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拐点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袁剑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前言

  序  本书想要提醒人们,中国可能已极其接近一个大型的经济拐点。这个拐点是由全球市场体系的裂变与中国内部的结构裂变共同触发的。时至今日,仍然很少有人愿意相信中国神奇的经济永动机会力有不逮。中国政治领导人也仍然认为中国依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言下之意是,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仍然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必须竭尽所能抓住机遇,让中国的高速增长尽可能维持得长一点。我非常愿意相信,仍然有太多的理由支持所谓“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但毫无疑问,反面的证据也正在加速云集。事实上,无须借助高深的理论(这往往靠不住),只需诉诸历史所呈现给人们的健康常识,我们就应当明了,经济波动、危机甚至萧条都是历史的常态。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我们见证了太多的经济奇迹,但这些奇迹无一不因为时间的消磨而铅华褪尽,甚至沦为笑柄。所谓奇迹,乃是因为其稀少,往往是由某种机缘巧合因而无法复制的历史缘由促成的。一旦时过境迁,奇迹也就烟消云散。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命周期,这恐怕是比那些所谓规律更有强制性的自然法则。我以为,当今喧嚣不止的中国奇迹也很难自外于这一历史命运。在本书中,我将详细阐述中国奇迹的历史缘由,也详尽阐述创造中国奇迹那些历史条件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增长的蜜月正在接近终点,因时而变的战略转型当然也就迫在眉睫。  迄今为止,最悲观的预测来自北京大学的佩蒂斯,他在最近预测,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只有3%~3.5%。这个增长率对于深陷危机的西方国家而言,是值得艳羡的速度。对于1989年之后持续委靡20年之久的日本来说,这更是奢侈品。但对于中国,恐怕与大萧条无异。理由在于,中国有较上述国家远为严重的分配问题以及远为脆弱的政治及社会结构,无法吸纳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很多年以来,中国的政治及社会结构都是建立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乐观假设之上的,对经济冲击的吸纳能力相当不堪。而由于“GDP挂帅”战略持续奏效,这种乐观的情景假设就变成了一种完全值得信赖的牢靠事实被接受下来。基于这样一种麻木不仁和战略苟且,中国在政治及社会方面,实质性的改革可谓咫尺未进。  不仅如此,人为地推动GDP增速,维持低成本循环,令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不道德剥夺的嫌疑。即为了维持低成本生产的竞争优势,不惜以行政权力剥夺广大社会成员的环境福利、教育福利、医疗福利,剥夺农民的土地利益,剥夺劳动者的工资福利。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所隐含的这种零和博弈色彩已经变得至为清晰。简言之,20世纪90年代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剥夺中国社会为代价的。也因此,本已相当孱弱的政治及社会结构在经济增长中被进一步削弱。其承受力在经济增长中变得越来越脆弱,而维持社会运转的政治结构也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以迄于今,即便未至极限,恐怕也离极限不远。  事实上,窒息中小企业的,从来不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恰恰相反,正是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重创了中小企业。在中国整个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承载物,虽然解决了最大的就业问题,但却最为脆弱。对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的承受力极差,这几年不断攀升的通胀与膨大的资产泡沫,实际上大幅度抬高了中小企业的成本。而那些垄断与强势企业却凭借各种优势乘机大发横财,  尽情狂欢。这才是中小企业日困一日的真相。显然,中小企业问题根本就不是放松货币政策可以解决的。如果听信那些肤浅且明显包藏私利的“专业”建议,重新放松货币政策,推动通胀进一步上升,就可能构成对中小企业最后一击,从而也构成对中国社会的最后一击。中小企业将以比现在快得多的速度大批量死亡。请注意,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险恶的陷阱。  当然,经济增长的下降对中国社会也会同样构成打击(这也是那些高擎增长大旗的分利集团不断挟持中国政策的重要理由),在这一点上,那些主张降低速度者可能过于乐观了。然经济之波动、衰退直至萧条,乃历史之常态,恐怕很难绕过去。中国的经济管理者和技术官僚们再聪明、做得再好,也无法避免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已经相当逼近这一历史阶段。经济真的靠不住了。  如果经济注定要出现增速下降、衰退乃至萧条,那么解决之道就不再是人为地拔高经济增长速度,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及政治问题,而是尽快建立一个经得起衰退冲击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以免冲击突然从天而降之时,中国社会一片废墟。简言之,就是从现在开始,必须立即着手重建一个健康而强大的社会。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一直以经济增长取代社会及政治结构的变革,现在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了,是为未来更加长久的经济增长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及政治基础的时候了。在这里,中国执政者的历史使命已经陡然切换。必须明确的是,任何实质性的社会重建,都必然涉及政治结构的某种变革。如果慑于风险,虚与委蛇、半心半意,那么更大的风险就可能更快地降临。重建社会,就是重建政治,就是重建社会、市场、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当今的主要问题,既然缘起于政府与强势企业(不仅仅是国有大企业)的合谋,缘起于这种合谋所带来的社会抑制和社会破坏,那么,重建社会的起点就应该从这里开始。既然社会破坏始于经济政治运行底线的不断沉陷,那么,重建经济、政治、社会运行的底线就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所谓底线,就是被当代文明所普遍承认的一系列最起码的权利和一系列最基本的禁止性准则。回望人类历史那些进步,其实就是底线不断抬高的进步。对于底线不断沦陷的当今中国,重建底线,才有可能培育温和  而善良的人民,也只有这样的人民,才能够在危机到来之时,与你站在一起。也只有这样的人民作为基础,我们才能够逐渐构建出良治的政府和优质的工商业。许多论者基于一种理性僭越和教科书式的肤浅,为中国提出了许多蓝图。但我深信,历史不是被规划的,而是各种力量博弈出来的。而历史是否进步的一个关键标尺,就在于其博弈规则是否在底线之上。在这个意义上,重建底线,就是重建历史的进步之路。  无疑,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具有高度风险的进程,但我相信,只要中国的执政者具有开创历史的强烈政治意愿,真诚地、持续不断地点滴推进,就终能汇成历史丰硕的成果。如果一个民族,在最基础的底线上都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它就可能已经名存实亡了。  基于我对中国政治、社会及经济现实的理解,我比一般的经济悲观派有更加悲观的预测。在经济增长高达9.5%的时候,中国社会就已经频现乱象。我无法想象,如果遇到长期衰退,中国社会将是何种景象。在我的视域中,重建中国社会的历史议程已经相当急迫,我甚至怀疑,我们是否已经丧失了最后的可能。  或许,经济增长的前景并不如我们这些习惯性悲观派所描绘的那么黑暗,或许,在无限可能的未来,自会开启一道光明之门。然而,有担当的为政者,恐怕不能以最乐观的情景假设作为执政的战略基石。此时,我们更应该记住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个古老故事的另外一层更为深刻的寓意是,不能因为一次误报,而忽略了真正的灭顶之灾。  是为序。

