩的中国人比西方人要艰难得多,因为这些贪玩的人得不到大家的赞赏,玩出来的玩意儿不受朝廷的重视,也不受知识分子的重视。中国古代虽然有过许许多多伟大的科学和技术发明,但由于没人尊重这些玩家,以致是谁玩出来的都不知道;即使有些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些人也不过是一些地位卑微、被人看不起的小人物,包括我们常说的四大发明在内。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在这个制度下的文化、教育体系,是不尊重这些贪玩的中国人的,所谓的大家中至今也很少能够看到这些贪玩的中国人。但老多认为这些并不影响中国有很多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贪玩的人。只要认真去读中国历史,你就会看到那些贪玩的中国人曾经,而且直到今天是那样的富有创造精神,那样的伟大。全世界都不会忘记,。中国曾经带给世界的四大发明。  这本书怎么写,开始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想法,当然时间顺序肯定是需要的。可是单凭时间,很可能又让我们进入到那个中华文明美妙的历史长河之中,并且会因拥有那段历史而骄傲得不知天高地厚,这不是老多想要的。中国确实拥有过举世瞩目的伟大文明,古代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曾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过非常重大的贡献。但是,如果从15世纪开始的近代科学角度去审视我们那过去的几百年,就会有很多让我们感到十分遗憾和不爽的地方,也就是所谓李约瑟难题所说的,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产生在中国。老多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对中国以及自己祖国的一切都充满了深深的爱。如同台湾的一位作家墨人所云:“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一个所谓高级知识分子,轻视自己的文学艺术,向洋人认同,拥洋人以自重,还有什么比这种否定自己皈依别人吏幼稚更可耻的事?”@老多不想做也不会去做那个可耻的人。    对于过去的荣耀我们应该,也必须赞扬和歌颂。可只是赞扬和歌颂就是爱国吗?    回顾整个人类历史,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往往就是在对过去的扬弃中得到动力的。比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并非把欧洲拉回到古希腊那个美妙的时代,而是对古希腊文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扬弃。而我们的过去是不是也有一些值得批判的地方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一种批判的硇艮界去审视一下我们的历史呢?所以老多认为,这本书无论怎么写都不能只是回顾历史,去捡回那些令人骄傲的往事。一因为世界在往前走,回头看的目的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老多不希望躺在历史这个巨人的怀里睡大觉,老多希望能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往上攀登。老多希望用批判的态度去看待那已经过去的几千年。批判不是否定,而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此时此刻的中国,需要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过去,同时要借用世界上其他人的眼睛去看。正像北京大学刘东教授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序言里说的:“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逃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因此在《贪玩的中国人》这本书里大家会看到很多中国与西方在同一时代的比较,比如14世纪到16世纪,我们的大明朝与西方的文艺复兴。通过这些比较我们会发现,在同一时代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做什么,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也可以更清晰、更理智地回顾和认识我们自己的历史。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老多时常陷入深深的思考,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回望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此老多几经易稿,最近看到钱穆先生的一句话:“作者窃不自揆,常望能就新时代之需要,探讨旧历史之真相,期能对当前国内一切问题,有一本源的追溯,与较切情实之考查。”①这是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的序言里说的。那就让我们重温那段千年的历史,较切实地考察一下我们那段光辉而又艰难的科学之路吧!    在此老多要感谢一些专家。首先要感谢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关于《尚书》和《易经》的耐心指导。另外两个不是科班出身的专家的指导,也为老多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在这里必须要感谢他们。第一个要感谢的是刘宁小朋友,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天文爱好者,他从未进入过任何与天文有关的学校学习过,是一个纯粹的玩家。但是小刘在天体物理学、古代天文学以及那些艰深的数学推理运算方面的造诣,让老多崇敬有加,并拜他为师。小刘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和现代天文学知识方面给予老多的帮助,让这本书增添了非常有益和有趣的成分。第二个要感谢的是我的好朋友张燕生先生,他应该说是一位古典音乐发烧友,也是玩家一个。他对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有着丰富的知识,他以极大的耐心,对从巴洛克时代开始的人类音乐发展历程进行了非常专业的梳理,让老多受益匪浅,在此,由衷地向他表示感谢。此外还有很多朋友,比如中央音乐学院汪朴教授、姜韬先生、边冬子先生、梁鉴先生、肖坤冰博士,还有一位“南京大萝卜”晓杨小朋友,他们在老多写作过程中为老多提出的许多非常及时的好建议,让老多感激涕零。    和老多写的《贪玩的人类》一样,这本书不是什么中国科学技术史,也不具有多少资料价值。另外书中还有一些与科学没有直接关系的章节,写这些章节的目的是为能够更清晰地梳理出我们过去的一些成就和缺憾。这本书里老多多次引用了著名学者的段落,老多不是史学家,更不是科学家,老多乃纯粹的草民一个,因此引经据典必不可少,请看官原谅老多的无知和浅薄。

