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生格言通解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朱风云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朱风云  页数:263  

前言

孔子是一位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在行进到2500年时,儒家思想横空出世,并以有体系的方式向前演进。受儒家思想哺育的我们,今天来感受孔子的人生格言,学习孔子的处世哲学,仍然有醍醐灌顶之慨,实在令人惊叹。其中原因,不外以下几点。其一,孔子的人生感悟,是先朝思想集大成者。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以铁器使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发展,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这种社会大变革,催生了许多思想者。他们对夏、商、周以来的政治文化、风俗、商业等社会经济活动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形成了鲜明的思想观念。比较突出的有,儒家的“仁政”“恕道”;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所以,儒家思想具有丰厚的华夏文化底蕴,这是它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其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从未断代。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虽然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但从未断代,始终保持着正统的文化地位。华夏儿女都是吸吮着儒家文化的乳汁长大的,所以,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始祖,其思想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已经成为了华夏民族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孔老夫子制定了“游戏规则”后,我们后来人都是按照这个规则行事,所以,解读孔子的人生智慧,只会使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而无过时之虞。其三,孔子曲折的人生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孔子六世祖还是宋国大司马,后来家道中落,至孔子父亲时已经很穷困了。孔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年轻时做过小官,几年后辞官不做,立志办学,在随后的十六年教书生涯中,招徕了大批信仰其哲学的弟子。50岁时,孔子再次被请出山,在鲁国担任要职;四年后又离开官场,带着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思想,长达十三年。从孔子的家世到他个人成长的历程可以看出,孔子出生在官宦之家,又历经战乱,饱受艰辛,他的儒家思想的形成,是具有家庭及社会渊源的。孔子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创立“普世价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四,做人的基本原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宋代大理学家程颐说:“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传为美谈。孔子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不但极富哲理,而且成为我们的行为指南。这些话,即使再过5000年也不会过时。所以,孔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他还是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我们今天来学习孔子的人生格言,既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可以使我们感受儒家文化的精髓。

内容概要

  孔子是一位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在行进到2500年时,儒家思想横空出世,并以有体系的方式向前演进。《孔子人生格言通解》罗列68条孔子的人生格言,让受儒家思想哺育的我们,今天来感受孔子的人生格言,学习孔子的处世哲学,确实有醍醐灌顶之慨,实在令人惊叹。

书籍目录

1 坚守诚信,让人放心才会放手2 慎交友,交诤友,受益终生3 评判一个人的好方法:看他走过的路4 及时化解谣言,尽量减少伤害5 君子爱财无妨,取之有道即可6 时刻想着一己之私,必然招致大家的怨恨7 轻易允诺,是自己往脖子上套枷锁8 向智者请教,自己也是智者9 说的好不算好,做得好才算好10 善于倾听,成为交际高手的秘诀11 多面手才会路路通12 孝道,是做人的根本13 说话切中要害,才能让人信服14 经历了阵痛,才能化茧成蝶15 没有了私欲,人就会变得刚强16 英雄不问出处,问的是本事17 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成功也就不远了18 做不了完人可以做贤人19 掌握说话的艺术但不能虚伪20 言过其实,非君子所为21 顾虑太多,往往一事无成22 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受到拥戴23 做强我自己,是真金自会发光24 不做贫穷的奴隶,要做精神的富翁25 扫清自家门前雪,再管他人瓦上霜26 话说到什么程度,要看对象27 办法在自己心里,路在自己脚下28 缺乏雄心斗志,才是成功路上最大的羁绊29 不搞小圈子,才有大作为30 知我者,我以力酬之31 要把事情办好,方法必须对头32 要提防道貌岸然的伪君子33 快乐不仅源于兴趣也源于创造34 一味顺从的人,不一定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人35 只有埋头做事,才能抬头做人36 只要立志,什么时候都不晚37 人生三戒,要防患于未然38 大事不糊涂,潇洒过一生39 遇事慎重,临事善谋者方能成事40 欣赏的是演出,何必去看幕后的机关41 没有好口才,但要有辩才42 看淡一些,福分多多43 尽到自己的心,管不了他人的意44 你自己不相干的事,不要推给别人45 追求改变,就会得到想要的46 光阴如沙漏,你如何挽留?47 把握分寸,就无人评说长短48 自己酿酒自己喝,是苦是甜我自知49 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50 功劳不说跑不掉,大家心理最明了51 崇尚节俭,是受人称道的美德52 眼光看在远方,不会在意路边的杂草53 长江后浪推前浪,甘当人梯别逞强54 时机稍纵即逝,千万不要错过55 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也得不到56 种下菩提树,自会结善缘57 学与练,才能有门道58 承认不足,才可以满足59 最佳选择:羊群中间最安全60 敞开胸怀,自然心明眼亮61 世上最有前途的事业:制定规则62 智慧的顶点,是别人看不出来63 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64 孔子的四不,你能占几条?65 学会赞美,但要恰如其分66 给别人指一条路,自己就多一条路67 因为纠缠芝麻,最后丢掉西瓜67 我充实,所以我快乐