内容概要

  冷战之后,经济高速增长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在这个意义上,并没有所谓中国奇迹。
  中国的政府及企业之所以能够有亮丽的报表,乃是因为那些本应该是由他们负担的大量成本从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中被悄悄挪走,并转移到了那些无法被统计到的匿名的社会之中。换言之,中国政府及企业成本被社会化了。这也是中国模式最为关键的秘密所在。在这个模式中,经济增长是以中国社会的极度抑制和脆弱作为代价的。
  冷战之后美元体系在全球的迅猛扩张正在接近终点。所以,全球经济的中长期低迷,将可能是我们看到的最好前景。也由此,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石就坍塌了关键一角。
  无论从全球市场体系的视角看,还是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逻辑看,中低速增长都是中国能够期望的最好前景。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中长期的大型拐点。

作者简介

  袁剑,1964年生于湘西。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毕业。曾经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后历任《价值》杂志主笔、《董事会》杂志主编,现为独立评论人。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以亲历者的视角,观察、体认和思考中国的转型。2000年之后,在中国大陆及海外华语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的政经评论。著有《中国证券市场批判》、《奇迹的黄昏》。

书籍目录

序怎么办?
上篇镀金时代2002-2008
第一章金融的魔术
天才制造的恐慌
让“GDP中心”成为财富中心
中国资本市场之啸
牛市背后的双重断裂
第二章房地产套牢中国
土地中的政治经济学
房地产套牢中国
如履薄冰的赢家
悠然自得的地产商
谁是埋单者?
隐蔽的输家
泡沫究竟有多大?
清算的时刻正在临近
土地上的幽灵
第三章官企的狂欢
民企无“原罪”
为央企服务
新寡头
官企的狂欢
国企戏剧
第四章精英的俘获
谁来重组大学?
全球化与精英俘获
负价值阶层
后改革时代的技术官僚
逃避市场
第五章改革已到了拐点
改革到了拐点,我们怎么办?
改革不是意识形态
事情正在起变化
谁的镀金时代?
中篇大裂变来了2008-2011
第六章大裂变来了
大裂变来了
迟到的幽灵
是1970,还是1930?
与危机的赛跑
大时代的大问题—就“大裂变”接受价值中国网专访
我们的昨天与今天—接受《亚洲周刊》专访
第七章裂变进行时
漫长的2008
2008年的雪崩
30年未见之变局
经济危机阴影之下的中国社会
陌生的新世界
中国经济或陷于一片火海
跑步进入泡沫经济
第八章超级熊市
越危机,越泡沫
超级熊市
泡沫式增长
2010,旧增长的终结
正在降临的超级熊市
房地产崩溃进入倒计时
房地产十年牛市即将结束
第九章中国模式之伪
增长方式是如何炼成的?
是中国模式,还是中国想象
为陌生的未来作好准备(增长的分水岭)
大裂变进行时
下篇超级周期的终结2012~
第十章我们行走在何处?
我们行走在何处?
狼可能真的来了
风险莫测的时代
第十一章中国面临的危机
通胀,通胀!
利率向上
危险的实体经济
第十二章泡沫破裂之后
泡沫的破裂
地方政府与银行:危机重来
资本外逃的魔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拐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7条)

 
 