内容概要

由老多编著的《贪玩的中国人:玩出创造世界的智慧》是一部秦皇汉武之外的中国史,讲述一部贪玩的中国人构成的另类中国故事。真正的中国历史正是由一群对生活充满了好奇的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人类的好奇心和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知识积累,而这种积累,也就是不断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玩”。古老中国的那些奇人、奇书、奇事构成了一个灵动、有趣、鲜活、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在他有趣的讲述背后,在这部“玩”出来的历史里,对于中西科技的差距、中国文化的反思,那些传承自父辈、深入骨髓、欲说还休的追思引人思索。也许,《贪玩的中国人:玩出创造世界的智慧》能帮助你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简介

顽童老多,人称装嫩老爷爷,生于科学世家,是长在中关村科学大院里的“老克拉”。玩心不改,永远怀揣好奇。认为:人生是一次未带旅途的旅行坚信:历史是一群贪玩的人的创造年龄:跟他在旅途的时间一样长其玩心大发后的作品《贪玩的人类》列入2010年文津图书奖推荐书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将目光锁定在中国,继续挖掘贪玩的中国人创造的历史。他践行自己“玩”的人生哲学,他践行自己“玩”的人生哲学,可谓我们这个时代,压力颇大社会人的精神偶像。

书籍目录

前言
引子
李约瑟难题
不同的河沟子 不同的玩法
考据训诂与脑筋急转弯
柴米油盐就是生产力
西方的玩家时代
中国的蒙昧阶段
踏上追星新旅程
第一章 与星星们的美好相遇
不受人待见的边缘玩家
6000年前墓地中突现神秘天象图
漆木箱子上又见二十八星宿
与彗星与行星不期而遇
揭开头顶上星星的秘密
同一片星空,不同的际遇
第二章 墨子的科学思维与小孔成像
一个传奇绽放的年代
与孔夫子作对的墨子
通吃自然科学、哲学、逻辑学的木匠
远离科学之路:中国人笨吗
第三章 浩淼书海,听海哭的声音
最早的两本古书
那些流传下来的古籍
消失的创新精神
换个思路看往圣先贤
洋老外与中国小三的碰撞
在突破中挣回面子
第四章 几个玩家和几本奇书的故事
想做玩家吗
玄幻《山海经》
兼收并蓄的《淮南子》
非主流的《论衡》
第五章 淹没在历史的尘埃
指南车和霹雳炮
玩家,总不为人知晓
布衣和太监
难寻作者的《黄帝内经》
《九章算术》:谁留下的宝典
《齐民要术》:别问我是谁
第六章 献给世界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在西方
培根在装傻吗
最早玩出来四大发明的中国人
求同与发散,创造与创新
第七章 鼎盛时代的玩家
一段绚烂的中国历史
佛家与科技的因缘
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最高峰
《梦溪笔谈》:沈括的夕阳红
第八章 玩礼乐的中国人
歌舞升平才称得上太平盛世
从礼乐到礼崩乐坏
中西玩家不同的玩法
音乐中开启的一扇门
第九章 外来的和尚难念经
蒙古帝国的征伐与西方的理性回归
第一个想到中国的传教士
传教士和他们带来的礼物
命运是一条沉浮中的小船
敲响黎明前的晨钟
第十章 谁知道那天上的秘密
古老天学,解密皇帝家的事
星星是老天爷的指示
甘德、石申的星经
浑天说与盖地说
天文仪器与罕见的天文现象
无缘现代意义的天文学
第十一章 学着拿几何当游戏
骄傲的大明朝,骄傲的大玩家
传统儒生变身海派玩家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翻译、数学、农学,样样都玩
第十二章 中国山寨第一人
奇技淫巧满天跑
和福寿膏有关的战争
多事之秋内忧难除
轰轰烈烈学习洋务
挑战曾经的主子
解决问题不能靠技术控
第十三章 中国没有死
山寨西夷以自强
耶鲁大学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回国是为了强国
留美幼童,希望的种子
因为你们而大步向前
她终将醒来

章节摘录

引子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曾经是真正的巨人、牛人。但是从400多年前开始,一帮西方的玩家玩出了科学。玩出科学的为什么不是咱们中国人呢?我们比西方人怂?完全不是,原因可能就是我们的知识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忘了抬起头去看世界,和这个美妙的世界一起玩。中国要成为科学的巨人,那就从现在开始玩吧!李约瑟难题1918年陈独秀先生高喊:“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中国!”如今将近100年的时间过去了,无论德先生如何,赛先生在中国肯定已经是家喻户晓。而且没了这位赛先生似乎还不成了,谁也不想再回到没有赛先生的时代。赛先生,也就是科学。他可以让嫦娥二号围着月亮拍照片,我们身边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他。比如从北京去趟天津,哪怕是更近一点的地方廊坊,谁也不会想起带上点盘缠,烙上两斤糖饼,骑着毛驴去了,因为就算是骑最烂的自行车,那也离不开科学。那些被大家追捧,把狗仔队累得半死的影视明星们,没有科学他们也别想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如今科学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主流,没有科学是无法想象的。可是,一个大教授提起科学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时,人们只能眼巴巴地瞅着神气活现的教授嘴里说出来的答案,估计全都是姓哥(白尼)的,姓伽(利略)的,或者姓牛(顿)的,总之是一大堆外国姓氏外国名字,怎么就没有一个姓张姓王的中国人呢?这也许就是所谓“李约瑟难题”里说的: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对李约瑟这个难题,人们的看法也不尽一致。