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评论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中国财经  作者:佟家栋,海闻  页数:189  

内容概要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分配,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合作关系,随之产生的政府政策与国家间的政策协调的经济学分支科学。  自从国际经济学的理念成为一个系统理论以来,中外经济学家们不断从理论上深化它的内容,从政策与实证方面丰富它的结果与适用性,逐步形成了国际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加强了实证方面的解释程度和政策上的精确性与可操作性。在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经验是,没有对本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准确地理解和认识,是不可能站在别人肩膀上的,也更谈不上高瞻远瞩。因此,编辑出版了本书,供读者阅读学习。

书籍目录

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1.1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回顾 1.2  产业内贸易变迁与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1.3  多国、多商品关税报复模型的纳什均衡的存在问题 1.4  中国制造业主导行业的优选研究 1.5  实际汇率与工资:基于中国可贸易品部门细分行业的经验研究 1.6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7  中国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分析——中国加入WTO前后的比较 1.8  贸易的技术性壁垒对中国区域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直接投资 2.1  东亚双边贸易合作与东亚经济深度一体化研究 2.2  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方式:文献综述 2.3  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   2.4  东亚峰会对东亚区域一体化机制进展的影响 2.5  区域内贸易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波动中的作用分析 2.6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在区域经贸合作中的博弈分析与政策选择

章节摘录

  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1.1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回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对外贸易:  中国的对外贸易源远流长,从中国商船队远行非洲和南亚,陆路贸易以“丝绸之路”开始就开辟了传统贸易的渠道。1840年以后,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上的特征,就是海关管辖权的丧失。民国建立以后,尽管海关管辖权重新回到自己手中,但是正常的对外贸易难以建立起来,在军阀割据之下,国内统一市场难以形成。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育:  据世界经济史记载,从汉代开始,中国便与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古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并且通过海上航线与日本开展了商业交往。那时,中国将茶叶、丝绸、瓷器、服装和书籍等商品出口到朝鲜,再从朝鲜运回贵重药材、折扇和乐器等商品。日本商人来华带来玛瑙、琥珀、丝、棉、硫磺和漆器,带回丝织品、陶器和文房四宝和书画等。13-14世纪,中国的宁波已经成为对日本和朝鲜贸易的主要港口。到15世纪末,中国的福州、漳州、泉州都已成为中日贸易的重要口岸。  14-15世纪,处在封建时期的欧亚国家的贸易都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由于当时欧洲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除了用羊毛、呢绒和金属制品支付之外,就只能用黄金或白银来平衡贸易收支逆差。这些也是英国等启动对中国的鸦片贸易,以弥补贸易收支逆差,甚至不惜发动鸦片战争的重要经济原因。  (二)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与政策:  16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通过海路来到中国。当时中国商人已经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和俄国的商人有所接触。19世纪上半叶,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已经占到中国对外贸易的70%-80%。中国主要的进口品是毛织品、金属制品和棉花,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茶叶和生丝。直到19世纪30年代,中国在合法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  然而在对外关系上,中国的清政府采取的是禁海闭关的政策,即对外贸易采取严格的限制和管制政策,在关税上有自主权。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制在广州“一口”,而在广州又采取一切进出口贸易均通过“十三行”开展的政策,对对外贸易实行垄断,规定外商不能与广大的中国自由商人进行接触。同时,对进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也实行严格的限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经济学评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