  •   当代中国是双面的。一方面经济多年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内消费不振,居民不花钱;一方面税负痛苦指数在全球名列前茅,另一方面中央财政的教育支出4%喊了20多年,在2012年才有望实现;一方面改革开放30年成就辉煌,另一方面又重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许多相互矛盾的现象顽强而合理地共存着。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就先要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有没有所谓的中国奇迹?为什么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能奇迹地翻番?为什么在GDP连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股市会奇迹地回到原点?什么是中国模式?在所谓的中国模式中?经济、政治、社会各自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说不在顶层统筹考虑经济、政治与社会关系的中国模式可能沦为中国想象?
  •   一段时间以来,本属数学范畴的“拐点”一词变得热乎起来,刘易斯拐点、楼市拐点、经济拐点、发展拐点等等充斥报端,而拐点之论也甚嚣尘上,似乎中国经济往前一步就是断崖,再也无以为继。对此我很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对于工作在基层乡镇政府的我来说,它们都太高、太远。然而,当读到袁剑先生的《大拐点——世界经济裂变,中国路在何方》一书时,却引发了我强烈的共鸣,以至震撼。

    这本书并能算作是一部专著,而是他近10年来所写政经评论的一个合集。全书按照书名以简单的逻辑分为三个部分:上篇《镀金时代》历数了2002-2008年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现象,来说明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拐点;中篇《大裂变来了》对2008-2011年间中国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问题进行了剖析,以阐明中国正处于大裂变之中,或者说是在拐点之上;下篇《超级周期的终结》则对2012年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进行了梳理,以找出中国应该走向何处,拐向何方。

    其实,正与我最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相符,引发我共鸣和震撼的,并不是作者关于拐点的论断,而是他对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及其本质的深刻洞察。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即官僚权力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政府权力已经渗透进了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无处不在、无所不管,推进改革由政府来规划(所谓的顶层设计),经济发展由政府主导(发展规划),民生改善由政府恩赐,社会问题由政府解决,最终的后果由政府来承担……到处都闪烁着政府的影子。但这一切都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样的逻辑链条?正是这本书回答了这些问题。

    “为人民服务”是执政党的宗旨,人民才应该是政府服务的对象。但是,人民只是一个虚化的政治概念,官员的乌纱帽并不掌握在人民手里,而只捏在更高一级的官员手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由各级官员所代表的政府无不把GDP作为施政的首要目标,作为行使政府职能的先决条件,当然也是衡量官员能力,发放乌纱帽时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那么经济增长、做大GDP的主力是谁?显然不是人民,而是企业,以及企业背后的企业家!所以,当经济增长成为新的宗教,政府成为一头血脉贲张的GDP动物之时,当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成为嘴边的口号,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责之时,心中的上帝早已悄然换了模样,由人民变成了企业和企业家!

    在某种意义上,对当下的中国官员,甚至很多民众来说,都陷入了一种对经济增长的狂热,一种集体的无意识,仿佛经济增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当然,即使是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也是要经过一番论证而加以合理化的,其最简单的逻辑就是:有了企业,才有就业,才有财政;而有了就业才能富民,有了财政才能改善民生;所以发展企业是根本(这里不能言明的是,有了财政也就有了各级官员的好日子,也就有了官员的晋升)。到此,政府已经把服务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隐性前提,从而彻底沦为了GDP的奴隶,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利用手中的强制权力,争相压制土地、环保、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以拉拢企业、服务企业。而可怕的是,这种行为是在为群众办好事这样冠冕堂皇的伪装之下进行的,政府工作人员对民众的抵制还满腹牢骚——群众为什么这么不理解?这是在为他们谋利益!其实,象我这样的工作人员没有想到的是,群众只是被迫拉进了这么一个进程,从来没有人去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当房子被拆掉,当土地被征用,他们从中间得到了什么?很多时候,连在这个毁掉了他们家园的工厂里做工的机会都捞不到!

    当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自己最高而且是唯一的使命之时,就会为了经济的发展而不顾一切,而忘乎所以——前任为了谋政绩借债盖起的半拉子形象工程、企业建起的产能严重过剩的淘汰项目……地方政府在发展的天平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是自然而然的倾向于保企业、压民众,而压制的过程就是赋予和剥夺的过程,就是社会断裂的过程,它所引发的一切问题并没有消失,而只是暂时沉寂,或者无限度的往后推了。这样的短期行为到处都是,责任没人愿意担当,所引发的各类矛盾,都需要后任来解决。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有人来埋单,在中国,最后埋单的只能是执政党,只能是政府。因为实际上,在中国,政府对市场、对一切有关民众的事情都是负有某种隐性担保责任的。就象人们敢于往坏帐累累的银行中存款,只是因为相信政府不会让这家银行倒闭。这种惯性思维,导致了无论什么事情都愿意找政府,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现在上访事件呈几何级数增加。更为可怕的是,这中间又存在一个人们不信村而信镇、不信镇而信县、不信县而信市这样逐级向上的过程,它所消解的正是执政党的政治信用,是一种隐性坏帐。当人们对政府、即中央政府也不再相信的时候,就只能经过一场动乱来重建社会信任。