有些人可能会嘴一撇,脑袋仰得高高的,对此难题嗤之以鼻,理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科学算什么?有些人则很可能会眼泪汪汪地讲出一段段悲伤的往事,听了以后马上会让人鼻子发酸。他们把这满腔怒火都发泄在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之上,视封建文化于不齿。不过有人和前面两种都不一样,他们觉得过去的事情既然已经过去,那就让它过去吧,不必纠缠,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就开始玩,那今后的世界不一定谁比谁强呢!只要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那就看看到底谁玩得更好,玩得更牛,因为科学就是被一群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人玩出来的。李约瑟凭什么提出这么个大难题,把咱们的历史学家累得差点吐血?原来他还说了下面一段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在古代和中古代,中国人对于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发展,究竟作出了什么贡献?虽然自从耶稣会传教士在17世纪初叶来到北京以后,中国的科学就已经逐步融化在现代科学的大熔炉之中,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问:中国人在这以后的各个时期里有些什么贡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①这里老李的意思是,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是全世界最牛的,可就是因为“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以致后来能让嫦娥二号围着月亮拍照片的科学理论没出现在中国。李约瑟说得没错,科学从孕育到出生,中国人是有过非常伟大的贡献的,尤其是在古老的时代,因为那时候科学就是一群满怀好奇心的人在玩,中国外国都一样。中国古代的圣贤们也曾经有过许多非常惊人的理论和伟大的发现,而且他们的那些学问至今还在被我们研读甚至追捧。但为什么李约瑟先生要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呢?难道中国那些圣贤的伟大理论和科学一点关系都没有?不同的河沟子,不同的玩法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回过头去找,回多久?回到几千年前。这时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文明史几乎都是从几条河沟子旁边开始的: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恒河、黄河。欧洲人玩的科学主要是来自前面的三条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也就是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家的古希腊人泰勒斯,就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游历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在那里得到几何、代数还有天文等等真传,回到老家米利都玩出了理性思维,才可能有后来的科学。生活在另外两条河边的人当年在干啥?他们也在玩,现在通行世界的所谓阿拉伯数字就是来自印度,而中国人玩出来的印刷术、造纸术等,也为后来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那中国和西方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停在经验的阶段呢?是因为中国人笨吗?不是的,是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玩的不一样。啥叫玩的不一样呢?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或者叫文化人儿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治国、平天下,为了能治国、平天下就必须玩修身、齐家。怎么才能修身齐家呢?修身齐家不用剪子不用刀,而是要面壁十年,苦读先贤的经典,还有修习诗文书法。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人儿就必须忘掉身边的世界,即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有一件事是他们最爱干的,那就是坐在书堆里玩“考据训诂”,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儿的心里,对古代圣贤的各种训诫或者玄妙理论作考据训诂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为此他们愿意贡献整个人生。考据训诂与脑筋急转弯啥叫“考据训诂”呢?那是中国古代大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开发出的一种学问—训诂学。什么叫训诂学呢?训诂学古时也叫做“汉学”或者“小学”,其实是一种治学的方法,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明白。根据作者的理解,训诂学从表面上看,就是研究古代圣贤们说的话里使用词语的真实意义,以及这些词语的渊源典故,圣贤用词如何之精妙等。比如明朝的大儒李贽对孔夫子《论语》里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解读:“倒‘鲜矣’二字在‘仁’上,便令人骨悚。圣人文字真能醒醉觉梦。”①李贽认为孔夫子把“鲜矣”二字放在“仁”字之前,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意思是孔夫子的话太有分量了,简直可以让喝醉了的人突然惊醒,正在做梦的人从床上蹦起来。语言是随着时代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古代圣贤说的话里所用之辞,现代未必还是原来的意思。为此大家想尽办法,从各种书籍里找来旁证,考证这个字或词在圣贤时代是什么意思,来自哪个渊源典故,以证实圣贤说话的当代意义。