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解读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石凤阁,石今元 主编  页数:217  

前言

  中医扶阳派,是百余年来深藏于“天府之国”四川的一颗明珠。当代扶阳大家卢崇汉在其

内容概要

编者以扶阳基于重阳以阳主阴从为思想基础,从扶阳概说、扶阳名家医案浅析、扶阳常用药物三方面详细解读了扶阳思想的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有利于读者从现代医学角度了解、运用扶阳疗法。本书条理清晰,验案良多,解析明确、透彻,非常适合中医师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扶阳概说  第一节  一剂回天话扶阳    一、一剂回天案例    二、阴阳的概念    三、阴阳的中医学含义    四、再释扶阳  第二节  温热扶阳药特点    一、中药的性能    二、从药理看药物的性能  第三节  名家辨证扶阳精粹    一、郑钦安    二、恽铁樵    三、吴佩衡    四、黄煌    五、李统华  第四节  主要扶阳药应用典范    一、卢崇汉常用的扶阳药物    二、主要扶阳药物的药理    三、名家应用附子的指征  第五节  阴阳辨证    一、辨证只分阴阳    二、阴证指征    三、阳证指征    四、阴火    五、为什么阴证多第2章 扶阳名家验案浅析  一、热性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三、消化系统疾病  四、心血管疾病  五、神经精神疾病  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七、风湿病  八、内科杂症  九、外科病  十、妇科病  十一、儿科病  十二、五官科疾病  十三、阴证感染病  十四、石凤阁、石今元验案第3章 扶阳常用药物  一、广谱抗菌药  二、神经系统主用药  三、循环系统主用药  四、消化系统主用药  五、呼吸系统主用药  六、泌尿系统主用药  七、血液系统主用药  八、激素类药  九、其他药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扶阳概说  第二节 温热扶阳药特点  一、中药的性能  中药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几千年在人体无数次反复应用的丰富经验,对各种疾病的防治具有肯定的疗效。其临床经验之可贵,在于它已超越了一般的动物实验,比动物实验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中药之所以能防病治病,是由于其具有的性能所致。中药的性能主要有性(四气)、味(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每一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后总结出来的,是对药物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药味是表示药物性能的一个标志。  1.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药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总结出来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2.五味五味是中药所含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气味。由于中药五种气味的不同,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辛味药有发散、行气等作用。如生姜风寒,薄荷发散风热,陈皮、木香行气健胃。甘味有滋补、缓和等作用。如黄芪、大枣等补气滋养,甘草、饴糖能缓解拘急疼痛、调和药性。酸味药有收敛、固涩等作用,如金樱子涩精,五味子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等。涩味药与酸味药相似,故常酸涩并称。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涩肠止泻。苦味药有泻火、清热、燥湿、通泄等作用。如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大黄泻火通便。咸味药有泻下、软坚、散结等作用。如海藻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此外还有淡味药,其味不显著,有渗湿、利尿等作用。如猪苓、茯苓利尿消肿等。一般认为,“淡附子甘”,往往甘淡并称。所以习惯上称为五味,而不称为六味或七味。

编辑推荐

  中医扶阳派,是百余年深藏于“天府之国”四川的一颗明珠。由清代医家郑钦安首创,当代扶阳大家卢崇汉在其《扶阳讲记》中,将这一思想广传于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扶阳解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更好的了解中医,中医为国医。要发扬光大
  •   好多地方都没找到这本书
  •   来自一线实战的经验心得,很不错,值得学习借鉴。
  •   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惜我的大洋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