    中国现在所遇到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政府自身找到原因,它既是苦果的酿造者,也是残局的收拾者。到目前为止,由政府依靠强制权力来推动的长达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带来了诸如投资畸高、产能过剩、环境破坏、信任缺失、社会断裂等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也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再加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作者断言,中国当前正处于一次大裂变之中。他不单单只是看到了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把经济增长放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更大的框架中来讨论,对几十年来经济挂帅这种路径选择提出了质疑,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得出的结论更加让人信服。而他的“大拐点”一词,所表达的并不仅仅是副标题所讲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是从过去只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向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变。作者对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处境,以及中央政府的决策困境,作者在详细分析之后,用了“走钢丝”一词来形容,颇为贴切。对于未来,他提出了要重建价值、弥合裂缝、建立公民社会、法制经济等诸多措施。但总的来说,他是悲观的,未来是黯淡的。

    虽然在很多地方我都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但对于未来我却与他的悲观相反而持乐观态度——在我看来,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没有什么时候能比现在更坏。同时,对于拐点一词我也有不同的理解。求诸于历史,我们从来都没有能够非常有预见性的指出事物发展的拐点。即便是我们非常认真的赋予某个历史事件以拐点的含义,更多的也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以便把从历史中得到的血泪斑斑的教训,拿来规范、健康、平稳地发展自己的现在。人们用拐点一词所要表达的,大概只不过是人们对念兹在兹的未来将要发生变化的一种恐惧,一种敬戒。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绝对意义上的拐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我们根本不可能预见,它所代表的应该是一个趋势,一个一个方向,一个转变过程,甚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转变过程。所以,每一个现在都可能是拐点,每时每刻我们都处在拐点之上,都是拐点进行时。那么,大趋势、大转变都比大拐点来得更加贴切。
  •   当发展之车行至十字路口
    评《大拐点》

    城市的车辆行驶除了要上下攀爬,更是要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之前做好前行、拐弯和掉头的准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30多年,现在又要做选择了:是继续按照现有的发展方式,还是要对现有的模式进行调整?如果调整,是对现有模式的修补,还是进行彻底的改造。高层在2012年两会后的表态似乎给了民众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坚决地把改革开放的大事业继续下去。2012年改革的话题成为了热点,从官员到学者,从高层到普通老百姓,议论最多的还是改革。这本《大拐点》是作者袁剑老师常年来对于改革的看法和见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社会现象的解剖和分析,作者之意在于提醒人们,我们已经接近一个时代的拐点。拐点之意,就是到了我们不能安于守成,需要作出选择了;而大拐点的意思,就是放到国家层面甚至是全球经济发展层面,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并且这个选择将决定我们未来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书中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颇深,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很有见地,很多提出的见解很有高度。作者不仅将改革开放以来成功所在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经济研究延伸到了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借用一些现实的案例分析,让我们对于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是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从世界经济体系的扩张与收缩看待中国的发展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内部的自由化及市场化改革,改革进一步释放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直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个因素是全球市场体系在近30年的急速扩张,全球化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平台,并让中国经济增长有了对外出口的支撑。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郎咸平语),因为我们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路径已经难以为继,一方面是“高消耗、高污染带来高GDP”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重大的阻力,政府当局也提出了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之路;另一方面是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遇到了严重的危机,自次贷危机开始到欧美的金融风暴,以美国化为特点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样不可持续,经济危机之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世界经济体系不可避免地走进了收缩期。如果作者概括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无误,当这个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快车自然要进入拐点的阶段,作者所提这个“大拐点”,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说起“拐”,很多人肯定会想起赵本山、范伟的小品,那个忽悠的骗局确实给我们的春节带来很多的欢乐。而对于中国经济,很多威胁论、崛起论等观点因为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也明显带有忽悠的成分。这本《大拐点》一直扎根于中国经济的本来面目,揭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当前我们存在的问题,用事实和道理说话,不见有忽悠的成分。作者从5年多就开始提到这个“大拐点”的议题,而至今仍在呼吁,其执着的精神令人钦佩。书中还多次提及“要其死亡,必先让其疯狂”的西谚,对照当前如此疯狂的中国经济,站在发展的大拐点上,如果不有所作为,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经济和身体一样,都要经历头痛脑热的阶段,关键是学会调整;在困境中思考的改革,更有刮骨疗伤的深刻,相信会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
    2012-5-29
  •   刚读过郞咸平的《中国经济了到最危险的边缘》,还没在悲凉的心境中缓过神来,就被《大拐点》直接拍落谷底。要说关于经济时势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没有哪本给我这种确信未来已然注定的感觉。如果说刘军洛《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的悲观论调还只是让人对未来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么,在郞咸平言之凿凿的证据面前,你就不得不相信中国经济确已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如果这时你还指望着伟大的中国政府能够力挽狂澜的话,在看了《大拐点》后就会明白,中央政府也不是神仙,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恐怕连神仙也束手无策了。

    大拐点,这名字看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这绝不是一本以打击人们信心为目的而刻意制造悲观论调的书,而是作者以一位社会哲学家般的睿智思考来实事求是阐释中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心血之作。虽然书中的许多文章都是作者多年前写的,但不会让你觉得过时,相反,这前后十年间的文章集合一起,恰恰显现了作者对中国宏观经济社会深刻而系统的认知。也正因这一系列论述前后关联,一脉传承,读来仿佛重新走过中国经济改革那最重要的一段旅程,看穿每一次政府经济决策的前因后果,让人更加信服作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解读。