成百上千年前古代圣贤们说的话,不训诂一下肯定不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于是,2000年多年来考据训诂成了大多数学者宁愿花上一辈子时间去玩、去研究的大学问、大课题。古代掌握大量这些知识的大儒、大学士们解释和考证圣贤写某个字的渊源,可以查遍万卷古籍,洋洋洒洒地写上一篇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集注》或者《释要》。但是,对于圣贤为什么要写这些字,在写这些字之前或者之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在想什么—也就是他们对看到并描述的这些事情,背后所呈现出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却没有多少研究。比如孔子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要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李贽没有解释。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看来,圣人说的话就是真理,一字值千金,除了他们使用过的那些玄妙词语值得推敲研究加以注释,并牢牢地背诵下来以外,他们的思想和思维方法是不必作任何解释和考证的。考据训诂作为一种治学的方法如此重要,那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里爬出来的洋人是不是也玩考据训诂呢?古希腊也出现过很多伟大的圣贤,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后代的学者们研读这些伟大圣贤的著作肯定也需要作大量的考据训诂,否则先贤们几百上千年前说的啥根本搞不清楚。13世纪以前,在欧洲也曾经有过非常漫长的一段时光,大家对圣贤也都充满了敬畏,不敢有半点怀疑和怠慢。所以在13世纪以前,外国人和我们一样也在玩考据训诂。不过,到了14、15世纪,情况开始变化了,有个叫哥白尼的人来了。哥白尼比前面说的李贽大54岁,两人生活的时代接近,中国正处于大明朝,按岁数哥白尼是李贽爷爷辈的人。哥白尼没李贽学问大,只不过是个传教士,可他喜欢看星星,成天拿着一本《天文学大成》考据训诂。这本书是1000多年前古希腊一个圣贤级人物托勒密写的。《天文学大成》说的就是天上星星的事情,哥白尼除了拿着书考据训诂,夜里他还自己跑到阳台上去看星星,想用自己的观察对托勒密的说法有更清楚的认识。不过这一看出事了,他怎么看怎么觉得托勒密是搞错了,托勒密被哥白尼考据训诂出毛病来了。哥白尼突然发现,原来圣人的文字不是都能“醒醉觉梦”的。哥白尼写了一本书《天体运行论》,在书里他这样说:“托勒密利用400多年的观测,把天文学发展到几乎完美的境地,就惊人的技巧和勤奋来说,托勒密远远超过他人。可是,我们察觉到,还有非常多的事实与他的体系得出的结论不相符,另外还发现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运动……”①哥白尼在对托勒密这个大圣贤考据训诂的基础上玩了一个脑筋急转弯,啥是脑筋急转弯?那就是批判的态度。批判不是否定圣贤,拿圣贤不当干粮了,而是在圣贤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所以哥白尼从托勒密的“地心说”玩出一个“日心说”。李约瑟老爷爷说的科学也就从哥白尼玩的脑筋急转弯中产生了。原来考据训诂加上脑筋急转弯,以批判的态度去训诂古代圣贤就可以玩出新东西。还有一个例子,中国的大儒和大学士们都很喜欢研究《易经》,中国解释《易经》的书很多。不过大家研究《易经》,往往是因为对阴阳八卦,和所谓“元亨利贞”这些字里包含的伦理德行或者玄妙的哲学意义充满了兴趣。2000年来,对这四个字所代表的道德意义所作的考据训诂,可以集成一大堆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可2000多年来却没有人对《易经》的八卦中所包含的数学意义发生兴趣。在如此久远的时代,古人是怎么理解二进制这个数学问题的,中国没有人从数理的角度去考据训诂,17世纪却被一个德国佬莱布尼茨发现了。我们的学者没有玩脑筋急转弯,结果新东西被玩急转弯的老外给发现了。柴米油盐就是生产力那李约瑟说的,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又都是啥呢?他说的就是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也就是属于生产力的,关于柴米油盐的那些玩意儿,因为科学就是生产力。可这些事偏偏不是中国做学问的文化人儿玩出来的,因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是不在意这些柴米油盐问题的,他们基本是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所以那些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来的,关系柴米油盐的科学技术都是满手老茧的穷酸匠人玩出来的。这些满手老茧的匠人也许连字都不认识几个,读书人又看不起他们,所以他们虽然玩出了许多很牛的技术发明,比如让我们很骄傲的四大发明,可因为他们不识几个字,没有能力从他们的发明中发现科学规律。结果就是老李说的中国的科技“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和“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了。说来说去,大家都是从古代的圣贤那里找东西玩,中国外国都一样。只不过中国的考据训诂一直没变,玩的套路几千年如一日,洋人从14、15世纪玩出一个脑筋急转弯,也就是用批判的态度去研究圣贤的说法。结果,我们没走出经验的层面,老外玩出了现在的所谓科学理论。不过这种学究式的治学态度也不是中国人的独创,中世纪的欧洲也和中国差不多,学者们对圣人的思想也是不可以有半点怀疑的。这一点从历史书上就可以得到印证。不管是看世界通史还是中国通史,仔细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西方和中国都经历了差不多的历史阶段,从科学的角度可以分为:远古阶段、启蒙阶段(历史书上叫奴隶社会)、蒙昧阶段(这时候历史书上欧洲可能叫中世纪,中国统统叫封建社会)、科学发展阶段(中国叫近代),一直到现代。西方的玩家时代西方人从启蒙阶段开始,接受了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启发,玩起了科学,也冒出来好多像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圣贤。