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戏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李跃忠 著  页数:235  

前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内容概要

  《影戏》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运用科学的方法论,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描述,把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理论融入在浅显易懂的语言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影戏风俗。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作者简介

李跃忠,民俗学博士,法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民俗学会、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湘潭市民俗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戏曲与民俗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著作《灯影戏里舞动的精灵——中国皮影》、《西风吹梦——纳兰性德、项鸿祚、蒋春霖词选评》(合著)两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影戏的起源与历史第二章 影戏的故事与传说第三章 影戏的文化与民俗第四章 影戏的题材与特点第五章 影戏的艺术与审美第六章 影戏影人的制作第七章 影戏的流派与风格第八章 影戏的传承与伟人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影戏的起源与历史中国影戏自形成以来,一直得到了上至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下至市民百姓的喜爱。然而,与这种盛况不相称的是社会各阶层、知识分子并没有对它予以足够的重视,历史上关于影戏的纪录非常少。这给了解影戏的起源、形成、历史发展带来了许多遗憾,现在只能通过那些片言只语的文献以及少数幸存的文物,竭力勾勒出中国影戏发展的大致轮廓。影戏的起源探讨中国影戏的起源、形成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在民间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传说。陕西、河北、北京、东北大部分地区,都传说影戏的形成与观音菩萨有关;而有的地方则传说影戏起源于宫廷。其中有人说起源于《史记》所载汉武帝思念亡妃事,也有的说源于汉文帝时期。相传西汉文帝刘恒时期(公元前179—前157),宫妃抱太子在窗前玩耍,巧剪桐叶作人形,映在窗纱表演,以博太子的欢笑,自此而引起影戏的出现。还有的说影戏产生于唐朝后宫。此外,有的地方传言影戏起源于孔子、子夏的“隔帘说书”;或说起源于楚汉相争之时,张良在城楼设影退楚兵之事;或说是道教人物周代黄代真人创建的。对于以上各种传说,我们应该要用科学的态度予以分析。首先要指出的是它们只是一些传说,不能当做信史来看,基中不排除有些是后人根据影戏的本质特征——光影艺术,杜撰的故事以增加影戏的历史和祕性。^

后记

每当匆匆完成一部书稿,要安静下来写后记时,便感觉有许多感激之言要倾诉。    记得2005年最后那天的下午,康保成师曾送给我这一年里最后也是最好的一份礼物时,他向“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编委会推荐了我承担《中国皮影》一书的写作任务。今年的国庆前夕,康师同样又给了我一份国庆厚礼。9月30日中午,康师致电给我说他向中国社会出版社《民俗丛书》编委会推荐我担任《中国民俗:影戏》一书的撰写工作。故此,首先感谢丛书编委会,感谢中国社会出版社,感谢康保成师,因你们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    2004年9月,我参加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康保成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我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主持其子项目《中国影戏与民俗研究》的工作。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中国影戏与民俗的研究,并以之为个案思考中国戏曲与民俗的关系。期间,感谢《中华戏曲》、《中国非物质文化》、《民族艺术》、《艺术百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船山学刊》、《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重庆大学学报》、《重庆工学院学报》等刊物给予了我发表研究心得的阵地。在撰写本书之前,我已完成了《灯影里舞动的精灵——中国皮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影戏与民俗研究》(待出版)两部书稿。    本书能得以顺利完成,实是课题组的一项集体成果:本人2005年、2006年暑假在湖南、湖北、河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考察的费用,全部由课题经费提供;相关文献及文中其他地区图片、资料的收集获得,课题组成员大家共享,一有俱有。故此,我要感谢项目主持人康保成师及课题组所有成员、同窗好友梁志刚、张军、郑劭荣、卜亚丽、邓琪瑛、孔美艳等博士,李惠、陈艳两位硕士!    课题组成员先后到了十几个省市进行过田野考察,在考察时均得到了广大影戏艺人、地方文化工作部门及其工作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向那些直接或未曾谋面的但事实上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的所有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但限于篇幅,我不能一一列名向他们致谢,敬请谅解!另外,还要特别说明,由于某些原因文中部分影人作品没有核实、交代原创者或收藏者,在此,我谨向这些作者或收藏者致以歉意和谢意!    本研究的完成,爱妻曹冠英亦功不可没。在我撰写书稿的过程中,她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此外,她还利用休息时间,校阅了全部书稿。我所在工作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重点研究基地,本人所从事的古代文学为湖南省教育厅“十五”、“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数年来,我的研究均得到了他们的资助。中国社会出版社传统文化编辑室的编辑老师,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都给予了大力帮助。    由于本人才识所限,文中肯定有不少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所有关心和关怀过我的人!    李跃忠于湖南科技大学    2007年12月

编辑推荐

《影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影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