    在袁剑看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从源头上就是不可持续的。由于政府权力的无限空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一直以来被强行压低,无论是各级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抛出的优惠政策,还是中央政府对银行系统的刻意保护,都是以牺牲社会发展和民众利益为代价的。一种以GDP为核心的扭曲政绩观将这种剥夺推向了极致。在行政权力不可抗拒的政治环境下,广大社会成员的环境福利、教育福利、医疗福利、工资福利、以及对农民来说最根本的土地利益统统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强行剥夺,以致造成今天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层级断裂、文化极度扭曲、不正之风大行其道的惨痛局面,同时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增长也正失去它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民众不可能长期受到利益的损害而无动于衷,于是,我们看到,规模日益巨大、手段越发暴戾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这不仅对中国今天的经济增长构成了一种讽刺,也同样喻示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即将出现拐点。

    “拐点”拐向何处?拐向经济增速的放缓,拐向民众意识的觉醒,拐向社会价值的回归,拐向发展方式的彻底转换,拐向政治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中国已没有选择,非此路而不通。在本书中,袁剑站在世界经济裂变的大背景下,用最现实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经济社会最现实的景象,他没有刻意的描绘渲染,但我却分明感受到了一位良知学者在这样一个社会面前呐喊的孤独与悲凉。显然,他对中国未来的前景万分担忧,而那些既得利益集团和当权者们,又有几人意识到、担忧过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社会危机?有的人不愿相信中国会有那么一天,所以他们逃避,他们幻想,而有的人分明已经预判到这即将发生的一切,但却已无可奈何。中央政府也好,社会民众也罢,都被绑架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速列车上,至于驶向何方,谁都无法控制了。或许中国就将这样一步步沉沦下去,走向深渊,想到这,我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或许这回,狼真的来了。
  •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
    但历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重复。
    袁剑先生的书我是先看了电子版的《奇迹的黄昏》之后,再看的这本书。无须讳言,在04年《奇迹的黄昏》中作者曾暗示性的对房地产做过崩溃的预言,但是8年过去了,地产泡沫依旧没有崩溃,这并不能说明袁先生的分析没有道理,而只能说明现实世界的复杂根本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不能使用简单的模型来预测,袁剑先生的分析依旧成立。
    正如先生分析,我们面临的不是一次普通的经济危机,而是处于全球体系重构的的关口,将要面对的是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枢的下移,以及因此而倒逼进行的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在这里,改革的方向会发生明显的转向,伴随着社会底层权利意识的觉醒,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将更加激烈,显然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你准备好了吗?
  •   《大拐角》:思想者的论证与批判
    文\蠹鱼
    作者以经典、犀利兼幽默与沉重的语言,一针见血地直指、叩问。读这本书又想起朱幼棣的《厚望书》,同样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虽然角度切入不同,但都值得政府官员关注。

    大红色的封面,是那么的火热,仿佛看见作者那颗跳动的心。读罢,沉重得欲言又止,使人能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担忧是何其重。这样的思考在我们今天读来,都能体会出他心中是多么急于把自己的思想和大家共分享,那是纵观中国经济现状的忧心忡忡。分享的目的只有一个:该改革。该重建政治、经济、社会运行……。

    这是一本时间过往中写成的书,读者可以自行对比。由2005年泡沫起始到今天,“把脉繁荣中的裂变,明晰增长中的危机”。书中主要描写中国经济的过往和当今现状,以及对未来的预知。今天在我们看来是为民说话,也是为民办事,更是为国家富强服务。谈论过去和现在,呼吁大危机来临前应该作出相应必要的改革,以致不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残局。这是一位思考者在思考中给出的答案。

    他提出:“政治不可以不受到监督,工商业运行不可以损害环境,农民有不受剥夺的权利,人民有合法自由表达的权利,工人有集体谈判工资的权利……”。而这些,又将如何实现,还是一个未知。通篇下来,提出最多的就是,提出现今政治看法和做法的错误之处,及这些弊端造成的危害性。书中列举了多件实例,进行一五一十的论证与批判。在他的思想中,你会很清晰明辨的就是,他以亲历者的角度进行观察和体认,总结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大危机的漩涡中。转型,迫在眉睫。

    在改革开放30年中,看得见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失信等。每看到这些,我就会想起老子的《道德经》,其中: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也是老子告诫执政者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治理国家问题,他的主张自然是无为而治。个人观点,欣赏国民只知道他的存在,这也是最高明的统治者。时下再谈论这些,那个“太上,下知有之”不可见的!阅读袁先生的这本《大拐角》你会在他的解读中了解政府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其中。隐患,隐患,即将爆裂的隐患,可别真的是灭顶灾难。