不过他们玩到公元5世纪左右就歇了,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公元5世纪左右,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逐渐进入了蒙昧阶段(中世纪),啥科学理论,统统不让玩了!为什么不让玩呢?因为那时候欧洲被教皇管着,教皇拿着《圣经》告诉大家,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这是唯一的真理!做学问可以,那就要按照一套所谓经院哲学,老老实实地对《圣经》和圣贤们的学问考据训诂,没事别瞎琢磨。教皇不让大伙玩了,不但不让玩,谁要是胆敢违背上帝和圣贤们的教导,那肯定是抓进大牢,然后还可能锁在柱子上一把火给活活烧死。伽利略上大学的时候,就曾经因为对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提出疑问,被老师赶出了教室。欧洲尽管受到教皇严格的控制,但经院哲学中却多少埋藏下一些古希腊理性思维的种子。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从13世纪开始,古希腊理性思维的种子像干枯了千年的莲子,渐渐苏醒了,一场被称为文艺复兴的运动在欧洲悄然萌芽。文艺复兴不是把上帝赶走了,上帝仍然是所有欧洲人心中不可亵渎的精神支柱。不过那时的玩家们发现,上帝不是唯一的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还包括我们自己。像哥白尼这样的玩家们,拿着《圣经》或者圣贤们的书除了考据训诂以外,还加上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圣贤们的真理被这些玩家们来了一个一个的脑筋急转弯。不过一开始,这些玩家们并不受欢迎,他们都被看成异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经病,不仅如此,赞成哥白尼观点的布鲁诺,还被教皇扔到火堆里给活活烧死了。是新知识的迅速传播帮助了玩家,他们的思想很快传遍整个欧洲,逐渐被大众了解和接受。文艺复兴时期新知识的迅速传播是要好好感谢中国玩家的,那时来自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传播这些玩家的思想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昂贵的羊皮卷被廉价的纸质书籍代替,知识如潮水般涌入欧洲的各个角落。于是,出现了一个个把我们带进科学的玩家。从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直到牛顿,从此欧洲逐渐走出蒙昧,奔向科学发展阶段,成为现代主流文化的科学也从此走向了全世界,直到今天。中国的蒙昧阶段中国的情况如何呢?在启蒙阶段中国人也和欧洲人一样,由于对大自然无限的好奇,中国的玩家,包括我们的伊尹、墨子、荀子等人,他们也玩出了很多令人叫绝的学问和技术发明,玩的比当时的古希腊、古罗马一点都不逊色。而且那时的中国不仅仅有包罗万象的技术,也有深奥的哲学。春秋战国时期冒出来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和古希腊的哲学家一样在互相争辩着各自对宇宙和这个世界的看法。接着,中国也进入了蒙昧阶段(就是历史书上的封建社会)。这个阶段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到汉朝的大皇帝汉武帝一声令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也和欧洲一样不让玩了,诸子百家只剩下一个儒家,其他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然后销声匿迹。中国的蒙昧阶段不是为宗教的神学统治,而是被所谓封建文化统治着。中国的封建文化和欧洲的神学一样不容易对付,欧洲人脑袋顶上有一个上帝,中国人脑袋上虽然没有上帝,但花样更多,什么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封建伦理一大堆的道道和规矩,比现在国际大公司IBM或者西门子的管理条例还多。那时候的中国人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另一个就是不必认识一个大字,老老实实地当农民,没事别去瞎琢磨,瞎玩。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人儿们中的部分人开始玩起了考据训诂,宋朝以后一直到明清时代,又有人玩出了宋明理学。这也没啥不好,可中国的文化人儿“两耳不闻窗外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个个小手粉嫩粉嫩的,无缚鸡之力。但是,李约瑟先生说的,玩出具有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的时代,也是在这个时代,只不过玩出那些科学知识的不是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儿,而是一个个两手长满老茧的粗人。有一天,洋人的上帝突然想起了中国。16世纪,大明朝的万历年间,几个洋人从广东爬上中国的海岸,他们来干啥?他们想把西洋人崇拜的上帝介绍给中国人。不过洋人在传教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把那时候欧洲人正在玩的科学也给带进来了。这就是被后来许多学者称为“西学东渐”或者“走出中世纪”的时代。洋人的玩意儿马上引起好多中国玩家的兴趣,这其中有徐光启、王徵等等。北京大栅栏的书摊上也出现了《几何原本》、《火攻挚要》、《远镜说》、《仪象志》、《穷理说》、《远西奇器图说》等等专门介绍数学、西洋火器、光学、力学和机械等当时科学技术知识的书。那时候,哥白尼先生刚刚去世,伽利略、开普勒等大玩家大科学家正玩得起劲儿,牛顿还没有出生,按说科学在中国和外国几乎是同步出现,在大明朝还没被努尔哈赤的八旗子弟拿下的时候,科学的曙光就要照耀中国了。可黎明的曙光跑到哪里去了呢?那时中国的文化人儿还在玩考据训诂,还没人去琢磨脑筋急转弯,而宋明理学又用考据训诂把儒家的学问玩到了更加玄妙的境界。方以智是明末清初一位很有学问的大学者,他写了一本书《物理小识》,算是当时最有科学味道的一本书了。方老先生在书中对物质和运动的解释是:“一切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还有“星、月皆水体,水能摄物,故星、月摄日于体中而生光焉”①。而方以智写这些十分幼稚的科学理论的时候,开普勒已经计算出行星运行的椭圆形规律,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就算方以智在科学上不成熟,还比较幼稚,继续玩下去不就成熟了,不幼稚了?