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育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龙门书局  作者:韦尔纳·劳夫  页数:255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看的书。无论您已经为人父母,还是即将或者希望成为父母,它都适合您阅读。同时,它又是一本献给所有人的书:因为人人都有父母;因为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父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需要对教育有正确的态度,人们也需要对父母持积极的看法。父母肩负着最重要的使命:他们负责生命的传承。仅凭这一点,就该为他们颁发证书。父母抚养孩子,负责孩子的教育。因此,对于所有热爱生活的人而言,给父母任何赞许都不为过。如果我的祖先中有任何一位不情愿,那这本书就不可能由我来执笔,只能让给其他人了。所以,能够得到这个机会,我非常高兴,希望本书能帮助您——亲爱的父母——更加深刻地领会教育之道。    我是一名科学家。不过本书并不是科学专著,而是一本建立在个人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普及读物。在我看来,它是对父母日常教育的重新思考。也就是说,我并不想单纯地描述父母的教育工作,尽管通过长期的考察,我已经了解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关于父母,我有不少既实用又科学的认识,其中之一便是:父母不求人。当我们真正希望对父母有所帮助时,就会发现无论是科学的建议,还是技术性的行为准则,都无法有效介入,它们只会让父母在教育事务上变得更加愚蠢。父母需要的是对责任感的信心和对子女事务的热爱。因此,本书主要想勾勒出三种情感状态之间的正确关系,即:教育的思考、教育的体验、教育的愉悦。至于个人家庭中的具体关系,即使读完此书,也只能由每对夫妇自己去探求了。    我写下以上引言时,收音机里传来一则消息:40至44岁的德国妇女中,有五分之一尚未生育。这种现象反映出一种不容忽视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女人和男人,不愿意成为母亲和父亲。当然尚未生育的妇女中,也有一部分极其渴望拥有孩子,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遂愿。这又催生了另一批人,他们在技术层面上制造出父母,并把它当作一桩有利可图的生意。    ……    也许正因如此,在教育上转变意识才那么困难。大多数人坚信,不必专门去理解教育。毕竟我们所有人都接受了教育,无论其性质如何,最后我们也都长大成人了。以前如此,以后也不会改变。我们早已放弃用教育的眼光去细致地关注教育,这就像一件旧家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完全不再去注意它,尽管里面很可能早有只蠹虫在不停蛀食。假如我们时时留心和保养这件家具,蠹虫就不会得逞。教育也是如此。不要总是等到非教育的恶果出现,再去理直气壮地指责父母。如果我们不断向父母灌输合乎时代的教育意识,不断巩固父母在教育中的决定性地位,就能够为社会的教育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目标只能是将全部力量投入到教育本身,而非致力于消除非教育的危害。所以本书是专门献给那些希望重新理解教育的人。当然,这些人也不会随便舍弃所有经过事实检验的普遍真理。父母和教育都不是新事物,只不过涉及“我们如何养育孩子”这个古老的核心问题时合适的、专业的理念越来越少。任何准备对教育再度发掘,亲身践行并重新理解它的人。都完全应该得到“父母学位”。    如果读完本书后,您能够说“这些正是我所想的”,或者“那些事情我也是这么做的”,“这句话切中要害,让我豁然开朗”,那就太好了。    现在您应该清楚这本书的性质和内容了吧!它不是行动手册,而是态度指南。目的是介绍理念和意识,而不是传授药方和技术。我不想干涉各位父母教育孩子的自由。一切完全取决于您,亲爱的读者,您如何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如果您的意见和本书不同,请不要恼火,不一样的思想并不表示我们要对您迄今为止的教育横加指责。对您而言,所做的一切以及如何做到这一切,都是正确的。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完成了这些事情,这当然不会有错。不过,有一点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可以把一切做得更好。假如您能赞同本书的观点,愿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继续思考,那么在通往树立教育新见解的道路上您已经前进了一步——因为教育思考和体验永远意味着艰巨的“自我改造”。

内容概要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意味着以后有可能成为“父亲”或“母亲”,但现实中却没人告诉我们除了赋予生命之外,在“为人父母”这所大学校里,我们到底该承担什么责任,又该如何学习掌握教育的能力。因此,在思索如何成为一个理想家长时,我们并不探讨如何解决育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是追本溯源教育的目的——我们到底该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同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家长都应当寻求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照搬别人的技巧都是不合适的。在这里,父母大可“从容”犯错,“从容”寻找与孩子最愉悦的相处之道,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就像那个农夫,该做的不是挥汗如雨地揠苗助长,而是细心灌溉,小心呵护,等待禾苗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生长,成熟,结果。所以,做父母,最重要的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哺育,陪伴,引导,然后放手,孩子自然会拥有健康的身体、清醒的头脑和宁静的心灵,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这难道不是我们最想培育的孩子吗?