    了解作者内心的同时,在无奈中还有一丝温暖。那就是本书的所有版税都捐给孟非幸福博爱基金。若说文字在给人启发获益,这份温暖更是一个大爱,又将传递一份感动。
  •   袁剑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国内的被称之为“家”我还乐意认真拜读之的作者之一,估摸着也没有之二了。所以我很认真的把他的那本被封著作制作成一个本子预备好好读一读。我不知道很多和我一样不为考试却乐意读书的人有没有发现,当一定范围的地区思想进入到狂热时期的时候,即使是最冷静最理性的人并未面对什么威胁时都会不由自主的直接相信他人的判断。袁剑能够引发这样一种“潮”,正是因为我们身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但同一个本质衍化出N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是很正常的。按照我前面提出的现象,袁剑是对我们身处的范围大唱赞歌所以人民迷信他,但实际上袁剑很像生活于19世纪的一位进步人士,写作《盛世危言》的郑观应,差别在于,那年郑观应已经五十二岁,面对的大环境表面上看是西祸东渐,吏治腐败,民不聊生。而袁剑面临的是一个千里之堤的国家,且言论被立法保护但实际在社会上没有半点立足之地的社会,但相同的是,两者都得在审慎的发表自己的拳拳之心时,“承认”自己只是在“盛世”危言“耸听”。
    袁剑希望在在这本文集中表达些什么其实在序言中说的很清楚,而作为作者的读者,我自认忠诚有余,水平不足,但我的水平不足又恰恰使得我非常敬重袁剑老师,在这个老师与大师共同泛滥的时代里,一位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同时保证清醒的头脑与良知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作者这样既非野狐禅也不替高层说话的专家才是真正的“谏官”,不似近期某位出书说“某事逻辑”的国家高官。作为教师,如果一定要对作者此文集中的内容说点什么,我宁愿选择些自己确实知道的东西。比如《谁来重组大学》,尽管此文是205年的作品,距今已有七年,但也恰恰证明了其预见的准确性,但在我看来,迫于已经被上了一次黑名单的压力,为了今后的发言,他不得不选择性的暗示。从我毕业至今的总结来看大学的重组或者说扩建存在着六大隐患:1、“教职人员”以智囊阶层身份散播谣言制造舆论“party是好的,都是地方坏”诸如此类;2、第一道选拔精英的门槛,送入低级政府部门做“不明真相”的一大撮人怒火的炮灰;3、为急切寻求在上一台阶的权力者镀金,制造关系增长点,间接挟持常在河边走却不肯湿鞋的人同流合污;4推迟就业危机的海啸式爆发;5、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包括各类违法产业),热钱的流通间接帮助最底层苟延残喘不至于立刻揭竿而起;6、借融资借贷等消化经济犯罪……话当然不能说的再直白,估计这样都很危险。我们都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只不过有的有名,有的没有,但无论如何,都应当小心谨慎。
    不论是从国外媒体的口中,还是我们中间良知未曾泯灭的人嘴唇的翕动里,我们都知道处于一个掠夺的时代,最富的10%掠夺了我们的所有,然而所有的代价却都需要由我们来偿还,那么是不是说底层就是纯然无辜的羔羊呢,尽管我真的不懂经济学,但我还是乐意在此使用“博弈”这个词来表达某种感情,鲁迅先生对某一阶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可谓深厚,但我认为这种悲惨却丝毫不值得可怜,反贪官不反皇帝,草民真的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么?问题真的都有中低职能部门造成么?中国人民的儿子们和自己的十三亿父母们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其实局内人都很难明了,尽管被赶出了自己的家门,尽管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将死,但是自己养出来的好儿子,权利是天赋,但儿子用手中的权力对你说是他给你的,你胆敢不信么,信了也是死,不信也是死,死的一样惨,那干嘛不信?!死在儿子手里总比死在外人手里好,是不是,中国人?!
  •   “8%的增速足让全球任何国家羡慕不已,但在中国,却只能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这除了说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如何低下之外,更说明中国政治及社会体系是何其脆弱。在这个意义上,日本在经济长达20年几乎零增长的情况下,保持了政治的长期稳定和社会和谐,不能不说是创造了另外一项奇迹。”
    作者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个人感觉感觉有些句子过长,咬文嚼字,影响阅读。
  •   袁老师无愧中国当代最犀利的观察者!之前《奇迹的黄昏》实在是印象太深刻了。本书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隐忧做出了观察和分析,值得一读。
  •   在《奇迹的黄昏》一文中,袁先生精辟的分析了 中国当局为毛不可能放开土地流转的原因,因为若是这样做,会从根本上否定执政党之所以执政的初衷。《大拐点》在金融危机之后强势推出,它是否能够破解政府因投资4万亿后,在一段时间的大跃进后的突然低潮,能否还如以往《奇迹的黄昏》一文中预测中国经济持续运行的可能?期待
  •   读研的时候,偶尔机会看到了-奇迹的黄昏,对内心之震撼是无法表述的,为什么一个人能把如此复杂的中国情况表述的如此清晰?
    这本新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能在奇迹里找到源头,新书之新在于把中国置于当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之下的新视角。
    没经验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可能觉得这本书直接用处不大,毕竟它只是说了一个大趋势,没有具体时间节点。而对于成熟的投资者,这本书具有非凡的意义。
  •   袁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学者,也是当代当之无愧的思想家。