可还是没人玩。不光没人玩,皇帝老子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洋人算啥,那时的中国人把外国人全都看做不值一提的蛮夷之人。皇帝就知道苏州杭州还有承德的避暑山庄好玩,从来也不出国旅游。西方人送来的什么望远镜、自鸣钟和越南人送来的猴子、狒狒、大象一样,都是糊弄妇人高兴的奇技淫巧。可是,没想到1840年出事儿了,人家几千个英国佬凭着几杆洋枪,把大清朝几十万八旗子弟给打得落花流水。这下皇帝老子醒过梦来了,原来外国人的奇技淫巧如此厉害,于是第二次西学东渐来了,洋务运动兴起(“洋务”开始叫做“夷务”)。不过洋务运动不是让谁开始玩科学,而是想赶快学点西方的技术,然后好对付西方人。所谓的“以夷制夷”,并不是真的喜欢科学,想用科学的方法治理国家了。正如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传》里评论李鸿章所创洋务运动时说的那样:“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②什么意思呢?就是李鸿章觉得洋务运动的任务就是只要把外国“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也就是外国洋枪洋炮的制造方法学会,洋务运动就圆满完成了。原因是“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也就是咱们中国的政教文物风俗是最牛的,根本不必作任何改变。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之梦彻底破碎了。踏上追星新旅程进入20世纪,中国终于开始了复兴,那就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陈独秀说的赛先生潇洒进入中国。女人解放小脚、男人剪辫子;兴学堂、废科举,科学在中国开始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前半叶是中国的玩家们和科学迅速成长的时代,各路玩家开始大显身手,我们现在说的科学家的许多伟大前辈,都是出于那个时代。可没想到的是,好景不长,接二连三的战争:军阀混战、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火硝烟逐渐蔓延开来,一时间闹得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玩家们只顾仓皇逃命,哪里还有心情和时间去玩科学。在20世纪50年代即将来临的前一年,1949年的10月1日,随着礼炮声的轰鸣,中国人终于从战火硝烟里钻出来,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玩家们再见曙光,北大、清华又传出琅琅读书声,一个和古希腊的“缪塞昂”有一拼的“中关村”也在北京西郊建立起来。在后来一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玩家们,几乎是从无到有,把各个科学领域的基础建立并发展了起来。现在我们大家可以享受互联网、高清电视带来的愉悦;我们的科学家拥有高能粒子对撞机,培养出高产的水稻品种;我们的国家拥有长征火箭、嫦娥2号探月飞船—这一切都是要感谢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中,那些辛勤的、忘我的、贪玩的玩家们,没有他们,我们不会享受到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他们把中国如今的科学大厦从无到有地建立了起来。在这些玩家里,不仅仅有钱学森、李四光,还有许多许多无名的玩家。今天当我们为中国那些骄人的成就而欢呼雀跃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把中国带进科学的那些人,因为是他们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开创了中国各个领域的现代科学,他们是带领我们走在这条艰难路途上,迎接科学曙光的人。这些曾经默默无闻、忘我工作的前辈们、玩家们,就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星,照亮了我们今天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我们应该深深缅怀这些可敬可爱的玩家们,也许他们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要学习的明星。今天科学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科学不但像探索黑洞、寻找外星生命、高能物理或者LHC(欧洲强子对撞机)那样是深奥的、神奇的、宏伟的事业,她又如同一个不厌其烦的阿姨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洗衣机、电视、互联网还有将会出现的物联网,这些日常的科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如今很多所谓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技术还不属于中国,大家甚至还觉得科学就是来自西方。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作为science的科学确实来自西方,但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在science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中国人曾经作出过非常重大的贡献。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直到1949年以后,那些可敬可爱的玩家们,在那些特殊时期,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生命,穷极一生从无到有为我们建立并留下的科学大厦,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础。中国的科学水平与世界的差距还很大,但是有远古时代先祖们的贡献,有近代那些可敬的科学家为我们建立的基础,我们必须有勇气去赶超西方!过去的那几千年,让我们记住的人很多,比如“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和“丧家狗”孔夫子,“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的屈原,“对酒当歌”的曹操,“壮怀激烈”的岳飞等等。