章节摘录

1. 坚守诚信,让人放心才会放手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格言通解:人不可能没有朋友。国学大师季羡林将“重友”作为自己人生的四大准则之一,实在令人佩服之至。无论是政界要人,还是商界名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都需要朋友,这也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了的。但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结交朋友,则是一门学问。孔子一直很重视朋友,他多次表达过有关交友、与什么样的人交友、如何交友等观点,也十分看重朋友之间的友谊。他曾经不无感慨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友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这种“乐”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人生在世,需要他人的理解、尊重,有朋友来访谈,这种愉悦是其他亲人所不能给予的,故是人生一大乐。他交朋友有自己的原则,他这样说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为人要讲究诚信,所交的朋友没有不如自己的;对自己的缺点不要怕改过”,从而得出了这样一个悖论:如果人人都想着结交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这世间还能交到朋友吗?国学大师南怀谨对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他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奥的国学渊源,对孔子的这句话做出了权威的解释,他认为,“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你的朋友是不如你的。人与人交往,各有各的长处,“不因其人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所以“过则勿惮改”,是因为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不要怕改过。孔子说:“在与人相处中要以忠信为主,要与有德有才的人做朋友。如果有了过失或错误不要害怕改正。”在孔子看来,“主忠信”就是事君要“忠”,与朋友交要“信”;在社会上要以“忠信”为本,要以“忠信”立身。在自己坚持“忠信”的基础上,还要看到朋友的长处,以得到良好的影响。如果有了过失或错误,一定不能畏惧困难,要勇于面对,要敢于改正和善于改正,做到“过则勿惮改”。现在,人们的交际越来越广泛,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对人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压力,人们的倾吐和发泄越来越必要。与朋友交,要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这才是交友之道。与孔子生活在同时代的管仲和鲍叔牙,在相互交往中结下深厚友谊,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被称为“管鲍之交”。他俩生长在齐国,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出资少一些,鲍叔牙相对富裕就出资多一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也就是坐支了账款,下属对管仲的做法有意见,鲍叔牙解释说,管仲家里十分困难,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以后不要再提这些事。二人一同参军到部队,更是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唬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惟有鲍叔牙啊!后来二人同到朝廷为官,帮助齐王开创了一个繁荣的新时代。孔子很重视朋友情谊,他说: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用今天的话来说,朋友送礼物给孔子,他们送的礼物就算是车跟马,只要不是家里面祭祀祖先使用过的祭肉,孔子就不会作揖拜谢。这里面有着很深刻的含义。如果朋友送孔子车马,只能说明朋友比较富裕,看孔子家里面比较穷,便送辆马车给他。朋友送给孔子车马,就好像今天送一辆轿车,那真是很不容易,令人感激。但是孔子顶多只是说声谢谢,拿来就用,他不会行拜揖之礼。但如果是送一小块家里用来祭拜祖先的供肉,尽管不值什么钱,孔子一定会拜谢。孔子收到贵重的车马只是说声谢谢,收到几块钱的祭肉,却要下拜示谢,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贵乎于心。在孔子看来,既然大家是朋友,你有钱送辆车给我,说明朋友有通才之谊。而钱是身外之物,朋友的交情更重要,不能用物质来衡量,人与人的交情,平等并且互惠。但送祭肉却非同一般。祭肉是家里面祭拜祖先所使用的供品,比送车马意义要大得多,所以,孔子要作揖拜谢。为什么?因为你祭拜祖先的时候,想到孔子,说明你把他当做你家族的朋友,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由此可知,孔子在交友中对于精神价值的重视,远远超过物质价值。同时,这也是一种选择,孔子的选择使我们知道朋友之间相处,不要管是贫或是富;也不要管地位是高还是低,彼此间是否真正做到友直、友谅、友多闻,才是最重要的。孔子对朋友讲究生死之交,《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朋友死,无所归,曰:‘於我殡。’”说的是孔子的一位朋友不幸过世了,没有人料理后事,这时候孔子挺身而出,说,我来负责丧葬事宜。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朋友过世没人管,代表他可能家道中落,也可能子孙不孝,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挺身而出,的确是雪中送炭,那位朋友地下有知,也会感激不尽的。

编辑推荐

《孔子人生格言通解》通解《论语》中经典的醒世格言,将孔子的人生教诲深深植入现代人的心中,使我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可以使我们感受儒家文化的精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孔子人生格言通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