    看过他的《奇迹的黄昏》、《中国证券市场批判》,文笔优美,思想深刻,简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非常遗憾的是,《奇迹的黄昏》在大陆没有出版,《中国证券市场批判》尽管在大陆出版了,但现在很难买到。
    《大拐点》我仔细拜读了,穷尽我能想到的词汇来评价,只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如果非要表达一下我的感情色彩,可以在好字后面至少加三个感叹号。
  •   这是一部政治经济当代史,,袁剑的》奇迹的黄昏》没有在大陆正式出版,非常遗憾。这部书非常值得一读
  •   袁剑的两本书证券市场批判和奇迹的黄昏都是一口气看完的,文笔流畅,逻辑严谨。观点翔实。看前两本都知道他的思想,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但不支持不行。比起那些沽名钓誉之徒,相信这个书把握了时代脉搏。真是裂变之年。
  •   林毅夫说,中国至少还能保持30年经济增长率8%以上的增长,到时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你信吗?我们不妨看看大拐点
  •   作者在这本书中,以清醒的头脑和眼光分析了国际和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经济应以中低速长期发展的趋势为目标,不应盲目追求高速发展的看法,我以为是实事求是的,是科学的态度。
  •   网上看过袁剑先生的《奇迹的黄昏》,现又买了《大拐点》很犀利,很深刻。
  •   中国经济还能增长多久?..
  •   这本书不错 袁剑是个思想很有深度的人 很佩服他 把中国经济问题看得很透 但是这本书还是有点让我看不懂。而且 货到一看 书已经烂了一点 不开心
  •   以前在其他渠道看到过袁剑老师的书《奇迹的黄昏》今天偶然上网看到他的书马上就下定了。袁老师是现在说真话的专家。35岁以上的看看就会很清楚,现在的中学生一般不爱看。对自己,对家人,对国家负责的人都应该看袁老师的书。
  •   袁剑一直以亲历者的视角观察思考中国的转型。该书是其的又一篇佳作,值得一读。
  •   夜读袁剑的#大拐点#!就是突然被大鹂抓住,飞向空中!在空中俯视整个中国社会近30年发展的脉络,血液流动的方向......但是却因为高空缺氧,呼吸困难!这就是近三十年发展的真相,让人窒息!刹时有种绝望的感觉......
  •   这是一本引人反思的书,作者以惊人的洞察力和丰富知识及体验观察中国社会与经济的种种问题,发出理智和建设性的思考。观点独到,但不哗众取宠;视野开阔,但不漫无边际;句句诤言,值得重视。
  •   虽然前面收录的文章比较早,由于以前没看过他的文章,觉得内容还是比较深刻的。
    平时经常看见一些分析评论的文章,大多比较偏激,很难说服人。
    这本书不同,很客观。
    对经济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偶有思考,也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危机,但没有像袁剑那样系统分析过。很有收获。
  •   偶然的机会,网上看到作者《奇迹的黄昏》,为之深厚的理论知识所折服,这本书又是近年来作者新的思考,很有感触读着,将很多社会问题层层剖析,找到问题根本,又引发思考现世,很有拜读价值。
    从此类图书出版来看,是不是可以说对言论的控制现在有所缓解了,可又感觉不是。
    引发思考的图书!
  •   很不错的一本书,尤其是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讲得内容虽然复杂点,但是都能看懂,内容排列紧凑,每页的字数都很多,不像很多书籍都是凑篇幅,作者是真心真诚的在写文章,做评论,看后会对中国当下的经济有很深的了解,买值了!
  •   正在拜读,受益匪浅!对于近十五年的中国经济潜在的运行脉络有着深刻的认识,以史为镜,看未来趋势!
  •   纯粹是冲着中信出版社和作者的大名去的。虽然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经济,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是在中国,她有她的文化,她的国民 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国民,尤其是再思维方面。而且任何有关钱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的。我对这种预言式的文章和书,已经看太多了,啥也不说了,大家慢慢等吧
  •   书的内容讲的不错,很现实的,中国经济转折,以及发展前景。
  •   此书甚好!解析中国经济及政治之现状,鞭辟入里,直指核心。
  •   看过一点点奇迹的黄昏,总感觉一种莫名的恐惧,因此也就只读了一点点。大拐点莫非真能拐过来?
  •   奇迹的黄昏没有公开发行,一位朋友推荐我看过,是大拐点的“前传”,部分讲的很深刻。
  •   中国的经济就像是皇帝的新装一样,其实外表是很华丽,其实什么都没有,很多的利益被权贵把持了,作者只是说了实话。。。继续剥削吧,剥到骨头里,也就没东西剥了。
  •   强烈推荐看一看,不管你是不是对经济感兴趣,他都能让你看到一幅中国经济的蓝图,虽然是惨淡的蓝图。
  •   原来没看的时候,一直以为我们中国的经济是很不错的,看完才知道经济有很大的规则
  •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   这边书写的还是挺到位的,绝大部分观点我是同意的,只有个别观点有待商榷。看这本书应该先读读奇迹的黄昏一书,都是作者的大作,推荐大家看看
  •   还是要先看他的《奇迹的黄昏》,写得好,这本都是后面一些想现象的文章组合。
  •   看了一点,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能稍微了解点中国的经济,内容不错的。
  •   学习了!中国的经济
  •   对中国经济描写比较恰当,值得一看。
  •   还没看,没拆开都。。。了解一下中国经济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
  •   了解了中国经济的一部分
  •   这本关于中国经济的书,保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
