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父母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周亚岚  页数:171  

前言

  感恩是种美德,感恩是种责任,感恩是种幸福,感恩是种竞争力。感恩是一种奉献社会、回报他人的能力。学会感恩,犹如鸿鹄乘上了长风,能飞得更高更远。本书从家长教育孩子感恩的角度,以一个新的视角,剖析培养孩子感恩的因素,告诉家长要重视对孩子感恩能力的培养,也教给家长培养孩子学会感恩的方法,从而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成熟、懂事、明理、感恩、勤奋的好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友善、温情,懂得感恩与回报的。  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大家普遍觉得,现在的孩子自私自利、注重物质享受、品德缺失、不会感恩与回报。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做了些什么?有没有教过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我们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的品质了吗?很大程度上,家长只重视孩子身体的健康、知识的积累、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对孩子性情、品德、素养的砺炼。对孩子德育、性情、为人素养开发的迟缓,导致孩子的情商先天不足,脏话、搞怪、自私、无礼、不会感动,更不懂感恩。捐资坦然接受,贷款不知归还;鞋带让父母系上,脏袜子打包邮给父母;不向家要钱便没有音讯,生日派对把父母赶走……  中国一在校大学生的一封家书,一页纸只有几个字:爸爸,寄钱。再看一个美国7岁小孩写给他父亲的一封信,同样是几个字:dad,我爱你。  再请看下面的一个事例:一个中国留学生寄住在一个德国家庭,可不到一个月,就被人家赶出家门。理由是:他连起码的感恩都不会,太不懂礼貌。可悲,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的子弟,竞因不懂礼貌被扫地出门,这难道不是对中国家庭教育的极大讽刺吗?  2005年春天以来,山西省发生了多起儿子弑父、弑母的事件。在作案者看来,父母生下我,就得一切为了我;如果父母不为我,或我不如同龄人,那就全是父母的错。这便是凶手的逻辑。剖析类似案件,这些子女从来不知对父母感恩,却总要向父母索取,一旦索取未果,他们便恨父母如仇敌而向其行凶。  我们又应该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子女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弑父、弑母,恐怕还有一个原因——父母对子女太溺爱、太娇惯,以至于子女要月亮,他们不敢摘星星。积习成癖,姑息养奸,才导致六亲不认、怒而行凶的疯狂。让孩子知道感恩,是家长的重要责任。而且要从小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只有心怀感恩之心,才能有善待和回报施恩者的行为,才能远离违法犯罪和邪恶。  感恩是个常识性的问题,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大学生不懂得这一点呢?孩子们从小对感恩教育的缺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感恩意识的缺失,责任不全在孩子身上,这里面掩藏了很多家庭、学校和社会问题,感恩教育的缺失已经到了不得不反省的地步了。  首先,我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正是他们毫无原则的溺爱才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其次,父母教育这一环脱节后,中小学教育也没能跟上,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把文化课当成了唯一,德育成了喊喊的口号,这使孩子们情感教育上的漏洞更大了;高校则又以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衡量尺度,德育老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微不足道了,大学生几乎进入了情感疏导的荒漠。再次,中国传统的育子观念造成了中国孩子独立意识普遍较差。在西方国家,无论贫富贵贱家庭的孩子,在年满18岁后都以向父母伸手要钱为耻,而中国的学校和社会却没有给大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养活自己的机会,如勤工助学等,这就使得大学生把向父母伸手当做理所当然,感恩无从谈起。最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情的淡漠,也是孩子不懂感恩的因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谭振亚教授指出:“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谭振亚强调: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父母无怨无悔,是世界上奉献最多而又最伟大、最可怜的父母。  因为“伟大”,所以“可怜”,因为“可怜”,才不被孩子尊重,致使其不懂得感恩父母。没有回报的爱是寂寞的、可怜的。因此,感恩教育不能缺失。  在对中学生崇拜的偶像调查中,歌星、影星、球星占了很大比例,几乎没有人把自己的父母当作偶像来崇拜,这真是为孩子操劳一辈子、含辛茹苦的“伟大”父母的悲哀。  一位年迈的老母亲,被亲生儿子背着,将要被抛弃在山野里,一路上,母亲折下树枝,丢在路上,儿子十分奇怪,问娘为什么这样做。母亲回答说:“为了让你回家能认识路。”母爱是无可比拟的,亦是可怜的。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特别疼爱自己的唯一的亲人——儿子,她总是尽量满足儿子的一切需要。  有一天,她见儿子不是很开心,就问儿子;“孩儿,你为什么不开心?你想要什么?”“妈,我想要你的心。”妈妈愣了一下,沉默了一会……“好,我给你。”母亲剖出了自己的心,倒地而死。“太好了,太好了……”儿子捧着娘的心向门外跑……“哎哟,”儿子被门槛绊倒了,“哇……”哭了。“孩子,你摔疼了吗?”心摔出老远,摔碎了的、流血的心关切地问。这样的母爱是愚昧的。  儿子被熊咬住了手,母亲毫不犹豫伸出手去替代儿子的手;儿子想吃母亲包的饺子了,母亲赶紧包好坐飞机给儿子送去;儿子嫌饺子淡了,母亲用针管把盐水注到一个个饺子里去……这样的母爱是可悲的,这样的母爱,对孩子是极大的害!  母爱如水,母亲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点点滴滴渗透到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母爱如山,母亲的爱是一种坚强的爱,刚强如铁,巍峨如山;母爱如灯,母亲的爱,是一盏不灭的灯,永远点亮在心里,伴你前行,给你希望和信心,让你不再怕黑;母爱如佛,天地宽大,父母恩大;母爱如花,温馨芬芳,一生相伴;母爱如海,容忍、宽广、无私;母爱如泉,绵延不绝,永不枯竭。母爱是临别的叮咛,回归的期盼;母爱是暮色中的炊烟,是你寒冷时的温暖,疲惫时的港湾。母爱从不企图索取,母爱的付出从不觉得委屈。  我们赞美伟大无私的母爱,但我们决不认可一味迁就退让无原则的溺爱,不赞赏过了头的爱。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内容概要

