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蓝天  作者:汪龙麟 编  页数:3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会进步,时代更迭,竞争趋烈,压力变大,更有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各种休闲娱乐的方式曰益增多,使得当代人阅读的目的已经渐渐从占有大量知识,转变为尽快获得重点知识为主。为了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就需要高度浓缩的读物。因此,我们组织著名高校的专家教授,编纂了这套“经典点睛”丛书。所谓“经典”,是说选入的作品都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足以流传千古,为当代人必读之书;所谓“点睛”,就是由编纂者对入选的作品萃取精华,探骊得珠,介绍重点,为读者阅读这些经典提供一条快捷通道。  《经典点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共选入先秦至清代的文学名著共61部,包括儒家经典、王朝正史、名家文集、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辅以“书名解读”、“作者小传”、“内睿梗概”、“名篇精读”、“全书赏析”、“名言新译”、“观点争议”、“推荐图书”等8个不同功能的板块,以帮助读者深入快捷地了解这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论语》《孟子》《庄子》第二编 两汉文学《战国策》《司马文园集》《史记》《淮南子》《汉书》《古诗十九首》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武帝集》《曹子建集》《阮步兵集》《陶渊明集》《鲍参军集》《谢宣城集》《乐府诗集》《搜神记》《世说新语》第四编 唐代文学《王子安集》《陈拾遗集》《孟浩然集》《王右丞集》《李太白集》《杜少陵集》《昌黎先生集》《柳河东集》《白氏长庆集》《樊川诗集》《李义山诗集》《唐宋传奇集》第五编 宋代文学《乐章集》 《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东坡乐府》《淮海词》《山谷集》《漱玉词》《剑南诗稿》《稼轩词》第六编 元代文学《窦娥冤》《西厢记》《倩女离魂》《琵琶记》《全元散曲》第七编 明代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金瓶梅》“三言二拍”第八编 清代文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长生殿》《桃花扇》《饮水词》《龚自珍全集》

章节摘录

  但诗人这一片为国的赤诚之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地却招来了旧贵族接踵而至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们嫉妒他,围攻他:“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楚王听信谗言也不再信任他;他苦心培植的人才也变质了:“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诗人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痛斥贵族群小们:“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冯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不可依靠:“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指楚王)之数化!”最后,诗人以坚持理想、绝不妥协的誓言,结束了反思:“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示他要永远坚持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虽惨遭不幸,也绝不改变初衷,要誓死保持自己人格的清白。  总的来说,《离骚》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塑造r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楚辞出现以前,中国诗歌还基本上属于群众性的创作,屈原出现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才出现了伟大诗人的名字,出现了集中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的诗篇。屈原的《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这篇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诗篇,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国激情、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和峻洁人格的庄严而伟大的诗人塑像。正是这样,诗人屈原本身,就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不朽的爱国诗人的典型,对后世产生了无限的感召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诗人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涛人,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光辉典范  它吸取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有了极大的发展。《离骚》的前半部分,是诗人对自己的经历和遭遇的描写,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是完全实写的,而是把自己生活感情上的经历集中表现为一种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的不可调和的斗争,以新奇的比喻,夸饰的描写,表现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龌龊,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势不两立,激励人心。在长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更是完全采用幻想的形式,虚构的境界,写出了他深刻的内心世界。诗人特地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想象把它们组织在一起,构成了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在诗人的笔端,羲和(日神)、望舒(月神)、飞廉(风伯)、丰隆(雷师)以至凤凰、飞龙都供他自由驱使;县圃、崦嵫、咸池、天津、不周(神话中地名),都是他所到的地方,其想象之大胆、丰富,古今罕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