这些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英、英雄。那么除此之外,在这么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不是还有我们没有看到的,或者没有记住的,值得我们去记忆的人呢?这本书就是希望让有志于此的年轻人、中年人抑或是老年人,用一种批判和反思的眼光去重温那段漫长的历史。下面就让我们从头说起。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天才有两个特征,一个是说话结结巴巴,一个是做什么事情都是玩,并且将之玩成自己的命。——北京大学教授 朱青生“科学就是被一群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人玩出来的” ,一语道破了天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被政治家看成富国强兵的第一生产力,被失业的大学生看成挣口饭吃的手段,也被商家看成推销保健产品的道具。但透过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来看,科学之本意不过是“知识”而已。这本书没有丝毫忽悠成分,作者是读了大量原始资料的。“贪玩的中国人比西方人要艰难得多”,希望此书能让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松绑,还他们一些玩的自由。也希望刚刚挣脱“虎妈”束缚的青年能从此书中领略出一丝清新的空气。——美国乔治城教授 吴永建这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当今社会,“玩”的思想精神和创新思维,无论对于一个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因此无论是科学家,科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能在这本好书中读到作者所阐述的这些差异和差距,得到关于科学和科学思想无限的启迪。作为众多读者中的普通一员,我觉得这本好书应该以更加浓重的批判主义思想,更深的挖掘中国古人的思想根源,使作者“玩”科学及对待科学的态度更加深入人心,这样才可以在中华大地上出现更多容闳一样创新型的人才。——读者  刘宁

编辑推荐

《贪玩的中国人:玩出创造世界的智慧》:1、“玩”是大众越来越认可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玩出不曾想到的创造力。这本书挖掘了中国历史中轻松的、好玩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熠熠生辉的一面,这种价值观在读者中越来越有认同感。2、老多身体力行的践行自己“玩”的人生哲学,他同样可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压力颇大的社会人的精神偶像。3、关注在正史之外、民间那些被淹没在历史中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奇人、奇事、奇书、奇技淫巧,读来却绝不枯燥,妙趣横生。4、中西科技的差距和文化的差异在作者看似戏谑轻松不经意的表达中,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贪玩的中国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9条)

 
 

  •   这是一部秦皇汉武之外的中国史,讲述一部贪玩的中国人构成的另类中国故事。真正的中国历史正是由一群对生活充满了好奇的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人类的好奇心和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知识积累,而这种积累,也就是不断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玩”。古老中国的那些奇人、奇书、奇事构成了一个灵动、有趣、鲜活、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在他有趣的讲述背后,在这部“玩”出来的历史里,对于中西科技的差距、中国文化的反思,那些传承自父辈、深入骨髓、欲说还休的追思引人思索。也许,这本书能帮助你拆掉思维里的墙。
  •   这是一本另类的历史史学读物,是正史之外的史学书,书中的一些人,就是在玩中玩出了创造世界的智慧。此书写得生动,妙趣横生,读来引人入胜,别有一番风味。
  •   玩出来的学问、历史、哲理,突显了中国人的独特智慧,值得品味。
  •   还可以,玩出创造的智慧
  •   喜欢这类的书。轻松的笔触写出了中国人对科学世界的贡献。
  •   知道了很多智慧的古人,原来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就那么聪明了。
  •   玩中学是最好的,愿大家都能有点玩的快乐心态去生活
  •   以前中国人写的书都是说教偏多,但这本书不一样,讲起故事来还是很引人入胜的,对开发小孩子的兴趣是很有帮助滴
  •   玩出精采,玩出智意,玩出了新思维
  •   我喜欢这样的书,有意思,中国人其实很聪明,只是现在有些没用对地方。
  •   中国人很有创造性
  •   只有中国人才明白的智慧
  •   写的很出色·· 可能是作者说话的语气比较耐听·· 反正听着挺舒服·· 也觉得蛮有道理的·· 对我这种对历史了解较少的看看受益匪浅··
  •   挺有情趣的一本书,类似铅笔的漫画,穿插其中,让一个个沉闷的历史故事,变得生动,就像嚼一个QQ糖,很Q很有劲。
  •   题材、立意都很新鲜的一本好书,从另外的角度读解名族智慧的结晶。
  •   这本书实在唯品上买的也不贵。主要是觉得视角很独特。看了几篇,很喜欢这种玩世不恭的感觉。但实际写的没有很犀利,不过确实写出了很多的史实。还有不错的插画,读读长知识。
  •   内容还没怎么看,是在书店看到这本书,觉得蛮有趣,回来在网上买的,书的质量没问题,正版
  •   胡说八道,但有趣
  •   口语化的方式说学术问题,轻松易读,喜欢这类书。
  •   国人其实很聪明,但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受到很多束缚,我们应多开动脑筋,多创新思维。
  •   读起来很轻松的一本书,推荐小朋友们读
  •   本书故事性很强,可惜讲的都是一些野史,无从考证,真假也就不好说了、、、
  •   内容非常好 性价比很高 送货速度很快
  •   开阔眼界,拓宽视野,语言诙谐
  •   可以了解一下,不错
  •   不错,选材狠独特,值得推荐和品读
  •   质量不错 还没看
  •   慢慢读,一边读一边思考!
