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诊治进展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王慧芬,辛绍杰 主编  页数:340  字数:527000  

内容概要

编者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概述了肝衰竭的病因学、分子和免疫学机制.重点介绍了肝衰竭的生物化学、影像学和并发症的特点,详细阐述了肝衰竭及并发症相关的内科治疗、人工肝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相关肝衰竭的抗病毒治疗。本书内容新、范围广、实用性强,适于肝衰竭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肝衰竭病因学概论
第2章 肝衰竭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第3章 肝衰竭的免疫异常和免疫治疗进展
第一节 肝脏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类型及作用
第二节 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的免疫变化和治疗策略.
第三节 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免疫异常
第4章 肝衰竭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第一节 肝衰竭及其合并症的临床生化检查
第二节 肝衰竭及其合并症的临床血液学检查
第5章 肝衰竭的影像学表现
第一节 肝衰竭及主要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 肝衰竭肝移植前后影像学的应用
第6章 肝衰竭的分型和诊断
第一节 肝衰竭的分型
第二节 肝衰竭的诊断
第7章 肝衰竭的预后因素及模型
第一节 肝衰竭患者一些较新型的预后因素
第二节 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评分系统的介绍和对比分析
第8章 肝衰竭的内科治疗
第一节 常用保肝药物治疗
第二节 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
第三节 肝衰竭的营养支持治疗
第四节 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五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抗病毒治疗
第9章 肝衰竭的监护与并发症治疗
第一节 肝衰竭的重症监护治疗
第二节 肝衰竭与胃肠道出血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五节 肝硬化腹水和原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第六节 肝衰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第七节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及抗生素药物的应用
第10章 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
 第一节 人工肝简介
 第二节 非生物人工肝治疗
 第三节 生物人工肝治疗
第11章 肝衰竭的细胞移植治疗
第一节 肝细胞移植治疗
第二节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第三节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第12章 肝衰竭的肝移植治疗
第一节 暴发性肝衰竭的病因
第二节 暴发性肝衰竭的肝移植指征
第三节 暴发性肝衰竭肝移植手术前的处理
第四节 肝移植的疗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第五节 暴发性肝衰竭肝移植术后的处理
第13章 特殊类型的肝衰竭
第一节 非嗜肝病毒性肝衰竭
第二节 药物性肝衰竭
第三节 老年肝衰竭
第四节 儿童肝衰竭
第五节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衰竭
第14章 内毒素的研究进展与肝衰竭
彩图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能促进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因素,包括药物剂量、疗程、血药浓度、年龄、性别、同时存在的代谢异常或特异体质(超敏反应的遗传易感体质)、其他药物的使用、环境因素及肝脏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有慢性肝病基础,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药物更易引起严重的肝衰竭。比如患慢性丙型肝炎或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发生肝损害的危险,比未感染者增加4~5倍。由于临床医师未能认识到某些因素存在,使非肝毒性药物产生了肝毒性作用,或轻微肝毒性药物转变成了严重肝毒性药物,从而在临床上对患者应用该药物或未能及时停药,就会导致严重的肝脏毒性反应,且常常为肝衰竭或致死性的后果。二、药物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一)肝脏的药物代谢肝脏是对许多药物进行代谢和清除的主要器官。一些药物的前体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特异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细胞核等,从而造成对肝脏的毒性损害,但是,大部分药物需要代谢为有毒性的代谢产物造成肝细胞损伤。肝脏进行药物代谢的主要方式是对药物进行生物转化,其分为三相的反应。第一相反应的形式是通过肝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将药物降解或水解。此过程是由细胞内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氧化酶来完成的,药物的原始结构被直接修饰,常常是以羟基(一OH)的形式插入一个氧原子,形成有毒性的亲电子的化学结构和自由基。第二相的反应方式是第一相的代谢产物药物前体与体内的谷胱甘肽(GSH)、硫酸盐、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等进行共价结合,产生可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有利于从体内排泄。然后进行第三相反应,化合物通过毛细胆管上的转运蛋白分泌人胆汁和尿中排出体外。

编辑推荐

《肝衰竭诊治进展》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肝衰竭诊治进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临床肝病医师必备
  •   对肝功衰竭介绍较全面,但新东西有待于完善。
  •   实用性的书,对我很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