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到市场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孙中亲  页数:191  

前言

  在过去的30年里,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世界政治经济中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是一个转型大国,选择了独特的转型之路(渐进之路),转型时间较长,也比较成功。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由传统的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朝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30年的路途,已经不可逆转地在进行着实质性的制度创新。  我国是在一个经济不发达、城乡和地区差异很大、集权型计划经济体制控制着几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环境下启动改革,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转型,不仅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避免了大的社会震荡。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代价低、风险小。又能及时带来改革收益的“渐进式”改革道路。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令全世界瞩目。在经济转型的30年里,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客观地讲,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这说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很大,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改革历程作一回顾,对中国“渐进式”体制转型的路径和方略进行认真分析整理,总结“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和经验,探讨其内在逻辑关系和规律。这对于我国能否最终取得改革成功,实现经济体制的完全转型,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内容概要

本书从分析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逻辑和内在统一性入手,论证了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通过对“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两种改革成本的比较,论证了中国走“渐进式”改革道路特有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通过对“渐进式”改革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规律的探讨,分析了我国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最终实现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战略转换的最佳途径和普遍意义。    本人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方面积累了一些资料,搜集整理出来,一方面可以作为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辅助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转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本书研究的方法、目的 二、关于经济转型的界定 三、“北京共识”第二章 制度、体制与体制变迁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二、体制变迁 三、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的起源与发展第三章 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重工业的基本特征与中国经济现实 三、计划体制宏观政策环境的形成 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形成 五、微观经营机制的形成第四章 传统计划体制的经济绩效 一、片面的经济高增长率 二、产业结构严重扭曲 三、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效率低下第五章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一、两种体制的比较 二、中国的体制选择 三、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第六章 中国体制转型的路径 一、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 二、两种改革成本 三、改革方式的选择 四、中国体制改革的条件及路径选择 五、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最优方略第七章 中国“渐进式”经济转型历程 一、理念的变革 二、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革 三、资源计划配置制度改革 四、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 五、中国体制改革的逻辑分析第八章 经济转型绩效 一、经济总量增加和质量提高 二、激励机制与经济效率的改进 三、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四、“比较优势战略”初步形成第九章 经济转型的深化与完善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 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三、在深化改革中增强金融防范能力 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本书研究的方法、目的  在当前对转型经济的研究中存在三种主流研究模式,它们分别是新古典经济学模式、比较经济学模式和制度经济学模式。  (一)新古典经济学模式  长期以来,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占据着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它是在19世纪末边际革命的基础上,由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整理和提炼所形成的以效用价值论和均衡分析为主要工具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市场上的价格和竞争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政策主张在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表述就是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其核心内容是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  (二)比较经济学模式  比较经济学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一门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现实中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不同经济管理和决策方式等问题作对比研究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计划到市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