  •   看看中国人的玩
  •   中国人是玩出来,让我们继续玩吧
  •   科学就是被玩出来的,而古代中国恰恰如此
  •   这本书所阐述的内容与《 让科学的光芒照耀自己: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本书写的更加有趣。还没有读完,不过已经被吸引了。个人认为对一些孩子的家长也有很大启发意义。
  •   好玩的,好玩的!呵呵--------
  •   随意翻了下,版面还不错
  •   我通常都是很宽容的给好评 只是这本书觉得 不算大家之作 文字写的拖沓冗长 刚看了开始的一部分就没心情继续看下去了 个人之见 仅供参考
  •   大家写给大家看,挺不错的
  •   比较一般,没说到什么重点的东西。
  •   如《论衡》的作者王充,对许多公论的说法作了批判性的分析。
  •   中信的书,难得
  •   年底团书
  •   内容通俗易懂,跟着作者各种穿越。不剧透,值得看!
  •   就是相对贵了点
  •   价格是在不便宜,内容还行。
  •   这个系列都不错,很调侃
  •   和历史相关的一些内容,系统的知道一些知识~
  •   文章风趣,穿插许多有名的历史事迹,可以在快乐中学到历史
  •   不能说开卷无益,至少能收获些知识吧。只可惜这个作者该严肃的时候轻松活泼,到了该幽默的时候又深沉有内涵起来了╮(╯_╰)╭实在是没法捧场,这书让我5元处理给书店了。
  •   这本书没有可操作性
  •   一般般,没什么大的新意。随手翻翻。
  •   质量不错,但是有点闷。
  •   内容上还是正面的。
  •   完全是把已有的东西换个说法,文笔也不好
  •   兴冲冲的买过来,一看,内容不是很感冒,适合小孩子看的书。或者说,属于十分启蒙的书。不过当当服务还是不错。所有的书包装的都不错。
  •   一家之言.
  •   书很无趣,可能作者很想效仿房龙的写作方法,甚至还画了不少插图。但行文非常乏味,见识也短浅。我虽然没有写过一本有趣的书,但知道作者这本书肯定不属于有趣的书这一类,浪费了一个好题材。不过这个题材是好的,只是作者受到的教育,远远达不到驾驭这个题材的水平。
  •   作为一个文科博士,吸引我翻开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里面提到了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事实上,作者写这本书的一个诱因,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回应李约瑟所提出的“为什么近代科学没能在中国产生?”这一困扰无数中西方学者的难题。只不过是以很轻松的笔调,不似枯燥的学术论文看起来头痛。趁着周末空闲,翻完了这本书。合上书本,心里冒出的一个遗憾是,为啥在我的童蒙时代没有读到这样的书,否则的话,说不定也去“玩”科学了。呵呵。不过对于一个已经定型的文科生来说,读一读这种另类的中国历史,在轻松的“玩的历史”中了解中国古代的一些牛人、牛发明,是既放松大脑,又补充知识结构的双重享受。作者老多在每一章中都有“小结”一番自己的看法,有的看法非常具有启发性。我想每个人看这本书,因为自己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同,读出来的味道和印象深浅都不一样。比如学中文的,对于把训诂考据认为是科技进步的障碍肯定会觉得有些不爽。然而曾侯乙墓中漆箱子、墨子的小孔成像、星空中的“帝车”与“三垣”却还是有趣生动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因为作者之前写过一本《贪玩的人类》,对西方的科学发展史也相当熟悉和了解,因此在描述中国玩家的玩法时,都会比对同一时代的西方玩家们正在玩什么。这样使得年代感比较差的读者,也可以将东西方的科技发展历程进行一个横向对比。总之,这是一本老少通吃的好书,适合孩子,但也适合所有好奇、好玩的人们。
  •   这本书不错,值得一看。诙谐中带有知识性!
  •   据说很不错。因为他的前一本书 《贪玩的人类》 很不错
  •   内容太少、 有插图,让我认为这本书是给少年儿童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