  •   是本不错的好书!对中国经济的全面解读。
  •   很不错的宏观经济学读本,了解中国的经济趋势。
  •   继《奇迹的黄昏》之后又一力作!
  •   虽然言辞没有《奇迹的黄昏》犀利,但不妨碍思想的犀利。言之有物,头脑清醒。
  •   大致看了几篇,是这些年的文章合集,不是一部专著,语言犀利,继承了《奇迹的黄昏》思路,逻辑严谨,挺好的
  •   以前看《奇迹的黄昏》觉得作者是个末日论者,回头看来,很多都变成事实了。期待本作有新的启发
  •   奇迹的黄昏当时是一口气读完了的,一直很期待袁先生的另一部力作。
  •   袁的作品很犀利,尤其是奇迹的黄昏
  •   写的比较深刻,只是不适合与奇迹的黄昏一起看,虽然寻求真相是大多数人愿意做的,不过真相往往让人悲怆甚至绝望。不要在睡前看。
  •   在这本书里 有改革的动力 房地产危机 还有我国经济的危机所在 值得一看!
  •   不如奇迹的黄昏写得好
  •   很好看,不过貌似没有奇迹的黄昏来的更深刻,更刺骨
  •   希望《奇迹的黄昏》再版,找很久了
  •   他以前写了一本“奇迹的黄昏”,是个很敏锐的学者,可惜因出版审查制度的原因不能出版。
  •   应该说我是从袁剑的书中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政治经济学的。书中许多观点值得体会
  •   比起那些不知所云故弄玄虚的所谓华尔街专家写的书,我们国内的民间经济学家对国内经济的著述更切合实际,直击要害,更深刻;冷静客观的分析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   将复杂的经济和政治现象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得非常清楚,而且水平非常高,有非常独到的见解,看了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   中国需要更多的像作者一样冷静观察、细致思考的人而不是更多的吹鼓手!
  •   内容真诚并且脱离了人云亦云,能够让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经济问题。
  •   尽管内容都是以前的博客内容,有许多重复的地方,但反复说明一个问题,对中国问题看得很透彻,比时寒冰,比牛刀,比郎咸平看得都透彻,也比较敢说,不错的书。获益匪浅
  •   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书,从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各种角度分析经济和未来!非常让人敬佩的作者!
  •   细读本书,有一丝感伤,佩服作者的先知灼见,希望中国一路走好
  •   袁剑的大作,很早就关注他了,这本书很深刻,看了之后多次掩书思考!
  •   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关于中国未来的好书,虽然不是所有内容都符合实际,但是确实揭露了一些东西
  •   前面的部分论调稍微有点极端,中间还比较客观中肯,结尾的部分有点不知所云。但总体上还是本好书,对于解读当前政治经济政策能起到一个引导思路的个培养思维方式的作用。
  •   袁剑先生是一位非常有价值的独立评论员,其文章传达的思想与众不同!非常值得深思!
  •   说真话,带思索,有价值的书太少了。袁剑的书值得细看
  •   通篇阅读,感觉作者很有文化功底,本书很多文章是2008-2009年的所发表的,对于系统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点跟不上历史变更的节奏,期待作者能多写点经济、金融类的内柔!
  •   值得一读,对经济问题有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独到的视野。
  •   喜欢袁剑的犀利分析
  •   袁剑是个牛人,希望多写点东西,8年等待了1本新书,时间有点长。
  •   很喜欢袁剑的观点,醍醐灌顶
  •   帮同事买的。袁剑很有思想的经济学家,推荐
  •   让人多了解经济形式,对理财观念产生影响。挺不错的书!
  •   很优秀的一本书,有独特观点!对当今经济形势分析很透@。让人警醒!
  •   大致略读了一下,感觉作者有较深的经济功底,文笔也比较犀利,很喜欢。
  •   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了解中国,挺好的一本书
  •   当今中国少有的良心作家。
  •   帮助你认识中国的发展,认识现实的状况
  •   能快速增长。
  •   预测宏观经济走势与形势变,搞活动时买的,比较优惠。
  •   经济 民生 口袋里的钱啊
  •   昨晚看了一下下,觉得写得还不错,今天继续,看完之后会追加评论!!目标:8月份要读完这本书!!!
  •   我买回家,我还没看完,我老爸先看完了。我老爸50年生的,老机械工人。虽然我平时灌输了不少思想给他,他脑子里还是没有清晰的逻辑。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他说他总算知道他们这批人是如何一步步被牺牲的了。
  •   当社会总是按照固定方向前行时,势必会出现些问题,只有不断的矫正才能发展更好,这是控制论的最基础的原理。
  •   世界要经历大洗牌了,你的拐点在哪里?
  •   全方面的大拐点,不可不察
  •   正在看,感觉评论不够深刻
  •   虽然作者的悲观主义思潮不值得提倡,但其理性与深入的分析、独立的思考与感悟会深深的启发读者,让我们不是空欢喜、很值得一读,很值得借此为思考出发点,更加理性与深入的分析、看待我们的祖国与国家的政策。
  •   写的比较好,现实,敢于揭露现在社会问题……
  •   社会问题最早察觉的是经济学家
  •   虽然书的内容大体上是由一系列的文章构成,每篇文章的写作时间不同;但是按照作者的分篇,分节;还是一个有机整体;文章中体现出了作者看问题的深度和严谨的逻辑,值得学习;
  •   批判的视角
  •   读懂后,一定会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有极大指导意义!
  •   能出版,本身就说明问题:出版界开放的表现、国家自信的表现。赞一个!
  •   作者视角犀利。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