母爱如水,母亲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渗透到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母爱如山,母亲的爱是一种坚强的爱,刚强如铁,巍峨如山;母爱如灯,母亲的爱,是一盏不灭的灯,永远点亮在心里,伴你前行,给你希望和信心,让你不再怕黑;母爱如佛,天地宽大,父母恩大;母爱如花,温馨芬芳,一生相伴。母爱如海,容忍、宽广、无私;母爱如泉,绵延不绝,永不枯竭;母爱是临别的叮咛,回归的期盼;母爱是暮色中的炊烟,是你寒冷时的温暖,疲惫时的港湾。母爱从不企图索取,母爱的付出从不觉得委屈。   我们赞美伟大无私的母爱,但我们决不认可一味迁就退让无原则的溺爱,不赞赏过了头的“爱”。

作者简介

周亚岚,原名周亚兰,河南阐始人。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现居石家庄。
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陆续在《中国高校诗报》、《东方晨报》、《诗歌报》、《青年诗人诗历》、《华夏文艺报》、《燕赵都市报》

书籍目录

前言:中国父母是伟大而又可怜的父母一、做孩子自豪的父母 消除感恩误区 我只在乎你 父母恩情知多少 给孩子一个感恩的童年 父母要有索取的心态  舍得放手让孩子走 “自私”的父母能培养出无私的孩子 给孩子施展感恩的机会 请你保留一些爱 永远不要把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给孩子私人空间 不把烦恼带回家二、砺炼品格以良好的习惯感染孩子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财富 教育孩子把老师当作父母 有乐观的家长才有开心的孩子 善良是人间最感人的品质 错了就要勇于承担 一旦承诺一定信守 尊重孩子等于尊重自己 专注地倾听孩子的心声 真诚地赞美孩子 自立自强的父母更能赢得孩子的感恩 合作中体悟感恩三、身教胜过苦口婆心的言传 言传身教,以人格的魅力培育孩子 言语文明,以美好的修养感染孩子 独立思考,以思想的光辉影响孩子 热爱书籍,以知识的书香熏陶孩子 ……四、困难能加速孩子成长五、互动作文: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六、“洗脚事件”调查报告七、父母给孩子上感恩活动课八、亲情故事九、感恩名言