作者简介

  韦尔纳·劳夫,生于1934年,工程硕士,1979年起成为汉堡大学的教育学教授。他在不同的教育领域从事过数十年研究,探讨什么是教育。这一探讨的主要成果是:教育总是始于家长,最终也终于家长。为了让亲子教育具有一个新的专业基础,多年来他以退休教授的身份,一直担任“未来家长大学”项目的领导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父母是开始的开始
 父母是特殊的人
 人人都有父母
 父母的劳动分工
 父母教育和公共教育机构
 “为人父母”意味着:陪在孩子身边!
第二章 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教育?
教育既是一切,又是虚无
教育不是随意
教育问题不是所有事情的替罪羊
教育不是疗法
教育:一个恰当的词
第三章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与“教育”
父亲一母亲一孩子一统一体
亲子关系断裂
两性之爱和两代之爱
爱:万能的力量
第四章 成长与教育
孩子应该自我发展还是自然成长?
生长始于受孕
生长的第一场所——子宫!
生长和发展相去甚远
成长的文化
第五章 父母怎样学习教育
 三段式模式:孩子一父母一祖父母
 父母总要面对两个孩子
 从孩子成为父母
 又变得和孩子一样
 掌握和丧失父母特性
第六章 教育——为什么?
教育目标
教育的意义在于产生新事物
教育是一个实际的目的
脱离是条件
目标依然是将孩子培养成人
第七章 教育——怎样进行?
教育意识的三个层次
教育洞察力
合适的尺度
教育原则:哺育——指引——放手
相互理解
第八章 全新的父母教育课程
结语 父母社会的形式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就可以学习到人们在每一个教育场合是怎样进行真正教育的吗?每一次具体的教育行为不能通过事后的观察和预先的想象进行策划。事先我们对将要进行的教育行为一无所知,因为我们不能预见到下一刻发生的教育场景,生活中总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现实中的教育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感觉到它,对它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是它不能用一个普遍有效的标准来测量,不能用公式或者文字来表达。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教育时机有无数,只有父母自己能意识到这些教育时机,并对孩子进行教育。对此没有人能提供一个普遍有效的理论基础。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教育变得如此困难。没有一位父亲和母亲能准确地知道,为教育孩子而说的某句话或实施的某种行为将对孩子起到什么作用。也许今天这个孩子还乖乖地接受我的请求上床睡觉了,明天同样的请求就会引起他的反抗而号啕大哭,从而使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处于紧张气氛之中。“请求”肯定就会成为“命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理解教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最初是在图书馆借回来看的,简要一翻觉得很多观念令人耳目一新。细看之后,更加觉得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所以决定买下来给老婆看。小孩刚出生十几天,老婆现在忙着解决他的温饱问题,还没有上升到精神的层面,但教育是迟早的事。母亲对小孩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极力要老婆看一下。 如果你想从本书中获得很具体的育儿方法的话,那你恐怕要失望了。这不同于某些有着花花绿绿的封面,号称“什么育儿宝典,10大育儿方法”等等之类的书。读书的时候,老师喜欢叫我们总结某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本书就是一本讲育儿的中心思想的书,可以指导一生。本书主要讲述了父母如何学习教育、教育的目的及一些简单的方法指导。其实都是一句话可以带过的理论,但别人就闲得蛋痛,可以花时间去研究。这也许就是先进的一个方面,正如美国有很多ORG网站一样。 很庆幸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这更是我小孩的幸运。 以下言论摘抄自本书: 成功的教育与教育者的自我反省密切相关。我们越是坦诚地、深入地反思自已的童年往事并尝试把这些当做对教育的认识而不再是对教育的指示,就越能合理地对待孩子。只有当我们可以充满爱意地接受自己心中的孩子,才能真正地充满爱意地来教育我们面前的这个孩子。在教育的实践中无外乎就是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教育从来都不能随随便便地进行,也不能主要由家庭以外的教育者来执行。所以,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在引导孩子走进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父母作为人的自我完善。这个过程更富有吸引力,值得为此会出任何努力!教育中唯一真正的错误是,没有从错误中学到东西。 希望以上言论对您有用。
  •   一位教育专家推荐老公买来一看。老公翻看后觉得确实不错。
  •   纸质很好,就是内容和期望的不一样。
  •   包装不错,书没弄脏,里面的纸质特别好
  •   对于教育者挺有用
  •   正如本书的题目一样,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不错
  •   为什么18号买的书到现在还没到呢?真让人失望!
  •   最近服务太慢.
  •   现在市场上家教书太花哨了,各种技艺五花八门,家长要养好孩子,还是要从根本抓起,理解家教的关键在哪,知道点理论根本,这本书真是太及时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