章节摘录

  感恩不是单纯的孝顺,感恩是一种品质和情怀,需要我们终生培养。  感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要认为孩子孝顺父母就是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伴随我们终生。  感恩应作为良好的习惯去养成。  感恩如同培养孩子其他品质一样,需要养成习惯,父母从孩子懂事起就要开始培养,这是教育的最佳时期。  感恩不只是口号,更是行动。  看一个人能不能感恩,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甜言蜜语,更多应该体现在踏踏实实、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力。  教孩子感恩他人别忽略了自己。  别人给孩子做一顿饭,可以换来孩子的“谢谢”,父母给孩子做了一辈子的饭,为什么赢不来感谢呢?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在一个乡村家庭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盘稻草。全家人都很奇怪,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说过饭菜好吃,从来没说过一句感谢的话,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就更需要心存感激地说声——谢谢。这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因为这样的息息相通而感到世界格外美好。  有时我们只注重表面的待物接人,却不懂得让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尊重自己的家人。  有这样一个例子:儿子的眼睛先天不好,为了给儿子治眼,婆婆从乡下来到家里帮忙,婆婆每天的任务是带孩子去看眼,可年仅5岁的儿子却不能接纳老人,不听老人的话,处处与老人作对。儿子治眼的程序很烦琐,孩子有时没有耐心,婆婆带孩子看眼,自然就要督促孩子要用心去做,可是儿子有时不是很听话,不想做时就和婆婆作对。儿子不喜欢老人看他的动画片,还振振有词:奶奶看不懂!更有甚者,有时竟然当着老人的面让婆婆滚回乡下去。虽然是自己的孙子,但是婆婆听后心中自然不是滋味c^每次父母会教育孩子一顿,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问儿子原因,为什么不喜欢奶奶,儿子的回答:奶奶太丑,太烦人!儿子有着独生子女的独断与霸道、傲慢与无礼。  感恩需点滴积累,持之以恒,别心血来潮,只有几天热度。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刘南的人决定要给父亲洗一次脚。因为他刚刚看了一篇文章,文中说,一位很有成就的人在反思自己一生的经历时,觉得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地尽孝,甚至没给父亲洗过一次脚。刘南看过文章之后觉得深受教育,他想自己也没有好好地尽过孝,也没有给父亲洗过一次脚,他要用行动来弥补这一遗憾。  第二天,刘南起了个大早赶火车。坐了一天的火车,傍晚时才进家门。父亲见他回来,又喜又惊,问: “单位放假了?”  “没有。”  “出差顺路?”  “也不是。”  “那你怎么有时间回家?”  “我回家给您洗一次脚。”  父亲听后大惑不解,忙问:“孩子,有什么事跟爹说,是不是下岗了?”刘南觉得跟父亲说不清楚,便不再回话。他打来热水,给父亲洗脚,他洗得很认真,洗完之后又扶着父亲上床歇息。  刘南坐了一天的车,很累,他上床不久就睡着了。他终于尽过一回孝了,心里踏实了,因此他睡得很香。但他父亲却一直没睡着,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烙大饼”。“孩子出什么事了?”父亲实在憋不住,半夜里几次起来想叫醒刘南,但看他睡得那么香,几次都没叫他。天快亮的时候,父亲终于憋不住了,他推醒刘南,说:“孩子,快告诉爹,到底出什么事了?你不说出来,爹要急出病来了。”  真孝,是绵长的春雨,润物细无声。而刘南的孝,却是心血来潮,会吓坏人的。笔者有一次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后回家,当天晚上,孩子回家见到妈妈,表现特别好,拥抱亲吻妈妈,给父母倒水、洗脚、做饭,但第二天,就看不到这些举动了,这说明,感恩的品质和习惯还没有树立起来,也说明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只在乎你  家长要学会感恩孩子。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爱情的证明,是夫妻相爱感恩的回报。  父母应经常在心中默念:孩子,因为你来到这个世界,使我的人生有了色彩,奋斗有了动力;使我的生命不断延续,生活更有意义;因为你的到来,我变得快乐,我的梦想能够成真;你让我学会了不仅爱你,也爱像你一样可爱的孩子;你让我烦恼,可你也给我开心;感谢你,孩子,你是一束灿烂的阳光,照亮我生命的历程;你是一朵鲜花,装扮我人生的路途。我要为你而努力而奋斗,我要让你,因有我这样的爸爸妈妈而倍感欣喜、倍感自豪、倍感骄傲,我要让你大声说出来:爸爸妈妈,你们是我崇拜的偶像!我爱你们!没有你们,我不会这么快乐!下辈子,我还做你们的孩子!  父母恩情知多少  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知道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孩子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怎么可能产生感恩之心呢?教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知恩,知恩后才可能去感恩、报恩。经常给孩子讲父母养育他们的过程,让孩子切实感到父母的艰辛、爱心,从小埋下感恩的种子。  父母好比一棵大树,从始至终奉献着身上所有的东西,从叶、花、果到枝干、树墩,都毫无怨言地奉献给孩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很好地阐述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很久以前有一棵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到树旁玩耍。他爬到树顶,吃苹果,在树荫里打盹……他爱这棵树,树也爱和他一起玩。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男孩长大了,他不再到树旁玩耍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看起来很悲伤。“来和我玩吧!”树说。

媒体关注与评论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洛克  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尼采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写给父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对当父母的很有启发。书中的插图很有趣,4岁多的儿子问我,我讲给他听,相当于一边讲故事,一边进行感恩教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